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并行电法勘探技术与矿井水害探查 被引量:93
1
作者 刘盛东 吴荣新 +1 位作者 张平松 曹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27-932,共6页
应用自主开发的网络并行电法仪及其三维采集系统,对布置在矿井工作面不同巷道内的所有电极进行电流、电压数据同步实时采集,实现了地下空间的三维电法同步测量.然后运用三维电阻率反演技术,得到矿井工作面内三维空间的电阻率分布特征,... 应用自主开发的网络并行电法仪及其三维采集系统,对布置在矿井工作面不同巷道内的所有电极进行电流、电压数据同步实时采集,实现了地下空间的三维电法同步测量.然后运用三维电阻率反演技术,得到矿井工作面内三维空间的电阻率分布特征,为工作面非巷道揭露区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探查提供了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查手段.该技术突破了目前矿井直流电法勘探的局限性,首次取得了煤矿工作面底板完整三维电场参数与视电阻率数据体.通过多个矿井工作面的探采对比,三维反演解释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工作面内底板的隐伏水源空间位置,为矿井防治水工程提供了准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 矿井水害 网络并行电法 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电法监测工作面“垮落带”岩层动态变化 被引量:45
2
作者 吴荣新 张卫 张平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1-577,共7页
在工作面高抽巷中布置电法监测系统,所有电极均布置在巷道底板位置,采用并行电法仪采集数据,进行高分辨地电阻法反演成像,根据工作面回采与电性参数变化关系,分析了"垮落带"岩层的动态变化特征:伴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存在采... 在工作面高抽巷中布置电法监测系统,所有电极均布置在巷道底板位置,采用并行电法仪采集数据,进行高分辨地电阻法反演成像,根据工作面回采与电性参数变化关系,分析了"垮落带"岩层的动态变化特征:伴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存在采动应力影响,观测范围局部岩层裂隙发育,导致周期性的电性变化,可能与工作面周期来压事件有关;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覆岩破坏可能以大块破断与冒落为主,电性参数变化大;工作面周期来压间隔期内,覆岩破坏可能以小块破断与冒落为主,电性参数呈渐变形式;给出了工作面超前采动应力作用范围、周期来压步距及垮落带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电法 煤层工作面 垮落带 阻率 覆岩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采空区积水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超凡 刘盛东 +1 位作者 邱占林 杨胜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95,67,共4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空区积水成为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其积水区边界的划定是有效防治采空区突水的关键。在建立采空区积水区边界模型基础上,运用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对7130工作面采空区放水前及放水过程进行连续动态监测...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空区积水成为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其积水区边界的划定是有效防治采空区突水的关键。在建立采空区积水区边界模型基础上,运用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对7130工作面采空区放水前及放水过程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获取含水异常体与渗流场、地电场之间的响应特征,以此建立积水区边界与视电阻率之间变化关系,可圈定矿井采空区积水范围。结果表明:有效富水系数为0.1226的积水区边界与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测量得到的电阻率参数所划定的积水区边界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可在动态监测中形成不同时段的电阻率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积水 阻率 网络并行电法 积水区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电法在快速检测水坝渗漏通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胡雄武 张平松 江晓益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1-54,共4页
为改进堤坝电阻率测试技术,提出了并行电法快速检测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检测系统。通过在水坝背水坡不同高程布置测线,将供电负极分别置于库内堤坝左侧、中间和右侧水位下用AM法(单极供电)采集数据,按空间坐标组合电位数据体实现立体电阻... 为改进堤坝电阻率测试技术,提出了并行电法快速检测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检测系统。通过在水坝背水坡不同高程布置测线,将供电负极分别置于库内堤坝左侧、中间和右侧水位下用AM法(单极供电)采集数据,按空间坐标组合电位数据体实现立体电阻率反演。现场试验表明,并行电法测试系统工作效率高、电阻率成像清晰,对水坝渗漏通道追踪效果明显,提升了水坝渗漏通道检测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防渗 大坝安全监测 渗漏通道 现场试验 并行电法检测系统 立体阻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并行电法技术体系与新进展 被引量:51
5
作者 刘盛东 刘静 +2 位作者 戚俊 曹煜 吕荣其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36-2345,共10页
并行电法(Parallel Electrical Method,PEM)是集阵列式、全电极、全波形3种电场(自然电场、激励电场和感应电场)的同步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地电场勘探方法,它以时空域地电场的并行测试与并行处理为核心思想:通过每个电极1个ADC及开关装... 并行电法(Parallel Electrical Method,PEM)是集阵列式、全电极、全波形3种电场(自然电场、激励电场和感应电场)的同步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地电场勘探方法,它以时空域地电场的并行测试与并行处理为核心思想:通过每个电极1个ADC及开关装置的集成,实现全部电极的并行激励与采集,获得包括AM法和ABM法两种形式的地电场数据体;按照电极的空间组合与时序关系,解编出激励电流序列和对应的自然电场(零次场)、激励电场(一次场)和感应电场(二次场)的电位响应序列,再根据电位响应与电流激励的传递原理解析出探测介质的电阻抗属性(包括自然电位、电阻率和极化率等参数),由此实现3种电场信息的并行解析。矿井并行电法(Mine-PEM)充分利用了巷道空间、钻孔空间及其组合形式,进而实现了对煤层顶底板充水水源、导(含)水断层、岩溶陷落柱及注浆改造效果的有效探查,对采动围岩破坏特征及富水异常区的动态检测,以及对地下水渗流演化的实时远程监测及水害超前预警等,这些技术于过去15 a间在全国煤矿防治水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发展、形成了矿井并行电法技术体系。矿井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使网络并行电法的智能特色得以发挥,实现了矿井地电场定时激励采集与实时动态监测的在线远程控制;双模式电极测试技术(Double-mode Electrode Testing Technique)的引入与应用,解决了常规地电场测试技术(如高密度电法)中激发、接收共用同一电极而导致自然电场、感应电场数据误差大甚或失效的问题,保证了3种电场并行测试数据的有效性;由此,并行电法技术实现了对主动源电法勘探与被动源地电场监测的有效融合,这对矿井灾害源动态、精细探测尤其是水害预警来说意义重大,形成的并行电法国家能源行业标准已得到实施。并行电法不仅可为智能矿山、透明矿山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而且在工程与环境物探领域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精细探查中也已得到推广。当前,地电场多参数的并行解析与联合反演是其重点研究内容,通过对介质电阻抗成像理论的深入研究,有望为岩土体多相介质多场耦合作用及其演化特征的探查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电法 矿井物探 岩体破坏 地下水渗流 煤矿防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并行电法在工作面顶板富水区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卫 吴荣新 +2 位作者 付茂如 苏园鹏 林承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1,共3页
介绍了并行电法的基本原理、采集方式和技术特点,给出观测系统的布置方式和数据的三维反演过程,结合工作面顶板岩层含水性探测实例,探讨了资料解释方法和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并行电法能够有效地确定工作面顶板岩层富水位置和范围,可为... 介绍了并行电法的基本原理、采集方式和技术特点,给出观测系统的布置方式和数据的三维反演过程,结合工作面顶板岩层含水性探测实例,探讨了资料解释方法和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并行电法能够有效地确定工作面顶板岩层富水位置和范围,可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电法 采集方式 三维成像技术 水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地联合并行电法测试模拟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平松 吴健生 +1 位作者 赵永辉 许时昂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4-969,共6页
井地联合并行电法通过在井孔和地面布设电极,进行全电极供电和测量,获得钻孔周边地电场分布特征,研究储层介质结构及变化特征,对地下复杂地电模型分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构建室内井地电法测试模型,采用并行电法技术,三维反演介质的... 井地联合并行电法通过在井孔和地面布设电极,进行全电极供电和测量,获得钻孔周边地电场分布特征,研究储层介质结构及变化特征,对地下复杂地电模型分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构建室内井地电法测试模型,采用并行电法技术,三维反演介质的电阻率,判断井孔周边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异常分布特征。结合野外井地条件进行实测,结果表明,通过井地联合测试系统可以对钻孔周边地质条件进行有效分辨,为储层介质探查与判断提供辅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联合 模拟试验 并行电法 孔周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并行电法在新集二矿1煤底板灰岩富水性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丁后稳 杜少能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28,57,共4页
新集二矿1煤层组距下伏太原组1灰平均间距仅约18m,该区域太原组灰岩具有"高水压、低存储、非均质"的特点,1煤层开采受底板灰岩水威胁。通过利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对1煤首采面底板灰岩富水性进行探查,有效地掌握了底板灰岩水赋... 新集二矿1煤层组距下伏太原组1灰平均间距仅约18m,该区域太原组灰岩具有"高水压、低存储、非均质"的特点,1煤层开采受底板灰岩水威胁。通过利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对1煤首采面底板灰岩富水性进行探查,有效地掌握了底板灰岩水赋存情况,为该面底板注浆加固钻孔布置及水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并行电法 底板灰岩 富水性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岩溶勘察并行电法多维成像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红文 龚敦红 +2 位作者 余斐 谭磊 徐东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6-61,共6页
针对江山港岩溶区某段河道内可能存在的隐伏溶蚀体,提出了采用拟地震化供电方式且同步采集海量数据的并行电法为主要探测技术手段,并结合钻孔揭露资料,分析了岩溶体在河道两岸下方的平面展布,进一步预测河床底部区地层的构造特征。试验... 针对江山港岩溶区某段河道内可能存在的隐伏溶蚀体,提出了采用拟地震化供电方式且同步采集海量数据的并行电法为主要探测技术手段,并结合钻孔揭露资料,分析了岩溶体在河道两岸下方的平面展布,进一步预测河床底部区地层的构造特征。试验研究表明:二维视电阻率断面揭示出整个测线控制区域的岩溶体的二维分布,有效地勾勒出溶蚀洞体在垂面上的埋深、大小及规模等信息;考虑到两岸溶洞在河床底部的关联性问题,提取不同深度的电阻率立体化切片,直观地显示出河道两岸溶洞在垂向上分布高程不一、大小差异明显以及右岸溶洞在河床内延展但并未贯通至左岸的特点,研究成果为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后期运行维护提供科学地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并行电法 隐伏岩溶 岩溶勘察 三维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电法的重阳木根系空间分布探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欧元超 张平松 +2 位作者 李建宁 谭磊 汪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探测树木根系的空间分布,对了解树木的生长及移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并行电法技术进行树木根系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探测试验,通过在重阳木周边7.5 m×9.5 m范围内布置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多测线联合反演得到... 探测树木根系的空间分布,对了解树木的生长及移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并行电法技术进行树木根系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探测试验,通过在重阳木周边7.5 m×9.5 m范围内布置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多测线联合反演得到三维电阻率图像。结果表明:探测范围内的根系分布呈现出南测密集,北侧稀少的特征;探测区域根系根径范围主要分布在200~300 mm;深度为0.46 m位置处根系量最大且根系生物量最多;重阳木根系下方土壤中含水充足,结果图呈现了根系与地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该成果在研究树木根系空间分布范围及特征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根系 并行电法 三维阻率反演 重阳木 空间分布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电法在倾斜厚煤层工作面“三带”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军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为了指导新疆某高瓦斯倾斜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瓦斯灾害治理工作,采用并行电法探测了该矿1E401综采工作面的"竖三带"分布情况,并对钻孔电极电流及电阻率数据进行了反演,分析解释了并行电法探测数据。结果表明:1E401工作面垮落... 为了指导新疆某高瓦斯倾斜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瓦斯灾害治理工作,采用并行电法探测了该矿1E401综采工作面的"竖三带"分布情况,并对钻孔电极电流及电阻率数据进行了反演,分析解释了并行电法探测数据。结果表明:1E401工作面垮落带高度为13.0 m,裂隙带高度为44.0 m,弯曲下沉带高度为44.0 m以上范围,垮落带高度与采高之比为3.25,裂隙带高度与采高之比为11,探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工作面采动应力超前影响最大距离为6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电法 高浓度瓦斯 倾斜厚煤层 “竖三带”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冬笋并行电法探测可行性研究与观测系统优选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雨 欧元超 胡雄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60,共7页
浅埋冬笋与其生长区域土层之间存在电性差异,这是电法探测冬笋生长位置、大小等的岩石物理基础。使用米字形和圆形两种不同观测系统对毛竹冬笋进行并行电法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种观测系统在毛竹冬笋正上方利用并行电法探... 浅埋冬笋与其生长区域土层之间存在电性差异,这是电法探测冬笋生长位置、大小等的岩石物理基础。使用米字形和圆形两种不同观测系统对毛竹冬笋进行并行电法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种观测系统在毛竹冬笋正上方利用并行电法探测冬笋空间展布位置是切实可行的,且米字形观测系统的探测效果更佳,其有效探测深度约为0. 30 m,对于埋深约0. 20 m的冬笋探测效果尤为显著。现场测试充分验证了米字形观测系统并行电法对冬笋的探测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冬笋类植物根系探寻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笋探测 并行电法 观测系统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电法技术在爆破振动影响庵基山塘大坝渗流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斐 江晓益 +2 位作者 谭磊 邓成发 高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57,共4页
工程钻爆法施工会对邻近既有建筑物产生振动影响,因此有必要评价结构体的安全。以某隧洞爆破作用对庵基山塘大坝渗流稳定性评价为例,引进并行电法技术评估大坝开展爆破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及爆破影响区外的渗流性态,并与实测的大坝水位... 工程钻爆法施工会对邻近既有建筑物产生振动影响,因此有必要评价结构体的安全。以某隧洞爆破作用对庵基山塘大坝渗流稳定性评价为例,引进并行电法技术评估大坝开展爆破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及爆破影响区外的渗流性态,并与实测的大坝水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地电场的监测成果表明,大坝电阻率在爆破施工过程中变化较小,结合测压管中的水位过程线可知,大坝在爆破施工结束后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见电阻率可反映内部渗流场的变化规律,为土石坝爆破损伤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施工 并行电法 渗流稳定 大坝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电法在大坝爆破振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磊 江晓益 江树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7-29,共3页
钻爆法是硬质岩地区隧道施工的重要工艺,但爆破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破坏损伤也越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邓成发等,2012)。对爆破振动的安全评估的方法较多,包括有限元的数值模拟分析、构建相似物理模型以及现场的爆破振动监测等技术手段。其... 钻爆法是硬质岩地区隧道施工的重要工艺,但爆破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破坏损伤也越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邓成发等,2012)。对爆破振动的安全评估的方法较多,包括有限元的数值模拟分析、构建相似物理模型以及现场的爆破振动监测等技术手段。其中,原位质点振动仪的速度或加速度的动态采集及分析为施工爆破的控制提供重要的依据,但不能反映结构体内部的应力状态和特性,无法揭示建筑物爆破前后的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电法 大坝 爆破振动 渗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电法探测煤层顶板“两带”发育高度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始友 董方营 +2 位作者 成文举 谢瑞斌 石鹏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100,共7页
在充分分析高庄煤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并行电法对煤层顶板岩层破裂过程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垮落带和导水断裂带的动态发育规律。分别采用孔内视电阻率法、直流电法进行超前探测、电极电流比值法进行反演解译,并将反演结果与“三下”... 在充分分析高庄煤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并行电法对煤层顶板岩层破裂过程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垮落带和导水断裂带的动态发育规律。分别采用孔内视电阻率法、直流电法进行超前探测、电极电流比值法进行反演解译,并将反演结果与“三下”开采规范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庄煤矿3;303工作面顶板垮落带发育高度为20 m,垮采比为3.7;导水断裂带高度为54 m,裂采比为10.2;采动应力超前影响距离最大为48.6 m;现场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动态监测反演结果真实可靠。将孔内视电阻率法和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相结合,有效解决了松散层不易成孔的难题,为煤层顶板垮落带、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顶板 覆岩破坏 并行电法 动态监测 垮落带 导水断裂带 发育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电法探测水库坝肩渗漏 被引量:4
16
作者 夏玉立 江晓益 谭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土石体混合结构是水库大坝防渗主体的重要形式,但散粒体填筑料之间及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结合部位常常是隐患的多发区域,其中水库大坝接触带渗漏表现得最为普遍且诊断难度较大。为探究并行电法在探测水库两坝肩岩土接触带及岩基部位渗漏... 土石体混合结构是水库大坝防渗主体的重要形式,但散粒体填筑料之间及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结合部位常常是隐患的多发区域,其中水库大坝接触带渗漏表现得最为普遍且诊断难度较大。为探究并行电法在探测水库两坝肩岩土接触带及岩基部位渗漏的可行性,通过构建水库坝肩渗漏通道物理模型,利用并行电法的AM采集方式得到视电阻率及反演电阻率剖面图,并结合水库探测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并行电法技术采集数据反演后得到的图像能较好地反映出模型设置的渗漏通道位置,但因水库坝肩岩土体的异型结构,视电阻率剖面对坝肩低阻区反应灵敏度不高,反演电阻率剖面仍存在较高的体积效应。青山水库坝肩渗漏探测结果与钻探验证结果一致,这表明并行电法可为探查坝肩渗漏隐患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电法 坝肩渗漏 物理模型 阻率剖面 阻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电法在河道岩溶探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褚高强 谭磊 +1 位作者 龚敦红 余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357-359,共3页
江山港是钱塘江上游衢江右岸的第一条支流,沿线干流段下伏较为广泛分布灰岩地层,鉴于隐伏岩溶易引发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掌握溶洞的发育特征是河道治理的关键。
关键词 并行电法 河道 岩溶 联合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电法在河道水闸基础探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赵鹏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6期243-246,共4页
河道底部的障碍物会影响河道航运的正常运行,并对往来船舶的安全行驶造成潜在危险。以某河道水闸拆除后遗留的建筑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该河道水闸基础的水上并行电法数据,对比水闸建筑基础与河道背景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研究了并行... 河道底部的障碍物会影响河道航运的正常运行,并对往来船舶的安全行驶造成潜在危险。以某河道水闸拆除后遗留的建筑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该河道水闸基础的水上并行电法数据,对比水闸建筑基础与河道背景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研究了并行电法在河道工作环境中的探测效果,并通过建立河道水闸建筑基础的电阻率正演模型,对比分析了正演结果与实际探测结果的区别,进而得出了水闸建筑基础的空间位置及大致形态,证明了并行电法在河道水闸建筑基础探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而对于多条水上并行电法测线能否获得水下建筑物更为详细的电性特征及三维轮廓,以及水下建筑物的外部形状是否会对并行电法的异常响应特征存在明显影响的问题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水闸 建筑基础 并行电法 阻率正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并行高密度电法在六国化工磷石膏堆场场地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官群 崔颖 +6 位作者 梁希凯 陈兴海 岳明鑫 王亚飞 吴小平 曹煜 刘耀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505,共11页
工程项目实施前,确定工区地下空间分布详情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三维高密度电法观测系统的布设难度大,使用常规电法仪进行采集耗时较长,在真实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难度大。利用并行电法采集技术,可以达到高效采集数据的目的。为准确... 工程项目实施前,确定工区地下空间分布详情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三维高密度电法观测系统的布设难度大,使用常规电法仪进行采集耗时较长,在真实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难度大。利用并行电法采集技术,可以达到高效采集数据的目的。为准确查明某磷石膏堆场下部及周边可能形成渗漏管道的区域的三维形态,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采用并行电法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测区内真三维观测系统下的三维电法勘探数据体,然后对数据进行带地形三维反演处理和解释。结果表明:三维并行高密度电法探测场地地下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次现场探测共圈定了5个异常区。与钻孔揭露资料吻合,为后期指导防渗帷幕施工提供准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电法 地质异常 渗漏管道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巷并行三维电法探测煤层工作面底板富水区 被引量:78
20
作者 吴荣新 刘盛东 张平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457,共4页
在工作面双巷中分别布置电法观测系统,所有电极均布置在巷道底板位置,利用并行电法仪采集电法数据,将双巷各测站采集电法数据进行拼接,联合进行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得到工作面双巷间底板范围三维电阻率变化情况。根据富水区与正常岩层... 在工作面双巷中分别布置电法观测系统,所有电极均布置在巷道底板位置,利用并行电法仪采集电法数据,将双巷各测站采集电法数据进行拼接,联合进行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得到工作面双巷间底板范围三维电阻率变化情况。根据富水区与正常岩层间的电性差异情况,分析富水区可能的电阻率表现形式,再结合已有地质资料、钻孔涌水及注浆资料,综合分析出工作面底板的富水区及分布范围。对安徽恒源煤电工作面的底板水探测及验证表明,该方法较准确地查明了工作面底板岩层内富水区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电法 煤层工作面 煤层底板 富水区 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