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解耦模型预测控制的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均流控制策略
1
作者 孙曙光 徐永海 +2 位作者 袁敞 宋昕一 陈怡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3-26,共14页
针对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相间电流易受参数失配影响而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耦模型预测控制的均流控制策略。基于虚拟电压源对变换器进行拓扑等效,建立了变换器的平均状态方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补偿相间... 针对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相间电流易受参数失配影响而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耦模型预测控制的均流控制策略。基于虚拟电压源对变换器进行拓扑等效,建立了变换器的平均状态方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补偿相间电流差值中的耦合扰动,并基于控制环路的解耦关系提出一种具有间接控制变量与归一化代价函数的解耦模型预测控制。所提均流控制策略通过多控制环节的独立寻优,在实现变换器相间均流的同时可兼顾输入电压均压与平均输出电流跟踪的控制目标。同时,对解耦电流内环进行降阶等效,简化电压外环控制参数设计。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均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 均流 扩张状态观测器 解耦模型预测控制 降阶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有限集模型预测的改进下垂功率均分策略
2
作者 程勇 周江浩 杜光辉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9-228,共10页
针对低压微电网中并联逆变器由于线路阻抗参数不匹配造成有功功率分配失衡,以及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多目标优化权重系数设计复杂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有限集模型预测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首先通过改进传统下垂控制,实现有功功率精确分配。... 针对低压微电网中并联逆变器由于线路阻抗参数不匹配造成有功功率分配失衡,以及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多目标优化权重系数设计复杂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有限集模型预测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首先通过改进传统下垂控制,实现有功功率精确分配。其次添加电压恢复机制补偿负载突变带来的电压降落。然后结合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提高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并在成本函数中利用电压电流串行评估,消除权重系数配置。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实现有功功率精确分配,补偿了电压降落,实现了逆变器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逆变器 下垂控制 功率均分 模型预测控制 成本函数 权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占空比调制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3
作者 许爱德 胡士迈 +1 位作者 刘鑫 李新宇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3,共11页
针对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在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下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占空比调制的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采用转矩滞环预筛选的方式将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中7个基本电压矢量预测个数降低至3个,在转矩、磁链预测环节中... 针对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在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下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占空比调制的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采用转矩滞环预筛选的方式将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中7个基本电压矢量预测个数降低至3个,在转矩、磁链预测环节中加入反馈补偿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依据无差拍原理计算出3个不同电压矢量对应的最优占空比。将占空比计算部分置于并联评价函数之前,结合占空比以及反馈补偿后的转矩、磁链预测值代入并联评价函数遴选出最优电压矢量及其对应占空比,通过占空比调制的方式输出最优期望电压矢量。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占空比调制的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电机的转矩脉动,降低定子电流的谐波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占空比调制 转矩脉动 并联评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双向移动平台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4
作者 赛开阳 王明武 +2 位作者 梁应选 陈伟恒 李奥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6-753,共8页
针对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多轴并联驱动系统的轨迹跟踪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双向移动平台轨迹跟踪方法。首先,基于运动学分析研究的结果,建立了包含位置、速度和角速度等参数的状态空间方程;然后,综合考虑跟踪精度和... 针对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多轴并联驱动系统的轨迹跟踪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双向移动平台轨迹跟踪方法。首先,基于运动学分析研究的结果,建立了包含位置、速度和角速度等参数的状态空间方程;然后,综合考虑跟踪精度和控制增量,建立了速度与角速度的极限值和变化率约束条件,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带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求解;采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出了双向移动平台的模型,并将该模型导入到MATLAB/Simulink环境中,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分别比较了速度20 mm/s、30 mm/s工况下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和MPC算法的跟踪轨迹,以及数据误差;最后,给出了实验台硬件组成和原理框图,进一步地使用LabVIEW软件开发出了运动控制程序的人机界面,并在实验台上对两种算法进行了实际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PC控制器的轨迹跟踪精度明显优于LQR控制算法,最大跟踪误差不超过0.05 mm,能够满足双向移动平台的高精度控制要求。该方法有效提升了运动控制系统的跟踪精度,可为高性能数控加工中的复杂轨迹跟踪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数控加工 并联驱动双向移动平台 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跟踪精度 轨迹跟踪控制器 MATLAB/SIMULINK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赵韩 吴迪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89-1294,共6页
基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转矩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马尔科夫模型对需求功率进行预测,并将随机模型预测控制与动态规划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并以消耗最小化为目标进行滚动优化的控制策略。在MATLA... 基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转矩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马尔科夫模型对需求功率进行预测,并将随机模型预测控制与动态规划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并以消耗最小化为目标进行滚动优化的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了仿真模型,并进行和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与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相比,采用所提出的的控制策略时车辆能量经济性得到明显提高,说明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功率需求的控制策略是可行的,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模型预测控制 动态规划 马尔科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高速柔性并联机构振动控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俊峰 张宪民 徐贵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32,共9页
由于高速柔性并联机构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鲁棒模型预测振动控制策略以抑制系统的振动响心。以压电陶瓷为作动器,电阻应变片为传感器,采用有限元方法和模态截断技术建立机构不精确动力学模型。机构动力学模型中的非线性因... 由于高速柔性并联机构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鲁棒模型预测振动控制策略以抑制系统的振动响心。以压电陶瓷为作动器,电阻应变片为传感器,采用有限元方法和模态截断技术建立机构不精确动力学模型。机构动力学模型中的非线性因素、耦合因素及系统高阶模态影响作为扰动,将模态力视为不确定扰动,并且考虑输出噪声对系统的影响,建立系统动态响应的预测模型,以预测输出值。采用Kalman滤波估计器估计系统状态量,以控制电压及其变化率为约束条件,将系统性能指标和约束条件化为一个标准二次规划优化问题,通过求解这一优化问题来得到最优控制输出,形成滚动优化控制输出来抑制系统振动响应。采用表征作动能量的可控性指标和表征观测信号能量的可观性指标,确定作动器和传感器的最优位置。以新型2自由度并联机构为实例,采用实验模态方法得到系统的前2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与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分析表明理论模型不精确。基于该模型采用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和MATLAB/Simulink搭建鲁棒控制系统,进行振动主动控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地抑制柔性构件产生的弹性振动,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并联机构 主动振动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模型预测控制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沈坤 王玲 马天雨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79-2984,2995,共7页
针对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设计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在dqo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的预测模型。根据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控制要求设计预测控制器优化性能函数... 针对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设计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在dqo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的预测模型。根据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控制要求设计预测控制器优化性能函数,通过求解该优化性能函数得出最优控制量的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了并联逆变器的热插拔设计,给出了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预测控制器结构框图。基于状态反馈闭环系统特征方程,采用根轨迹法设计了各预测控制器参数。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控制算法的建模及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预测控制器可以实现对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有效控制,且与传统的功率下垂控制器相比,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均流性能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逆变器并联 热插拔 根轨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卷积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水 宦克为 +1 位作者 刘小溪 王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7-1635,共9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已成为工农业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析手段之一,在食品、农业、医药等定性定量分析领域被广泛应用。预测精度高、运行速度快、泛化能力强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可用于不同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但由于近... 近红外光谱分析已成为工农业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析手段之一,在食品、农业、医药等定性定量分析领域被广泛应用。预测精度高、运行速度快、泛化能力强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可用于不同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但由于近红外光谱数据量的激增,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已经出现明显的不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算法在近红外光谱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卷积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PaBATunNet)。该模型由1个一维卷积层、1个并联卷积模块(Module)、1个展平层、4个全连接层和1个参数调节器(PR)组成,Module模块包括5个子模块分别对光谱数据进行线性及非线性多维特征提取,并通过Concatenate函数将提取后的光谱特征数据进行拼接,PR模块通过调节优化PaBATunNet模型参数,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基于Gard-CAM思想给出了PaBATunNet模型高贡献度特征波长,增加了PaBATunNet模型的可解释性。以谷物、柴油、啤酒、牛奶四组公开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为例,将PaBATunNet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偏最小二乘(PLS)、主成分回归(PCR)、支持向量机(SVM)和BP神经网络(BP)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PLS相比,PaBATunNet模型在谷物、柴油、啤酒、牛奶数据集的预测精度上分别提高了30.0%、40.7%、43.0%、52.8%;与PCR相比,PaBATunNet模型的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28.8%、35.9%、40.8%、52.2%;与SVM相比,PaBATunNet模型的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45.5%、37.4%、45.3%、54.7%;与BP相比,PaBATunNet模型的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7.9%、32.4%、90.1%、62.0%。基于并联卷积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相比于传统建模方法解决了模型预测精度低、运行时间长、泛化能力差以及可解释性不强等问题,可有效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不同物质的定量分析,为建立快速、无损、高精度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深度学习 并联卷积神经网络 定量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监测系统与声振特征预测模型的高压并联电抗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被引量:28
9
作者 高树国 汲胜昌 +2 位作者 孟令明 田源 张玉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79-2189,共11页
高压并联电抗器的声振信号特征是评估其运行状态的重要参考依据。当油箱内部重要结构件因长期振动出现松动,油箱振动形态发生改变,而油箱外部的声振特征变化程度也反映了重要结构件的缺陷程度。该文采用电抗器声振信号在线监测系统,对... 高压并联电抗器的声振信号特征是评估其运行状态的重要参考依据。当油箱内部重要结构件因长期振动出现松动,油箱振动形态发生改变,而油箱外部的声振特征变化程度也反映了重要结构件的缺陷程度。该文采用电抗器声振信号在线监测系统,对高压并联电抗器油箱表面振动信号和噪声信号进行持续监测。基于历史声振数据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声振特征进行预测,并对比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和门控循环单元(GRU)模型下的预测效果。计算结果表明,GRU和LSTM的预测结果均可达到较高精度,并且GRU在计算方面更节约时间,这为高压并联电抗器的状态评估和潜在缺陷诊断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参考。在验证预测模型对电抗器声振特征预测精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一段时间内的模型输出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整体误差,可有效识别油箱内部的潜在缺陷和突发状况。该文的研究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变电站设备维护成本,提高设备完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并联电抗器 在线监测系统 预测模型 声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SiC MOSFET并联的稳态电-热分布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梓悦 秦海鸿 +1 位作者 陈迪克 潘国威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共9页
SiC MOSFET分立器件的并联已在中大功率的电力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为充分利用并联使用的优势,避免不当并联可能产生的电-热失衡现象,需提前预测开关管并联工作时的稳态电-热分布情况。而由于半导体器件在生产过程中的差异性不可避免,即... SiC MOSFET分立器件的并联已在中大功率的电力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为充分利用并联使用的优势,避免不当并联可能产生的电-热失衡现象,需提前预测开关管并联工作时的稳态电-热分布情况。而由于半导体器件在生产过程中的差异性不可避免,即使是同一厂商生产的同一型号SiC MOSFET,在关键参数如阈值电压U_(TH)和导通电阻R_(DS(ON))上都有所差异,而这些参数正是影响器件并联动静态电流分布和电-热分布的关键参数。本文研究了影响器件并联动静态电流分布和电-热分布的因素以及关键参数的温度分布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热分布特性的预测模型,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并联开关管 电-热分布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零序环流抑制策略
11
作者 杨金东 刘红文 +1 位作者 杨泽宇 荣飞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5,共8页
逆变器并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功率分配不均、控制参数失配等因素导致两逆变器开关状态不同步,使得环路中产生零序环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层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零序环流抑制策略,通过将零序环流加入综合目标函数,选取最优开... 逆变器并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功率分配不均、控制参数失配等因素导致两逆变器开关状态不同步,使得环路中产生零序环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层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零序环流抑制策略,通过将零序环流加入综合目标函数,选取最优开关状态组合实现零序环流的抑制。同时,通过改变目标函数结构、利用双层级联的方式进行开关状态组合选取,在消除权重系数对控制系统影响的同时减轻计算负担。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配电网 并联逆变器 零序环流 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Buck变换器无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南振 于新红 +2 位作者 许立斌 江田田 汪凤翔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针对三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在外部干扰下影响系统鲁棒性和动态性能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无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建立超局部模型代替原有的数学模型,设计自适应超螺旋滑模观测器估计超局部模型中的动态... 针对三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在外部干扰下影响系统鲁棒性和动态性能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无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建立超局部模型代替原有的数学模型,设计自适应超螺旋滑模观测器估计超局部模型中的动态部分。然后,引入最小二乘法预测电流误差趋势,动态调整观测器增益矩阵。最后,构建离散方程,设计代价函数,实现无模型预测控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抑制因外部扰动产生的稳态误差,且相较于传统无模型预测控制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分段和改进半物理模型的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顶层油温预测 被引量:17
13
作者 谭风雷 陈昊 何嘉弘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14-3323,共10页
为有效评估特高压并联电抗器内部热状态,提出一种基于最佳分段和改进半物理模型的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顶层油温预测方法。首先在充分研究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顶层油温曲线“正弦”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法对顶层油温曲线进行了分... 为有效评估特高压并联电抗器内部热状态,提出一种基于最佳分段和改进半物理模型的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顶层油温预测方法。首先在充分研究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顶层油温曲线“正弦”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法对顶层油温曲线进行了分段。然后基于分段内距离、分段间距离和分段重叠度,建立了有效性函数,进而实现了顶层油温曲线最佳分段数的选择。最后综合考虑变压器顶层油温半物理预测模型的离散化处理误差和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一种适用于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顶层油温预测的改进半物理模型,并利用Elman神经网络实现了华东地区某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顶层油温的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平均预测误差为1.00%,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现场实际应用的精度要求,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并联电抗器 顶层油温 预测 K-means聚类 有效性函数 半物理模型 ELMAN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GABP与NSGA-Ⅱ的微铣削子午线轮胎模具侧板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杰翔 李志永 +3 位作者 张伟 刘俨后 宋山 李越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4-110,共7页
针对微铣削子午线轮胎模具侧板过程中存在刀具磨损严重和能量消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GABP神经网络和NSGA-Ⅱ的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对传统多目标GABP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以试验数据为样本建立了切削三要素为输入,刀具磨损... 针对微铣削子午线轮胎模具侧板过程中存在刀具磨损严重和能量消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GABP神经网络和NSGA-Ⅱ的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对传统多目标GABP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以试验数据为样本建立了切削三要素为输入,刀具磨损面积与切削比能为输出的并联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刀具磨损面积预测误差降低了40.82%。以最小刀具磨损面积、最小切削比能为优化目标,利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切削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了20组pateto解。最终在兼顾刀具磨损面积和切削比能的情况下,通过对原始试验数据和pareto解集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获得了最优切削参数组合:n=19185.423 r/min,f z=0.038 mm/z,a p=0.517 mm,实现了工艺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铣削 刀具磨损面积 切削比能 并联gabp预测模型 NSGA-Ⅱ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用水量的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19
15
作者 迟道才 唐延芳 +3 位作者 顾拓 于淼 李峥 马宗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该文提出了把人工神经网络和灰色预测方法结合成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用这种方法来预测灌溉用水量,并以预测方法有效度为优化指标求解组合模型加权系数。结果显示,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平均误差为2.67%,明显低于单一的灰色预... 该文提出了把人工神经网络和灰色预测方法结合成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用这种方法来预测灌溉用水量,并以预测方法有效度为优化指标求解组合模型加权系数。结果显示,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平均误差为2.67%,明显低于单一的灰色预测方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平均误差,可以将这种组合方法应用于中长期灌溉用水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 预测 数学模型 用水量 加权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无互连线预测控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沈坤 章兢 +1 位作者 王坚 张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53,8,共8页
对于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下垂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算法,它可以确保各并联逆变器对系统负载功率的均分,并具有无互连线分布式控制的优点。而对于三相电压型逆变器,新兴的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 对于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下垂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算法,它可以确保各并联逆变器对系统负载功率的均分,并具有无互连线分布式控制的优点。而对于三相电压型逆变器,新兴的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CS-MPC)具有系统动态响应快、处理系统约束灵活等优势。将逆变器并联系统的下垂控制与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模型预测控制结合起来,由下垂控制器提供模型预测控制器的参考电压信号,以并联逆变器输出电压对参考电压的跟踪误差构建模型预测控制器的优化性能函数,实现了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无互连线模型预测控制。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无互连线模型预测控制器在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由空载投入负载、负载突变及某一并联逆变器切除等工况下均能有效运行,且与传统的逆变器并联系统三环控制器相比,显著地改善了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均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逆变器 并联系统 下垂控制 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 小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员需求转矩预测的模型预测控制能量管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江冬冬 李道飞 俞小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25-1334,1361,共11页
以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为研究对象,基于驾驶员需求转矩预测,采用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对象车辆进行能量管理控制.根据驾驶员前一段时间内的需求转矩,可以预测下一时段内驾驶员的需求转矩.与指数函数预测方法相比,自回归模型在预测... 以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为研究对象,基于驾驶员需求转矩预测,采用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对象车辆进行能量管理控制.根据驾驶员前一段时间内的需求转矩,可以预测下一时段内驾驶员的需求转矩.与指数函数预测方法相比,自回归模型在预测步长200步之内的预测准确度比指数函数高.根据纵向动力学公式,可以由预测获得的需求转矩序列计算获得预测的车速序列;采用线性化处理的方法,将具有非线性特性的车辆模型转化成线性时变模型,采用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进行求解;将基于驾驶员需求转矩预测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和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工况已知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基于驾驶员需求转矩预测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与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相比,在NEDC、UDDS和WLTC这3个标准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均有所提高,但是与工况已知时的计算结果相比有提升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 驾驶员需求转矩预测 能量管理控制 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经济预测模型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昕 鲁琪鑫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33,共3页
组合预测法综合运用多种预测理论,最大可能地利用可用信息,预测精度高于基于单一模型的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模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串联型组合预测法和并联型组合预测法。文章以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预测为例,分别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进行实证... 组合预测法综合运用多种预测理论,最大可能地利用可用信息,预测精度高于基于单一模型的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模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串联型组合预测法和并联型组合预测法。文章以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预测为例,分别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串联型组合预测法的预测精度要高于并联型组合预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预测 并联型组合预测模型 串联型组合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的SAPF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玉凤 周宏胭 +1 位作者 刘存国 孟娜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4,共5页
在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APF)动态补偿电网谐波过程中,为了快速准确地跟踪并补偿谐波电流,对基于中点箝位三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的SAPF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通过重复预测器对负载电压和电流进行超前两... 在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APF)动态补偿电网谐波过程中,为了快速准确地跟踪并补偿谐波电流,对基于中点箝位三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的SAPF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通过重复预测器对负载电压和电流进行超前两拍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p-q理论计算出补偿电流超前两拍的参考值,然后根据参考电流值与补偿电流值之间的误差,运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器进行反馈校正和滚动优化。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策略的SAPF能有效降低电网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具有很好的补偿效果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控制集 模型预测控制 p-q理论 三电平逆变器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滤波的ARMA-ABCSVR-GABP网络流量预测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晓亮 朱国森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99,共6页
针对当前网络流量无法根据流量变化的特征进行预测,且通过单一或者组合模型依然得不到较高准确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P(High-Pass Fliter)滤波的流量预测模型。基于高铁站流量数据日高夜低的周期特性以及流量波动增长的长期趋势,依据H... 针对当前网络流量无法根据流量变化的特征进行预测,且通过单一或者组合模型依然得不到较高准确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P(High-Pass Fliter)滤波的流量预测模型。基于高铁站流量数据日高夜低的周期特性以及流量波动增长的长期趋势,依据HP滤波将网络流量分解成周期序列及趋势序列。利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对平稳序列预测的优势来进行周期变化的预测;使用人工蜂群算法(ABC)优化后的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对趋势序列进行预测;将二者预测的结果叠加,使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进行结合预测,进一步提高准确率。结果显示,该预测方法可靠,较其他方法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滤波 ARMA ABC-SVR gabp 流量预测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