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控制时延的并联交错多电平逆变器高频环流抑制策略
1
作者 李卫超 韩金洋 +2 位作者 周亮 邓晨 晏明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共7页
针对并联交错多电平逆变器桥臂环流抑制问题,首先分析了采用对称规则采样和非对称规则采样脉宽调制算法时桥臂环流的不同,将并联交错多电平逆变器视为一个整体采用非对称规则采样脉宽调制算法控制,并建立了考虑控制时延的桥臂环流预测模... 针对并联交错多电平逆变器桥臂环流抑制问题,首先分析了采用对称规则采样和非对称规则采样脉宽调制算法时桥臂环流的不同,将并联交错多电平逆变器视为一个整体采用非对称规则采样脉宽调制算法控制,并建立了考虑控制时延的桥臂环流预测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提出了采用非对称规则采样脉宽调制算法时的环流抑制策略,将桥臂环流峰值降低约50%;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交错多电平逆变器 环流抑制 控制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交错并联型三电平双降压式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16
2
作者 洪峰 万运强 +2 位作者 赵鑫 刘周成 王成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397-3404,共8页
提出一种新颖的交错并联型三电平双降压式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保留了三电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转换效率高、开关损耗低等优点,交错并联技术的引入,不仅使得逆变器输出电流纹波在不提高功率管开关频率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且频率增加一倍... 提出一种新颖的交错并联型三电平双降压式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保留了三电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转换效率高、开关损耗低等优点,交错并联技术的引入,不仅使得逆变器输出电流纹波在不提高功率管开关频率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且频率增加一倍,从而减小了并网电流的总谐波失真,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降低了功率器件的电应力和热应力。提出交错并联的两路逆变共用两个工频开关管,弱化了控制的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使得系统更易扩展。详细分析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设计试制一台2 kW原理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原理的正确性及系统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桥光伏并网逆变 电平 低纹波 交错并联 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交错并联型九电平光伏逆变器 被引量:13
3
作者 曹宇 李睿 +1 位作者 蔡旭 马智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02-3612,共11页
随着光伏发电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需求也日益迫切。采用1500V光伏组件,可以有效降低光伏电站的线缆成本和损耗,对光伏平价上网的早日实现至关重要。面向1500V组串型逆变器应用,传统的两电平和T型三电平拓扑... 随着光伏发电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需求也日益迫切。采用1500V光伏组件,可以有效降低光伏电站的线缆成本和损耗,对光伏平价上网的早日实现至关重要。面向1500V组串型逆变器应用,传统的两电平和T型三电平拓扑的开关元件电压应力大幅提升,效率和功率密度难以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逆变器功率密度,该文提出交错并联型有源中点钳位九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调制和控制策略,并通过耦合电感的合理设计抑制交错并联拓扑的并联环流。与常规逆变器相比,提出的电路在1500V电压下可取得更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适合光伏系统应用。论文构建实验样机,验证所提出的拓扑和调制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平逆变 高功率密度 交错并联 耦合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开关五电平逆变器的载波交错SPWM控制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云 孙力 +1 位作者 吴凤江 孙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传统五电平逆变器所用开关器件较多,而五开关五电平逆变器简化了拓扑结构。分析五开关五电平逆变器的工作机理,给出其基于载波的SPWM控制的思路,进而提出五开关五电平逆变器的载波交错SPWM控制方法与FPGA实现手段。通过载波周期性正、... 传统五电平逆变器所用开关器件较多,而五开关五电平逆变器简化了拓扑结构。分析五开关五电平逆变器的工作机理,给出其基于载波的SPWM控制的思路,进而提出五开关五电平逆变器的载波交错SPWM控制方法与FPGA实现手段。通过载波周期性正、负交错,采用调制波分层、分区的正弦脉宽调制方式,获得五电平输出电压的开关控制信号。仿真结果从理论上证明其开关损耗小,输出电压的谐波特性与H桥级联型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其在整个幅值调制比范围内都适用。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五开关五电平逆变器的载波交错SPWM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平逆变 载波交错SPWM H桥 辅助开关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电平空间矢量的并联三电平逆变器新型零共模电压调制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伟伟 张学广 +1 位作者 庄嫣媛 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308-6319,共12页
共模电压抑制是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一个关键问题,但是传统零共模电压调制方法无法同时兼顾消除共模电压和减小输出电流谐波2个方面的性能。该文利用逆变器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并联三电平逆变器的五电平电压输出能力,提出将整个并... 共模电压抑制是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一个关键问题,但是传统零共模电压调制方法无法同时兼顾消除共模电压和减小输出电流谐波2个方面的性能。该文利用逆变器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并联三电平逆变器的五电平电压输出能力,提出将整个并联系统作为一个五电平设备进行调制的思路。基于该五电平系统中共模电压为零的基本矢量,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并联三电平逆变器的新型零共模电压调制方法,推导出详细的调制实现过程,并针对开关序列特性提出相应的中点电压平衡策略。仿真和实验表明,该方法在确保共模电压为零的同时,还能大幅减小并联输出电流的谐波畸变,可有效满足非隔离型并联光伏逆变器对消除共模电压和减小电流谐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运行 零共模电压调制 电平空间矢量 电平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DC/DC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控制方法仿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夏鲲 丁晓波 +2 位作者 李肖迪 曾彦能 许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41-1746,共6页
NPC型三电平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偏移不仅会导致交流侧输出性能变差,严重时会减少直流支撑电容寿命甚至损坏功率器件,影响系统稳定性。提出了基于交错DC/DC变换器的三电平中点电位控制电路拓扑,通过检测直流侧两电容的电压差及直流母... NPC型三电平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偏移不仅会导致交流侧输出性能变差,严重时会减少直流支撑电容寿命甚至损坏功率器件,影响系统稳定性。提出了基于交错DC/DC变换器的三电平中点电位控制电路拓扑,通过检测直流侧两电容的电压差及直流母线电压,由控制模块计算后进而控制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两电容之间的电压差值保持在系统所允许的范围内波动。简要分析了中点电位偏移产生的原因,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了基于交错DC/DC变换器抑制三电平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偏移的仿真模型,实现了双PI调节控制算法,对提出的电路拓扑进行了电路参数设计,完成了系统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可减小三电平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偏移量达80%以上,控制方法有效且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DC/DC变换 电平逆变 中点电位平衡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软开关交错并联反激微型光伏逆变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夏鲲 袁印 +3 位作者 廖新深 谭媛 王一鸣 许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51-1957,共7页
微型光伏逆变器目前多采用交错并联反激拓扑,一般依靠钳位电路确保开关管软开关的实现,以提升系统转换效率并提高电流输出质量。但其闭环结构复杂,需要增加辅助开关管等器件且增加的成本较高,同时输出波形不好控制,效率提升有限。该文... 微型光伏逆变器目前多采用交错并联反激拓扑,一般依靠钳位电路确保开关管软开关的实现,以提升系统转换效率并提高电流输出质量。但其闭环结构复杂,需要增加辅助开关管等器件且增加的成本较高,同时输出波形不好控制,效率提升有限。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变频软开关控制方案,让反激变压器工作在准谐振反激变换模式,通过微分电路实时检测软开关点,使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来实现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成本,无需原副边电流采样。实验表明,系统转换效率可以稳定地保持在94.5%以上,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小于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光伏逆变 变频软开关 交错并联 准谐振模式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并网逆变器前级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玉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6-71,共6页
对燃料电池/太阳能单相并网逆变器中的前级升压DC/DC变换器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和工作原理,推导了其系统平均模型,在此基础上将电压调节器设计成典型的超前—滞后网络,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用DS... 对燃料电池/太阳能单相并网逆变器中的前级升压DC/DC变换器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和工作原理,推导了其系统平均模型,在此基础上将电压调节器设计成典型的超前—滞后网络,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用DSP实现控制器算法和PWM信号生成,简化了硬件设计,给出了系统总体结构和控制器的DSP具体实现。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 控制 多相DC/DC 并网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并网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中点电位平衡及环流抑制 被引量:8
9
作者 易映萍 鲁旭 石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6-392,共7页
虽然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可以提高功率等级,但存在中点电位不平衡及零序环流问题。文章在分析中点电位波动及零序环流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调制波载波脉宽调制(DWMPWM)配合零序环流控制器的综合调制算法。通过PI闭环控制... 虽然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可以提高功率等级,但存在中点电位不平衡及零序环流问题。文章在分析中点电位波动及零序环流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调制波载波脉宽调制(DWMPWM)配合零序环流控制器的综合调制算法。通过PI闭环控制零序环流,将所得到的偏置量注入到调制波之中,并将每相调制波进行正负分解得到两组调制波,增加了零状态占空比的调节自由度,解决了零序环流问题和高调制度及任意功率因数范围内的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无须进行空间矢量调制(SVPWM)的复杂矢量计算,算法更为简单。在Simulink和RTDS中分别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取双调制波载波配合环流控制器综合调制算法,可以快速地使中点电位趋于平衡,有效抑制零序环流。文章所提算法可用于解决高电压、大功率新能源并网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中点电位平衡问题及零序环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电平并网逆变 DWMPWM 中点平衡控制 零序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的中点电位控制策略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姚修远 金新民 +2 位作者 李金科 吴学智 李会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50-1657,共8页
为保证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同时解决中点电位控制和零序环流抑制2个问题。分析了零序环流和中点电位波动的产生机理,从理论上推导得到两者的相互关系。基于调制波分解的载波调制原理,提出了一种并联系统的中点电位控制策略,... 为保证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同时解决中点电位控制和零序环流抑制2个问题。分析了零序环流和中点电位波动的产生机理,从理论上推导得到两者的相互关系。基于调制波分解的载波调制原理,提出了一种并联系统的中点电位控制策略,无需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复杂的扇区划分和占空比计算,实现简单,并且能够在不影响零序环流抑制的条件下实现逆变器并联系统的中点电位控制。进一步通过推导,分析了该方法对中点电位的控制能力。最后,搭建了一套80 k W的三相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平 逆变 并联系统 零序环流 中点电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发电微逆变器的原理分析及其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志彬 方宇 +3 位作者 赵齐齐 张金银 朱忠虎 张丽 《电源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64-70,90,共8页
研究了一种有源钳位技术的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发电微逆变器,重点分析了有源钳位电路的工作原理,推导了用于硬件设计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设计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有源钳位电路被采用。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结论和设计方法... 研究了一种有源钳位技术的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发电微逆变器,重点分析了有源钳位电路的工作原理,推导了用于硬件设计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设计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有源钳位电路被采用。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结论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逆变 交错并联 并网发电 有源钳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故障容错控制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志远 陈杰 +3 位作者 邢相洋 李晓艳 付有良 张承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7079-7092,共14页
逆变器并联运行是实现系统大容量化和功率调控的关键途径,但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引发的电流畸变、稳定性差等问题随之而来。此外,随着并联系统功率开关管数量的大幅增加,加之运行工况的复杂多变及其自身老化,开关管故障率也随之增加。... 逆变器并联运行是实现系统大容量化和功率调控的关键途径,但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引发的电流畸变、稳定性差等问题随之而来。此外,随着并联系统功率开关管数量的大幅增加,加之运行工况的复杂多变及其自身老化,开关管故障率也随之增加。然而,现有文献均未给出并联系统零序环流抑制下开关管的故障容错控制方法。为此,文中提出基于零序环流抑制的容错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基于"比例+前馈"的零序环流控制器,实时调整两台逆变器的零序占空比之差,完成并联系统的零序环流抑制。然后,通过实时改变故障相的状态切换方式,并辅以"面积等效原理"准则,进行开关序列的重构,在不影响零序环流抑制的前提下,实现开关管开路故障下的容错控制。与现有方法相比,文中方法不仅实现了零序环流的抑制,而且完成了开关管开路故障时的容错控制,显著提升了并联系统正常运行与开关管故障下运行时的交流侧电能质量,切实保障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三电平逆变 并联系统 零序环流抑制 容错控制 安全可靠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点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的零序环流抑制策略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畅 宫金武 +2 位作者 张国琴 代克民 查晓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4-135,共12页
针对中点钳位型(NPC)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内普遍存在的零序环流问题,该文首先分析模块间环流的通路,建立零序环流的电路和数学模型。根据等效模型阐述零序环流各成分的产生机制,并对零序环流进行定量分析。定义零序环流的三类具体成分... 针对中点钳位型(NPC)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内普遍存在的零序环流问题,该文首先分析模块间环流的通路,建立零序环流的电路和数学模型。根据等效模型阐述零序环流各成分的产生机制,并对零序环流进行定量分析。定义零序环流的三类具体成分:通态零序环流、开关零序环流及混合零序环流。对于不同类别的零序环流,提出共享直流侧中线和改进型LCL滤波器的硬件措施及准比例积分谐振(PIR)控制器的软件措施去抑制对应环流成分的高频、低频分量;另外,针对改进型LCL滤波器中交流滤波电容中点和直流侧电容中点连接电缆上有较大高频电流的缺陷,提出载波移相控制下模块共用滤波电容的优化方案,在保证环流抑制效果的同时将奇数次开关频率的高频纹波转移到共用电容上,实现奇数纹波分量的自动抵消,使连接电缆上的电流减小近50%;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环流抑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平中点钳位型逆变 逆变并联系统 零序环流抑制 准比例积分谐振控制 模块共用滤波电容 载波移相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下垂控制的三电平逆变器并联技术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治楷 胥飞 王恒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51-1657,共7页
文章针对下垂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将下垂控制技术应用于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对并联逆变器系统中频率偏差(有功环流)、幅值偏差(无功环流)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基于下垂控制策略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下垂控... 文章针对下垂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将下垂控制技术应用于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对并联逆变器系统中频率偏差(有功环流)、幅值偏差(无功环流)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基于下垂控制策略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下垂控制技术能较好地协调微电网中逆变器并联运行时的功率分配及电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平逆变 下垂控制 并联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交错并联型单相非隔离MOSFET并网逆变器
15
作者 胡建雨 肖文勋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4,共7页
为了提高光伏并网逆变器转换效率并解决漏电流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交错并联型单相非隔离MOSFET并网逆变器。引入了交错并联技术,在不提高开关频率的情况下,可以使逆变器输出纹波电流减小,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在续流阶段电流不流经体二... 为了提高光伏并网逆变器转换效率并解决漏电流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交错并联型单相非隔离MOSFET并网逆变器。引入了交错并联技术,在不提高开关频率的情况下,可以使逆变器输出纹波电流减小,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在续流阶段电流不流经体二极管,因此可以使用MOSFET,相比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具有更低的开关损耗。采用单极性调制策略,电感纹波电流小,同时无桥臂直通问题。最后制作了一台2 kW的原型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拓扑具有良好的漏电流抑制能力和较高的效率,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隔离逆变 交错并联 共模漏电流 单极性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T型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环流抑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付胜 邵章平 +2 位作者 张兴 刘萍 任康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9,共10页
针对多机T型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零序环流问题,在分析零序环流环路的基础上,建立零序环流的等效模型,并根据激励源的不同将零序环流分成3类:通态零序环流、开关零序环流和混合零序环流。提出一种共享中线的并联方案抑制通态零序环流... 针对多机T型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零序环流问题,在分析零序环流环路的基础上,建立零序环流的等效模型,并根据激励源的不同将零序环流分成3类:通态零序环流、开关零序环流和混合零序环流。提出一种共享中线的并联方案抑制通态零序环流,一种基于改进型LCL滤波器的并联方案抑制开关零序环流的高频分量。采用一种基于零序环流调节因子的控制方案抑制开关零序环流的低频分量,并确定调节因子的限幅范围,最后论证上述方案对混合零序环流抑制的有效性。搭建10?kW的多机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零序环流模型分析和抑制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三电平 并联 光伏并网逆变 零序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PC九电平逆变器的环流抑制策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宇 杨佳涛 +8 位作者 李睿 蔡旭 于玮 徐君 杜成瑞 黄蕾 张涛 马智远 李官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32-242,共11页
有源中点钳位(active neutral point clamped,ANPC)五电平逆变器具有电压应力低、等效开关频率高等优势,适合应用于1500V光伏发电和地铁牵引变换等场合。通过交错并联方法把2个五电平逆变器耦合成九电平逆变器,有利于提高等效开关频率,... 有源中点钳位(active neutral point clamped,ANPC)五电平逆变器具有电压应力低、等效开关频率高等优势,适合应用于1500V光伏发电和地铁牵引变换等场合。通过交错并联方法把2个五电平逆变器耦合成九电平逆变器,有利于提高等效开关频率,在扩大逆变器容量的同时减少滤波器体积。环流抑制方法是实现交错并联逆变器工作的关键问题,在两电平和三电平逆变器的交错并联技术方面,已经有相关文献进行环流抑制技术分析。面向九电平交错并联型逆变器,逆变器的环流抑制和载波交截处的环流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过往尚无有效方法进行抑制。论文就此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提出一种新的交错并联九电平逆变器统一调制策略,相对于传统移相调制,可以有效减小逆变器输出电压高频谐波,从而减小滤波参数。同时,论文提出基于BangBang控制的九电平逆变器环流抑制方法,解决了逆变器载波交截处的环流不对称问题,实现了逆变器低频环流有效抑制。论文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提出的调制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平逆变 交错并联 环流抑制 调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串/并联输出双BUCK逆变器 被引量:39
18
作者 朱成花 严仰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2-15,共4页
研究了一种可串联或并联输出的双BUCK逆变器,该逆变电路具有无桥臂直通、可高频高效率运行的特点。通过合理的开关逻辑电路,实现了该逆变器串联或并联输出,从而根据需要提供两种不同规格的输出电压,满足不同负载设备的需要。提出同步开... 研究了一种可串联或并联输出的双BUCK逆变器,该逆变电路具有无桥臂直通、可高频高效率运行的特点。通过合理的开关逻辑电路,实现了该逆变器串联或并联输出,从而根据需要提供两种不同规格的输出电压,满足不同负载设备的需要。提出同步开关型PWM调制方案与交错开关型PWM调制方案,两种调制方案均消除了传统SPWM调制方案下存在的环流能量,减小了由于环流造成的损耗。最后通过1000W的原理样机,验证了串/并联输出双BUCK逆变器可高频高效率运行的特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 逆变 串/并联 半周期运行模式 同步开关型脉宽调制 交错开关型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间歇脉冲式兆瓦级并联逆变器同步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灯华 马伟明 +3 位作者 马名中 汪光森 李卫超 耿士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30-235,共6页
分析间歇脉冲方式工作的大功率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需求,研究主从脉冲同步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分布式控制和主从控制相结合的并联同步控制方法。通过拉氏变换推导环流和回路电感、脉冲差异时间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现主从逆变器间开关器件... 分析间歇脉冲方式工作的大功率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需求,研究主从脉冲同步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分布式控制和主从控制相结合的并联同步控制方法。通过拉氏变换推导环流和回路电感、脉冲差异时间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现主从逆变器间开关器件脉冲差异在s级以下,同时增大环流回路电缆电感,来抑制并联环流。该方法有效地提高逆变器的功率等级,较好地实现逆变模块的功率均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环流,具有较好的并联均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脉冲式 兆瓦级 逆变 电平 并联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波移相控制的模块化串并联逆变器非理想条件谐波特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轶涵 郭鸿浩 陈家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90-1704,共15页
随着多电与全电飞机的大量应用,对航空静止变流器(ASI)的功率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模块化串、并联方式实现功率扩容,并结合载波移相调制进一步降低系统的开关频率谐波成分。但是在机载场合组合模块间的参数不平衡,以... 随着多电与全电飞机的大量应用,对航空静止变流器(ASI)的功率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模块化串、并联方式实现功率扩容,并结合载波移相调制进一步降低系统的开关频率谐波成分。但是在机载场合组合模块间的参数不平衡,以及基于模拟电路的控制方式,致使控制信号中易叠加额外低频或直流偏置扰动,导致ASI输入、输出侧叠加额外的谐波成分,对航空电源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造成影响。该文基于桥臂输出电压谐波分布模型,采用双重傅里叶分析与指数函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考虑扰动分量这一非理想条件下,对模块化载波移相串、并联ASI的输入、输出谐波分布进行分析与比较,揭示了模块化组合式ASI的谐波分布特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 级联逆变 双重傅里叶分析 谐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