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并网型直流耦合制氢系统频率支撑控制策略
1
作者 李立民 李硕娜 +2 位作者 冯启帆 夏杨红 韦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163-6175,I0001,共14页
并网型直流耦合制氢系统(grid-connected DC-coupled hydrogen production system,GDHPS)参与电网调节是能源转型战略下的热门趋势,其需在尽可能为电网提供频率支撑的同时确保电解槽间合理功率分配,而现有文献对该问题研究较少。为此,... 并网型直流耦合制氢系统(grid-connected DC-coupled hydrogen production system,GDHPS)参与电网调节是能源转型战略下的热门趋势,其需在尽可能为电网提供频率支撑的同时确保电解槽间合理功率分配,而现有文献对该问题研究较少。为此,该文针对碱液电解槽(alkaline water electrolyzer,AWE),提出一种新型的GDHPS参与频率支撑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包含3点改进:一是提出自适应虚拟热敏电阻控制策略,通过控制系统定期更新AWE模型并结合其温度实时计算下垂系数;二是设计频率响应机制以快速响应电网频率变化;三是引入虚拟惯性响应机制提升系统动态性能。所提策略可在宽温度范围内实现AWE间完全分散控制与合理功率共享,同时为电网提供频率支撑,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及电解制氢实验平台验证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型直流耦合制氢系统 虚拟热敏电阻 频率响应机制 虚拟惯性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跟/构网型变流器并联系统的阻抗频率耦合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盛李龙 许津铭 +3 位作者 李威 康嘉华 郄朝辉 谢少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7,共11页
在含跟网型光伏及构网型储能的异构系统中,利用阻抗分析法可以研究构网型变流器对异构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变流器间、变流器与电网阻抗间的频率耦合效应,难以准确评估弱电网下异构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以两机异构... 在含跟网型光伏及构网型储能的异构系统中,利用阻抗分析法可以研究构网型变流器对异构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变流器间、变流器与电网阻抗间的频率耦合效应,难以准确评估弱电网下异构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以两机异构并网系统为例,文中深入分析了系统内部耦合对跟/构网型变流器输出阻抗的影响。分析表明,电网阻抗以及构网型/跟网型变流器输出阻抗对跟网型/构网型变流器输出阻抗有附加影响;相较于变流器独立并网运行,异构系统中跟网型变流器中低频段输出阻抗易受到影响,而构网型变流器输出阻抗基本不受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构网型变流器与电网合并视为等效电网而建立了异构并网系统阻抗模型,讨论了小干扰稳定性。硬件在环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阻抗模型,基于所提阻抗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实现了弱电网下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异构系统 跟网光伏 构网储能 跟网变流器 构网变流器 弱电网 频率耦合 阻抗模 小干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网型储能双虚拟电机控制的风电制氢系统
3
作者 贺彬 任永峰 +3 位作者 孟庆天 云平平 刘会强 米玥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7-1876,I0022-I0024,共13页
风电制氢作为一种全周期零碳排放的制氢方式,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针对风电制氢系统接入弱电网下主动支撑能力弱的问题,提出基于构网型储能虚拟同步机和虚拟直流电机的双虚拟电机控制策略,有效增强风电... 风电制氢作为一种全周期零碳排放的制氢方式,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针对风电制氢系统接入弱电网下主动支撑能力弱的问题,提出基于构网型储能虚拟同步机和虚拟直流电机的双虚拟电机控制策略,有效增强风电制氢系统电压、频率主动支撑能力,也为制氢系统直流母线提供可靠的惯量、阻尼支撑。基于小信号方法分析了两种控制策略中转动惯量和阻尼系数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响应的影响情况。最后通过SIMULINK搭建的风-氢-储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提策略可为风电制氢系统接入弱电网提供可靠的电压、频率支撑,也能较好地改善制氢系统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制氢系统 构网VSG 虚拟直流电机 弱电网 主动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地域并网型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研究
4
作者 车孝轩 加藤勇树 陈启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06-1611,共6页
提出直流地域并网型太阳能光伏系统,引入直流供电系统,直流地域配电线以及带蓄电池屋顶光伏系统的概念,并就地域内电能利用率、降低蓄电池容量以及CO2减排效果等与目前太阳能光伏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在本研究设定条件下,电能利用率... 提出直流地域并网型太阳能光伏系统,引入直流供电系统,直流地域配电线以及带蓄电池屋顶光伏系统的概念,并就地域内电能利用率、降低蓄电池容量以及CO2减排效果等与目前太阳能光伏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在本研究设定条件下,电能利用率可达约32%,蓄电池容量可减少约40%~80%,CO2减排效果最大可达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地域并网太阳能光伏系统 直流地域配电线 电力储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谐波耦合的多变流器并网系统建模及交直流谐波交互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林顺富 李寅 +3 位作者 戴烨敏 杨帆 边晓燕 李东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5-77,共13页
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特征带来异于传统电网下的谐波交互问题,多变流器拓扑的谐波耦合交互特性亟待研究。首先,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armonic state space,HSS)对多变流器并网系统(multiple grid-conn... 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特征带来异于传统电网下的谐波交互问题,多变流器拓扑的谐波耦合交互特性亟待研究。首先,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armonic state space,HSS)对多变流器并网系统(multiple grid-connected-converter system,MGCCS)建立考虑谐波耦合的谐波传递函数矩阵模型,综合考虑了系统各控制环节对状态变量的影响以及变流器的级联、并联。其次,基于所建HSS模型明确定义谐波耦合系数,并用于揭示多变流器拓扑的谐波耦合机理,分析级联、并联变流器谐波交互特性。然后,应用谐波耦合系数量化分析MGCCS中滤波电感、电流环、锁相环等关键参数对系统谐波交互的影响。最后,将HSS模型和Matlab/Simulink模型、RT-LAB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HSS模型的精确性,以及谐波耦合系数理论应用于系统交直流谐波交互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流器并网系统 直流谐波交互 谐波状态空间 谐波耦合系数 并网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光伏经柔直送出系统的近工频耦合振荡机理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彭茂兰 许诘翊 +2 位作者 严喜林 张楠 谢小荣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6,共7页
针对近工频耦合振荡这类新型振荡稳定性问题,研究了其发生机理和稳定特性。建立大规模光伏经柔直送出系统的全电磁暂态模型,仿真展示了近工频耦合振荡的发生条件。通过分析设备在振荡频率下的复功率分布,阐明系统振荡源头与传播特性。... 针对近工频耦合振荡这类新型振荡稳定性问题,研究了其发生机理和稳定特性。建立大规模光伏经柔直送出系统的全电磁暂态模型,仿真展示了近工频耦合振荡的发生条件。通过分析设备在振荡频率下的复功率分布,阐明系统振荡源头与传播特性。基于在线阻抗分析研究振荡发生的电路机理,分析影响振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次/超同步近工频段,光伏电站表现为电阻为负的容性元件,与柔直送端换流站、输电线路共同构成负阻尼的串联谐振电路,从而引发不稳定的近工频耦合振荡;光伏网侧换流器、柔直换流器控制参数和输电线路电抗等因素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构网控制 柔性直流输电 近工频耦合振荡 阻抗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逆变器的调制方式分析与直流分量抑制 被引量:37
7
作者 刘鸿鹏 王卫 吴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7-32,共6页
单相无变压器型全桥并网逆变器由于体积小、效率高、造价低,被广泛地应用于低功率光伏并网系统中。在双极性脉宽调制方式下,全桥逆变器的共模电压恒定,不产生共模电流。但此调制方式不能消除输出电流的直流分量。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控制... 单相无变压器型全桥并网逆变器由于体积小、效率高、造价低,被广泛地应用于低功率光伏并网系统中。在双极性脉宽调制方式下,全桥逆变器的共模电压恒定,不产生共模电流。但此调制方式不能消除输出电流的直流分量。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控制算法来抑制直流分量的输出。该算法使用2个补偿环节分别抑制由于调制脉宽不对称和并网电流检测误差导致的直流分量,无需增加外围硬件电路,且所增加的环节只占用很少的控制芯片资源。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和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无变压器全桥逆变器 调制方式 共模电流 直流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经柔性直流接入电网的控制与保护综述 被引量:104
8
作者 袁志昌 郭佩乾 +2 位作者 刘国伟 赵宇明 史梓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3-1488,共16页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由于在新能源并网领域的显著优势而成为适合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电力传输方式,控制与保护系统是新能源通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要素。目前关于新能源经柔性直流接入电网的控制与保护还缺乏较为系...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由于在新能源并网领域的显著优势而成为适合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电力传输方式,控制与保护系统是新能源通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要素。目前关于新能源经柔性直流接入电网的控制与保护还缺乏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归纳,为此,论文对新能源通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并网的交直流系统协调控制策略、保护区域划分和故障快速清除方案进行综述。首先,基于国内外已投运和在建的典型新能源经柔性直流输电并网工程,对新能源直流并网的系统结构与运行方式等特点进行概述。同时,基于现有学术研究,分析并梳理了国内外在新能源经柔性直流并网的控制方法及保护策略方面的进展。最后,回顾工程应用与学术研究,结合目前中国新能源接入电网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多端互联网架结构下系统控制方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大规模高渗透率新能源经柔性直流并网下的控制保护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 电压源换流器 直流输电系统 控制与保护 柔性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