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冷凉区栽培方式、密度与覆膜对玉米新品种并单16号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段运平 刘守渠 +3 位作者 古晓红 陈保国 郭峰 任小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123-1126,共4页
通过3个种植方式(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机播、普通膜覆盖;露地机播)和3个种植密度(7.5万,6.5万,5.5万株/hm2)对特早熟玉米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进行高产配套技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并单16号特早熟玉米品种在起垄、补水机播、渗... 通过3个种植方式(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机播、普通膜覆盖;露地机播)和3个种植密度(7.5万,6.5万,5.5万株/hm2)对特早熟玉米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进行高产配套技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并单16号特早熟玉米品种在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处理条件以及密度在7.5万株/hm2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露地机播条件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密度5.5万株/hm2条件下籽粒产量最低。由此得出,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最适宜的栽培模式为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密度7.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播 渗水膜 密度 并单16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冷凉区并单16号高产栽培技术
2
作者 贾永平 《种子科技》 2015年第6期37-38,共2页
介绍了并单1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并单16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