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年龄结构模型和它的应用
1
作者 黄荣清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70,共15页
提出了人口年龄结构模型——以年龄为自变量、累计的年龄百分比为因变量的函数形式,通过使用中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其他一些数据对模型的验证,表明模型是成立的。累计的年龄百分比模型经过两次对数变换后,可以表示为线性函数的形式。... 提出了人口年龄结构模型——以年龄为自变量、累计的年龄百分比为因变量的函数形式,通过使用中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其他一些数据对模型的验证,表明模型是成立的。累计的年龄百分比模型经过两次对数变换后,可以表示为线性函数的形式。以这一模型为基础,进一步构建了人口百分比、前后两次人口普查对应的年龄人口百分比之比等数学函数的表达式。在使用人口普查资料检验时发现,模型虽然能很好地拟合累计的年龄人口百分比曲线,但当人口的年龄波动较大时,年龄百分比模型的残差就会变大。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函数要准确表示一般的年龄人口百分比是做不到的,若没有其他数据支持,根据一次普查的数据要全面准确判断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也是不可能的。为了判别普查数据的报告误差,把普查数据拆分为估计值、偏离值和误报三部分,这里的估计值就是年龄百分比的模型值。本研究证明,在封闭人口条件下,年龄偏离系数(偏离值与估计值之比)是个常数。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两次普查的百分比模型值计算实际人口的年龄存活率,并通过估计年龄偏离系数,估计出普查的误报。利用上述模型,本文估算了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误报情况。根据估算1982年7—91岁的年龄误报有683万人,年龄误报率为6.74‰。由于年龄误报,一些年龄的报告人口比估计的实际人口多,它们主要出现在中青年期,即青年期(24岁和25岁)和中年期,共计340万人,而一些年龄的报告人口少于估计的实际人口,它们主要分布在青年期(17、18岁和21岁),共计342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结构模型 人口普查 普查数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年龄结构的溶瘤病毒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分析
2
作者 田小江 谭远顺 颜莉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本文考虑到溶瘤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的可能性取决于可以感染的肿瘤细胞的数量,引入了频率依赖性函数,建立了一类具有年龄结构的溶瘤病毒感染模型,并研究了模型的全局动力学行为.首先证明了模型解的存在唯一性,计算了基本再生数R_(0),得到... 本文考虑到溶瘤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的可能性取决于可以感染的肿瘤细胞的数量,引入了频率依赖性函数,建立了一类具有年龄结构的溶瘤病毒感染模型,并研究了模型的全局动力学行为.首先证明了模型解的存在唯一性,计算了基本再生数R_(0),得到了稳态的存在定理.之后通过分析特征方程特征根的分布,得到了稳态的局部稳定性结论.最后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和运用LaSalle不变集原理,得到模型无感染稳态E^(0)和感染稳态E^(*)的全局稳定性结论:当R_(0)<1时,无感染稳态E^(0)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_(0)>1时,感染稳态E*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结构病毒模型 溶瘤病毒 稳态 LYAPUNOV函数 全局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年龄结构产量模型评估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 被引量:9
3
作者 冯波 陈新军 西田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375-3384,共10页
利用年龄结构产量模型(Age structured production model,ASPM)评估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状况,同时结合亲体量-补充量曲线陡度系数和年龄组自然死亡系数的敏感性分析,描述了黄鳍金枪鱼资源的发展趋势、判断了开发状况。研究认为,陡度... 利用年龄结构产量模型(Age structured production model,ASPM)评估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状况,同时结合亲体量-补充量曲线陡度系数和年龄组自然死亡系数的敏感性分析,描述了黄鳍金枪鱼资源的发展趋势、判断了开发状况。研究认为,陡度系数设在0.6-0.8才可能使亲体量产生出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的水平。采用美洲热带金枪鱼委员会推荐的自然死亡系数值时,评估结果最接近渔业现状。研究发现,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增加,总资源量和亲体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总资源量自1990年后趋向稳定,维持在195.9-263.2万t,平均为221万t;亲体量在1994年后下降到100万t以下,1997年以后处在维持MSY所需亲体量的水平之下,目前仍呈下降趋势。补充量在渔业初期呈现大幅度波动,1978年后趋于稳定,并维持在3258.36-6583.35×106尾,平均为4687.66×106尾。未成熟鱼的数量总体较为稳定,但成熟鱼的数量出现剧减,从渔业初期的246.51×106尾减少到2005年的19.02×106尾。模型估计的总捕捞死亡系数从渔业初期开始逐渐上升,1991年后出现大幅度上升,处于0.334-0.456间,2003年时超过FMSY,捕捞产量也于2003年超过MSY。分析认为,2003年以来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持续高产量被认为是不可持续,根据ASPM估算,2003-2006年均产量46.4万t,超过了MSY(36.4万t);S/SMSY为0.76;Fall/FMSY为1.39,由此判断现阶段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正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估 年龄结构产量模型 黄鳍金枪鱼 印度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期和染病期均具有康复的年龄结构MSEIS流行病模型的稳定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方彬 杨金根 李学志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本文建立和研究了潜伏期和染病期均具有康复的年龄结构MSEIS流行病模型.在总人口规模不变的假设下,得到了决定疾病消亡与否的基本再生数R0的表达式,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是局部和全局渐近稳定的,此时疾病消失;当R0>1时,无病... 本文建立和研究了潜伏期和染病期均具有康复的年龄结构MSEIS流行病模型.在总人口规模不变的假设下,得到了决定疾病消亡与否的基本再生数R0的表达式,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是局部和全局渐近稳定的,此时疾病消失;当R0>1时,无病平衡点不稳定,此时系统至少存在一个地方病平衡点,并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地方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结构MSEIS流行病模型 潜伏期 基本再生数 地方病平衡点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年龄结构的SI传染病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剑 张宏民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1-134,共4页
研究了具有年龄结构的单种群模型在成年种群间染病的问题,建立并分析了具有成年和幼年两个年龄结构的SI传染病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定性分析方法讨论了该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条件,根据平衡点的系数矩阵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的情况,判断出各... 研究了具有年龄结构的单种群模型在成年种群间染病的问题,建立并分析了具有成年和幼年两个年龄结构的SI传染病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定性分析方法讨论了该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条件,根据平衡点的系数矩阵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的情况,判断出各个平衡点的类型及局部稳定性,同时利用Hurwitz判别法得到模型的唯一正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该结论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对生物种群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不会造成种群的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结构 SI传染病模型 平衡点 渐近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结构种群模型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冯晓龙 张瑞明 尤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411-1413,共3页
综述了年龄结构种群模型的研究进展与研究这类问题的多种数值方法,并就年龄结构种群模型未来的研究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年龄结构种群模型 随机模型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丹丹 李盈科 +1 位作者 滕志东 张太雷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0-1968,共19页
该文研究一类具有年龄结构的SVEIR麻疹模型.首先将模型化为所谓的Volterra型积分方程,得到了模型解的适定性,包括非负性、有界性、渐近光滑性等.其次得到了模型的平衡点和基本再生数R_(0),并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疾病的一致... 该文研究一类具有年龄结构的SVEIR麻疹模型.首先将模型化为所谓的Volterra型积分方程,得到了模型解的适定性,包括非负性、有界性、渐近光滑性等.其次得到了模型的平衡点和基本再生数R_(0),并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疾病的一致持续性.进一步通过分析特征方程和构造适当的Lyapunov函数得到了:若R_(0)<1,则模型仅存在全局渐近稳定的无病平衡点;若R_(0)>1,则无病平衡点不稳定,地方病平衡点存在且全局渐近稳定.这些理论结果应用在关于全国麻疹传染病数据的趋势分析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结构麻疹模型 解的适定性 基本再生数 一致持续性 平衡点的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年龄结构产量模型评估东黄海带鱼资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发凯 田中荣次 +1 位作者 岩田繁英 俞存根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91-98,共8页
根据日本水产厅1981年到2009年间的日本海·东海带鱼系群渔获量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数据,对东黄海海域带鱼资源进行了评估。本文主要利用年龄结构产量模型(Age-structured production model,ASPM)评估了该海域带鱼系群的... 根据日本水产厅1981年到2009年间的日本海·东海带鱼系群渔获量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数据,对东黄海海域带鱼资源进行了评估。本文主要利用年龄结构产量模型(Age-structured production model,ASPM)评估了该海域带鱼系群的资源尾数和生物量,描述了带鱼资源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海域带鱼系群的资源尾数持续下降,从1981年的1.7×10~7尾降至2009年的0.8×10~7尾。至于年龄组成,4到8龄的资源尾数急剧下降,从1997年开始几乎没有高年龄组资源。从1981年到1985年,种群生物量急剧减少,从7×10~4 t降至不足3×10~4 t。从2003年开始,种群生物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低于1981年的10%.参数敏感性测试表明,相较于其他参数,陡度系数h和自然死亡系数M对模型的影响较大。当M的值越小时,评估的资源尾数越小;当h的值越大时,资源尾数下降的速率越慢,即补充的速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资源评估 年龄结构产量模型 东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年龄结构的SIRS流行病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军军 闫萍 白江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建立和研究一类具有非终身免疫并带有年龄结构的SIRS流行病模型平衡解的存在性与稳定性。在总人口规模不变的假设下,运用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决定疾病消亡与否的基本再生数R0的表达式;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是... 建立和研究一类具有非终身免疫并带有年龄结构的SIRS流行病模型平衡解的存在性与稳定性。在总人口规模不变的假设下,运用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决定疾病消亡与否的基本再生数R0的表达式;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0>1时此时至少存在一个地方病平衡点,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证明了该地方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结构SIRS流行病模型 基本再生数 无病平衡点 地方病平衡点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年龄结构的传染病模型的持续性质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庚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研究了一类具有年龄结构的SIR型传染病模型,证明了该模型当阈值R_0<1时疾病消亡,当阈值R_0>1时模型同时具有一致弱持续性质和强持续性质.
关键词 具有年龄结构的传染病模型 阈值R0 一致弱持续性 强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资源的评估方法和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月霞 苗振清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305-311,321,共8页
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主要有产量模型(production models)、Delay-difference模型、消耗模型(depletion models)和年龄结构模型(age-structured models)。产量模型在渔业资源评估中应用很广泛,但不能精确反映统计误差;Delay-difference模型... 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主要有产量模型(production models)、Delay-difference模型、消耗模型(depletion models)和年龄结构模型(age-structured models)。产量模型在渔业资源评估中应用很广泛,但不能精确反映统计误差;Delay-difference模型增加了生物参数、并考虑生物过程中的时间延迟,它是扩充了的产量模型,但当可获得的数据不足时,不能精确估算模型中的参数,甚至可能产生错误的估算值;此时,消耗模型相对于Delay-difference模型是有效的,该模型研究渔获量如何影响残存鱼的相对丰度;年龄结构模型能更好地显示种群的动态变化,能为配置合理的捕捞强度提供科学的依据,但需要很多数据,尤其要求精确的渔获物年龄数据。我国渔业资源的评估多采用产量模型和年龄结构模型,对于Delay-difference模型和消耗模型的应用甚为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估模型 产量模型 Delay—difference模型 消耗模型 年龄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获量与自然死亡系数不确定性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评估的影响
12
作者 张绍炜 戴小杰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印度洋金枪鱼渔业中的重要经济鱼种,其有效养护和管理对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75—2020年渔获量、标准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年龄结构数据以及自然死...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印度洋金枪鱼渔业中的重要经济鱼种,其有效养护和管理对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75—2020年渔获量、标准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年龄结构数据以及自然死亡系数、性成熟度、亲体-补充关系等生物学参数,使用年龄结构评估模型(ASAP)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进行资源评估,探究自然死亡系数和渔获量不确定性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死亡系数的变化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评估结果较为敏感,其中由最大观测年龄引起的自然死亡系数的变化尤为明显。此外,当渔获量观测误差(CV)增大时,评估所得最大可持续产量将减小,但其从0.10至0.15的变化对SSB影响较小。渔获量统计偏差的变化对捕捞死亡系数产生的影响极为有限,但会明显影响产卵亲体量、最大可持续产量、初始亲体量等参考点的结果。在本研究中,所有假设下的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评估结果都不容乐观(F_(2020)>F_(MSY),SSB_(2020)<SSB_(MSY)),这表明其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未来在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中,应重视渔获量与自然死亡系数不确定性对其评估结果的影响,根据种群评估结果找寻捕捞与繁衍之间的平衡点,以有助于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的长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死亡系数 渔获量 不确定性 年龄结构评估模型 资源评估 黄鳍金枪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渔获量统计偏差对资源评估的影响:以西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佶 朱江峰 +2 位作者 张帆 李亚楠 耿喆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渔获量数据是资源评估所需的最基本数据,同时也最易出现报告和统计误差。误报问题是导致历史渔获量偏差的原因之一,普遍存在于全球各类渔业资源评估中。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渔获量偏差对资源评估的影响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管理目标,促进渔业... 渔获量数据是资源评估所需的最基本数据,同时也最易出现报告和统计误差。误报问题是导致历史渔获量偏差的原因之一,普遍存在于全球各类渔业资源评估中。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渔获量偏差对资源评估的影响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管理目标,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以西大西洋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为例,运用年龄结构模型(AgeStructured Assessment Program,ASAP),分析历史渔获量统计偏差对当前资源状态判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捕捞死亡系数(Fishing mortality,F)和产卵亲体生物量(Spawning stock biomass,SSB)的估计值会随着调整后的实际渔获量同向变化;随着统计偏差幅度增大,F和SSB相关生物学参考点的相对偏差率也随之增大。所有8种假定的渔获量统计偏差情况下,F相关参考点的相对偏差率均小于1%;当渔获量统计偏差为-20%时,SSB相关参考点的最大相对偏差率约为4%。历史渔获量统计偏差对SSB相关参考点的影响相比F相关参考点更为明显。根据该研究结果,建议加强渔获量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分析,从而进行历史渔业数据的科学重建,以提高评估结果的精确性与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鳍金枪鱼 资源评估 渔获量 年龄结构模型 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工家庭城市化经济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敬 章铮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117,共9页
本文根据中国民工城市化的实际情况,将托达罗模型发展为民工家庭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民工家庭城市化的条件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第一,为了达到在城镇定居的最低限度经济条件,民工夫妻婚后至少需要连续工作21年,... 本文根据中国民工城市化的实际情况,将托达罗模型发展为民工家庭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民工家庭城市化的条件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第一,为了达到在城镇定居的最低限度经济条件,民工夫妻婚后至少需要连续工作21年,这意味着民工至少工作到45岁左右才有足够的收入完成城市定居过程,而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民工面临着中年(40岁以上)失业威胁,这成为民工城市化的主要障碍;第二,实际工资的持续缓慢提高会大大缩短民工城市化的最低工作年限;第三,非独生子女民工家庭城市化的难度要比独生子女民工家庭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城市化 托达罗模型 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模型 工作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洄游模式的中西太平洋鲣资源评估
15
作者 黄雨辰 耿喆 +2 位作者 冯佶 石一茜 朱江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2-662,共11页
为评估中西太平洋鲣(Katsuwonus pelamis)资源状况,探究洄游模式对鲣资源评估的影响,将中西太平洋鲣渔业划分为8个管理区域和31个船队,重点结合鲣分季节的种群洄游特点,采用年龄结构Stock Synthesis 3(SS3)模型,设置4种不同情景对其资... 为评估中西太平洋鲣(Katsuwonus pelamis)资源状况,探究洄游模式对鲣资源评估的影响,将中西太平洋鲣渔业划分为8个管理区域和31个船队,重点结合鲣分季节的种群洄游特点,采用年龄结构Stock Synthesis 3(SS3)模型,设置4种不同情景对其资源进行评估,并对鲣不同年龄阶段的洄游模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鲣资源处于健康状况,未发生资源型过度捕捞(B cur/B 40%=1.9>1)和捕捞型过度捕捞(F cur/F 40%=0.712<1);SS3模型敏感性分析显示,陡度参数(h)对评估结果影响较大,h值越大,评估结果越乐观;不同年龄段的鲣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洄游模式,考虑季节性洄游对资源评估的影响显著,若评估模型忽略洄游过程,将低估捕捞对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资源评估中考虑分季节、年龄的洄游情况更能反映鲣种群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评估 年龄结构模型 洄游模式 中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