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波形蛋白基因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1
作者 王慧 徐国旭 +4 位作者 徐晶莹 季晓燕 解来青 李帅杰 徐国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基因外显子序列突变与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患者110例(病例组)及同一地区正常对照100例(对照组)进行以医院病例资料为基础的对照研究。以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通... 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基因外显子序列突变与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患者110例(病例组)及同一地区正常对照100例(对照组)进行以医院病例资料为基础的对照研究。以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vimentin基因全部外显子,并将PCR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vimentin基因正常序列比对。结果病例组的血尿酸含量为(344.00±79.91)μmol·L-1较对照组(309.00±72.75)μmol·L-1显著增高(P=0.001),病例组的血肌酐含量为(59.20±13.57)μmol·L-1较对照组(55.24±13.61)μmol·L-1增高(P=0.04);2组测序结果显示vimentin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中,并未发现突变。结论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与vimentin基因外显子序列突变无关,其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试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 波形蛋白基因 外显子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皮质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勇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晶状体皮质和正常对照晶状体皮质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使用TaqMan~人类DNA修复基因表达芯片板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3例ARC患者和3例正常对照晶状体皮质组织中...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晶状体皮质和正常对照晶状体皮质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使用TaqMan~人类DNA修复基因表达芯片板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3例ARC患者和3例正常对照晶状体皮质组织中DNA修复基因的表达。表达差异在1.5倍以上的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进行验证(30例ARC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ARC患者与正常对照间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TaqMan人类DNA修复基因表达芯片板检测显示:相对于正常对照晶状体皮质,在ARC患者晶状体皮质中有7个DNA修复基因(ATM、ERCC6、POLA1、POLD1、POLQ、PSMB8、CCNO)表达下调1.5倍以上(0.35±0.07、0.26±0.09、0.41±0.07、0.37±0.14、0.37±0.07、0.15±0.05、0.57±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8,P=0.01;t=4.71,P=0.04;t=10.42,P=0.01;t=4.65,P=0.04;t=8.92,P=0.01;t=4.94,P=0.04;t=7.63,P=0.02),4个基因(CHEK2、ERCC1、FANCE、GADD45G)表达上调1.5倍以上(2.58±0.25、1.95±0.09、8.82±0.78、3.18±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8,P=0.00;t=20.92,P=0.01;t=19.55,P=0.01;t=6.20,P=0.02)。real-time PCR的验证结果与其一致。结论 ARC患者晶状体皮质和正常对照晶状体皮质中部分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这些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可能在ARC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皮质 DNA修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焦剑 李学东 +4 位作者 邱怀雨 王婧 朱薇薇 杜秀红 华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疾病构成比、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疾病构成比、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前房深度及眼底病变等。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83例(397眼)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导致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屈光不正(30.0%)、后发性白内障(PCO,23.2%)、人工晶状体位置改变(3.8%)、眼底病变(25.7%)、视神经疾病(4.5%)、眼表疾病(3.3%)、多因素复杂眼病(7.1%)及原因不明(2.5%),共8类;但主要由其中5种眼病引起,即屈光不正、PC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此5种眼病占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的72.5%(288眼)。屈光不正及PCO患者BCVA通过治疗均可明显提高。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再下降原因复杂,其中半数患者通过治疗可再次显著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视力再下降 屈光不正 后发白内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晶状体核中不可逆聚集体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苏胜 刘平 +3 位作者 冷非 关立南 田霈 王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鉴定分析在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age-related nuclear cataract,ARNC)晶状体核中发现的不可逆聚集体的蛋白质组成。方法用强解聚试剂和促溶剂溶解ARNC晶状体核(8例)和年龄匹配的正常晶状体核(8例),提取总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 目的鉴定分析在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age-related nuclear cataract,ARNC)晶状体核中发现的不可逆聚集体的蛋白质组成。方法用强解聚试剂和促溶剂溶解ARNC晶状体核(8例)和年龄匹配的正常晶状体核(8例),提取总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在ARNC晶状体样品中发现的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集体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鉴定分析,确定聚集体的组成成分,并根据Mascot搜索数据估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与正常晶状体核相比,ARNC样品在相对分子质量≤20000处蛋白含量显著减少(均为P<0.05),但在相对分子质量高(>200000)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均为P<0.01)。在ARNC晶状体内存在不可逆的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集体。LC-MS/MS分析显示,这些聚集体主要来源于各种晶状体蛋白,同时还包括Filensin、Phakinin和碳酰还原酶1。在所有组分中αA-晶状体蛋白含量最高(19.1%)。αA-、αB-、γD-晶状体蛋白和DKFZp434A0627比其他晶状体蛋白更容易聚集。结论晶状体蛋白,尤其是αA-晶状体蛋白在白内障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生不可逆的聚集,细胞骨架蛋白1可能参与和加速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不可逆聚集体 蛋白质组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分析人类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核的蛋白质组学差异 被引量:2
5
作者 曾艳枫 苏胜 刘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0-613,共4页
目的鉴定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age-related nuclear cataract,ARNC)和正常晶状体核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用强解聚试剂分别溶解7只不同程度ARNC晶状体核和7只正常晶状体核,提取总蛋白,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通过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目的鉴定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age-related nuclear cataract,ARNC)和正常晶状体核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用强解聚试剂分别溶解7只不同程度ARNC晶状体核和7只正常晶状体核,提取总蛋白,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通过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in-gel electrophoresis,2-D DIGE)、Decyder6.5软件分析电泳图谱,寻找差异蛋白质点。差异蛋白质点随后用激光辅助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MALDI-TOF)质谱仪鉴定。结果 2-DDIGE结果显示,和正常晶状体核样品相比,39个点的蛋白含量在ARNC样品中显著减少(P<0.05)。MALDI-TOF质谱成功鉴定其中36个蛋白质点,它们分属于9个不同的蛋白质,其中6个蛋白(αA-、βA3-、βA4-、βB1-、γD-晶状体蛋白和一个来自CRYGS家族的未知蛋白DKFZp434A0627)的含量随着ARNC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他3种蛋白(αB-晶状体蛋白、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视黄醛脱氢酶1)未呈现这种递减趋势。结论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视黄醛脱氢酶1以及某些晶状体蛋白的减少可能参与ARNC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前囊膜及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玉梅兰 杜珊珊 +1 位作者 邵敬芝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在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DC)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不同浓度高糖条件下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在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DC)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不同浓度高糖条件下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RAGE在D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人LECs中表达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DC及ARC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AGE在前囊膜中的表达。ARC患者根据年龄分为ARC1组(50~69岁)和ARC2组(70~89岁)。DC患者根据年龄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分为DC1组(50~69岁,HbA1c为>7.0%~12.0%)、DC2组(50~69岁,HbA1c为4.0%~7.0%)、DC3组(70~89岁,HbA1c为>7.0%~12.0%)、DC4组(70~89岁,HbA1c为4.0%~7.0%)。将培养的人LECs根据培养液不同分为5组,A0组采用DMEM培养液;A1组添加1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液;A2组添加2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液;A3组添加3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液;A4组添加30 mmol·L^-1甘露醇的培养液。Western blot检测以上各组中RAGE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以上各组人LECs凋亡率。结果RAGE在前囊膜的表达程度DC1组高于DC2组,DC3组高于DC4组,均高于相应年龄的ARC患者。体外实验中,RAGE在A1、A2、A3组中表达高于A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也高于A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1、A2、A3组人LECs凋亡率高于A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也高于A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1、A2、A3组人LECs凋亡率与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r=0.892,P<0.001)。结论RAGE在D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的表达高于ARC患者,同等年龄下HbA1c水平越高RAGE表达越多;葡萄糖浓度越高,人LECs的RAGE表达越多,人LECs凋亡率越高。推测RAGE可能参与了白内障的形成,并加速了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白内障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0/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占志云 徐国兴 谢茂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5-209,共5页
背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对白内障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晶状体中的2个小分子蛋白AQP0和AQP1与白内障的发病关系密切。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P0和A... 背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对白内障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晶状体中的2个小分子蛋白AQP0和AQP1与白内障的发病关系密切。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P0和AQP1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表达和分布差异,探讨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3—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拟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中收集的晶状体前囊膜和晶状体核组织17例,同时6例透明晶状体标本取自同期行角膜移植术的供体眼球,制备晶状体前囊膜和晶状体核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标本中和正常晶状体标本中AQP0和AQP1的表达和分布;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和分析晶状体中AQP0、AQ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对2种标本中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QP1主要表达于LECs中,AQP0主要表达于晶状体皮质区及核区的纤维细胞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AQP1和AQP0的表达量(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223±0.008和0.118±0.015,较正常组的0.246±0.007和0.149±0.007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08、-3.291,均P〈0.01)。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标本中AQP1和AQP0蛋白表达条带均较正常组减弱,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标本中AQP1和AQP0蛋白的相对表达量(A值)分别为0.663±0.012和0.599±0.016,明显低于正常组的0.844±O.041和0.955±O.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2,P〈0.05;t=-9.570,P〈0.01)。结论AQP1及AQP0在正常晶状体的分布部位不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AQP1及AQP0表达均下调,提示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AQP0及AQP1的作用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代谢 晶状体/代谢 眼蛋白/代谢 水/代谢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 细胞膜通透/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在年龄相关性眼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魏苗 黄泽宇 +2 位作者 李鹏飞 管怀进 季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29-833,共5页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自噬,通过选择性清除功能失调和多余的线粒体,从而为细胞产生能量并调节能量稳态。同时,线粒体自噬具有促进细胞分化和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其调控机制一旦失调或出现障碍将会导致生理性衰老和一系列与年龄相...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自噬,通过选择性清除功能失调和多余的线粒体,从而为细胞产生能量并调节能量稳态。同时,线粒体自噬具有促进细胞分化和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其调控机制一旦失调或出现障碍将会导致生理性衰老和一系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生。有研究发现,在多种年龄相关性眼病中存在着不同水平的线粒体自噬,如Fuchs内皮角膜营养不良、老年性白内障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等。本综述旨在概述线粒体自噬的相关信号通路及线粒体自噬在年龄相关性眼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年龄相关性眼病 青光眼 白内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焦亡与眼病 被引量:5
9
作者 金鑫 张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30-1133,共4页
焦亡是一种近些年发现并且经过验证的新的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特点为快速的细胞膜破裂以及细胞内炎性因子的释放。焦亡在细胞内细菌的清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参与自发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细胞焦亡存在于许多眼... 焦亡是一种近些年发现并且经过验证的新的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特点为快速的细胞膜破裂以及细胞内炎性因子的释放。焦亡在细胞内细菌的清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参与自发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细胞焦亡存在于许多眼病的发生、发展及消亡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白内障、干眼、蚕食性角膜溃疡以及急性青光眼中关于细胞焦亡的研究已经初露头角,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对这些眼病的认识达到更深层次的水平。本文就细胞焦亡的概念及其在AMD、白内障、干眼、蚕食性角膜溃疡和急性青光眼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 白内障 干眼 蚕食角膜溃疡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研究》2005年第23卷文题分类索引
10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i0001-i0006,共6页
关键词 眼科研究 晶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缘干细胞 角膜内皮 眼前房 开角型青光眼 单纯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老年白内障 玻璃体视网膜病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多焦视网膜电图 分类索引 文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