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角膜内皮赘疣的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温悦 许梦尧 +1 位作者 张钦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赘疣(guttata)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拟行手术治疗的1472例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年龄50~89岁。根据...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赘疣(guttata)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拟行手术治疗的1472例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年龄50~89岁。根据角膜内皮显微镜图像判定guttata,计算guttata的总体患病率,以及不同性别、眼别、年龄分布的患病率;将患者分为guttata组96例130眼和非guttata组1376例2814眼,比较组间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双眼患者纳入右眼进行分析,比较guttata组与非guttat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六边形细胞百分比(6A)、眼轴长度(AL)、角膜白到白距离(WTW)、前房深度、角膜顶点厚度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uttata患病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guttata分级间各影响因素的差异和guttata患者双眼各眼球生物测量参数差异。结果在1472例患者中,guttata患者96例(占6.52%);男性guttata的患病率为4.04%,明显低于女性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8,P=0.002);guttata患者平均年龄为(71.19±8.57)岁;其中男24例、女72例;单眼guttata患者共62例;孤立guttata患者共3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124,95%CI:1.306~3.455)、眼轴长(OR=1.201,95%CI:1.083~1.332)、前房深度浅(OR=0.439,95%CI:0.252~0.766)、角膜顶点厚度大(OR=1.008,95%CI:1.001~1.015)为guttata患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分级间单眼guttata与双眼guttata患者比例和孤立guttata与非孤立guttata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2、15.362,均P<0.05)。不同guttata分级的CD、角膜顶点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64、5.784,均P<0.05),其中guttata分级1的CD明显大于分级≥3,角膜顶点厚度明显薄于分级≥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单眼患者的患眼与对侧眼以及双眼guttata患者的双眼CD、CV、6A、AL、WTW、前房深度、角膜顶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guttata患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女性、长AL、浅前房、厚的角膜顶点厚度。单眼guttata以及孤立guttata患者的分级更低,随着分级增加,角膜顶点厚度增加,guttata患者的双眼眼球结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赘疣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患病率 眼球生物测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田鼠自发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天琼 周俊康 +7 位作者 文依信 刘倩 支文玲 杨文豪 贺双艳 欧阳伶宣 夏晓波 周智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61,共9页
目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成人白内障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主要的致盲眼科疾病。目前关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建立报道较少。本课题组在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培育过程中首次发现12~15月龄东方田鼠能自然发生白内障。本研究通过对东... 目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成人白内障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主要的致盲眼科疾病。目前关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建立报道较少。本课题组在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培育过程中首次发现12~15月龄东方田鼠能自然发生白内障。本研究通过对东方田鼠自发性白内障进行鉴定分析,探讨其发展成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分别选用12月龄健康东方田鼠为对照组和12月龄白内障东方田鼠为实验组。通过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观察晶状体透明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东方田鼠的晶状体病理变化;生物化学方法测定2组东方田鼠的血常规、血糖水平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最后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检测2组东方田鼠晶状体中白内障发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东方田鼠的晶状体呈现不同程度的浑浊,晶状体结构被严重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出现明显肿胀、大量空泡、变性/坏死、钙化、增生和纤维液化等病理变化,纤维结构紊乱,分布不规则,变性的晶状体纤维中有马氏小体聚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东方田鼠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数量(P<0.05)、淋巴细胞数量(P<0.01)、淋巴细胞比率(P<0.05)均显著降低,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5)和单核细胞比率(P<0.01)均显著增加,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均降低(均P<0.05);实验组东方田鼠晶状体中白内障发病相关基因CRYAA、CRYBA1、CRYBB3、Bsfp1、GJA3、CRYBA2、MIP、HspB1、DNase2B和GJA8的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白内障东方田鼠与健康东方田鼠相比,晶状体病理变化、过氧化物酶水平和白内障相关基因表达均有显著差异。东方田鼠自发性白内障具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东方田鼠有望发展成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 组织病理学 氧化损伤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手术对老年人优势眼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邢潇英 祝雪宁 +2 位作者 喻芳 李瑾 赵云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1-535,共5页
背景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其手术后优势眼的变化与患者视觉质量呈明显相关,但白内障术后患者优势眼的变化与视力改变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 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白内障手术对老年人优势眼的影响.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 背景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其手术后优势眼的变化与患者视觉质量呈明显相关,但白内障术后患者优势眼的变化与视力改变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 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白内障手术对老年人优势眼的影响.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7例,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患者按标准对数视力表最佳矫正远视力分组,双眼间视力差别≥2行者为A组,双眼间视力差别≤1行者为B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用卡洞法或拇指法检测患者优势眼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以MecNmar检验对术眼手术前后优势眼分布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患者术前LogMAR最佳矫正远视力中位数(M)值为0.40(0.00 ~ 1.40),术后为0.00(-0.0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81,P=0.000).A组42例患者中术前右眼为优势眼者24例,左眼18例;33例(占78.57%)患者白内障较轻的眼为优势眼,9例(占21.43%)白内障较重眼为优势眼;患者术后右眼为优势眼者31例,左眼者11例;42例患者中13例发生优势眼转变,其中10例由左眼变为右眼,3例由右眼变为左眼,4例优势眼不稳定.B组45例患者中,术前右眼为优势眼者27例,左眼优势眼者18例;患者中4例优势眼发生转变,3例由左眼变为右眼,1例由右眼变为左眼,5例优势眼不稳定.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优势眼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P=0.092;B组:P=0.727). 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导致的屈光介质混浊可对优势眼产生影响,白内障术后屈光介质透明性改变会导致优势眼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眼 单眼视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轴长度与白内障手术年龄的相关性
4
作者 顾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2期939-940,共2页
目的观察眼轴长度与白内障手术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4例年龄大于50岁行第1只眼白内障手术的连续病例,记录手术年龄与眼轴长度,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未发现随眼轴长度加长,手术年龄减轻(P=0.632)。60岁以前手术者眼... 目的观察眼轴长度与白内障手术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4例年龄大于50岁行第1只眼白内障手术的连续病例,记录手术年龄与眼轴长度,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未发现随眼轴长度加长,手术年龄减轻(P=0.632)。60岁以前手术者眼轴长度明显长于60岁以后手术的其余各年龄组患者的眼轴长度。散点图观察未发现眼轴长度与手术年龄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眼轴增长可使白内障手术年龄提前。我国白内障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还受许多非医学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眼轴长度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文鹏 张锦鹏 严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4-597,共4页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导致老年人视力损害的重要眼病,而老年人常会同时患这两种年龄相关性眼病。早期研究认为白内障术后可促进AMD的进展。但随着对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以及治...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导致老年人视力损害的重要眼病,而老年人常会同时患这两种年龄相关性眼病。早期研究认为白内障术后可促进AMD的进展。但随着对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以及治疗策略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是否对AMD有较大影响尚存争议。本文将对两种疾病的发病率、白内障手术治疗与AMD进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白内障手术后有效降低AMD的手术风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及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晓明 汤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及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患者... 目的探讨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及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32例132眼,根据白内障类型分为核型组39例39眼、皮质型组48例48眼和后囊下型组45例45眼。术前记录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根据LOCSⅢ分级体系判断晶状体混浊程度并评分,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DLI值,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记录术中超声乳化累积释放能量(CDE)值。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核型组患者DLI与LogMAR视力、晶状体核混浊度(NO)评分值、晶状体核颜色(NC)评分值、CDE值均呈负相关(r=-0.593、-0.618、-0.606、-0.524,均P〈0.01)。皮质型组和后囊下型组患者DLI与LogMAR视力、LOCS Ⅲ评分值均呈负相关(皮质型组:r=-0.653、-0.614,均P〈0.01;后囊下型组:r=-0.583、-0.577,均P〈0.01),2个组DLI与CDE值均无明显相关性(r=-0.245,P=0.093;r=-0.225,P=0.137)。3个组患者LogMAR视力、LOCS Ⅲ评分值与CDE值均呈正相关。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DLI与LogMAR视力和LOCS Ⅲ分级评分值均呈负相关,可以反映视力损害程度和晶状体混浊程度。DLI可以为核型白内障的术中超声乳化能量使用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 iTrace L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费用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唐浩英 卢敏 +3 位作者 明国英 林为华 凌宏劲 陈宝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6-287,290,共3页
目的研究我院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住院费用变化,分析费用的构成与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03年、2007年和2012年的白内障手术患者住院病历,统计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费用,并分析费用的构成比和一般资料对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3年患者的性别... 目的研究我院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住院费用变化,分析费用的构成与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03年、2007年和2012年的白内障手术患者住院病历,统计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费用,并分析费用的构成比和一般资料对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3年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住院费用逐年升高,诊疗费、西药费和手术费占总费用比重最高,住院天数、手术单双眼、性别、年龄、付款方式对总住院费用有影响。结论缩短住院天数是有效控制总住院费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临床路径 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平安县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8
作者 曹晓光 鲍永珍 +5 位作者 胡建信 朱彤 陈捷 曲进峰 王金良 黎晓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调查青海省平安县50岁及以上人群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病率,了解当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海省平安县10个自然村1486例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视力和眼部检查。诊断采用LOCSⅡ分级标准。结果... 目的调查青海省平安县50岁及以上人群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病率,了解当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海省平安县10个自然村1486例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视力和眼部检查。诊断采用LOCSⅡ分级标准。结果调查应答率为86.20%。在1281例受检者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病率为41.84%。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明显升高,50~59岁患病率为18.79%,60~69岁为51.17%,70岁以上为86.51%。女性和文盲者患病率较高,分别为43.69%及48.70%。按照WHO的盲与低视力的诊断标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导致的双眼盲占2.58%,导致的双眼低视力占6.56%。结论青海省平安县≥50岁老年人群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病率为41.84%,老龄、女性及文盲者患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患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miR-138的表达及其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陆博 马立威 +5 位作者 王欣玲 冯莉 江陵峰 王春霞 张劲松 阎启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检测miR-138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iR-138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靶基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 CR)检测年龄相关... 目的检测miR-138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iR-138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靶基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 CR)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组)与正常对照组中miR-138和预测靶基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氉的表达水平。向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38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物、miR-138抑制物、抑制物阴性对照物,采用RT-qP CR检测SIRT1的mR 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的蛋白表达水平;转染72 h后细胞暴露于200μmol·L-1H2O21 h,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138与SIRT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内障组miR-138的表达(3.64±0.19)显著升高(P<0.001),SIRT1的mR NA表达(0.32±0.06)显著下降(P<0.001);相对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138模拟物组的SIRT1的mRNA(0.42±0.05)及蛋白(0.46±0.05)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3.24±0.17)明显升高(均为P<0.05);相对于抑制物阴性对照组,miR-138抑制物组的SIRT1的mR NA(2.95±0.13)及蛋白(1.98±0.1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Caspase-3活性(0.42±0.05)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确证SIRT1为miR-138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 miR-138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囊膜中高表达,miR-138通过靶向性负性调控SIRT1表达,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8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焦剑 李学东 +4 位作者 邱怀雨 王婧 朱薇薇 杜秀红 华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疾病构成比、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疾病构成比、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前房深度及眼底病变等。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83例(397眼)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导致白内障术后视力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屈光不正(30.0%)、后发性白内障(PCO,23.2%)、人工晶状体位置改变(3.8%)、眼底病变(25.7%)、视神经疾病(4.5%)、眼表疾病(3.3%)、多因素复杂眼病(7.1%)及原因不明(2.5%),共8类;但主要由其中5种眼病引起,即屈光不正、PC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此5种眼病占术后视力再下降患者的72.5%(288眼)。屈光不正及PCO患者BCVA通过治疗均可明显提高。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再下降原因复杂,其中半数患者通过治疗可再次显著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视力再下降 屈光不正 后发性白内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江志坚 薛敏 +2 位作者 董健鸿 朱茂丽 王敏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0-982,共3页
目的 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特征,探讨定量分析眼球衰老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12月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99例(211眼),根据晶状体核硬度分为Ⅱ级核组、... 目的 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特征,探讨定量分析眼球衰老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12月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99例(211眼),根据晶状体核硬度分为Ⅱ级核组、Ⅲ级核组和Ⅳ级核组,再根据年龄大小分为〈65岁、65~80岁和〉80岁3个亚组。利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各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CEC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D)、六角形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HEX)和变异系数(coemeient of variation,CV)。结果各级别晶状体核各年龄亚组间CCT和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Ⅲ级核组内〈65岁亚组HEX为(69.18±19.16)%,较65~80岁亚组的(54.18±17.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核组、Ⅳ级核组内各年龄亚组HE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Ⅳ级核组CV均较Ⅱ级核组和Ⅲ级核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Ⅱ级核组和Ⅲ级核组间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核组内〈65岁亚组CV为(23.55±2.61)%,较〉80岁亚组的(25.76±2.47)%小,Ⅲ级核组内〈65岁亚组CV为(23.09±2.91)%,较其他亚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V级核组内各亚组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不同晶状体核级别、不同年龄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CECCD基本相同,但存在形态差异,对CEC形态学的检查可定量反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王j己衰老程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角膜内皮细胞 年龄 核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高海拔农村多民族聚居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9
12
作者 边领斋 刘巨平 +10 位作者 魏瑞华 李筱荣 赵少贞 华宁 王铁成 李颖 任新军 梁娟 邹媛媛 赵小云 刘文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贡山县高海拔农村多民族聚居区4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方法以云南省贡山县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全身及眼病史、身高、体质量、职业、日照时间、高血压、家庭年收... 目的调查云南省贡山县高海拔农村多民族聚居区4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方法以云南省贡山县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全身及眼病史、身高、体质量、职业、日照时间、高血压、家庭年收入及全面的眼部检查。晶状体混浊程度依据LOCSⅢ进行分类和定义。将收集数据进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116人(应答率90.3%)接受了全面眼病检查及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日照时间、家庭收入、高血压及傈僳族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年龄、职业和高血压是核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年龄、职业和家庭经济收入是后囊下白内障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与白内障患病率相关,通过改善体力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公共卫生干预,以期预防和降低该地区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Smac、caspase-3表达及死亡方式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郑广瑛 梁圆圆 王倩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ac、caspase-3的表达和LECs超微结构变化及死亡方式。方法收集皮质性(30例)、核性(24例)、后囊下性(2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片,以12例高度近视摘出的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ac、caspase-3的表达和LECs超微结构变化及死亡方式。方法收集皮质性(30例)、核性(24例)、后囊下性(2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片,以12例高度近视摘出的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前囊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mac、caspase-3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死亡方式。结果Smac、caspase-3蛋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LEC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1%、78.05%,与透明晶状体组比较染色阳性率及染色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透射电镜下均可见LECs多表现为肿胀,线粒体嵴缺失、空泡变、髓样化,粗面内质网扩张、颗粒融合和脱颗粒现象,仅1例核性白内障中可见到核膜皱缩向外呈锐角凸起,部分双层核膜融合,模糊不清,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未见凋亡小体。结论Smac、caspase-3蛋白可能参与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存在凋亡、胀亡等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细胞凋亡与细胞胀亡的发生可能存在部分分子机制的重叠。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表明线粒体形态改变和功能异常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SMAC CASPASE-3 凋亡 胀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密度测量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9
14
作者 裴雪婷 鲍永珍 黎晓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Pentacam系统测量晶状体密度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LOCSⅢ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成核型白内障核混浊度(NO)1~5、核颜色(NC)1~5,皮质型白内障(C)1~4和后囊下型白内障(P)1~4,每级30眼。采用Pen... 目的探讨应用Pentacam系统测量晶状体密度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LOCSⅢ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成核型白内障核混浊度(NO)1~5、核颜色(NC)1~5,皮质型白内障(C)1~4和后囊下型白内障(P)1~4,每级30眼。采用Pentacam系统测量晶状体密度。分析晶状体密度值与LOCSⅢ评分值和LogMAR视力的相关性。结果核型白内障眼的晶状体密度值与LOCSⅢ评分值呈线性正相关(r=0.973,r=0.822);晶状体密度值与LogMAR视力的相关系数r=0.867。皮质型白内障眼的晶状体密度值与C分级评分值的相关系数r=0.634;晶状体密度值与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均呈负相关(r=-0.453;r=-0.380)。结论核型白内障的晶状体密度值与LOCSⅢ评分值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反映晶状体混浊程度及视力损害程度。晶状体密度和前房深度的变化可用于评价皮质型白内障的进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密度 PENTACAM Scheimpflug系统 LOCS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G15的克隆及其在正常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燕 周健 +3 位作者 刘新平 药立波 苏景宽 惠延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克隆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MRG15)并研究其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用改良的消减杂交法克隆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地高辛标记MRG15cDNA片断制作探针,用原位杂交法研究其在晶状体前... 目的克隆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MRG15)并研究其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用改良的消减杂交法克隆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地高辛标记MRG15cDNA片断制作探针,用原位杂交法研究其在晶状体前囊膜切片上的表达,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克隆到了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的cDNA片断,长约639bp,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经统计分析,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论MRG15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其表达较正常晶状体增高,提示其可能在白内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 MRNA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管怀进 苏舒 +4 位作者 蒋胜群 张俊芳 朱蓉嵘 刘必红 梁从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48-1151,共4页
背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提示DNA损伤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 背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提示DNA损伤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11例和正常对照组受试者147名均来自“江苏眼病研究:阜宁县2011年眼病流行病调查”人群,两组人群的年龄均为50~80岁,组间性别构成比及年龄均匹配。应用彗星试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含量及Olive尾距(OTM),对两组间测量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50~59岁、60~69岁和≥70岁组,对3个组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人群检测指标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年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彗星试验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拖尾现象,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大,可见拖尾现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百分比和OTM值分别为(21.75±3.51)%和6.54±1.65,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31±3.60)%和2.18±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7,P=0.00;t=28.02,P=0.00);50—59岁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含量和OTM值分别为(20.04±2.86)%和5.92±1.14,60~69岁组为(20.77±2.93)%和6.134-1.14,≥70岁组为(22.79±3.67)%和6.95±1.9l,3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8,P=0.00;F=7.94,P=0.00)。两两比较后发现50~59岁组与≥70岁组、60~69岁组与≥70岁组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ilDNA%:q=2.75,P=0.00;q=2.02,P=0.00;OTM:g=1.03,P=0.02;q=0.82,P=0.00)。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DNA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 DNA损伤 彗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被引量:20
17
作者 董海莲 高博 周伶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d、1个月、3个月检查记录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并采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观察术后屈光状态、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中3眼发生后囊膜破裂,给予前房玻璃体清除及虹膜周边切除术,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2眼出现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经加大黏弹剂剂量后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除2眼外,其余患眼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实际与预计植入屈光度差值为(3.28±1.44)D,平均(-2.52±2.13)D。术后后囊膜混浊13眼,其中9眼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虹膜后粘连3眼;5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多在术后2~3d内自行恢复;未见其他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是较理想和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高度近视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国兴 武莉莉 +3 位作者 郑学栋 胡建章 王婷婷 林鸿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及TRAP-ELISA两种方法检测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9例年龄相关...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及TRAP-ELISA两种方法检测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均呈阳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端粒酶 TRAP-银染法 TRAP-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及泪液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虹 胡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6-258,26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及泪液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超声乳化术的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设为A组;另选择同期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及泪液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超声乳化术的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设为A组;另选择同期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5例(52眼),设为B组,2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14d、30d、90d行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和干眼症状评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7d、14d,2组泪膜破裂时间均显著下降,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值和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0d,A组泪膜破裂时间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其他指标均逐渐接近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90d,2组泪膜指标接近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干眼症状评分相比,A组术后7d、14d、30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9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7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9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和B组泪液总蛋白含量分别为(12.26±3.82)g·L(-1)、(13.54±2.51)g·L(-1),溶菌酶含量分别为(1.28±1.12)g·L(-1)、(1.35±2.23)g·L(-1),乳铁蛋白含量分别为(1.86±0.52)g·L(-1)、(1.74±0.23)g·L(-1),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较差,超声乳化术对其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高度近视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泪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相对分子质量α-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的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严宏 惠延年 +3 位作者 王建伟 王永强 丁正华 郭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高相对分子质量α晶体蛋白(αH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功能。方法101只白内障晶状体取自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眼,26只透明晶状体取自意外死亡的健康青壮年角膜移植供体眼,使用SephacrylS300HR分离透明和混浊...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高相对分子质量α晶体蛋白(αH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功能。方法101只白内障晶状体取自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眼,26只透明晶状体取自意外死亡的健康青壮年角膜移植供体眼,使用SephacrylS300HR分离透明和混浊晶状体皮质和核αH晶体蛋白。采用αH晶体蛋白抑制过氧化氢酶(CAT)、βL晶体蛋白的热凝聚,以及糖基化和加热诱导CAT的失活作为分子伴侣的观察指标。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含大量αH晶体蛋白,αH晶体蛋白的作用较αL晶体蛋白弱,对CAT和βL晶体蛋白热凝聚的抑制作用相似。透明晶状体与ARC、65岁以上组与65岁以下组、Ⅱ级与Ⅳ级核之间αH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差异具显著性。αH晶体蛋白可保护果糖和加热诱导CAT的失活。结论人αH晶体蛋白具有分子伴侣活性。但活性较αL晶体蛋白低。晶状体在老化过程中受翻译后修饰(PTM)的严重影响,形成大量αH晶体蛋白聚合物,导致分子伴侣功能下降,可能是白内障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H-晶体蛋白 分子伴侣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