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任庆文 张小玲 王翠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215例,将所有受试者根据UACR由小到大分为4组:UACR<14.5 mg/g(UAC...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215例,将所有受试者根据UACR由小到大分为4组:UACR<14.5 mg/g(UACR 1组),14.5 mg/g≤UACR<36.5 mg/g (UACR 2组),36.5 mg/g≤UACR<60.5 mg/g (UACR 3组),60.5 mg/g≤UACR(UACR 4组),探讨UACR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功能以及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前体(NT-proBNP)的影响。结果 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UACR与LVEDV(r=0.822,P<0.01)、LVESV(r=0.859,P<0.01)、NT-proBNP(r=0.697,P<0.01)呈正相关性,与LVEF呈负相关性(r=-0.460,P<0.01),UACR (AUC=0.778, 95%CI 0.712~0.843,P<0.01)对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有较强的诊断意义。并且随着UACR的增加,舒张功能不全加重(P<0.05)。结论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UACR与LVEF、LVEDV、LVESV、NT-proBNP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作为HFpEF患者心血管损害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白蛋白/比值 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危险因子 左心室舒张功能 左心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病患者血肌酐含量检测及其与心功能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林丽容 黄明生 林石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肾病患者血肌酐含量及其与心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在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80例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肌酐、心肌酶谱、左心室射血分数、神经体液... 目的:研究慢性肾病患者血肌酐含量及其与心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在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80例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肌酐、心肌酶谱、左心室射血分数、神经体液指标以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内皮功能。结果:(1)血清肌酐:观察组的血肌酐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射血功能: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肌酶谱指标:观察组的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胰岛素抵抗和内皮功能:观察组的HOMAIR、EMCs数目高于对照组,ISI、F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神经体液指标:观察组的髓过氧化物酶(MPO)、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n)、内皮细胞板选择素(E-selectin)、白细胞选择素(L-selectin)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肌酐水平与LVEF、ISI、FMD呈负相关,与LDH、CK-MB、cTnT、cTnI、MPO、P-selectin、E-selectin、L-selectin含量以及HOMA-IR、EMCs数目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肾病患者血肌酐含量异常升高,且存在心脏舒缩功能减退和LVEF降低、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损伤、胰岛素抵抗、神经内分泌因子异常;且血肌酐含量与心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血肌酐含量越高、心功能损害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酶谱 左心室分数 胰岛素抵抗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栓栓塞事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3
作者 阮海燕 李丽英 +2 位作者 张木馨 郑翼 何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7-926,共10页
背景血栓栓塞(TE)事件是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并发症。目前针对HCM患者TE事件的风险预测,仅国外学者构建了两个模型:HCM Risk-CVA及French HCM score,然而,现有研究发现HCM Risk-CVA模型对于中国HCM患者的临床价值较为有限。目的本... 背景血栓栓塞(TE)事件是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并发症。目前针对HCM患者TE事件的风险预测,仅国外学者构建了两个模型:HCM Risk-CVA及French HCM score,然而,现有研究发现HCM Risk-CVA模型对于中国HCM患者的临床价值较为有限。目的本研究拟构建适合中国HCM患者的TE事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系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0—201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537例HCM患者的病例资料。本研究通过电话随访或电子病历系统查询患者就诊记录,每6~12个月随访1次,直至出现终点事件或死亡或研究拟定的评估日期(2019-12-31),终点事件定义为复合性TE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使用自助重抽样的方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537例患者中,2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数据缺失,最终纳入51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2(1.3,6.2)年,随访过程中42例(8.18%)发生TE事件,年发病率为2.10%[95%CI(1.47%,2.73%)]。根据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构建TE事件风险预测模型,最终纳入年龄、既往TE事件、心房颤动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0.05)。根据回归系数进行权重后,分别赋值构建SAAE score评分模型,即:S=既往脑卒中(stroke)等TE事件,A=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年龄(age),E=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内部验证提示SAAE score在整体人群中区分TE事件的Harrell’s C-指数为0.773[95%CI(0.688,0.858)],校准斜率为1.006;同时,SAAE score在整体人群中对1、3、5年区分TE事件的Harrell’s C-指数分别为0.790、0.799及0.735,校准能力较好。此外,SAAE score在合并/不合并心房颤动的人群中区分TE事件的Harrell’s C-指数分别为0.669[95%CI(0.548,0.791)]及0.647[95%CI(0.498,0.795)],校准能力也较好;同时,在此两类人群中,该模型对1、3、5年TE事件也具有一定价值的区分及校准能力。对于整体人群、合并/不合并心房颤动人群,根据SAAE score进行高危、中危及低危分层后,均可较好区分TE事件的发生。对于整体人群,SAAE score对于TE的区分优于HCM Risk-CVA模型(P=0.013)。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提示在不同预测时间点(1、3、5年),SAAE score的净获益均优于HCM Risk-CVA。结论本研究在中国HCM患者中构建了针对TE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即SAAE score,该模型可较好地对HCM患者进行TE事件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 栓栓塞 卒中 心房颤动 年龄 分数 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F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内再次血运重建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6
4
作者 尉驰 闫浩东 +1 位作者 徐力红 郭文怡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6期501-506,共6页
目的探讨年龄、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6个月内再次接受PCI血运重建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 目的探讨年龄、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6个月内再次接受PCI血运重建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002例ACS患者,按照PCI术后6个月内是否再次接受PCI血运重建分为病例组489例和对照组51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心血管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GRACE评分、心率、收缩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服用药物情况。计算患者ACEF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进行分层(低分:ACEF≤1,中分:11.3)。比较不同ACEF评分分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不同分层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的AC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18±0.34比1.05±0.32,t=6.235,P<0.01)。在不同ACEF评分分层中,病例组患者更年轻、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更多、吸烟的更多、GRACE评分更高、心电图ST段改变者更多(均为P<0.05)。在ACEF≤1分层中,病例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P=0.023)和氯吡格雷(P<0.01)的比例较少;在11.3分层中,病例组患者糖尿病比例较高(均为P<0.01)。ACEF评分越高,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越高(P<0.01)。结论ACEF评分可用于评估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再次接受PCI血运重建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酐和分数评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病人再入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F评分在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国峰 周林丽 +7 位作者 张冬 宋卫华 丰雷 朱成刚 管常东 徐波 窦克非 尹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7-105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年龄、血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对远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阜外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PCI治疗且术前有血肌酐和射血分数测定结果的患者,排除既往曾行冠状动脉...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年龄、血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对远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阜外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PCI治疗且术前有血肌酐和射血分数测定结果的患者,排除既往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本次PCI为杂交手术的患者,最终纳入10072例患者。根据ACEF评分结果采用三分法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ACEF低分组(ACEF评分≤0.838,n=3339),ACEF中间分组(0.838<ACEF评分≤1,n=3404),ACEF高分组(ACEF评分>1,n=3329)。研究终点为PCI术后2年全因死亡。结果:ACEF评分越高的患者合并的临床病症越多,冠状动脉病变越复杂。随着ACEF评分增加,患者PCI术后2年死亡率亦逐渐增高(Log-rank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CEF评分是2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增加1分,HR=3.971,95%CI:2.983~5.286,P<0.001)。根据ROC曲线结果,ACEF评分对2年死亡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AUC=0.740,Hosmer-Lemeshow检验P>0.05)。与SYNTAX评分及其衍生评分相比,ACEF评分预测PCI患者2年死亡率更有优势,ACEF评分综合区分改善度(IDI)有显著性改善(P均<0.001)。结论:对于中国的PCI患者人群,ACEF评分是一个简单且有效的预测远期全因死亡的评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年龄、血肌酐和射血分数评分 全因死亡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