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何以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学界研究中一个焦点问题的探讨
1
作者 林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68,共12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的性质究竟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这是在学界的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中存在争议的焦点问题。要破解这一疑难问题,应从马克思相关文本思想内容的精细分析入手,对相关“文本依据”进行极为细致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的性质究竟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这是在学界的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中存在争议的焦点问题。要破解这一疑难问题,应从马克思相关文本思想内容的精细分析入手,对相关“文本依据”进行极为细致的考察和辨认。根据相关分析,可从三个方面有效证实《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的“唯物主义”性质:该著作自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本体论立场,自觉坚持“历史是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的历史过程观、历史运动观,自觉坚持“外部客观现实的改造和变革只能诉诸物质手段、物质力量”的实践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历史观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经济学哲学思想中的伦理探赜——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的考察
2
作者 骆婷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19世纪40年代生发并展开,在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初现端倪。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私有制关系形成的历史考察,重构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19世纪40年代生发并展开,在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初现端倪。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私有制关系形成的历史考察,重构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同时也确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性的伦理关系;在新的伦理关系中,马克思将“异化”作为其早期伦理思想的核心范畴,揭露了“异化”伪装下资本主义的“非人性”与“不自由”,同时反向暗含了对自由、尊严、剥削等伦理议题的思考;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对共产主义展开本质追寻,开掘了无产阶级团结与联合的美德,提供了一套未来指向的道德方案。马克思早期经济学哲学思想中的伦理致思,不仅从实质上回应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所面临的“存在论挑战”,而且也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的道德合法性提供了价值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伦理 异化 自由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的初步批判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私有财产批判理论的再定位
3
作者 卜祥记 任智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8,共13页
从私有财产批判入手展开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工作,在这个解剖过程中深化对市民社会内部结构及其历史运动的理解,进而走向唯物史观的创立,是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语境。对这一语境的考察,需要高度关注马克思对... 从私有财产批判入手展开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工作,在这个解剖过程中深化对市民社会内部结构及其历史运动的理解,进而走向唯物史观的创立,是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语境。对这一语境的考察,需要高度关注马克思对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的批判。以此为参照重新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私有财产批判逻辑,可以发现马克思在私有财产批判问题上取得了以下理论进展:通过异化劳动说明私有财产,实现了对私有财产历史来历的说明及其自然合法性的证伪;基于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考察动产战胜不动产的私有财产的历史运动,确证了劳动作为私有财产主体本质的秘密;将作为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建立在“经济的运动”基础上,进而展开了劳动的理论线索;在推进私有财产批判工作的同时,揭露了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的改良主义本质及其为工业资本服务的现实基础,实现了对以蒲鲁东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思潮的具有原则性理论高度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财产 异化劳动 共产主义 蒲鲁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两性关系二元属性——兼驳西方女权主义者的“两性关系自然说”
4
作者 聂昕怡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5,共6页
西方女权主义者认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只是以自然属性定义两性关系。这一流行观点存在评判的错位,混淆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观点,否定马克思分析两性关系问题的科学性。费尔巴哈围绕“自然属性”建构人的“类本质”与... 西方女权主义者认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只是以自然属性定义两性关系。这一流行观点存在评判的错位,混淆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观点,否定马克思分析两性关系问题的科学性。费尔巴哈围绕“自然属性”建构人的“类本质”与两性关系,试图通过人的自然性过渡到社会性,但其“感性直观”到的人仍未脱离自然肉体的范畴;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的高度来理解两性关系,并着重强调社会属性的重要性。正因为两性关系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才会将其提高至衡量社会文明的高度;也正因为两性关系中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使其能够用于衡量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动态发展,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文化教养程度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两性关系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两性关系自然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中的“舒尔茨因素”探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考察
5
作者 邵宇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124,共9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一方面基于费尔巴哈实证唯物、人道主义的立场处理“舒尔茨因素”所提供的经验材料,在深刻剖析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生产状况下工人贫困和生产竞争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学劳动学说的深刻批...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一方面基于费尔巴哈实证唯物、人道主义的立场处理“舒尔茨因素”所提供的经验材料,在深刻剖析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生产状况下工人贫困和生产竞争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学劳动学说的深刻批判;另一方面则又基于“舒尔茨因素”,从物质生产维度出发探究人的本质问题和劳动异化问题,以及背后所隐藏的私有制根源问题,进而为其批判、超越费尔巴哈哲学,摆脱舒尔茨社会唯物主义影响而走向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方向。但并不能因此夸大“舒尔茨因素”在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中的作用,舒尔茨及其著作对马克思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巩固马克思自一开始从事哲学研究和实践思索所坚持的原则或观点,而非决定性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舒尔茨 费尔巴哈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命表现”思想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郗戈 陈洪鑫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1,共8页
“生命表现”思想揭示出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浪漫主义因素,构成了对现有阐释模式的反思,因此具有重要理论价值。马克思的“生命表现”思想在综合吸收浪漫主义对感性丰富性的强调、对人性圆融整全的追求与反思启蒙现代性的哲... “生命表现”思想揭示出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浪漫主义因素,构成了对现有阐释模式的反思,因此具有重要理论价值。马克思的“生命表现”思想在综合吸收浪漫主义对感性丰富性的强调、对人性圆融整全的追求与反思启蒙现代性的哲学主题的同时,扬弃了浪漫主义的非现实性。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生命表现”思想显露出的克服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所导致的人的分裂对立、复归个人生命总体性的内在逻辑,同构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及其扬弃的逻辑思路,深刻切中马克思克服现代性分裂的问题意识。在这一问题意识下,“生命表现”思想在与黑格尔的绝对思辨和费尔巴哈的感性有限性进行理论对话的过程中,呈现出错杂的理论图景,促使马克思意识到“生命表现”思想的内在逻辑困难。对“生命表现”思想的探析,既展现出马克思思想的丰富层次与内涵,也突出了认真考察马克思思想中各种理论倾向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表现”思想 浪漫主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代性分裂 思想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现象学与生态人性的历史生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考证
7
作者 张敏 都书廷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25,共7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国民经济学的劳动观点为切入点,通过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既为自己劳动现象学的确论提供了恰当的逻辑方法,也为人性的生态复归重构了逻辑支点。面向文本考证,不难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国民经济学的劳动观点为切入点,通过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既为自己劳动现象学的确论提供了恰当的逻辑方法,也为人性的生态复归重构了逻辑支点。面向文本考证,不难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然运用现象学的思维方法和叙事方式对劳动本质进行剖析,从而得以真正摒弃国民经济学关于劳动的片面化和物化的观念,同时也批驳了黑格尔对劳动的抽象化、精神化理解,重新诠释了劳动作为对象性活动何以是一种人的生命意向性活动,由此挖掘出人性生成的真实根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确证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人性观念所缺失的现实基础,亦即人类的生产劳动,由此为自然主义人性观的生态性变革奠定了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这既反映出其在人性观研究方面的原创性贡献,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所内在诉求的人性生态化提供了完备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性 劳动现象学 人性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 被引量:1
8
作者 冉力文 成龙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7,共8页
“异化”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议题,但“异化”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中存在差异,《穆勒评注》构成“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之间马克思异化观转换的中介。在“第一... “异化”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议题,但“异化”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中存在差异,《穆勒评注》构成“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之间马克思异化观转换的中介。在“第一笔记本”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现象的积极批判遵循的是主客二分的自我异化逻辑,而并非费尔巴哈式消极异化概念的应用。马克思在《穆勒评注》中揭示出隐藏在经济关系背后的交往异化,力图以此扬弃“第一笔记本”中对异化劳动现象主客二分式的自我异化逻辑。在“第三笔记本”中,马克思将感性个人视为社会存在物,在社会场域的“对象性关系”中搭建起异化复归的实践逻辑,在对黑格尔哲学的重新关注中完善异化复归的理论逻辑,实现了对《穆勒评注》中异化逻辑的理论延续与现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现实的人”概念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性超越——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广 李海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6,159,160,共11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现实的人”作为体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雏形的重要概念,在存在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重维度上,已初步完成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性超越。马克思借助“对象性活动”“社会”等具体概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现实的人”作为体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雏形的重要概念,在存在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重维度上,已初步完成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性超越。马克思借助“对象性活动”“社会”等具体概念,从存在论维度立体地审视了“现实的人”的“在场状态”,以“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相交织的双重性主体超越了费尔巴哈在自然统摄下的单一性自然存在;通过制定“劳动”这一物质生产实践的基本规定,马克思在对实践作为人和自然之间认知桥梁的现实特质的原初性理论表达中,确证了“现实的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在认识论维度上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将其视为“直观感觉”所统摄的受动主体的超越;通过对“异化劳动”的伦理学批判,马克思深刻描绘了“现实的人”所具备的“需要本性”及其“自我实现”的发展特质,将“现实的人”理解为历史语境下的需要主体,克服了费尔巴哈在静态的自然语境下把“现实的人”归结为本能的欲望主体的狭隘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实的人 费尔巴哈 超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然观念:通向中国传统哲学总纲之端
10
作者 王南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4,177,共8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乃是一种新的本体论或“世界视域”的开启或转变,是马克思本体论的奠基之作,这最为深刻地体现于马克思在其中所赋予“自然”一语的复杂含义之中。这一含义复杂的“自然”观念不仅是马克思哲学变革之“诞生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乃是一种新的本体论或“世界视域”的开启或转变,是马克思本体论的奠基之作,这最为深刻地体现于马克思在其中所赋予“自然”一语的复杂含义之中。这一含义复杂的“自然”观念不仅是马克思哲学变革之“诞生地”,而且如果将之放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世界历史过程中来看,它同时亦构成或开启了通向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总纲的“三才主义”之源头或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自然 世界视域 中国传统哲学总纲 三才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建构中的地位——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11
作者 冉力文 刘同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3,159,共9页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产物。马克思辩证吸收黑格尔哲学关于“对象性关系”的强调及其合理内核,并将其作为哲学共产主义建构的内驱动力,以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中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在哲学共产主义的具体建构中,马克思展现出“对象性关系”中自我生成的运动过程和不断发展的“中介”思维,搭建起哲学共产主义的历史性地基。“对象性关系”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间联系的理论枢纽,也是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理论走向科学的重要理论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共产主义 黑格尔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费尔巴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社会关系思想的出场逻辑及其公共性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洪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共7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社会关系”思想阐发的重要理论基地。在《手稿》中,马克思“社会关系”思想的出场逻辑是“异化劳动-异化社会关系-人类社会关系”,即异化劳动是“异化社会关系”产生之根源,“异化社会关系”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社会关系”思想阐发的重要理论基地。在《手稿》中,马克思“社会关系”思想的出场逻辑是“异化劳动-异化社会关系-人类社会关系”,即异化劳动是“异化社会关系”产生之根源,“异化社会关系”主要表现在“人-自”关系异化、“我-我”关系异化和“我-他”关系异化等三个层面。破除异化社会关系,实现“人类社会关系”对“异化社会关系”的超越,这是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之必然。这一认识有助于深度把握“社会关系”思想在《手稿》中的地位。深入研究,可窥见《手稿》中社会关系思想并非一般而论的“存在论”,而是存在着深刻的公共性意蕴,而社会关系思想的公共性开掘是开启“马克思哲学是当代哲学”的另一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异化劳动 社会关系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的生态阐释:基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悦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生态向度,在审美发生、审美过程、审美理想方面形成了对美的问题的深刻阐释。在生态视野下,人的美感生发于人面向自然的实践活动,并孕育在人化自然当中。在此基础上,人作为审美主体,以生命共同...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生态向度,在审美发生、审美过程、审美理想方面形成了对美的问题的深刻阐释。在生态视野下,人的美感生发于人面向自然的实践活动,并孕育在人化自然当中。在此基础上,人作为审美主体,以生命共同体为审美对象,通过在生态世界里能动地审美参与,建构起了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相统一的审美标准,由此形成了生态世界中的审美活动过程。最终,通向以人的解放为基础,追求实现生态世界总体性解放的审美理想。可以说,马克思对美的生态阐释,为生态美学在美学当中立足和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论支持,拓展了美学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有力地挖掘了审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生态美学 审美发生 审美过程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经济学术语刻画存在逻辑的哲学叙事——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方法论的一种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涂良川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哲学只有进入历史的维度,才能产生深刻的思想、反映鲜活的现实并展望人类历史的未来发展。青年马克思面对“物质利益的难题”,受到费尔巴哈的启发,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国民经济学”的“整个实证”进行了批判,将原本用于... 哲学只有进入历史的维度,才能产生深刻的思想、反映鲜活的现实并展望人类历史的未来发展。青年马克思面对“物质利益的难题”,受到费尔巴哈的启发,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国民经济学”的“整个实证”进行了批判,将原本用于表达现存逻辑的经济学术语升华为刻画存在逻辑的哲学概念,把现实经济运行的逻辑转化为分析人的存在的理论逻辑,从而使“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与“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成为“历史之谜的解答”。这是一种通过哲学方法论的创新,使现实进入思想、让思想成为现实的哲学叙事。如今,我们重返青年马克思的这一哲学叙事,不仅是为了深入理解与确认马克思哲学观念变革的思想逻辑、理论逻辑和学术逻辑,更是为了在当今时代思考与推进哲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哲学方法 经济学术语 哲学观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工人概念及其理论价值
15
作者 刘灵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共9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对私有财产运动总体叙事中展开对工人存在的理论阐释,由此开启了马克思对工人概念的逻辑叙事。工人是工资的人格化,是现代私有财产的表现形式之一。工人作为商品存在,被嵌入到物的体系(资本逻辑)...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对私有财产运动总体叙事中展开对工人存在的理论阐释,由此开启了马克思对工人概念的逻辑叙事。工人是工资的人格化,是现代私有财产的表现形式之一。工人作为商品存在,被嵌入到物的体系(资本逻辑)之中,在不断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中沦为抽象化、功能化与碎片化的社会工具。因此,工人作为历史创造者却承载着历史普遍性苦难、社会结构性压迫。马克思的工人概念深刻揭露了现代人的存在境遇,确立了工人作为历史主体的根本依据,阐明了工人解放自我的内在动力,有力地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初步阐明了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 社会存在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马克思的三种模式——我国理论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探索及我们的新见解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东 王晓红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4,共8页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三派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提出六点新见:《手稿》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顶点论、不成熟论、起点论三种基本观点;导致三种...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三派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提出六点新见:《手稿》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顶点论、不成熟论、起点论三种基本观点;导致三种观点的是三种不同的解读模式:"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以苏解马"的解读模式、"以马解马"的解读模式;在版本结构上应当区分出相对独立的"第四手稿"或"哲学手稿";《手稿》的深层哲学主线是从异化观走向实践观;《手稿》的哲学底蕴可以称之为新唯物主义实践观论纲;《手稿》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创新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马克思 模式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西解马 以苏解马 以马解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的逻辑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杜明娥 赵光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8,共7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早期重要的文献之一,其中蕴含了重要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以黑格尔辩证法及整个哲学为主体的哲学批判,在感性活动原则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对象性关系是《手稿》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以异化劳动及私有财产...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早期重要的文献之一,其中蕴含了重要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以黑格尔辩证法及整个哲学为主体的哲学批判,在感性活动原则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对象性关系是《手稿》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以异化劳动及私有财产为主体的经济批判,则是《手稿》生态思想的现实分析;以共产主义学说为主体的社会批判,形成了历史之谜的解答,构成了《手稿》生态思想的理论指向。从哲学基础到现实分析,再到理论指向,构成了逻辑完整的生态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生态思想 内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的解蔽——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娜 杨慧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3-171,共9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个体自由和社会关系的双重视角阐述了消费异化思想,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人通过占有对象来实现自我的消费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被异己力量奴役的过程。消费异化作为一个隐性的批判维度,与生产异化并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个体自由和社会关系的双重视角阐述了消费异化思想,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人通过占有对象来实现自我的消费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被异己力量奴役的过程。消费异化作为一个隐性的批判维度,与生产异化并存于马克思的异化批判逻辑中,并通过回应鲍德里亚等诘难者的反对和质疑而使自身走向澄明。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对于我们基于新的实践语境理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现代消费实践中的异化问题,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消费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理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兴国 郑雪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7,27,共8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按着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的逻辑理路展开,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本、以自由为核心、以"三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这样理解马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按着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的逻辑理路展开,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本、以自由为核心、以"三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这样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自由发展思想的源头和实质;才能确实澄清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理解上的种种误读;才能继续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解释力、说服力、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共产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实践·历史: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维视角——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水华 冯丽娟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6,共4页
早期马克思高度关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生态、实践和历史三个不同视角较全面地分析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这种统一关系的社会实践基础,提出了人类利用自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指明... 早期马克思高度关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生态、实践和历史三个不同视角较全面地分析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这种统一关系的社会实践基础,提出了人类利用自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指明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途径和方向,认为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从而建立起了生态学意义上的唯物主义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学说。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对象性关系 实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