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制定策略研究
1
作者 李畅 王思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下,优化海绵城市建设核心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制定策略对于平衡海绵城市建设的合理性与成本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传统工程策略叠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一阶变化率曲线进行经济性分析,并通过径流污染控... 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下,优化海绵城市建设核心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制定策略对于平衡海绵城市建设的合理性与成本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传统工程策略叠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一阶变化率曲线进行经济性分析,并通过径流污染控制及排水管道设计目标进行验证,形成了一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3+2”指标制定策略,即综合考虑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其一阶变化率曲线关系图、城市开发后自然水文条件接近开发前的原则,以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排水管道设计目标的关系、与径流污染控制目标的关系;最后在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中付诸应用。结果表明:该策略提升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的合理性与经济性;根据该策略,宁波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制定为75%时,可实现工程合理前提下的海绵城市建设成本效益最大化。研究成果可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海绵设施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径流污染控制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影响开发模式下住宅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宇 孙仕军 +2 位作者 张书函 张勤 宋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3-278,共6页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某雨水利用小区为研究对象,构建SWMM模型。对透水铺装和蓄水池2种低影响开发措施运行模式下的水量控制进行评价。首先,通过研究区实测降雨产流数据进行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得到可用的SWMM模型;分别对1年一遇、3年一遇、5...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某雨水利用小区为研究对象,构建SWMM模型。对透水铺装和蓄水池2种低影响开发措施运行模式下的水量控制进行评价。首先,通过研究区实测降雨产流数据进行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得到可用的SWMM模型;分别对1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24 h降雨雨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区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并计算研究区开发前的控制率。通过改变研究区现状硬化路面透水铺装率和调蓄容积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研究区两项措施规模的配比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以透水铺装和蓄水池两种组合方式改造的居住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大提高,小区改造后比改造前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提高了42%;对不同规模硬化路面透水铺装和蓄水池进行计算可知,透水铺装和蓄水容积对控制率均有影响。当硬化路面透水铺装率达到70%,蓄水池容积改变率达到30%时,研究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的要求。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缺少实测数据的城市集雨区域,可对不同LID组合方式的径流减控效果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利用 SWMM模型 低影响开发措施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值降水对雄安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薇 鲁帆 +1 位作者 孔凡哲 朱厚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径流总量控制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重要控制目标之一。为研究极值降水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首先对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安新三个站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进行推求,分析设计降雨量与控制率的关系并对雄安新区雨... 径流总量控制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重要控制目标之一。为研究极值降水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首先对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安新三个站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进行推求,分析设计降雨量与控制率的关系并对雄安新区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效果分区进行验证,再利用广义帕累托分布和轮廓似然法估计3个站点不同重现期的降水值以分析极值降水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设计降雨量随着控制率增大而增大且设计降雨量增大速度高于控制率的速度,雄安新区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效果处于中量低率区;一年里超过设计降雨量的日数在0~10d范围内且2d概率最大;对应一定设计降雨量值每年的控制率会随降水丰枯、极值降水的日数量级的变化而变化;极值降水发生极有可能造成年控制率低于设计值,控制率还受超设计降雨量降水的日数、年降水总量的影响;极值降水虽然发生的日数少但是对排放量的贡献率大,并且随着极值降水重现期增加对控制效果的削弱影响增大;极值降水的日内降水分布不均匀,有可能造成低影响开发(LID)措施达不到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极值降水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广义帕累托分布 轮廓似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燕 惠品宏 +1 位作者 周学东 杨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5-536,共12页
城市地区强降水发生频次和强度的增加容易诱发内涝现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设计参数,更是直接受到降水变化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全省7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最新的日降水量资料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城市年... 城市地区强降水发生频次和强度的增加容易诱发内涝现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设计参数,更是直接受到降水变化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全省7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最新的日降水量资料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效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十分明显,1991—2019年降水日数、降水量、降水强度均比其他时间段上更多、更强;太湖流域的设计雨量较小,连云港地区的设计雨量较大,南北差异随着控制率的提高而扩大,当控制率为85%时,全省设计雨量平均值为38.1 m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7倍;气候变化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影响明显,江苏的苏南、江淮南部大部分地区的分区变大,导致全省Ⅳ区所占面积明显增加。不同等级降水的变化趋势是影响年径流控制率分区的关键因素,大雨以上的雨日、雨量在有效降水中占比增加,则分区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降水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雨量 强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研究
5
作者 王建金 《绿色科技》 2020年第4期158-161,165,共5页
指出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其分解到各个地块,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滨江新城现状,选取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运用Arccgis模型进行单因子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 指出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其分解到各个地块,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滨江新城现状,选取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运用Arccgis模型进行单因子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明确各因子分配权重,综合分析得到了各地块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指数。通过与不同用地类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构建映射关系,经反复调整得到了最终的地块年径流控制率指标分解结果。该成果满足规划目标,对指导滨江新城各地块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ARCGIS模型 指标分解 海绵城市 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视角下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空间格局研究
6
作者 朱静 彭颖 +2 位作者 刘险 李红 方怡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2,共8页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指标,与之相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该文利用湖北省39个设市地市(含神农架林区)30年的水文降...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指标,与之相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该文利用湖北省39个设市地市(含神农架林区)30年的水文降雨资料,研究得出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形成了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一览表和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划分一张图,结果表明:(1)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为3个区,分别对应中国内地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的Ⅱ区(80%≤α≤85%)、Ⅲ区(75%≤α≤85%)和Ⅳ区(70%≤α≤85%),设计降雨量范围分别为Ⅱ区(10 mm≤H≤28.3 mm)、Ⅲ区(12.7mm≤H≤39.5 mm)、Ⅳ区(14.3 mm≤H≤49.0 mm);(2)神农架、丹江口、十堰等处于Ⅱ区,襄阳、利川、宣恩等处于Ⅲ区,随州、天门、咸宁、黄石、孝感、仙桃、黄冈、鄂州、武汉等处于Ⅳ区。研究填补了湖北省各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的空白,相关取值建议有助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量 区域划分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阳烨 沈敏 +2 位作者 何俊超 朱江 曹盼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93,共5页
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是落实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的关键环节,分解指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当下普遍采用的2种分解方法“容积法”和“模型计算法”,提出“双导向法”。通过优化影响因子指标... 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是落实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的关键环节,分解指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当下普遍采用的2种分解方法“容积法”和“模型计算法”,提出“双导向法”。通过优化影响因子指标调整体系,开展指标分解的应用研究,以加强规划实践中分解指标值的指导性和可行性;结合系统的平衡调整方式,对影响因子指标进行调整,能兼顾控制指标的可操作性及经济性。此方法已应用于青海省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践中,分解结果对区域层面水问题系统解决以及项目落地可实施性均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指标分解 影响因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日降雨空间变化对雨水径流源头总量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质明 胡蓓蓓 +2 位作者 李俊奇 王文亮 王思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472,共8页
为研究中国不同区域的降雨特征对径流总量控制效果的影响,利用186个气象站近30年的日降雨量资料,通过空间分析与统计计算,得到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以及年均控制降雨量;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年均控制降雨量的关系... 为研究中国不同区域的降雨特征对径流总量控制效果的影响,利用186个气象站近30年的日降雨量资料,通过空间分析与统计计算,得到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以及年均控制降雨量;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年均控制降雨量的关系将中国区域分为9种类型。结果表明:中国设计降雨量地域变化明显,广东、四川、广西、河北和河南等省的标准差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3倍,且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提升而增加,源头径流控制效果差异明显;南部地区径流控制效果多为"高量低率";"低量低率"区位于甘肃、宁夏等地,面积占比为9.44%,其降雨特征不适合发挥源头控制设施的效果;而最适宜发挥源头控制作用的"高量高率"区位于西南部分地区,面积占比为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量 控制降雨量 源头控制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及实现路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明怡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5期81-85,共5页
针对海绵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提出一种在城市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分解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方法。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分解径流总量控制指标时,分步骤先后确定各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面积率和下沉深度;在... 针对海绵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提出一种在城市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分解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方法。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分解径流总量控制指标时,分步骤先后确定各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面积率和下沉深度;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配合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分解结果,给出适宜的各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技术实施导则,以保证各单项指标的正确实施,并以某项目为例介绍了技术实施导则的构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径流总量控制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分解方法 实施导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望城区海绵城市地表径流控制率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沁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4期207-213,共7页
由于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可通过SS指标来控制。通过分析望城区域的径流雨水的污染物浓度、组成成分、水质等几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和水量的变化,判定了控制SS指标能否控制住雨水污染:通过对望城区天然雨水水质、道路径流雨水水质、建筑屋顶... 由于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可通过SS指标来控制。通过分析望城区域的径流雨水的污染物浓度、组成成分、水质等几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和水量的变化,判定了控制SS指标能否控制住雨水污染:通过对望城区天然雨水水质、道路径流雨水水质、建筑屋顶径流雨水水质、海绵城市改造后的下垫面雨水径流水质及污染物相关性分析,分析了采用不同海绵设施,对各污染物的消减能力。结果表明: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和生态滞留设施对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削减率较高,绿色屋顶和植草沟的对污染物削减率低,和设置比例有关,不少海绵地块检测的径流SS值较高,可适当提高LID设施设置比例,消减雨水。通过数据分析,可进一步指导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选择,以期使望城区能达到年径流总量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雨水水质 相关性分析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径流污染控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年法的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潘笑文 徐得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123-127,131,共6页
[目的]探讨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确定方法,为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的合理确定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结合中国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范及研究成果,分析关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确定方法的合理性。以合肥市为例,分别采用长... [目的]探讨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确定方法,为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的合理确定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结合中国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范及研究成果,分析关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确定方法的合理性。以合肥市为例,分别采用长序列法、典型年法、外排径流系数法、逐日水量平衡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外排径流系数的影响及不同规模雨水调蓄设施的实际控制效果。[结果]提出控制指标的典型年计算法,并总结了外排径流系数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变大不能无限减小的规律,提出采用雨水利用有效容积这一指标来校核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提高的适宜范围。[结论]典型年计算方法与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相对应。结合对实际雨水总量控制率的研究,可为海绵城市建设中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典型 长序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模型的LID措施年SS总量去除率计算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海春 胡爱兵 任心欣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2,49,共5页
由于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在进行污染物模拟时并未考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措施的净化作用,致使计算年SS总量去除率时存在较大误差,为弥补该误差,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SWMM模型并考虑LID措施净化作用的年SS... 由于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在进行污染物模拟时并未考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措施的净化作用,致使计算年SS总量去除率时存在较大误差,为弥补该误差,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SWMM模型并考虑LID措施净化作用的年SS总量去除率值计算方法。以深圳市玉田河流域为例,构建SWMM模型,结果表明,年SS总量去除率值不考虑LID措施净化作用时为23. 2%,考虑LID措施净化作用时为30. 1%,后者为前者的1. 3倍。同时论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SS总量去除率的概念差异,指出两者之间并无确定比例关系。因为LID主要截留初期中小降雨,在考虑初期雨水冲刷效应的情况下,典型地块年SS总量去除率值可能大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措施 SWMM模型 净化作用 SS总量去除率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水文年下基于监测与模拟的典型海绵项目径流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婷婷 李志一 赵冬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7,共3页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的主要考核目标,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总量控制、污染控制、峰值控制的集中体现。为在海绵改造中实现这一目标,选取某城市某典型海绵改造项目,通过合理的方案布置,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包含完整水文年),获取监...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的主要考核目标,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总量控制、污染控制、峰值控制的集中体现。为在海绵改造中实现这一目标,选取某城市某典型海绵改造项目,通过合理的方案布置,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包含完整水文年),获取监测期内场次降雨全过程流量数据,并对超过10万条的监测数据利用Matlab进行自动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大量监测数据的积累不仅可以完成海绵改造项目的定量化考核,同时还可以实现项目模型参数的率定和验证,可评估不同水文年下径流控制率;利用监测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完工后的海绵项目持续跟踪评估,可准确掌握海绵改造的建设效果,为海绵设施运行与管理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监测评估 模型评估 海绵改造社区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模型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沛林 杨建涛 +1 位作者 王森 刘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为定量评估广州市荔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研究通过本底分析、资料收集等构建了片区排水分区尺度上的SWMM模型,并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管网过流能力和内涝风险方面对广州市荔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以期验证该区域按... 为定量评估广州市荔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研究通过本底分析、资料收集等构建了片区排水分区尺度上的SWMM模型,并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管网过流能力和内涝风险方面对广州市荔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以期验证该区域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开发建设后,片区防灾减灾能力,同时本研究成果可为南方高密度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城市内涝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广州市荔湖片区模拟计算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广州市荔湖片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显著提升,2022年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1.46%,较2019年低影响开发建设前提升了15.37%;(2)对广州市荔湖片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前后排水管网过流能力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片区在低影响开发建设前,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管网均出现溢流情况,且随着设计重现期的增大,管网溢流比例增加。片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后,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管网溢流情况均明显降低;(3)对广州市荔湖片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后内涝风险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发生百年一遇24 h降雨(累计降雨量322 mm)时,片区基本为无风险区域,极少部分为低风险区域,荔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后能有效应对百年一遇暴雨。广州市荔湖片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降低雨水外排,提升了片区防灾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海绵城市 效果评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过流能力 荔湖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赤沙地铁车辆段低影响开发设施景观设计
15
作者 潘继灏 陈聪 +2 位作者 翁奕城 朱华 刘智颖 《广东园林》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低影响开发(LID)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国内外关于地铁车辆段低影响开发的研究较为薄弱。以广州赤沙地铁车辆段为例,采用容积法测算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提出适用于车辆段场地的LID设施与景观整合设计方...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低影响开发(LID)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国内外关于地铁车辆段低影响开发的研究较为薄弱。以广州赤沙地铁车辆段为例,采用容积法测算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提出适用于车辆段场地的LID设施与景观整合设计方法。研究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LID设施,项目综合雨量径流系数为0.2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70%,主要指标均满足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最后提出应基于场地现状分析构建合理排水体系,通过竖向渗管、雨水树槽、生物滞留池等LID设施与景观元素的有机融合,提升地铁车辆段景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 地铁车辆段 绿色基础设施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海绵城市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降雨典型年的模糊相似优选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昊 侯景伟 +1 位作者 刘学军 王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30,共5页
为避免主观因素对降雨典型年提取结果的影响,基于兰州市29 a的降雨数据,选取年降雨量、年降雨天数、汛期降雨量、枯期降雨量和年降雨日极差5个相似因子,利用欧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提取降雨典型年。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累计降雨频率... 为避免主观因素对降雨典型年提取结果的影响,基于兰州市29 a的降雨数据,选取年降雨量、年降雨天数、汛期降雨量、枯期降雨量和年降雨日极差5个相似因子,利用欧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提取降雨典型年。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累计降雨频率作为评价指标,结合相关性分析对提取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将以上提取结果与绝对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进而验证欧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的准确性和计算过程的简捷性。结果表明:1991年为兰州市降雨典型年,降雨典型年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累计降雨频率与多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累计降雨频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和0.981,提取结果具有可靠性,既反映了兰州市的典型降雨特征,又能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需要。与绝对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相比,欧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有效简化了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降雨典型 模糊相似优先比 欧氏距离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设计降雨量与不透水地面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任勇翔 刘强 +3 位作者 王希 赵耀龙 王建斌 熊家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为给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确定了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降雨量并对主城区下垫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0%、80%和85%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分别为6.76 mm、17.43 mm和21.22mm.设计降雨量为21.22mm... 为给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确定了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降雨量并对主城区下垫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0%、80%和85%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分别为6.76 mm、17.43 mm和21.22mm.设计降雨量为21.22mm时,海绵城市建设可实现对全年87.14%的降雨场次地表径流有效控制的目标.主城区中,莲湖区、碑林区和新城区的不透水地表面积为90%左右,城市内涝的风险和促渗难度较大.结合西安市湿陷性黄土的地质条件,建议建立连续渗透体系;对既有街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优先从公园绿地海绵化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 设计降雨量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海绵校园建设方案研究——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海绵城市示范项目为例 被引量:22
18
作者 胡颖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115,119,共5页
"海绵校园"既是海绵城市在校园尺度的示范,又是海绵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基于绿色校园建设基础,对校园海绵基底现状进行分析,采用雨水管理"四步"方案,通过"渗"、"滞"、&qu... "海绵校园"既是海绵城市在校园尺度的示范,又是海绵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基于绿色校园建设基础,对校园海绵基底现状进行分析,采用雨水管理"四步"方案,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的目标。项目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运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打造海绵校园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校园 低影响开发 技术方案 技术途径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促渗保泉方案及其效果评估——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宋剑英 王建龙 +2 位作者 赵梦圆 宫永伟 李俊奇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6,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促渗保泉为目...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促渗保泉为目标,通过对历史降雨资料和泉水水位数据分析,选择1985年作为泉水喷涌的典型年,采用变参系数法计算得出了典型年的地下水补给量为964.2万m^3,2015年作为水平年,其地下水补给量为698.8万m^3,因此,确定地下水补给目标增量为265.43万m^3/年。根据上述目标,并结合试点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下垫面组成现状,提出了基于'源头—中途—末端'全流程管控的促渗保泉建设方案,借助于Infoworks ICM模型对试点区域进行集水区划分和子流域概化,以排水分区为单元,对促渗保泉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连续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后试点区域多年平均入渗量为1 479.4万m^3,大于964.2万m^3的保泉目标,试点区采用的7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基本可以满足促渗保泉的目标要求。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对促渗保泉、涵养地下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渗保泉 海绵城市 Infoworks ICM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地下水资源保护 地下水超采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圳典型片区海绵城市监测评估的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世瑾 胡爱兵 +5 位作者 史敬华 李春菊 刘侃 吴建雄 李敏浩 卢敏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为研究不同本底特征与城市建设特性下海绵城市建设特点,选择中国深圳市4个典型海绵城市监测评估区:光明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5#排水分区(旧工业区城市更新型)、15#排水分区(老旧小区与旧工业区综合整治型)、坪山区新和水流域(内陆... 为研究不同本底特征与城市建设特性下海绵城市建设特点,选择中国深圳市4个典型海绵城市监测评估区:光明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5#排水分区(旧工业区城市更新型)、15#排水分区(老旧小区与旧工业区综合整治型)、坪山区新和水流域(内陆型)以及盐田区大梅沙片区(临海型),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评价指标,对4个监测评估区的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与对比.分析发现,4个监测评估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均达到上位规划对监测评估区的目标要求,但是,监测评估区不同的城市建设特性、水系调蓄性能等因素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密切相关.提出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严抓项目合规性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在规划框架下以片区效应平衡统筹为策略.针对片区所面临的城市雨水问题,深度识别片区所拥有的本底资源与高效能海绵承载空间,注重综合统筹,强调系统内部共同分担、资源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海绵城市系统化、成片化推动,促进整体达标效能,提高海绵城市连片效应和显示度;引导海绵城市建设站在片区层面,从系统达标出发,实现连片效应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监测评估 排水分区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水系调蓄性能 海绵承载空间 连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