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RYZA2000的稻田水量平衡及地下水埋深对水稻灌溉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亚龙 崔远来 李远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应用水稻生长模拟模型ORYZA2000分析了淹灌、间歇灌溉、雨养3种稻田水分管理模式下田间水量平衡和水分生产率,以及不同地下水埋深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灌模式巨大耗水量主要是满足稻田深层渗漏损失,间歇灌溉可以减少田间渗漏量... 应用水稻生长模拟模型ORYZA2000分析了淹灌、间歇灌溉、雨养3种稻田水分管理模式下田间水量平衡和水分生产率,以及不同地下水埋深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灌模式巨大耗水量主要是满足稻田深层渗漏损失,间歇灌溉可以减少田间渗漏量,从而达到节水的效果,雨养栽培不仅可以减少深层渗漏,并可以利用地下水,以维持水稻蒸发蒸腾需要;3种灌溉方式以雨养模式水分生产率最高,其次为间歇灌溉,淹灌最低;地下水埋深对雨养模式的产量、水分生产率和水量平衡影响最大,对间歇灌溉相关指标影响较小,而对淹灌模式则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2000 水稻 节水灌溉 水量平衡 地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海绿洲区植被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圣 娄华君 +2 位作者 贾绍凤 闫国振 项洋旭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降水稀少,绿洲植被的生长与地下水关系密切.运用2011年8月Landsat ETM+遥感数据计算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地下水位埋深观测数据,从大尺度上定量研究鱼卡河流域下游马海绿洲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与植被的生... 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降水稀少,绿洲植被的生长与地下水关系密切.运用2011年8月Landsat ETM+遥感数据计算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地下水位埋深观测数据,从大尺度上定量研究鱼卡河流域下游马海绿洲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与植被的生长关系.研究表明:马海绿洲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水位埋深范围为3~4.5 m;地下水位埋深为3.2m的区域,植被的生长发育最好;影响植被生长的临界地下水位为4.5m.通过比较马海绿洲、额济纳绿洲和银川平原植被区等三个中国典型内陆干旱区的研究结果发现,植被与地下水位埋深的相关性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遥感归一化 植被指数 鱼卡河 马海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RBF神经网络在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慧 周维博 +2 位作者 刘博洋 李娜 马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7-130,共4页
针对不恰当地选取RBF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和参数会使网络收敛慢的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RBF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RBF神经网络模型(PSO-RBF模型),对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 针对不恰当地选取RBF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和参数会使网络收敛慢的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RBF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RBF神经网络模型(PSO-RBF模型),对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与单一的RBF神经网络相比,PSO-RBF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再根据时间序列预测法预测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渠灌引水量、地下水开采量、气温等模型的输入变量,用训练好的PSO-RBF模型预测了泾惠渠灌区2009-2020年地下水位埋深,发现该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预测 粒子群优化算法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预测法 泾惠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开采强度下库尔勒市地下水位埋深动态与影响因素浅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魏兴 周金龙 +2 位作者 曾妍妍 冯书同 王燕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6-50,63,共6页
库尔勒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使其地下水开发经历了临界超采期(2000-2006年)、超采增长期(2007-2011年)和高位超采稳定期(2012-2015年)过程。为探究高开采强度下的地下水位埋深动态特征,以库尔勒市地下水监测网覆盖区作为研... 库尔勒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使其地下水开发经历了临界超采期(2000-2006年)、超采增长期(2007-2011年)和高位超采稳定期(2012-2015年)过程。为探究高开采强度下的地下水位埋深动态特征,以库尔勒市地下水监测网覆盖区作为研究区,对以上3个开采强度时段地下水位埋深进行线性趋势分析。所有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均呈持续增大趋势,研究区2000-2011年地下水位埋深总体呈"加速"增大状态;2012-2015年转变为"减速"增大状态。地下水长期超采已使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位埋深累计增大4.10~12.67 m,冲积平原累计增大9.07~22.26 m,天然生态受到威胁。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研究区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与径流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地下水开采量呈正相关关系,径流量、开采量实质是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项与排泄项的综合反映。地下水位埋深持续增大是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开采强度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为库尔勒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地下水高开采强度 线性趋势分析 径流量 开采量 库尔勒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F网络在西安渭滨地下水位埋深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董艳慧 周维博 +1 位作者 卜卿 闫少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6-69,共4页
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建模,对西安市渭滨地下水水源地的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将降雨、径流和人工开采量作为输入变量,对研究区域内的潜水和承压水位埋深分别进行预测。1984-2001年的数据用于径向基网络模型训练,2002-2005... 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建模,对西安市渭滨地下水水源地的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将降雨、径流和人工开采量作为输入变量,对研究区域内的潜水和承压水位埋深分别进行预测。1984-2001年的数据用于径向基网络模型训练,2002-2005年的数据用于模型的验证,最后对2006-2023年共18年的地下水位埋深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20年左右的数据序列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且根据降雨、径流和开采量,能较准确的预测地下水位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 地下水位预测 潜水 承压水 降雨 径流 开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埋深对典型草原河岸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志鹏 郭建英 +3 位作者 董智 李红丽 王丽琴 沈运扩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49,共4页
采用野外地下水位定位监测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锡林河流域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下植被群落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植被的水分生态型从湿生向中旱生和旱生过渡;河岸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量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 采用野外地下水位定位监测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锡林河流域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下植被群落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植被的水分生态型从湿生向中旱生和旱生过渡;河岸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量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Margalef指数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Pielon指数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地下水位埋深为1.7m时,物种组成、生物量、Margalef指数最大,Pielon指数最小;地下水位埋深增大至5.8m时,物种数、生物量、Margalef指数开始下降而Pielon指数升高,且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地下水位埋深超过5.8m时,物种数、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变化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典型草原 生物量 植物多样性 锡林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地下水适宜埋深、节水阈值、水盐平衡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义强 白巧燕 王会永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83-86,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河套灌区当前地下水适宜埋深、节水阈值和水盐平衡状况。【方法】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河套灌区1998—2018年的引黄用水量、地下水埋深、水盐平衡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灌区由黄河水带来的盐分每... 【目的】分析探讨河套灌区当前地下水适宜埋深、节水阈值和水盐平衡状况。【方法】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河套灌区1998—2018年的引黄用水量、地下水埋深、水盐平衡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灌区由黄河水带来的盐分每年平均约254万t;排入乌梁素海的盐份年均约106万t,每年约有148万t盐分滞留在灌区内,灌区土壤仍然处于连续积盐状态。由于引入和排出大量的生态水,乌梁素海排入黄河的盐分年均188万t,属于脱盐状态,乌梁素海水质持续改善。河套灌区地下水适宜开采量约为3.2亿~3.6亿m3/a,灌区近年地下水实际开采量2016年为2.1亿m3,2017年为2.4亿m3,2018年为2.15亿m3,目前灌区还有约1.5亿m3的地下水开采潜力。【结论】河套灌区目前地下水年均适宜埋深为1.8~2.5 m,认为灌区农业引黄水量下限(节水阈值)约为40亿m3,每年还应该引入3亿~4亿m3的生态用水,用于维持乌梁素海和灌区湖泊湿地的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乌梁素海 地下 开采量 节水阈值 水盐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埋深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柏菊 王发信 李逢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1-133,共3页
为确定淮北平原小麦生长期的适宜地下水位控制埋深,以2011-2013年淮北平原五道沟试验站实测资料为例,选取控制埋深为0.2、0.4、0.6、0.8、1.0、1.5、2.0m的全部装有砂礓黑土的测筒21只,每个埋深处理重复三次,分两期进行不同地下水位控... 为确定淮北平原小麦生长期的适宜地下水位控制埋深,以2011-2013年淮北平原五道沟试验站实测资料为例,选取控制埋深为0.2、0.4、0.6、0.8、1.0、1.5、2.0m的全部装有砂礓黑土的测筒21只,每个埋深处理重复三次,分两期进行不同地下水位控制埋深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通过控制测筒内地下水位埋深,比较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对小麦产量和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m埋深以内,地下水位埋深与小麦产量显著相关,且用二次曲线可很好地拟合,小麦产量最高处对应的地下水位埋深约为1.3m。从产量构成的角度来看,小麦的株高、穗长和亩穗数均随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而差异显著,且2.0m埋深以内地下水位埋深与小麦产量之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小麦产量及构成 试验 五道沟试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鱼卡-大柴旦盆地绿洲地下水位埋深遥感反演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战 李向全 高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1期81-85,共5页
以卫星遥感数据获得鱼卡-大柴旦盆地绿洲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利用TM8数据获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大气传输方程法反演地表温度TS,构成TS-NDVI特征空间,计算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含水量进行估算。干旱区土壤水依... 以卫星遥感数据获得鱼卡-大柴旦盆地绿洲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利用TM8数据获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大气传输方程法反演地表温度TS,构成TS-NDVI特征空间,计算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含水量进行估算。干旱区土壤水依赖于地下水,利用表层土壤含水量和TVDI与地下水位埋深的经验方程得到研究区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图并进行实地验证。结果表明:研究结果符合实际,用土壤含水量和TVDI反演得到的地下水位埋深与实测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含水量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地下水位 地表温度 TM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时间序列逐步回归分析预报枯水期地下水位埋深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艳秋 孙继彬 《东北水利水电》 2005年第5期24-24,29,共2页
本文将逐步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枯水期地下水位埋深预报,使时间序列分析的参数大大减少。实例计算表明,预测精度较高。
关键词 时间序列 逐步回归分析 地下水位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埋深的SARIMA与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聪 《人民珠江》 2015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根据西安市291监测井2000—2008年逐月地下水位埋深资料,分别采用S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及组合模型建模预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发挥了SARIMA模型良好的线性拟合能力与BP神经网络模型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其预测准确率高于单一模... 根据西安市291监测井2000—2008年逐月地下水位埋深资料,分别采用S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及组合模型建模预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发挥了SARIMA模型良好的线性拟合能力与BP神经网络模型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其预测准确率高于单一模型的准确率,在地下水位埋深预测中将有较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SARIMA模型 BP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给水度与水位埋深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玉红 程东会 段吉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4,共5页
给水度μ是土壤释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重要参数。通过风积砂的室内排水试验,研究浅层地下水给水度与水位埋深的关系,并用不同的公式计算给水度。试验结果表明,风积砂介质的水位埋深小于60 cm时,... 给水度μ是土壤释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重要参数。通过风积砂的室内排水试验,研究浅层地下水给水度与水位埋深的关系,并用不同的公式计算给水度。试验结果表明,风积砂介质的水位埋深小于60 cm时,给水度为一变量,随水位埋深的增大而增大。所选的给水度计算公式中,雷志栋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与实测数据最相近,可准确表达给水度与水位埋深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砂 给水度 水位 浅层地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的耗水量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俞建河 丁必然 +1 位作者 张广群 赵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3,共3页
依据天长市二峰灌溉试验站2010年夏玉米地下水位埋深试验资料,通过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和3种对照夏玉米试验,探讨了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对夏玉米的耗水量及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的耗水量呈抛物线型,前后期小,中期大,到... 依据天长市二峰灌溉试验站2010年夏玉米地下水位埋深试验资料,通过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和3种对照夏玉米试验,探讨了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对夏玉米的耗水量及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的耗水量呈抛物线型,前后期小,中期大,到抽雄吐丝期达到最大,并随水位埋深加大而降低;过高或过低的耗水量均影响夏玉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地下水位 耗水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数据分析的西北干旱区生态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阳阳 陈喜 +1 位作者 高满 刘秀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65,共9页
综合现有文献研究成果,基于元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植被的适宜、极限生态地下水位埋深。选择乔木、灌木和草本等3种植被类型中的13种植物,分析适宜、极限生态地下水位埋深的统计分布、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推求生态地下水位埋深与植... 综合现有文献研究成果,基于元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植被的适宜、极限生态地下水位埋深。选择乔木、灌木和草本等3种植被类型中的13种植物,分析适宜、极限生态地下水位埋深的统计分布、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推求生态地下水位埋深与植物根系和土壤质地的关系,得出:西北地区适宜和极限生态地下水位埋深均值分别为2.9、5.5m,控制范围分别为2.3~3.9、4.0~7.2m;适宜、极限生态地下水位埋深与植物根系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适宜生态地下水位埋深还取决于植物根系伸展速率与地下水位埋深下降速率的相对关系;土壤质地控制毛细管上升高度及地下水位埋深以上水分供给能力,是确定生态地下水位埋深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下水位 根系 土壤质地 西北干旱区 元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埋深对地表径流量及入渗补给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瑞瑞 陈喜 张志才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46,共4页
针对五道沟实验站亚粘土(砂姜黑土)且无植被覆盖区内的蒸渗仪中的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之上的非饱和土层,建立了非饱和带数值模型,进而模拟出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时的地表径流量及入渗补给量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表径流量及入渗补给... 针对五道沟实验站亚粘土(砂姜黑土)且无植被覆盖区内的蒸渗仪中的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之上的非饱和土层,建立了非饱和带数值模型,进而模拟出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时的地表径流量及入渗补给量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表径流量及入渗补给量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地表径流系数总体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随地下水位埋深增加而减小;但对强降雨,地下水位埋深对地表径流系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粘土 地下水位 地表径流量 入渗补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下五道沟地区地表径流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帆 陈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23,共5页
基于五道沟实验站1991~1999年实测降水、地表径流及地下水位埋深资料,运用水文学原理及数理统计方法,选取不同降雨量和降雨类型,分析了不同量级降雨量、前期土壤干湿状态、次降雨过程砂姜黑土地表径流量及径流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变... 基于五道沟实验站1991~1999年实测降水、地表径流及地下水位埋深资料,运用水文学原理及数理统计方法,选取不同降雨量和降雨类型,分析了不同量级降雨量、前期土壤干湿状态、次降雨过程砂姜黑土地表径流量及径流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砂姜黑土,在50mm以上日降雨过程中,存在土壤表层蓄满、深部超渗的分层产流机制;地表径流量及径流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且随降雨量的增加地表径流系数呈上升趋势;而前期土壤干旱时间长、土壤含水率较低、地表径流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增加而减少,且降雨集中分布比降雨分散分布的地表径流系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量 变化规律 五道沟实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的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曼菲 周维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4-170,195,共8页
地下水作为陕西泾惠渠灌区的重要水源,对其动态特征的研究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泾惠渠灌区1981-2010年的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Sen斜率估计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 地下水作为陕西泾惠渠灌区的重要水源,对其动态特征的研究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泾惠渠灌区1981-2010年的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Sen斜率估计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动态序列进行年际变化分析;采用滑动T检验法和双向回归突变分析法分析序列突变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影响灌区地下水埋深动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灌区1981-2010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基本呈增加趋势,突变点出现在1994年,1994年之前影响灌区地下水埋深动态的主要因素为蒸发量,1994年之后主要影响因素为蒸发量、地下水开采量和灌渠引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惠渠灌区 地下水位 趋势分析 突变检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校正TVDI的地下水位埋深反演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亮红 丁建丽 魏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4-250,265,共8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陆生植被生存的重要水源,而传统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费时费力,及时获取大尺度高精度的地下水位埋深显得十分重要。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基础上,分别提取三期Landsat 8遥感数据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陆生植被生存的重要水源,而传统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费时费力,及时获取大尺度高精度的地下水位埋深显得十分重要。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基础上,分别提取三期Landsat 8遥感数据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地表温度(Ts),并引入DEM数据对Ts进行地形校正,减少地形起伏对能量二次分配的影响,并选择最佳TVDI反演地下水位埋深状况,结果表明:(1)在传统TVDI的基础上引入DEM进行地形校正,分析校正前后TVDI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决定系数,R^2从0.4381提高到0.5053,这说明地形校正能够有效地提高地下水位埋深的反演精度;(2)通过三期影像对比分析了五种不同的TVDI值分别与其对应栅格点的地表土壤湿度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决定系数,总体上都是Ts-MSAVI较好,最高R^2分别为0.5547、0.5202;(3)在实测土壤含水量缺失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反映土壤湿度高低的因子(TVDI)间接地反演地下水埋深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地形校正 地下水位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市地下水埋深及水位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腾腾 吴彬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4,共6页
为了探究吐鲁番市近20年来地下水埋深及水位时空演化规律,依据吐鲁番市1:5万吐鲁番监测区潜水等水位线及等埋深图(1995年和2004年),吐鲁番市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1993年-1995年,2003-2012年)等,运用MAPGIS、SURFER等软件绘制了地下... 为了探究吐鲁番市近20年来地下水埋深及水位时空演化规律,依据吐鲁番市1:5万吐鲁番监测区潜水等水位线及等埋深图(1995年和2004年),吐鲁番市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1993年-1995年,2003-2012年)等,运用MAPGIS、SURFER等软件绘制了地下水水位降深图,显示规律为:2004-2014年地下水降深相比于1995-2004年,在0~5及5~10m间的面积均有所减少,而降深在10~15及15~20m的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降深在10~15m的面积增加了23.76%。运用SPSS软件,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地下水埋深与开采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吐鲁番市地下水埋深和开采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两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市 地下 地下水动态 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GA-BP模型在地下水位埋深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云皓 仇锦先 冯绍元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84,共4页
地下水位埋深预测是有效实施节水措施、合理控制地下水位的前提与保证。鉴于地下水位埋深与引水量、降水量、蒸发量、排水量、地下水开采量等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地下水位埋深预测... 地下水位埋深预测是有效实施节水措施、合理控制地下水位的前提与保证。鉴于地下水位埋深与引水量、降水量、蒸发量、排水量、地下水开采量等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地下水位埋深预测,弥补了BP神经网络本身易陷入局部最优值的缺陷;同时在遗传算法中改进了自适应交叉、变异概率算法,提高了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和预测精度,并采用了Matlab软件实现了BP神经网络编程。通过不同模型在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2000-2013年地下水位埋深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在其他地区地下水位埋深预测中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预测 改进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解放闸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