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森林类型不同龄组林木年均生长量差异性分析
1
作者 陆理通 王德水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32-34,共3页
为掌握闽北地区杉木、马尾松和阔叶树3种主要森林类型不同龄组林木年均生长量差异程度和变化趋势,以福建省松溪县362个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测算每个样地林木单株年均生长量;分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4个龄组,采用SPSS软件,进行... 为掌握闽北地区杉木、马尾松和阔叶树3种主要森林类型不同龄组林木年均生长量差异程度和变化趋势,以福建省松溪县362个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测算每个样地林木单株年均生长量;分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4个龄组,采用SPSS软件,进行不同龄组单株年均生长量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组间差异显著,马尾松组间差异极为显著,阔叶树各龄组年均生长量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龄组 年均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次生林林木生长对高径比及个体大小的响应规律
2
作者 陈鼎泸 韦春花 +3 位作者 臧颢 刘桂炳 钟梁 宁金魁 《河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9-22,49,共5页
以赣南崇义县3个试验林区的阔叶次生林为例,用林木年均胸高断面积生长量代替个体生长,试图量化不同经营类型和不同林木个体条件下,林木个体生长和高径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径比对林木个体生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性不高... 以赣南崇义县3个试验林区的阔叶次生林为例,用林木年均胸高断面积生长量代替个体生长,试图量化不同经营类型和不同林木个体条件下,林木个体生长和高径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径比对林木个体生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性不高;(2)单考虑经营类型或林木个体大小一种因素时,R^(2)_(adj)大于综合两种因素时的情况。而考虑两种因素时,log(BAI)和HDR的模型截距和斜率差别较大;(3)不同试验林区的高径比对log(BAI)的影响也不一样,如LongF试验林区作业样地(Silvi3)相对于对照样地(unSilvi3)的log(BAI)随林木高径比增大而降低较快,而GaoF试验林区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均胸高断面积生长量 高径比 个体大小 阔叶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红松和紫椴个体生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萌 范秀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4,共9页
【目的】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红松、紫椴为研究对象,探究叶性状的种间差异,不同叶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生物(邻域竞争、初始胸径、叶片性状)与非生物因素(地形因子)对树木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Welch-ANOVA方差分析量化... 【目的】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红松、紫椴为研究对象,探究叶性状的种间差异,不同叶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生物(邻域竞争、初始胸径、叶片性状)与非生物因素(地形因子)对树木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Welch-ANOVA方差分析量化红松、紫椴叶性状的种间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及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评估性状间的相关性;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模型计算不同因素对红松、紫椴生长速率的相对影响。【结果】红松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紫椴;紫椴的光饱和气孔导度、比叶面积显著高于红松。红松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与光饱和气孔导度、比叶面积呈正相关;紫椴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与光饱和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初始胸径、邻域拥挤指数、坡度对红松年均胸径生长量有显著负效应。初始胸径对红松年均生物量生长量有显著正效应,邻域拥挤指数、坡度有显著负效应。初始胸径对紫椴年均胸径生长量有显著负效应,对紫椴年均生物量生长量有显著正效应。海拔对紫椴年均胸径生长量、年均生物量生长量均有显著负效应。【结论】红松、紫椴叶性状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两物种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呈现不同规律。紫椴的生长受初始胸径、海拔的影响。初始胸径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越低,而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高;海拔越高,年均胸径生长量与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低。红松的生长受初始胸径、邻域拥挤指数和坡度的影响。初始胸径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越低,而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高;邻域拥挤指数、坡度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与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 红松 紫椴 年均生长量 初始胸径 地形因子 叶性状 种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不同更新位置幼树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4
作者 曹志伟 司海忠 +3 位作者 张玉柱 李文艳 毕广有 邵庆伟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0期14-16,共3页
在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4种更新位置樟子松5年生以上幼树树高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更新类型樟子松幼树6年生以后,同龄幼树高都呈现樟子松林缘〉樟子松林隙〉银中杨林内、樟子松林缘〉小黑杨林内〉银中杨林内... 在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4种更新位置樟子松5年生以上幼树树高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更新类型樟子松幼树6年生以后,同龄幼树高都呈现樟子松林缘〉樟子松林隙〉银中杨林内、樟子松林缘〉小黑杨林内〉银中杨林内的趋势;樟子松林隙和小黑杨林内规律性不明显。不同更新位置同龄幼树当年高生长量,呈现樟子松林缘〉小黑杨林内〉樟子松林隙〉银中杨林内的趋势。樟子松林缘、樟子松林隙、小黑杨林内、银中杨林内5~10 a(11a)生樟子松更新幼树年均高生长量范围分别为10.8 cm(5 a)~33.6 cm(11 a)、9.4 cm (5 a)~30 cm(11 a)、9.2 cm(5 a)~26.5 cm(10 a)、9.0 cm(5 a)~25.3 cm(1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天然更新 更新位置 树高 年均生长量 当年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区杉木人工林初植密度对优势高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晓燕 段爱国 张建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29,共8页
【目的】探讨初植密度对不同产区杉木人工林优势高生长全过程的影响规律和发生程度,揭示杉木人工林优势高生长的初植密度效应及其对立地质量指示性的有效范围,为杉木人工林优势高生长评价及密度有效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杉木中... 【目的】探讨初植密度对不同产区杉木人工林优势高生长全过程的影响规律和发生程度,揭示杉木人工林优势高生长的初植密度效应及其对立地质量指示性的有效范围,为杉木人工林优势高生长评价及密度有效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杉木中带东区(江西分宜)和中带中区(四川纳溪)共30块长期定位观测的杉木密度试验林样地(林龄范围为2~30年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杉木人工林在不同产区和不同林分生长发育阶段下优势高对初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结果】林分优势高与初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即初植密度越小,优势高越大。在林分生长发育前期,不同初植密度林分优势高生长轨迹几乎重合,初植密度影响较小,随林龄增长,不同初植密度间林分优势高生长差异呈增大趋势,至成熟龄期,林分优势高受初植密度的影响因产区而异,在中带东区影响仍很明显,在中带中区影响逐渐减弱。优势高年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与初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且初植密度越大,其峰值越小,峰值出现时间越早。同一林龄下,与中带中区相比,立地条件整体更优的中带东区林分优势高生长受初植密度作用产生的分化程度相对更大。中带东区试点在5年生以后,中带中区试点在10~19年生期间,在低、中初植密度范围(1667~3333株·hm^(-2))或高初植密度范围(6667~10000株·hm^(-2))内,林分优势高生长不受初植密度显著影响,当初植密度达到或超过5000株·hm^(-2)后,其与相对低的初植密度(1667~3333株·hm^(-2))林分相比,林分优势高生长则受初植密度的显著制约。【结论】初植密度不同,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明显不同。在一定初植密度级差范围内,初植密度对林分优势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超过一定级差时则高、低初植密度间林分优势高生长具有显著差异。标准年龄20年生时,中带东区试点差异显著的密度组合中,优势高差值最大达2.46 m,超过一个立地指数级,此时用优势高指示立地质量缺乏一定准确性。预估立地指数时,对初植密度高于5000株·hm^(-2)的林分需要修正密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优势高 初植密度 年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林红松径向生长及林分碳汇潜力 被引量:22
6
作者 于健 罗春旺 +3 位作者 徐倩倩 孟盛旺 李俊清 刘琪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26-2636,共11页
长白山地处温带针阔混交林的中心地带,其植物生长对气候变化反映较为敏感。运用树木年代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该区保存完好的地带性顶级群落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揭示全球... 长白山地处温带针阔混交林的中心地带,其植物生长对气候变化反映较为敏感。运用树木年代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该区保存完好的地带性顶级群落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对阔叶红松林及红松树木生长的影响。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为研究地点,建立红松树轮年表,计算年均生物量生长量,与逐月各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和响应函数分析,以期揭示红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同时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红松树轮指数、年均生物量生长量与主要气候因子的模拟回归方程。主要结论如下:(1)长白山红松年表特征分析表明其生长对气候变化敏感,适用于进行树轮气候学分析;(2)红松径向生长受当年生长季前期温度影响较大;(3)温度是限制红松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气候变暖将促进红松的径向生长;(4)目前林分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为310.88t/hm^2,单位面积林分生物量生长量约为5.077t hm^(-2)a^(-1),即每公顷每年固碳约2.539t,表明该地区老龄阔叶红松林仍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宽度 气候变暖 红松 年均生物量生长量 碳汇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桉树人工林叶片性状与林分蓄积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金磊 许峻模 +5 位作者 温远光 周晓果 黄勇杰 孙冬婧 陈秋海 温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09-116,共8页
[目的]揭示不同桉树(Eucalyptusspp.)林分叶片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为良种选育和造林优良苗木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八桂种苗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尾巨桉(Eucalyptusurophylla×E.grandis)DH32-29种苗的林分(BG)和其... [目的]揭示不同桉树(Eucalyptusspp.)林分叶片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为良种选育和造林优良苗木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八桂种苗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尾巨桉(Eucalyptusurophylla×E.grandis)DH32-29种苗的林分(BG)和其他生产单位培育的尾巨桉DH32-29林分(NBG)为研究对象,设置典型样地,开展林分调查和叶片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对比研究。[结果]5个地区BG林分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宽等叶片性状均高于NBG林分;天峨、桂平、象州及右江区BG与NBG林分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差异显著(P<0.05);5个地区BG与NBG林分叶宽、叶长宽比差异显著(P<0.05);在林龄相同的情况下,天峨、桂平、象州和横州BG林分单株材积显著高于NBG林分(P<0.05);桂平、象州和横州的BG林分蓄积量、年均蓄积量均高于NBG林分;不同叶片性状与年均蓄积量的相关关系紧密,但不同性状间存在差异。[结论]BG林分叶片性状和年均蓄积量优于NBG林分,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合生产能力,从而提高林分蓄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苗木 桉树人工林 叶片性状 年均蓄积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杉木胸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江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6期73-74,共2页
通过对11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抚育间伐强度为45%、30%和15%的林分,其林木胸径年均生长量比不间伐的分别提高了83%、43%和23%;抚育间伐强度为45%的林分,其林木胸径年均生长量与不间伐的差异极显著... 通过对11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抚育间伐强度为45%、30%和15%的林分,其林木胸径年均生长量比不间伐的分别提高了83%、43%和23%;抚育间伐强度为45%的林分,其林木胸径年均生长量与不间伐的差异极显著,与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已超过正常抚育间伐年限的杉木人工林进行较强度抚育间伐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间伐年限 杉木人工林 间伐强度 胸径年均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