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东部夏季暴雨的年代际跃变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陈栋
陈际龙
黄荣辉
刘永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1-590,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430201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任务XDA05090401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337104
41375082
41375065
41320104007~~
-
文摘
本文利用1960-2011年中国东部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JRA-5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夏季暴雨分布的年代际跃变及其相关联的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基于暴雨频数和占比(夏季暴雨占比是指5-8月暴雨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百分比)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暴雨分布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历两次反相的经向"三极子"跃变。中国东部夏季暴雨的年代际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段:1960-1979年为华南和华北暴雨偏多、江淮流域暴雨偏少的经向"三极子"分布;1980-1991年为南方和华北暴雨偏少、江淮流域暴雨偏多的经向"三极子"分布;1992-2011年为南方暴雨显著偏多、华北暴雨持续偏少,逐渐形成经向"偶极子"分布,并导致近十多年我国夏季"南涝北旱"的整体格局。1970年代末(1990年代初)跃变相关联的大尺度环流异常配置: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增强),西太平洋副高的增强西伸但南撤(北抬),南亚高压的减弱南缩(增强东扩),以及蒙古高原中低层的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与此同时,低层局地环流也发生调整:华北和黄淮地区以及华南和江南地区均为反气旋式(气旋式)环流异常,而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受控于风场切变式辐合(辐散)异常;涡度场发生相应变化,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负(正)涡度异常不(有)利于低涡的发展,而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的正(负)涡度异常有(不)利于低涡的发展,进而引发江南和华南暴雨减少(增加)、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暴雨增加(减少)、黄淮和华北暴雨减少(增加)的经向"三极子"跃变。
-
关键词
夏季暴雨
年代际跃变
经向“三极子”分布
大尺度环流
东亚夏季风
-
Keywords
Summertime heavy rainfall
Interdecadal change
Meridional three-cell distribution
Large-scale circulation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