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球海表温度场中主要的年代际突变及其模态
被引量:
61
1
作者
肖栋
李建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9-854,共16页
用滑动t检验法对NOAA提供的改进扩展重建的全球海表温度场(1867-2005年)的年平均时间序列进行了年代际突变的定量检验。给出了几个年代际突变时期的时空分布,这些时期有:1894~1901年、1905~1909年、1920-1930年、1939-1945年、195...
用滑动t检验法对NOAA提供的改进扩展重建的全球海表温度场(1867-2005年)的年平均时间序列进行了年代际突变的定量检验。给出了几个年代际突变时期的时空分布,这些时期有:1894~1901年、1905~1909年、1920-1930年、1939-1945年、1954-1958年、1973-1979年和1994-1998年,并确定了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突变的时间,不仅发现了大家熟知的1924、1942和1976年左右的突变,还发现了1894、1907、1956年和最近的1997年的突变。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和南太平洋是海温变化的敏感区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是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用合成差分析得到了全球海表温度场的年代际模态的空间分布,1895~1906年和1908~1923年、1925-1941年和1943-1955年以及1977-1996年和1998-2005年这三对模态分别在大部分海域大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反位相结构,太平洋上各个时期均表现为PDO模态,只是强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大西洋的南北结构具有不对称性,增暖占主导地位。用滑动t检验法对PDO的年代际突变的信号进行了定量的检验,发现其年代际突变的时间依次为:1908、1924、1942、1956、1976和1997年,除了1894年的突变外,其余突变年份与上述全球海表温度场的年代际突变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这说明PDO是全球海表温度场年代际突变的重要成员之一。假如存在1997年左右的突变,1998-至今时段就是全球海表温度场一个新的年代际背景,就其年代际模态而言,目前的强度比1943-1955时段的年代际背景还要强;就PDO目前的强度来说,与1909-1923和1957-1975这两个时段的强度大体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表温度
滑动t检验法
年
代际
突变
年代际模态
太平洋
年
代际
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异模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
18
2
作者
唐民
吕俊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95,共8页
利用全球陆地月平均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距平(SSTA)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探讨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率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联系。研究指出: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异模态以及PDO均...
利用全球陆地月平均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距平(SSTA)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探讨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率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联系。研究指出: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异模态以及PDO均在1976年前后呈现显著的年代际转折,并且东亚夏季风降水与PDO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PDO能够在对流层低层激发出与年代际东亚夏季风环流较为相似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表明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可能受大气外强迫因子PDO在对流层低层的外源强迫作用影响,最终导致东亚夏季风降水发生年代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
降水
年
代际
变异
模态
太平洋
年
代际
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海表温度场中主要的年代际突变及其模态
被引量:
61
1
作者
肖栋
李建平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9-854,共1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400503
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40523001
文摘
用滑动t检验法对NOAA提供的改进扩展重建的全球海表温度场(1867-2005年)的年平均时间序列进行了年代际突变的定量检验。给出了几个年代际突变时期的时空分布,这些时期有:1894~1901年、1905~1909年、1920-1930年、1939-1945年、1954-1958年、1973-1979年和1994-1998年,并确定了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突变的时间,不仅发现了大家熟知的1924、1942和1976年左右的突变,还发现了1894、1907、1956年和最近的1997年的突变。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和南太平洋是海温变化的敏感区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是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用合成差分析得到了全球海表温度场的年代际模态的空间分布,1895~1906年和1908~1923年、1925-1941年和1943-1955年以及1977-1996年和1998-2005年这三对模态分别在大部分海域大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反位相结构,太平洋上各个时期均表现为PDO模态,只是强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大西洋的南北结构具有不对称性,增暖占主导地位。用滑动t检验法对PDO的年代际突变的信号进行了定量的检验,发现其年代际突变的时间依次为:1908、1924、1942、1956、1976和1997年,除了1894年的突变外,其余突变年份与上述全球海表温度场的年代际突变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这说明PDO是全球海表温度场年代际突变的重要成员之一。假如存在1997年左右的突变,1998-至今时段就是全球海表温度场一个新的年代际背景,就其年代际模态而言,目前的强度比1943-1955时段的年代际背景还要强;就PDO目前的强度来说,与1909-1923和1957-1975这两个时段的强度大体相当。
关键词
全球海表温度
滑动t检验法
年
代际
突变
年代际模态
太平洋
年
代际
振荡
Keywords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SST), moving t-test technique (MTT), decadal abrupt change (DAC), decadal mode (DM),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异模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
18
2
作者
唐民
吕俊梅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95,共8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6-14)资助
文摘
利用全球陆地月平均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距平(SSTA)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探讨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率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联系。研究指出: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异模态以及PDO均在1976年前后呈现显著的年代际转折,并且东亚夏季风降水与PDO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PDO能够在对流层低层激发出与年代际东亚夏季风环流较为相似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表明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可能受大气外强迫因子PDO在对流层低层的外源强迫作用影响,最终导致东亚夏季风降水发生年代际变化。
关键词
夏季风
降水
年
代际
变异
模态
太平洋
年
代际
振荡
Keywords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nter-decadal mode Pacific decadal qscillation
分类号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球海表温度场中主要的年代际突变及其模态
肖栋
李建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
6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异模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唐民
吕俊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