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49
1
作者 毛建仁 陈荣 +2 位作者 李寄嵎 叶海敏 赵希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3-1734,共12页
本文研究的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莒舟花岗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36.0Ma,133.9Ma,黑云母Ar-^(39)Ar年龄为132.3Ma,菜刀岐石英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17.4Ma,太华花岗岩体全岩Rb-Sr年龄为114.9Ma,都属早白垩世。莒... 本文研究的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莒舟花岗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36.0Ma,133.9Ma,黑云母Ar-^(39)Ar年龄为132.3Ma,菜刀岐石英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17.4Ma,太华花岗岩体全岩Rb-Sr年龄为114.9Ma,都属早白垩世。莒舟花岗岩富Si、K、Rb-Th,Y含量高,铝弱过饱和,贫Sr、Ba、P、Ti、Eu,过渡元素显著亏损而具壳源型花岗岩特征,菜刀岐石英斑岩是其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产物,并为锡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莒舟岩体是在岩石圈伸展的底侵作用下所形成的,岩石中有少量幔源组分加入,岩石的ε_(Nd)(t)偏低(-7.21),t_(DM)偏高(1.52Ga)。太华花岗岩体的ε_(Nd)(t)稍高(-3.60~-3.68),t_(DM)稍低(1.21Ga),岩石中有较多幔源组分加入,是壳幔混合源花岗岩。过铝质壳源型花岗岩可以在与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关的张性构造环境中形成,壳幔相互作用对锡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锡矿床 构造环境演化 闽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火山期后热液活动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璞珺 陈树民 +2 位作者 李伍志 陈汉林 郎元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46,共14页
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营城组标准剖面营三段古火山口附近识别出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的地质记录。岩石学特征表现为隐爆角砾岩,即,原有的近火山口相岩石(原岩)被高压流体炸碎形成原地角砾、之后又被灌入的富含矿物质"岩汁"胶结形... 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营城组标准剖面营三段古火山口附近识别出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的地质记录。岩石学特征表现为隐爆角砾岩,即,原有的近火山口相岩石(原岩)被高压流体炸碎形成原地角砾、之后又被灌入的富含矿物质"岩汁"胶结形成的原地角砾岩。采集隐爆角砾岩及其上覆和下伏三个层位共10个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对比研究,包括两套4个对应的原岩和岩汁、下伏4个玄武粗安岩和上覆2个流纹岩。原岩高精度^(39)Ar/^(40)Ar坪年龄113.4±0.7Ma;岩汁为含铁酸性流体的隐晶质析出物,其^(39)Ar/^(40)Ar坪年龄112.9±19.6Ma;二者的年龄差反映岩浆主期与期后热液活动的时代间隔(1Ma之内)。10个样品的共性是:(1)稀土总量中-高(∑REE=81×10^(-6)~202×10^(-6))且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4.91~11.45);(2)MORB标准化蛛网图上P和部分不相容元素(Cs、Th、La和Zr)正异常,而另一部分不相容元素(Sr和Pb)负异常。整体表现为双峰式裂谷火山岩特点。主要差别在于:(1)铕和钡表现为两种情况,下伏玄武粗安岩和隐爆角砾岩中的粗面岩具正异常,而隐爆角砾岩中的流纹岩和岩汁及其上覆的流纹岩具负异常;(2)只有2个岩汁样品显示K负异常,其它8个岩石样品均为K正异常;(3)下伏玄武粗安岩(4个样)显弱的Ti正异常且Rb/Sr比低(0.04~0.05),而其它6个样品为Ti负异常且Rb/Sr比高(0.62~2.83),其中的2个岩汁样品Ti负异常最强。岩汁与其下伏粗面质原岩差别显著,而与其上覆流纹岩(SHRIMP年龄110.6Ma)的地化特征相似(见正文)。该火山期后热液活动是深源热流体萃取壳源物并沿古火山通道(构造薄弱带)运移到近地表的,可能是后续流纹质火山活动的先驱。这种高压的岩浆期后热液导致围岩炸裂、发生角砾岩化、形成大量角砾间孔和裂缝。这是造成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成为优质储层的重要因素。该类火山岩储层改善作用早于烃类运移,可构成有利于成藏的时空配置。与该期热液活动相伴生的深源天然气早于上覆圈闭的形成,因此对成藏没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火山岩 岩浆热液流体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青城子矿集区白云金矿床煌斑岩的岩石成因:年代学、地球化学与Pb、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5
3
作者 贾宏翔 陈仁义 +5 位作者 庞振山 林鲁军 李安 沙德铭 薛建玲 陈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05-1623,共19页
【研究目的】白云金矿是辽东地区代表性的大型金矿床之一,通过厘清矿区内基性脉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其构造背景,有助于深化对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及矿床成因的认识。【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矿床的野外地质特征,对与矿化有密切关系的煌斑岩... 【研究目的】白云金矿是辽东地区代表性的大型金矿床之一,通过厘清矿区内基性脉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其构造背景,有助于深化对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及矿床成因的认识。【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矿床的野外地质特征,对与矿化有密切关系的煌斑岩开展了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煌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6.81±0.65)Ma,表明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煌斑岩属于碱性系列、钾玄质岩石,具有富镁(MgO=3.63%~4.07%,Mg#=54~60)、富钾(K_(2)O/Na_(2)O=1.26~3.47)、富碱(K_(2)O+Na_(2)O=4.41%~5.23%)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典型的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岩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煌斑岩富集放射性Pb同位素;锆石176Hf/177Hf为0.282117~0.282471,具有负的εHf(t)值(-20.80~-7.81),指示岩浆源区为受俯冲熔体/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结论】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白垩纪时,由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产生伸展拉张环境,软流圈地幔物质的上涌可能促使EMII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而形成基性岩浆,并沿郯庐深大断裂带及其次一级断裂上侵形成白云矿区煌斑岩。因此,本区早白垩世基性岩浆活动是对该时期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金矿 煌斑岩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矿产勘查工程 青城子矿集区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保山地块S型花岗岩的年代学特征:对原特提斯洋演化的约束
4
作者 焦显杨 周云 +4 位作者 刘希军 刘奕志 陈丛敏 覃悦 蔡永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07,共14页
云南保山地块保存有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信息,为揭示滇西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天然窗口。本文对保山地块漕涧二云母花岗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个代表性二云母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 云南保山地块保存有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信息,为揭示滇西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天然窗口。本文对保山地块漕涧二云母花岗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个代表性二云母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49±3)Ma和(451±2)Ma,表明本区存在晚奥陶世岩浆作用。二云母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铝饱和指数,其A/CNK值>1.2,属于过铝质花岗岩。它们相对富集LILEs(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FSEs(高场强元素),REE(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整体呈平缓右倾型,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综合分析表明,这些二云母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来源于变质泥岩在较高温度下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它们产于同碰撞向后碰撞转变的构造环境,暗示滇西地区的原特提斯洋于晚奥陶世趋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特提斯洋 早古生代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花岗岩 保山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橄榄组安岩:^(40)Ar/^(39)Ar年龄、地球化学及其成盆、成烃和成藏意义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璞珺 高有峰 +2 位作者 任延广 刘万洙 张建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8-1190,共13页
在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二段湖相泥岩中识别出橄榄粗安岩夹层,高精度^(40)Ar/^(39)Ar坪年龄t_p=88.0±0.3Ma,属晚白垩世Coniacian阶。岩石具玻基少斑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岩石富钠、富铝、富轻稀土(∑LREE/∑H... 在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二段湖相泥岩中识别出橄榄粗安岩夹层,高精度^(40)Ar/^(39)Ar坪年龄t_p=88.0±0.3Ma,属晚白垩世Coniacian阶。岩石具玻基少斑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岩石富钠、富铝、富轻稀土(∑LREE/∑HREE=8.0~9.7)和U、Th、Pb、Rb、Sr、Ba等不相容的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比高、Sm/Nd比低,δEu=0.95~1.36,高镁(Mg~#=0.61~0.64),高氧化度(Ox°=0.62~0.68),低分异指数(MDI=3.4~5.3)。MgO/Al_2O_3和标准矿物压力计算得到岩浆源区深度大于60km。岩浆源于富集型地幔,属板内火山岩,是成盆过程中裂谷作用发育到最大深切割期的产物。火山活动热效应及其高区域地温场有利于成烃,造成局部类礁相环境形成的大量生物灰岩沉积是重要烃源岩,火山岩之下的牵引构造、之上的差异压实局部高部位以及其周围的浊积体是成藏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系青山口组 橄榄粗安岩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成烃成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周盆地设兴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晓雄 江万 +3 位作者 梁锦海 赵志丹 刘栋 莫宣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5-1297,共13页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分布的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对了解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约束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时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的下伏晚白垩世设兴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玄武岩夹层,并系统开展了玄武岩的Ar-A...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分布的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对了解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约束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时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的下伏晚白垩世设兴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玄武岩夹层,并系统开展了玄武岩的Ar-Ar年代学、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设兴组玄武岩呈夹层状产出于设兴组顶部的红色砂岩中,其斜长石Ar-Ar年龄为90.6±1.8Ma。玄武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具有明显的大陆边缘弧的火山岩成分特征。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成分比较均匀,(87Sr/86Sr)t为0.706568~0.706620,εNd(t)为+0.72^+4.75,(206Pb/204Pb)t比值为18.649~18.675,(207Pb/204Pb)t比值为15.640~15.666,(208Pb/204Pb)t比值为39.055~39.108,岩石总体表现出来自于亏损地幔的特征。综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设兴组玄武岩可能是晚白垩世(约90.6Ma)俯冲于拉萨地块之下的新特提斯洋壳在重力拖拉下发生板片回转,导致软流圈物质上升提供热量,从而诱发了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形成的。本文结果进一步证明,之前普遍认为缺少晚白垩世火山岩的拉萨地块南缘,存在新特提斯洋的俯冲作用及其岩浆作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周盆地 设兴组 玄武岩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特提斯洋俯冲 拉萨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