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计算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翔
张贵才
+2 位作者
蒋平
裴海华
冯可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了体积波及系数计算方法,并以胜利油田3个试验区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之间满足指数方程,二者关系曲线呈上凸型;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大,驱油效率由最小驱油效率逐渐增大,并趋近于最大驱油效率;对驱油效率计算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0%;水驱开发过程中体积波及系数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关系曲线整体呈快升-缓升-近平台状演变趋势,计算结果能够指导开发调整措施的效果评价;3个试验区目前体积波及系数接近90%,波及区内存在大量剩余油,亟需开展波及区内主体剩余油的描述与启动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注入
孔隙
体积倍数
驱油效率
体积波
及系数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孔隙波及特征的水驱理论采收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端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11,共3页
特高含水期矿场开发实践证实,在水驱开发方式不变、平面和垂向波及系数极高的情况下,继续水驱仍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油藏采收率;而传统的理论采收率计算方法不能解释上述现象,也不能从理论上指导特高含水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工作方向。从...
特高含水期矿场开发实践证实,在水驱开发方式不变、平面和垂向波及系数极高的情况下,继续水驱仍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油藏采收率;而传统的理论采收率计算方法不能解释上述现象,也不能从理论上指导特高含水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工作方向。从压汞、核磁共振检测和可视化微观驱油实验3个方面对岩石孔隙波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驱替过程实际是孔隙波及程度不断增大的过程,在较小的驱替动力和注水倍数条件下无法波及的一些孔隙,随着驱替动力和注水倍数的增加,将进一步被波及进而参与渗流;随着驱替剂(水)的继续注入,已波及孔隙的波及范围不断增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孔隙波及系数的概念,即为波及区域内的被驱替剂(水)占据的体积与波及区域内的可动油体积之比,建立了引入孔隙波及系数的水驱理论采收率计算方法;其采收率为平面波及系数、垂向波及系数、孔隙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乘积,增大孔隙波及系数是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采收率
平面波及系数垂向波及系数孔隙波及系数
体积波
及系数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驱油过程中油水微观分布描述方法
被引量:
1
3
作者
殷广明
李星民
殷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67,共2页
从多孔介质孔隙分布特征与水驱油微观机理出发,针对具单峰对数正态分布特征的孔隙结构,给出了一种可以定量描述油水在原始状态下以及水驱过程中的微观分布及其变化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真实地揭示出水驱油过程中波及系数与...
从多孔介质孔隙分布特征与水驱油微观机理出发,针对具单峰对数正态分布特征的孔隙结构,给出了一种可以定量描述油水在原始状态下以及水驱过程中的微观分布及其变化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真实地揭示出水驱油过程中波及系数与油水微观分布及其变化的关系,并可推广应用到具双峰甚至多峰分布特征的孔隙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孔隙
分布
概率
波
及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藏岩石热物理性质测试
被引量:
17
4
作者
李继山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26,共4页
石油热采过程中,油藏岩石传热行为复杂.在油藏温度与压力条件下,通过实验分析油藏压力、岩石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等参数与岩石导热系数关系,探讨油藏内传热特点;根据含水饱和度、孔隙度关系,提出油藏岩石导热系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影...
石油热采过程中,油藏岩石传热行为复杂.在油藏温度与压力条件下,通过实验分析油藏压力、岩石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等参数与岩石导热系数关系,探讨油藏内传热特点;根据含水饱和度、孔隙度关系,提出油藏岩石导热系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影响油藏岩石导热系数的参数是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热采过程中,油藏中导热机制以岩石-油-水三相体系为主,油藏岩石导热系数越大,热能传输越快,油藏热波及效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
系数
油藏压力
孔隙
度
含水饱和度
热
波及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库容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
7
5
作者
高广亮
刘伟
+7 位作者
李聪
孙彦春
杨智斌
何海燕
孙军昌
王皆明
张宪国
刘满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140,共9页
库容量计算是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地质方案设计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油藏建库由于存在气油水三相渗流和复杂的气—油组分交换相行为,其库容形成机理与气藏建库具有显著差别。为此,基于多轮气驱、相平衡实验和数值模拟等研究,...
库容量计算是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地质方案设计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油藏建库由于存在气油水三相渗流和复杂的气—油组分交换相行为,其库容形成机理与气藏建库具有显著差别。为此,基于多轮气驱、相平衡实验和数值模拟等研究,剖析了油藏建库库容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建库不同阶段储层流体分布及运移特征,提出了将建库油藏纵向划分为气驱纯油带、气驱水淹带/油水过渡带和纯水带3个不同区带,进行差异化计算库容量的新思路,并建立了以“有效储气孔隙体积”为核心,综合考虑不同流体区带注气微观驱替效率、宏观波及系数、剩余油二次饱和溶解及其性质变化等多相渗流和相行为的油藏建库库容量多因素预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油藏水驱后气驱改建储气库,微观气驱效率和宏观波及系数是影响油藏建库库容规模的主控因素;②剩余油二次饱和溶解及其体积收缩对库容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原油挥发性越强、建库稳定剩余油越多,剩余油二次饱和溶解和原油性质变化对库容量影响越显著;③冀东油田堡古2挥发性油藏建库次生气顶自由气有效库容量为18.61×10^(8)m^(3),其中气—油组分交换相行为引起的建库稳定剩余油收缩增加库容量为2.81×10^(8)m^(3),贡献率为15.1%,自由气和剩余油二次饱和溶解总库容量为28.60×10^(8)m^(3)。结论认为,该方法在冀东油田堡古2号、南堡1号储气库进行了应用实践,所建立的油藏库容计算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由于油藏建库机理较气藏更为复杂,目前水淹区和纯油区的宏观波及系数和微观驱替效率以室内试验、数值模拟计算为主,高强度注采引发的气窜、气油水互锁等对库容的形成将产生较大影响,建库运行过程中需加强动态监测,实时修正数值模型,并建立合理的注气和排液技术界限,合理控制油气界面稳定扩展,提升达容达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砂岩油藏
库容量
微观气驱效率
宏观波
及系数
气油相行为
有效储气
孔隙
体积
原油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计算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翔
张贵才
蒋平
裴海华
冯可心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稠油化学复合冷采基础研究与工业示范”(2018YFA070240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颗粒稳定乳状液在油藏孔隙介质中形成条件及流度控制机理研究”(ZR2019MEE085)。
文摘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了体积波及系数计算方法,并以胜利油田3个试验区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之间满足指数方程,二者关系曲线呈上凸型;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大,驱油效率由最小驱油效率逐渐增大,并趋近于最大驱油效率;对驱油效率计算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0%;水驱开发过程中体积波及系数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关系曲线整体呈快升-缓升-近平台状演变趋势,计算结果能够指导开发调整措施的效果评价;3个试验区目前体积波及系数接近90%,波及区内存在大量剩余油,亟需开展波及区内主体剩余油的描述与启动方法研究。
关键词
水驱
注入
孔隙
体积倍数
驱油效率
体积波
及系数
开发效果
Keywords
water flooding
injection pore volume multiple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volume sweep coefficient
development effect
分类号
TE3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孔隙波及特征的水驱理论采收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端平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11,共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整装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2011ZX05011-002)
文摘
特高含水期矿场开发实践证实,在水驱开发方式不变、平面和垂向波及系数极高的情况下,继续水驱仍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油藏采收率;而传统的理论采收率计算方法不能解释上述现象,也不能从理论上指导特高含水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工作方向。从压汞、核磁共振检测和可视化微观驱油实验3个方面对岩石孔隙波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驱替过程实际是孔隙波及程度不断增大的过程,在较小的驱替动力和注水倍数条件下无法波及的一些孔隙,随着驱替动力和注水倍数的增加,将进一步被波及进而参与渗流;随着驱替剂(水)的继续注入,已波及孔隙的波及范围不断增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孔隙波及系数的概念,即为波及区域内的被驱替剂(水)占据的体积与波及区域内的可动油体积之比,建立了引入孔隙波及系数的水驱理论采收率计算方法;其采收率为平面波及系数、垂向波及系数、孔隙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乘积,增大孔隙波及系数是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水驱采收率
平面波及系数垂向波及系数孔隙波及系数
体积波
及系数
驱油效率
Keywords
water-flooding recovery
areal sweep efficiency
vertical sweep efficiency
pore sweep extent
volumetric sweep efficiency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驱油过程中油水微观分布描述方法
被引量:
1
3
作者
殷广明
李星民
殷茵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67,共2页
文摘
从多孔介质孔隙分布特征与水驱油微观机理出发,针对具单峰对数正态分布特征的孔隙结构,给出了一种可以定量描述油水在原始状态下以及水驱过程中的微观分布及其变化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真实地揭示出水驱油过程中波及系数与油水微观分布及其变化的关系,并可推广应用到具双峰甚至多峰分布特征的孔隙结构中。
关键词
水驱
孔隙
分布
概率
波
及系数
Keywords
water drive
pore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sweep efficiency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藏岩石热物理性质测试
被引量:
17
4
作者
李继山
机构
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出处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26,共4页
基金
中石化科技攻关项目(P07071)
文摘
石油热采过程中,油藏岩石传热行为复杂.在油藏温度与压力条件下,通过实验分析油藏压力、岩石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等参数与岩石导热系数关系,探讨油藏内传热特点;根据含水饱和度、孔隙度关系,提出油藏岩石导热系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影响油藏岩石导热系数的参数是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热采过程中,油藏中导热机制以岩石-油-水三相体系为主,油藏岩石导热系数越大,热能传输越快,油藏热波及效率越大.
关键词
导热
系数
油藏压力
孔隙
度
含水饱和度
热
波及
效率
Keywords
thermal conductivity
reservoir pressure
porosity
water saturation
thermal sweep efficiency
分类号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库容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
7
5
作者
高广亮
刘伟
李聪
孙彦春
杨智斌
何海燕
孙军昌
王皆明
张宪国
刘满仓
机构
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
东北石油大学环渤海能源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下储库研究中心
国家能源地下储气库研发中心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140,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前瞻性基础性科技项目“油藏建库库容形成规律与储气库参数指标设计方法”(编号:2022DJ8302)。
文摘
库容量计算是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地质方案设计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油藏建库由于存在气油水三相渗流和复杂的气—油组分交换相行为,其库容形成机理与气藏建库具有显著差别。为此,基于多轮气驱、相平衡实验和数值模拟等研究,剖析了油藏建库库容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建库不同阶段储层流体分布及运移特征,提出了将建库油藏纵向划分为气驱纯油带、气驱水淹带/油水过渡带和纯水带3个不同区带,进行差异化计算库容量的新思路,并建立了以“有效储气孔隙体积”为核心,综合考虑不同流体区带注气微观驱替效率、宏观波及系数、剩余油二次饱和溶解及其性质变化等多相渗流和相行为的油藏建库库容量多因素预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油藏水驱后气驱改建储气库,微观气驱效率和宏观波及系数是影响油藏建库库容规模的主控因素;②剩余油二次饱和溶解及其体积收缩对库容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原油挥发性越强、建库稳定剩余油越多,剩余油二次饱和溶解和原油性质变化对库容量影响越显著;③冀东油田堡古2挥发性油藏建库次生气顶自由气有效库容量为18.61×10^(8)m^(3),其中气—油组分交换相行为引起的建库稳定剩余油收缩增加库容量为2.81×10^(8)m^(3),贡献率为15.1%,自由气和剩余油二次饱和溶解总库容量为28.60×10^(8)m^(3)。结论认为,该方法在冀东油田堡古2号、南堡1号储气库进行了应用实践,所建立的油藏库容计算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由于油藏建库机理较气藏更为复杂,目前水淹区和纯油区的宏观波及系数和微观驱替效率以室内试验、数值模拟计算为主,高强度注采引发的气窜、气油水互锁等对库容的形成将产生较大影响,建库运行过程中需加强动态监测,实时修正数值模型,并建立合理的注气和排液技术界限,合理控制油气界面稳定扩展,提升达容达产效率。
关键词
海上砂岩油藏
库容量
微观气驱效率
宏观波
及系数
气油相行为
有效储气
孔隙
体积
原油收缩
Keywords
Oil reservoir
Storage capacity
Microscopic gas displacing efficiency
Macroscopic sweep coefficient
Gas-oil Phase behavior
Effective gas storage pore volume
Crude oil shrinkage
分类号
TE97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计算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
王翔
张贵才
蒋平
裴海华
冯可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考虑孔隙波及特征的水驱理论采收率计算方法
王端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驱油过程中油水微观分布描述方法
殷广明
李星民
殷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油藏岩石热物理性质测试
李继山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库容量计算方法
高广亮
刘伟
李聪
孙彦春
杨智斌
何海燕
孙军昌
王皆明
张宪国
刘满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