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往复密封平面应变模型与轴对称模型对比研究
1
作者 彭超 张鑫 +3 位作者 靳思博 杨亮 何涛 欧阳小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039,1050,共10页
针对往复密封研究中平面应变模型与轴对称模型计算结果差异不明的问题,研究2种模型的宏微观密封特性.通过数值迭代计算的方法,求解往复作动中密封界面的流体域模型、微观接触模型和变形方程,在宏观零拉伸率的条件下,详细对比2种建模方... 针对往复密封研究中平面应变模型与轴对称模型计算结果差异不明的问题,研究2种模型的宏微观密封特性.通过数值迭代计算的方法,求解往复作动中密封界面的流体域模型、微观接触模型和变形方程,在宏观零拉伸率的条件下,详细对比2种建模方法的接触压力、油膜压力和摩擦泄漏等密封特性的计算结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趋势相同,计算所得的泄漏量较接近,但利用平面应变模型计算得到的静态接触压力、油膜压力、摩擦力均小于轴对称模型,原因是平面应变模型未考虑压缩过程中的负拉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密封 平面应变模型 轴对称模型 负拉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非均质土中平面应变模型的精度及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冬英 王奎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8-105,共8页
对径向非均质土体中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和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的精确程度及其适用性进行研究,根据精确的三维连续介质模型得到的结果,与上述两种简化模型进行效验对比。首先对桩土接触面上的复剪切刚度的实部和... 对径向非均质土体中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和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的精确程度及其适用性进行研究,根据精确的三维连续介质模型得到的结果,与上述两种简化模型进行效验对比。首先对桩土接触面上的复剪切刚度的实部和虚部进行对比,然后分别在多种工况条件下,对采用上述两种平面应变模型时桩顶动力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具有足够高精度,而采用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的结果误差较大,这为径向非均质土体中平面应变理论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圈层土 平面应变模型 连续介质模型 桩-土动力响应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光波导热应力分析的改进平面应变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长安 全本庆 +1 位作者 关卫林 江毅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0,共4页
为了提高采用有限元分析平面光波导热应力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平面应变模型。通过将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正交各向异性化,材料垂直于波导传播方向的热膨胀系数为真实的热膨胀系数,但沿波导传播方向的热膨胀系数经过适当的变换可满... 为了提高采用有限元分析平面光波导热应力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平面应变模型。通过将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正交各向异性化,材料垂直于波导传播方向的热膨胀系数为真实的热膨胀系数,但沿波导传播方向的热膨胀系数经过适当的变换可满足变形协调和适应平面应变模型,采用改进的平面应变模型,计算了平面光波导的热应力。计算结果表明,与广义平面应变模型相比,用改进的平面应变模型得到的应力的最大误差只有0.4%,而计算时间缩短为广义平面应变模型的12.6%,与平面应变模型相比,改进平面应变模型的计算时间相等,而计算精度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光波导 热应力 改进平面应变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平面应变土体模型的精度研究及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奎华 杨冬英 张智卿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6-499,516,共5页
以严格平面应变解为基础,对简化平面应变土体模型即三个单元Voigt体串联模型的精度进行了研究。在各有关影响因素(如土体剪切模量、密度、剪切波速及结构物截面尺寸等)变化条件下,就两种模型土体作用于结构物交界面上的复刚度的实部和... 以严格平面应变解为基础,对简化平面应变土体模型即三个单元Voigt体串联模型的精度进行了研究。在各有关影响因素(如土体剪切模量、密度、剪切波速及结构物截面尺寸等)变化条件下,就两种模型土体作用于结构物交界面上的复刚度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全面地分析了两种模型复刚度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对桩顶受纵向激振力作用下的频域及时域动力响应进行了求解,研究了两种模型下桩顶动力响应的差别。结果表明,对土体复刚度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简化平面应变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可以满足一般工程应用的需要;对桩顶频域响应和时域响应而言,简化平面应变模型已具有较高的精度,其误差可以忽略,具有很强的工程适用性,为该模型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平面应变模型 复刚度 精度 桩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平面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殷琳 舒恩 +1 位作者 楼梦麟 蔡海兵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7-734,共8页
采用平面应变模型对地下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其核心问题是中柱的二维等效简化。常用的简化方法是将中柱的材料性质(如弹性模量和密度)进行折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空间约束影响系数和三维还原系数,提出新的中柱二维等效简化方... 采用平面应变模型对地下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其核心问题是中柱的二维等效简化。常用的简化方法是将中柱的材料性质(如弹性模量和密度)进行折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空间约束影响系数和三维还原系数,提出新的中柱二维等效简化方法。针对不同简化方法,分别建立对应的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平面应变模型,计算各模型的地震反应。通过与三维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简化方法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本研究建议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地下结构平面应变模型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震反应 平面应变模型 内力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力释放含衬砌的深埋圆形隧道应力及变形的弹塑性解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鹏飞 赵勇 +1 位作者 张顶立 刘建友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5,共8页
基于厚壁圆筒受均布压力的弹塑性解,推导考虑应力释放时含衬砌的深埋圆形隧道应力及变形的弹塑性求解公式。采用推导的公式对1个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并与FLAC3D有限差分程序模拟解对比分析,验证了求解公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及时施... 基于厚壁圆筒受均布压力的弹塑性解,推导考虑应力释放时含衬砌的深埋圆形隧道应力及变形的弹塑性求解公式。采用推导的公式对1个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并与FLAC3D有限差分程序模拟解对比分析,验证了求解公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及时施作具有一定刚度的支护,可以降低开挖面围岩应力释放量,从而减小围岩塑性变形;受开挖面变形释放的影响,衬砌与围岩接触界面变形并不连续,不能将支护变形等价于围岩变形;在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塑性变形时,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可以更好地描述隧道开挖后岩(土)体的塑性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平面应变模型 应力释放 塑性区半径 变形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桩桩顶纵向振动阻抗的解析解 被引量:13
7
作者 蔡燕燕 俞缙 +2 位作者 郑春婷 戚志博 宋博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92-398,共7页
针对成层地基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采用平面应变模型模拟桩侧土,并根据桩侧土的成层性及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方法,求得了楔形桩纵向振动情况下桩顶复阻抗的解析... 针对成层地基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采用平面应变模型模拟桩侧土,并根据桩侧土的成层性及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方法,求得了楔形桩纵向振动情况下桩顶复阻抗的解析解,并讨论了楔角对楔形桩桩顶复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刚度曲线和动阻尼曲线的共振峰幅值均随楔角的增大而变大;当其他参数不变仅桩长变化时,动刚度曲线的共振峰幅值随桩长增大而变小,动阻尼曲线的共振峰幅值随桩长增大而变大;当其他参数不变仅桩端截面半径变化时,动刚度曲线和动阻尼曲线的共振峰幅值随桩端截面半径增大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桩 纵向振动 平面应变模型 成层地基 解析解 复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挤土效应时楔形桩纵向振动阻抗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文兵 谢帮华 +1 位作者 黄生根 徐学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2-1048,共7页
基于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研究考虑桩周土挤土效应时成层地基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首先根据桩周土体的纵向成层情况并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沿纵向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对每个微元段的桩周土体建立复刚度传递... 基于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研究考虑桩周土挤土效应时成层地基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首先根据桩周土体的纵向成层情况并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沿纵向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对每个微元段的桩周土体建立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并通过剪切复刚度递推方法求得桩周土作用在桩身的剪切复刚度;然后将求得的剪切复刚度代入桩身纵向振动控制方程,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方法,推导得到考虑桩周土挤土效应时成层地基中楔形桩纵向振动时桩顶复阻抗的解析解;最后,采用参数研究方法在低频范围内分析挤土效应对桩顶复阻抗的影响及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桩 挤土效应 纵向振动 阻抗 复刚度 平面应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桩的动力响应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奎华 童魏烽 +1 位作者 肖偲 吴斌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102,共9页
假设桩体为弹性,桩周土体通过平面应变模型描述,利用Laplace变换和阻抗传递法求得桩顶动力响应.对数值结果进行参数分析,讨论了桩土特性对楔形桩动力响应的影响,并且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1)存在临界桩径比,使得楔... 假设桩体为弹性,桩周土体通过平面应变模型描述,利用Laplace变换和阻抗传递法求得桩顶动力响应.对数值结果进行参数分析,讨论了桩土特性对楔形桩动力响应的影响,并且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1)存在临界桩径比,使得楔形桩的桩底反射信号难以判读,临界桩径比随桩长增大而增大;2)楔角和桩长对楔形桩的动力响应有较大的影响,对于桩尖直径为0的小直径楔形桩,桩长对其动力响应影响不大;3)土体的剪切波速和纵向分层性对楔形桩的动力响应会产生较大影响;4)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解符合,反映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应变模型 楔形桩 桩径比 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非均质土中粘弹性桩-土纵向耦合振动响应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冬英 王奎华 丁海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0-87,共8页
在考虑土体三维非均质性情况下,对变截面粘弹性桩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首先,结合边界条件,利用复刚度传递平面应变土体模型求得纵向不同性质桩侧土层的复刚度,进而对各段变截面桩身从下往上逐段推导得到单桩桩顶受纵向激振力作用下的桩... 在考虑土体三维非均质性情况下,对变截面粘弹性桩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首先,结合边界条件,利用复刚度传递平面应变土体模型求得纵向不同性质桩侧土层的复刚度,进而对各段变截面桩身从下往上逐段推导得到单桩桩顶受纵向激振力作用下的桩基振动的频域响应解析解;然后,利用卷积定理和Fourier逆变换得到桩顶的时域响应半解析解;最后,研究分析桩土参数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了桩顶频域和时域响应的规律性,为桩基础的抗震设计和桩的完整性检测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粘弹性桩 三维非均质土 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 桩动力响应 桩-土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非连续变形方法的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成龙 朱维申 +1 位作者 李术才 虞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3-598,共6页
为了更符合实际工程,拓展非连续变形分析(DDA)的应用范围,将DDA中自带的平面应力问题转换为平面应变问题,对平面应变模型进行算法分析,并在VC++平台下程序实现;将岩体DDA方法平面应变模型应用于大型地下洞室开挖,并将模拟结果与已有大... 为了更符合实际工程,拓展非连续变形分析(DDA)的应用范围,将DDA中自带的平面应力问题转换为平面应变问题,对平面应变模型进行算法分析,并在VC++平台下程序实现;将岩体DDA方法平面应变模型应用于大型地下洞室开挖,并将模拟结果与已有大型洞室的物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DA方法中平面应力模型的改进可行,与物理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洞室围岩的破坏与开挖的关系密切;DDA方法平面应变模型应用于大型地下工程,可以更好地分析洞室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A 平面应变模型 程序编制 洞室开挖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弹性土中单桩的纵向振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远 侯宏伟 程宇慧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3,共6页
基于Biot两相介质模型,在频率域内研究了简谐荷载作用下饱和黏弹性土中桩纵向耦合振动特性。借助Novak平面应变模型推导了饱和黏弹性土层的控制方程。将桩等效为一维杆件模型,建立了桩的振动方程。根据桩土连续性条件,求得了桩顶的动力... 基于Biot两相介质模型,在频率域内研究了简谐荷载作用下饱和黏弹性土中桩纵向耦合振动特性。借助Novak平面应变模型推导了饱和黏弹性土层的控制方程。将桩等效为一维杆件模型,建立了桩的振动方程。根据桩土连续性条件,求得了桩顶的动力刚度和动力阻尼。与Novak解进行了对比,并考察了长径比、流固相互作用系数、土骨架的阻尼比、桩土模量比等参数对饱和土桩系统纵向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相和饱和黏弹性土中桩的动力特性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长径比的增加,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的共振效应明显减弱;而随着模量比的增加,共振效应和基频都有所增大;流固相互作用系数和土骨架的阻尼比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饱和黏弹性土 耦合振动 Novak平面应变模型 参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深对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何荆 殷琳 蔡海兵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8-185,共8页
关于埋深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的研究对象多见于地下隧道,对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受埋深影响变化规律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改进的简化方法建立三种不同埋深的地铁车站结构有限元模型,以两种基岩波的水平向和竖向... 关于埋深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的研究对象多见于地下隧道,对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受埋深影响变化规律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改进的简化方法建立三种不同埋深的地铁车站结构有限元模型,以两种基岩波的水平向和竖向地震动作为激励,求解各模型中地铁车站结构重要部位的地震反应。分析不同埋深时地铁车站结构惯性作用、侧面土体和上部土体三个因素对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双向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侧壁弯矩、剪力、轴力和中柱轴力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中柱剪力和弯矩随埋深增加而减少。埋深越深,侧面土体对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影响越大;上部土体使中柱轴力不断增加;结构自身的惯性作用对其地震反应的贡献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二维平面应变模型 埋深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似圆形矿坑边坡稳定性轴对称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杰 吕加贺 +1 位作者 谭飞 刘礼领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80,共9页
为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废弃矿坑的开发再利用成为热点,而采用合理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对废弃矿坑边坡加固设计是后续工作的关键。但这类矿坑边坡通常形状近似圆形或椭圆形,三维空间效应不容忽略,基于传统平面应... 为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废弃矿坑的开发再利用成为热点,而采用合理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对废弃矿坑边坡加固设计是后续工作的关键。但这类矿坑边坡通常形状近似圆形或椭圆形,三维空间效应不容忽略,基于传统平面应变假设的简化方法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似乎不太合理。在FLAC3D强度折减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近似圆形矿坑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轴对称模型简化计算方法。基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1)对于这种类似圆形凹坡,轴对称模型计算的安全系数比传统平面应变模型更准确,减少了计算时间,并且轴对称模型对于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边坡类型同样适用;(2)轴对称模型计算的安全系数与三维模型计算的安全系数非常接近,而传统平面应变模型计算的安全系数偏于保守;(3)将轴对称模型计算结果与现有研究对比,表明两者结果相符,并将其进一步应用于长沙冰雪世界项目矿坑边坡加固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中,证明其可为类似工程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坑边坡 FLAC3D 轴对称模型 平面应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静态拉伸试验的临界CTOA测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龙坤 王生楠 +1 位作者 王照 宋恩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36-1943,共8页
为了寻求更为简单、准确的临界裂纹尖端张开角(CTOAc)测量方法以推广CTOA准则的应用,本文对材料CTOAc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CTOA的性质及Gteborgs Kungliga Segel Sllskap(GKSS)提出的CTOAc估算方法导出了两种不同裂纹尖端张... 为了寻求更为简单、准确的临界裂纹尖端张开角(CTOAc)测量方法以推广CTOA准则的应用,本文对材料CTOAc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CTOA的性质及Gteborgs Kungliga Segel Sllskap(GKSS)提出的CTOAc估算方法导出了两种不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定义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得到一种基于准静态拉伸试验的CTOAc测量方法,该方法与GKSS提出的估算方法相等效但更加简单。为了验证准静态拉伸试验法的准确性,对7B04 M(T)试样进行了静态拉伸试验,并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估算7B04的CTOAc,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估算出的CTOAc仅相差1%。同时分别采用平面应变核模型、平面应力模型对试样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裂纹尖端张开角(CTOAc)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 准静态拉伸试验 平面应变模型 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隧道开挖穿越楼房基础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庄纪栋 《铁道标准设计》 2003年第6期47-49,共3页
某浅埋隧道在武隆出口处穿越楼房基础 ,采用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进行弹性分析 ,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施工开挖的过程 ,以此指导施工 ,达到控制地面沉降 ,保证上部结构安全的目的。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比较 ,得出结论 :加支护和不加支护 ... 某浅埋隧道在武隆出口处穿越楼房基础 ,采用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进行弹性分析 ,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施工开挖的过程 ,以此指导施工 ,达到控制地面沉降 ,保证上部结构安全的目的。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比较 ,得出结论 :加支护和不加支护 2种工况的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降产生很大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数值模拟 围岩变形 隧道开挖 施工 支护 现场量测 地表沉降 浅埋隧道 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tical solution of vacuum preload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electroosmosis coupling considering impacts of distribution of soil’s electrical potential 被引量:2
17
作者 FENG Jian-ting SHEN Yang +1 位作者 XU Jun-hong SHI W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544-2555,共12页
Combining vacuum preloading technology and electroosmosis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by utilizing the advantages of both methods.Many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soil electrical potential i... Combining vacuum preloading technology and electroosmosis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by utilizing the advantages of both methods.Many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soil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non-linearly distributed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by the combined method.However,in the 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y,the non-linear-distribution impacts of soil’s electrical potential on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have not been considered.It is always assumed to be linear distribution,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In this paper,the coupling consolidation model of this technology under the two-dimensional plane strain condition is initially established;and the well resistance effect,the vacuum load decreasing along the soil depth and the non-linear variation of electrical potential in the soil are considered.Then,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averag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soil’s consolidation degree in the anode affected area are acquired based on the soil’s electrical potential distribution.Finally,the rationality of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is testified by conducting an experimental model test,which proves the scientificity of the analytical solution.The analytical solution is adopted to better predict the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soil consolidation degree when using the combined technology.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with more accuracy for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s of this combined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preloading-electroosmosis non-linear distribution 2D plane strain coupling consolidation model pore water 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