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电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研究
1
作者 吴丽丽 王兴鸽 +2 位作者 武海鹏 杨雨轩 于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8,共13页
核电站反应堆水池采用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为研究该类型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设计了两个栓钉和拉筋配置不同的1∶2.5缩尺试件,进行了平面外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单侧不锈钢双钢板剪力墙平面外受力的破坏模式、滞回性... 核电站反应堆水池采用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为研究该类型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设计了两个栓钉和拉筋配置不同的1∶2.5缩尺试件,进行了平面外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单侧不锈钢双钢板剪力墙平面外受力的破坏模式、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耗能等指标以及栓钉和拉筋减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普通钢板先于不锈钢板发生鼓曲,侧封钢板焊缝开裂,随后多处栓钉、拉筋断裂,混凝土压碎至试件破坏.两个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抗震性能良好,普通低合金钢板的塑性发展更为充分.栓钉间距由80 mm增至90 mm后试件的平均延性系数降低了8.3%,平面外正反两方向的承载力下降幅度在10%以内.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良好.基于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含钢率、两侧钢板抗拉承载力差值等参数对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对剪力墙承载力影响较小;试件的单侧含钢率由0.5%增至2.5%时,试件低合金钢板受拉方向承载力增大了160%,不锈钢板受拉方向承载力增大了176%;当两侧钢板的抗拉承载力差值超过30%时,试件两个方向的承载力差值超过了15%,结合试验给出了各参数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双相不锈钢 平面受力性能 栓钉布置 含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玥 程勇 +4 位作者 陶海勇 何晓晔 胡柳昕 解小艺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少阿片麻醉方案在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择期行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患者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20~65岁,ASAⅠ-Ⅱ级,BMI16~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少阿片麻醉方案在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择期行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患者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20~65岁,ASAⅠ-Ⅱ级,BMI16~30kg/m^(2)。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静脉麻醉组(C组,48例)和ESPB+少阿片组(E组,48例)。C组患者接受保留自主呼吸的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全麻;E组患者在静脉全麻前接受超声引导下双侧ESPB。观察并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瑞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质量、术后镇痛效果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苏醒时间缩短(P<0.05);E组术后静息及咳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HR及MAP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ESPB用于胰管结石ESWL效果满意,俭省阿片类药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静脉全麻 少阿片 胰管结石 震波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大外平面图的K 1,2-孤立数
3
作者 高巧灵 安新慧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56,共5页
对于顶点子集S V(G),如果R(S)=V\N[S]的导出子图只包含孤立点和孤立边,称S是图G的一个K 1,2-孤立集,图G的K 1,2-孤立数ι1(G)是G的K 1,2-孤立集的最小基数.基于坏点个数k与2度顶点个数之间的关系,对n+k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极大外平面图的... 对于顶点子集S V(G),如果R(S)=V\N[S]的导出子图只包含孤立点和孤立边,称S是图G的一个K 1,2-孤立集,图G的K 1,2-孤立数ι1(G)是G的K 1,2-孤立集的最小基数.基于坏点个数k与2度顶点个数之间的关系,对n+k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极大外平面图的K 1,2-孤立数为ι1(G)≤n+k 6,从而进一步改进了极大外平面图的K 1,2-孤立数的上界,其中k是两个连续2度顶点对在哈密顿圈上的距离至少是3的个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大平面 K 1 2-孤立集 坏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土砌块墙体平面外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子豪 袁康 +1 位作者 刘寅 景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0-642,696,共14页
针对生土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墙体平面外倒塌的问题,对生土砌体试件和生土砌块墙体试件分别进行了弯曲抗拉性能试验和平面外气囊加载试验,获取了生土砌体破坏现象和弯曲抗拉强度,以及墙体平面外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和变形特征等... 针对生土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墙体平面外倒塌的问题,对生土砌体试件和生土砌块墙体试件分别进行了弯曲抗拉性能试验和平面外气囊加载试验,获取了生土砌体破坏现象和弯曲抗拉强度,以及墙体平面外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和变形特征等。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生土砌块墙体平面外承载力计算方法,提出了墙体平面外受力性能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并在相关文献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边界条件对墙体平面外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土砌体弯曲受拉时发生沿跨中1/3范围内水平灰缝开裂的脆性破坏,其弯曲抗拉强度为0.147 MPa;生土砌块墙体在承受平面外均布荷载时发生沿底部水平灰缝贯通的弯曲受拉破坏,其平面外峰值荷载为13.91 kN,墙体平面外位移随墙体高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呈线性增长趋势;墙体平面外开裂荷载和峰值荷载均随高宽比及高厚比的减小而增大,随竖向荷载及砌体弯曲抗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建议实际工程中可采用增强楼盖与生土砌块墙体的连接约束、加强扶壁柱设置的措施来提高生土砌块墙体平面外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砌块墙体 平面破坏 砌体弯曲抗拉强度 气囊加载试验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柔性支撑的带腰绳起重臂平面外稳定性
5
作者 陈策 覃彤 +2 位作者 李烁 王腾飞 陆念力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4,共5页
针对带有腰绳装置的起重臂,在计及拉绳根部固支点侧向柔性的条件下,建立精确的起重臂平面外失稳分析模型。引入边界条件、变形协调方程以及支点侧向受力平衡方程,在轴力效应的二阶理论基础上,研究推导了考虑拉绳固支点侧向柔性的起重臂... 针对带有腰绳装置的起重臂,在计及拉绳根部固支点侧向柔性的条件下,建立精确的起重臂平面外失稳分析模型。引入边界条件、变形协调方程以及支点侧向受力平衡方程,在轴力效应的二阶理论基础上,研究推导了考虑拉绳固支点侧向柔性的起重臂平面外失稳特征方程,并与Ansys软件的有限元数值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此外,本文还深入分析了固支点侧向刚度变化的极端情况以及单拉绳作用下失稳特征方程的简化形式,探讨了固支点侧向刚度对臂架稳定性能力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当固支点侧向刚度较低时,可以通过提高固支点侧向刚度来提高臂架稳定承载能力。当固支点侧向刚度提升至一定水平后,再提高固支点侧向刚度对臂架稳定承载力的提高将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臂 平面稳定性 腰绳 失稳特征方程 拉绳固支点 侧向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平面圆形夹杂和多圆孔多裂纹相互作用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陆建飞 王建华 沈为平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29-234,共6页
运用复变函数及积分方程方法求解了反平面圆形夹杂和多圆孔多裂纹相互作用问题。为解决该问题 ,建立了两种类型的基本解。利用叠加原理和所得的基本解沿圆孔和裂纹表面取待定的基本解密度函数 ,可得一组 Fredholm积分方程。通过积分方... 运用复变函数及积分方程方法求解了反平面圆形夹杂和多圆孔多裂纹相互作用问题。为解决该问题 ,建立了两种类型的基本解。利用叠加原理和所得的基本解沿圆孔和裂纹表面取待定的基本解密度函数 ,可得一组 Fredholm积分方程。通过积分方程组的数值求解 ,可以得到密度函数的离散值 ,进而得到应力强度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 圆夹杂 多圆孔 多裂纹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SH波激励下的土–隧道动力相互作用的解析解 被引量:8
7
作者 付佳 梁建文 杜金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8-598,共11页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平面SH波入射下均匀半空间中埋置刚性衬砌隧道动力响应的解析解,并对问题的边界条件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土–隧道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土–基础–地上结构相互作用有明显区别。土–隧道相互作用导致隧道动力响应小...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平面SH波入射下均匀半空间中埋置刚性衬砌隧道动力响应的解析解,并对问题的边界条件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土–隧道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土–基础–地上结构相互作用有明显区别。土–隧道相互作用导致隧道动力响应小于相应自由场的动力响应,且前者的反应谱峰值周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入射波角度、入射频率、以及隧道埋深对隧道动力响应和地表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而隧道质量的影响则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隧道相互作用 刚性衬砌隧道 平面SH波 波函数展开法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埋管道与土相互作用平面分析与计算方法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全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8,共6页
地埋管道上实测的土压力并不是按现行计算方法假定形状分布的,其分布形式与管土的相对刚度及施工埋设方式密切相关。为此,依据现场实测和模型试验得到的地埋管道受力特征,在平面应变条件下,采用建立的管-土相互作用分析Vlazov模型来模拟... 地埋管道上实测的土压力并不是按现行计算方法假定形状分布的,其分布形式与管土的相对刚度及施工埋设方式密切相关。为此,依据现场实测和模型试验得到的地埋管道受力特征,在平面应变条件下,采用建立的管-土相互作用分析Vlazov模型来模拟管-土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管道不同的埋设条件、管周的不同充填介质及管-土相互作用引起的土压力状态等情况,建立了地埋管与土相互作用平面问题的传递矩阵分析法。并设计了可视化计算机软件,实现了计算手段的创新。运用此软件对现场埋管工程作了分析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道 管土相互作用 平面应变 传递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多孔半平面与无限长梁的动力相互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芳社 黄义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2-485,共4页
用解析法分析了受法向力作用时饱和多孔半平面的动力响应,在此基础上对饱和多孔半平面与无限长梁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借助Fourier变换,将Biot基本方程组转化为常微分方程组并对其分步进行求解,从而将原先极为复杂的问题转化... 用解析法分析了受法向力作用时饱和多孔半平面的动力响应,在此基础上对饱和多孔半平面与无限长梁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借助Fourier变换,将Biot基本方程组转化为常微分方程组并对其分步进行求解,从而将原先极为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相对简单的数值积分问题。研究了振动频率(ω)、液体内摩擦(b)和梁的刚度(EI)对梁挠度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振动频率、液体内摩擦和梁的刚度对梁的挠度曲线的形状,尤其是对梁的最大挠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梁挠度的幅值随ω的增高,随b的减小,其衰减速度在增快,但随着EI的增大,梁挠度的幅值衰减速度并无明显的变化;梁挠度的最大幅值随ω的增高而减小,随b的减小,随EI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饱和半平面 无限长梁 FOURIER变换 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介质反平面问题中导电与电介质刚性线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施伟辰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将压电介质中的一对电介质和导体刚性线夹杂问题归结为数学中的Riemann Hilbert问题。利用Muskhelishvili的方法 ,得到问题的精确解。对于由电介质和导体组成的单一刚性线夹杂问题进行了分析 ,发现了联结点处的奇异性 。
关键词 压电介质 平面问题 导体 电介质 刚性线 J-积分值 夹杂问题 相互作用 压电材料 能量-动量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平面内外地震作用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庆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9-139,共11页
框架填充墙结构中填充墙的地震破坏甚至倒塌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能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相互作用的改进填充墙模型,能判断框架填充墙结构中填充墙的破坏状态,以及填充墙与框架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基于Open Sees有限元软... 框架填充墙结构中填充墙的地震破坏甚至倒塌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能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相互作用的改进填充墙模型,能判断框架填充墙结构中填充墙的破坏状态,以及填充墙与框架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基于Open Sees有限元软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空框架和框架填充墙两有限元模型的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两者塑性铰区域纵筋应变、层间位移以及加速度峰值反应的差异,进而深入研究了填充墙在框架填充墙结构中的作用及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填充墙结构 填充墙作用 平面内与平面外相互作用 Open SE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与一般平面不对称结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甘志兴 李春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8-124,共7页
为更精确分析结构各层质量中心偏心对结构平移-扭转耦合地震响应影响,提出分析土与一般质量偏心结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框架。用极坐标建立双向地震作用下两层一般平面不对称结构(GAS)(六个自由度)动力方程;用五个自由度土阻抗函数... 为更精确分析结构各层质量中心偏心对结构平移-扭转耦合地震响应影响,提出分析土与一般质量偏心结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框架。用极坐标建立双向地震作用下两层一般平面不对称结构(GAS)(六个自由度)动力方程;用五个自由度土阻抗函数表征土与一般平面不对称结构相互作用;建立土与一般平面不对称结构相互作用(SGASI)动力方程。用SGASI系统标准化均方根位移与加速度分析地震动力的相互作用。通过设置不同质量偏心位置,数值研究在双向地震作用下,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同轴、非同轴质量偏心对结构平-扭耦合地震响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平面不对称结构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耦合动力分析 极坐标 质量偏心结构 双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瞬态荷载作用下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13
作者 余云燕 冯一帆 王立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196,共10页
为研究桩基在桩-土界面连续条件下,桩顶受撞击等水平瞬态荷载作用时桩基位移响应、桩-土界面动力响应和桩周土的应力分布规律,根据Biot理论和Novak平面应变假定,采用Euler梁建立桩-饱和土耦合振动的平面应变简化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和... 为研究桩基在桩-土界面连续条件下,桩顶受撞击等水平瞬态荷载作用时桩基位移响应、桩-土界面动力响应和桩周土的应力分布规律,根据Biot理论和Novak平面应变假定,采用Euler梁建立桩-饱和土耦合振动的平面应变简化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和势函数分解求解系统动力控制方程.针对桩-土系统在水平三角形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状态,着重对桩基位移响应、桩-土界面和桩周土的动力响应开展时域分析.研究发现:桩-土系统的位移场响应滞后于应力场响应;桩土模量比越小,桩-土界面有效径向应力、切应力及孔压响应越显著;土体渗透系数减小引起桩-土界面孔压增大,导致有效径向应力减小,桩-土界面处切应力几乎不受渗透系数变化的影响;渗透系数较大时,桩周土孔压分布较分散,最大有效径向应力出现在桩-土界面附近;渗透系数较小时,桩周土孔压分布较为集中,最大有效径向应力则出现在桩-土界面较远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饱和土 Novak平面应变假定 三角形冲击荷载 时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平面外弯曲的锚链磨损腐蚀联合作用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乔东生 康占宾 +3 位作者 闫俊 李玉刚 周道成 欧进萍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94-1200,共7页
系泊钢链环位于导缆孔处,由于浮式平台的牵连运动,致使其经常受到平面外弯曲载荷作用,从而可能产生损伤。以R4级124 mm直径无档钢链环为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计算系泊链环的磨损量,结合均匀腐蚀速率模型,对钢链环长... 系泊钢链环位于导缆孔处,由于浮式平台的牵连运动,致使其经常受到平面外弯曲载荷作用,从而可能产生损伤。以R4级124 mm直径无档钢链环为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计算系泊链环的磨损量,结合均匀腐蚀速率模型,对钢链环长期遭受海洋环境中腐蚀和磨损共同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对比不同平面外弯曲角度载荷下的应力变化与接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平面外弯曲应力使得系泊钢链环肩部区域两侧应力分布规律发生变化,而磨损和腐蚀联合作用使得链环的最大应力位置从接触区域转移到肩部区域,考虑平面外弯曲应力对于系泊钢链环的应力分布变化规律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泊锚链 平面弯曲 应力分布 腐蚀 磨损 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外弯矩作用下T形圆管节点热点应力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智深 姚尧 +1 位作者 卢微然 舒兴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159,共9页
确定钢管相贯节点热点应力沿相贯焊缝的分布情况是计算热点应力极值的基础.对平面外弯矩作用下的T形圆管相贯节点焊缝处热点应力分布开展研究,并提出了其应力分布曲线方程.利用径向拉伸法建立了T形圆钢管相贯节点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对焊... 确定钢管相贯节点热点应力沿相贯焊缝的分布情况是计算热点应力极值的基础.对平面外弯矩作用下的T形圆管相贯节点焊缝处热点应力分布开展研究,并提出了其应力分布曲线方程.利用径向拉伸法建立了T形圆钢管相贯节点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对焊趾处热点应力分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并将三种不同密度网格模型的应力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本网格密度可满足计算精度要求.利用经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T形圆钢管相贯节点在平面外弯矩作用下的热点应力沿相贯线的分布规律,考查了四个无量纲几何参数对应力分布曲线形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拟合并确定了基于三角正弦函数的曲线修订公式.经与UCL公式和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本文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圆钢管相贯节点 平面弯矩 热点应力分布 拟合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器套索连接平面外变形对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16
作者 郭罗灿 陈永祁 +4 位作者 李文斌 洪金 马良喆 陈闯 郑久建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6,共8页
当黏滞阻尼器采用套索连接布置时,可有效提高结构的附加阻尼比。为探讨套索连接平面外变形与结构抗震性能的关系,利用SAP2000建立子结构模型,分别设置平面外和控制平面外两种工况,研究单向地震作用下套索连接平面外变形对阻尼器力学性... 当黏滞阻尼器采用套索连接布置时,可有效提高结构的附加阻尼比。为探讨套索连接平面外变形与结构抗震性能的关系,利用SAP2000建立子结构模型,分别设置平面外和控制平面外两种工况,研究单向地震作用下套索连接平面外变形对阻尼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索连接子结构发生平面外变形时,阻尼器有效刚度和耗能效率都降低。对于实际工程,套索平面外变形时,结构某方向的动力响应会加剧,且阻尼器产生弯矩力,不利于其正常工作,甚至超出限值。建议黏滞阻尼器采用套索连接布置时,施工过程可焊接高强度钢板来保证系统在面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索子结构 平面变形 有效刚度 液体黏滞阻尼器 高层建筑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索牵引起重臂平面外失稳特征方程的统一表达及其应用
17
作者 陈策 覃彤 +1 位作者 李烁 陆念力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0-544,560,共6页
本文研究了带有柔性牵索的起重臂的平面外稳定性,通过建立起重臂起升平面外失稳临界状态下的弯曲微分方程,引入边界条件、变形协调方程及固支点侧向受力平衡方程,推导出起重臂平面外失稳特征方程的一般解析表达式,解析计算结果与ANSYS... 本文研究了带有柔性牵索的起重臂的平面外稳定性,通过建立起重臂起升平面外失稳临界状态下的弯曲微分方程,引入边界条件、变形协调方程及固支点侧向受力平衡方程,推导出起重臂平面外失稳特征方程的一般解析表达式,解析计算结果与ANSYS数值结果完全吻合。随后,探讨一般失稳特征方程在水平臂、双钢绳及单钢绳牵引起重臂极限情况下的退化形式。最后,指出所推导的一般失稳特征方程可作为各类柔性钢绳牵引下起重臂平面外失稳特征方程的统一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臂 平面稳定性 失稳特征方程 钢绳牵引 统一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钢管桁架的面外稳定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政华 张其林 +2 位作者 杨宗林 张营营 叶志燕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6,共8页
受压主管无面外支撑的平面钢管桁架的承载能力主要由其平面外的稳定性控制,而其面外稳定性又主要取决于桁架相贯节点的面外转动刚度。推导K型对称圆钢管相贯节点的面外转动刚度计算公式,进行数值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平面钢管桁架面外稳... 受压主管无面外支撑的平面钢管桁架的承载能力主要由其平面外的稳定性控制,而其面外稳定性又主要取决于桁架相贯节点的面外转动刚度。推导K型对称圆钢管相贯节点的面外转动刚度计算公式,进行数值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平面钢管桁架面外稳定分析的杆系有限元模型。进行平面钢管桁架面外稳定性的足尺试验研究,与杆系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提出的平面钢管桁架的面外稳定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分析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钢管桁架 平面稳定 分析模型 计算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形圆钢管相贯节点平面外受弯滞回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孟宪德 陈以一 王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4,共7页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X形圆钢管相贯节点的平面外受弯滞回模型进行研究。针对影响节点性能的主要几何参数,建立206个已校验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分析,通过多元回归技术得出基于Menegotto-Pinto方程的节点平面外弯矩-转角曲线方程,以及平...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X形圆钢管相贯节点的平面外受弯滞回模型进行研究。针对影响节点性能的主要几何参数,建立206个已校验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分析,通过多元回归技术得出基于Menegotto-Pinto方程的节点平面外弯矩-转角曲线方程,以及平面外受弯滞回模型,经比较,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较好。通过一个单层网格结构算例,验证了滞回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相贯节点 滞回模型 平面受弯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的多圈层相互作用 被引量:24
20
作者 马宗晋 杜品仁 卢苗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8,共6页
地球科学的发展已逐渐进入对地球进行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新阶段。如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剧变的天然原因何在 ;海水缺氧、厄尔尼诺和成烃极盛期由什么引起 ;什么因素导致生物的俱生与俱灭等人类社会和地学发展所需解决的一些难题 ,只有... 地球科学的发展已逐渐进入对地球进行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新阶段。如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剧变的天然原因何在 ;海水缺氧、厄尔尼诺和成烃极盛期由什么引起 ;什么因素导致生物的俱生与俱灭等人类社会和地学发展所需解决的一些难题 ,只有开展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才能深入解决。在白垩纪中期发生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地学现象 ,可以作为研究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切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中期 地磁极反转 海底扩张 超级地幔柱 地球 多圈层相互作用 温室气体 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