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的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平衡能力评估方法
1
作者 余光正 张俊杰 +2 位作者 陈甜甜 刘婧 杨楠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0-40,共11页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和灵活可调负荷大量接入新型电力系统,考虑电力电量的平衡体系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源荷特性以及供需关系,给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协同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充分利用配电网中灵活性源荷资源的调节特性以提高电网的自平衡...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和灵活可调负荷大量接入新型电力系统,考虑电力电量的平衡体系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源荷特性以及供需关系,给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协同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充分利用配电网中灵活性源荷资源的调节特性以提高电网的自平衡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准则决策的新型电力系统自平衡能力评估方法。首先,构建了新型电力系统自平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有效量化配电网的自平衡水平。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准则决策的自平衡能力评估方法,建立了基于偏好顺序结构的自平衡评估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以及历史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评估结果可指导新能源、需求侧响应等灵活性调节资源的建设,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在多时间尺度和多应用场景下对灵活可调资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平衡能力评估 多准则决策 偏好顺序结构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平衡能力评估方法研究及系统实现 被引量:8
2
作者 成霞 谷玉海 +2 位作者 陈耀祖 苏鹏 徐小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7-182,共6页
平衡能力的稳定性对个人保持身体稳定、维持各种身体姿势、进行各项日常活动、抵抗外界干扰并及时恢复身体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对人体平衡能力评估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平衡测试仪器方法与传统的观察法、量表评估法作对比,分析... 平衡能力的稳定性对个人保持身体稳定、维持各种身体姿势、进行各项日常活动、抵抗外界干扰并及时恢复身体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对人体平衡能力评估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平衡测试仪器方法与传统的观察法、量表评估法作对比,分析发现平衡测试仪器方法能更客观、定量、准确地反映人体平衡能力强弱。设计出一种新的评估人体平衡能力的系统,即结合传统评价指标、平均差以及方位差分析选取有效的平衡指标,基于人体重心位移测量方法,采用串口通讯以及QT界面设计技术,量化分析与评估测试者的平衡能力,并达到可视化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客观、定量、精确地评估人体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平衡 评价指标 重心轨迹 平衡能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的多元多尺度熵静态平衡能力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石鹏 张启忠 +1 位作者 张华平 席旭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0-674,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ultivariat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MEMD)的多元多尺度熵(Multivarite Multiscale Entropy,MMSE)特征提取方法分析多模态信号,进行人体静态平衡能力评估.首先,采集人体多模态信号,采用多元经...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ultivariat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MEMD)的多元多尺度熵(Multivarite Multiscale Entropy,MMSE)特征提取方法分析多模态信号,进行人体静态平衡能力评估.首先,采集人体多模态信号,采用多元经验模态分解对多通道信号进行自适应分解,得到一系列多元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s),依据T检验和相关系数从中选取最佳的IMF分量进行信号重构;然后,采用多元多尺度熵算法提取特征,用K-均值与支持向量机对比本文特征提取方法与两种传统特征提取方法在处理人体静态平衡能力评估问题时分类效果,并分析两种分类器的人体静态平衡能力评估效果;最后,得出本文最优的特征为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的多元多尺度熵特征,最优的分类方法为支持向量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平衡能力评估 多模态信号 多元经验模态分解 多元多尺度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跌倒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发展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殿生 申振阳 尹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5-86,共12页
目的 介绍国内外防跌倒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研究的主要进展,为防跌倒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等医工结合领域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 主要从4个方面总结了下肢辅助康复机器人研究的最新进展,具体包括机器人构型,机构控制策略和算法,步... 目的 介绍国内外防跌倒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研究的主要进展,为防跌倒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等医工结合领域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 主要从4个方面总结了下肢辅助康复机器人研究的最新进展,具体包括机器人构型,机构控制策略和算法,步态数据采集方法和步态数据分析方法。结论 在国内外对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的研究中,机器人的市场定位细分是当前学界面临的挑战。各主流解决方案侧重点都不相同,针对用户细分的方法也不一样。由于主要的目标人群老年人群体用户差异性强,因此用户的个性化训练需求较高,未来需要进一步细化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的定位,满足不同情况下不同用户在不同阶段的个性化训练需求,有望提升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平衡训练 步态数据 康复机器人 平衡能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熵的复杂网络人体平衡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哲远 罗志增 裘晟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为克服人体平衡能力医学评估方法中的主观性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同步数据筛选和传递熵脑网络特征的人体平衡能力评估算法;采集20名被试在本体觉与视觉分别被阻断的4种范式下共1 200 min的EEG平衡数据;基于人体平衡生理机制,利用相位... 为克服人体平衡能力医学评估方法中的主观性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同步数据筛选和传递熵脑网络特征的人体平衡能力评估算法;采集20名被试在本体觉与视觉分别被阻断的4种范式下共1 200 min的EEG平衡数据;基于人体平衡生理机制,利用相位同步特性计算每段数据间的锁相值,并按照调节指标筛选出有效数据段,经过数据筛选后得到859段有效数据,每段长度在50~2 000 ms。利用该数据构建基于传递熵的脑功能网络连接模型,并定义了一种能够同步反映人体平衡信息接收与运动感觉协同处理的特征系数。在同一批次的实验数据中进行10折交叉验证。结果发现,新特征的加入将4类范式的整体分类准确率提高到73.63%,高于其他脑功能网络特征(56.23%)和足底压力中心(COP)特征(67.90%)。根据同步性分析结果推断视觉系统在人体平衡调节中占据主要作用;人体平衡协调新特征的应用可使平衡分类结果准确性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能力评估 脑电信号相位同步 传递熵 平衡调节协同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