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孟凡萍 刘增雪 +1 位作者 陆静珏 黄春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97例患者,互动式头针组采用头针同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采用头针后+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97例患者,互动式头针组采用头针同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采用头针后+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分析治疗前后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互动式头针组、传统头针组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改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幅度优于传统头针组(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较头针后平衡功能训练更有利于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头针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Berg平衡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氏针灸针刺跷脉改善80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宋毅 裴建 +4 位作者 顾敏珏 沈维娜 汪军 傅勤慧 陈宇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636-638,642,共4页
目的:探讨陆氏针灸针刺跷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类疾病的针灸疗法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 目的:探讨陆氏针灸针刺跷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类疾病的针灸疗法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常规康复组各80例。2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组加用陆氏针灸手法针刺阴跷脉(照海等穴)和阳跷脉(申脉等穴)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BBS、FMBS及TIS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针刺治疗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Holden、FMA评分及MWS均较治疗前上升,且针刺治疗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影响脏器功能或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针刺治疗组亦未发生晕针、滞针、严重弯针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用陆氏针灸手法针刺跷脉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促进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氏针灸 跷脉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林夏妃 丘卫红 窦祖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保持人体平衡需要感觉输入(包括本体觉、视觉、前庭觉)、中枢整合、
关键词 平衡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患者 中老年人 步行能力 生存质量 人体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湘 郭爱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9-303,共5页
平衡功能障碍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跌倒风险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本文阐述了平衡功能障碍给COPD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介绍了COPD患者平衡受损的相关因素、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以期为COPD患者制定有效的跌... 平衡功能障碍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跌倒风险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本文阐述了平衡功能障碍给COPD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介绍了COPD患者平衡受损的相关因素、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以期为COPD患者制定有效的跌倒预防策略和平衡干预措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平衡功能障碍 跌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功法联合情景模式技术对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汪伍 朱燕 +5 位作者 厉坤鹏 张梓楠 张增乔 何静 胡寅虎 冯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2期132-137,共6页
目的分析太极拳功法联合情景模式技术对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A组、B组、C组... 目的分析太极拳功法联合情景模式技术对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30例,均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患者联合情景模式技术治疗,C组患者联合太极拳功法治疗,D组患者联合情景模式技术+太极拳功法治疗。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简易平衡评定系统测试(mini-balance evaluation systems test,mini-BESTest)、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下肢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功能性步行能力(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量表评分变化,并比较各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组、C组、D组患者治疗后3周mini-BESTest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6周mini-BESTest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1周、3周和6周BBS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B组、C组、D组患者治疗后1周、3周和6周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3周、6周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B组、C组患者治疗后1周、3周、6周BBS评分、下肢FMA评分、FAC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A组(均P<0.05)。D组患者治疗后1周mini-BESTest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3周和6周mini-BESTest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A组、B组、C组(均P<0.05)。D组患者治疗后1周、3周、6周BBS评分、下肢FMA评分、FAC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A组、B组、C组(均P<0.05)。结论太极拳功法和情景模式技术均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动态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及步行功能,二者联合能够进一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情景模式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八届全国眩晕与平衡功能障碍专题研讨会暨第三届上海-北京联合眩晕论坛纪要
6
作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3-464,共2页
暨第三届上海-北京联合眩晕论坛纪要[JZ)] 2019年6月7~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共同主办的“2019第八届全国眩晕与平衡障碍专题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与空军特色医... 暨第三届上海-北京联合眩晕论坛纪要[JZ)] 2019年6月7~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共同主办的“2019第八届全国眩晕与平衡障碍专题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上海-北京联合眩晕论坛”在上海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专题研讨会 论坛纪要 平衡功能障碍 眩晕 北京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新华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头眼运动为主的感觉运动整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鹏 张琳 +5 位作者 李向哲 王栋栋 吴勤峰 杨智为 马颖 王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0,共3页
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严重限制其功能独立性,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1])。因此,改善平衡功能以促进其回归家庭和社会是重要的康复目标^([2])。近年来,有研究人员通过动态平衡测试仪的感觉统合测试系统(Sens... 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严重限制其功能独立性,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1])。因此,改善平衡功能以促进其回归家庭和社会是重要的康复目标^([2])。近年来,有研究人员通过动态平衡测试仪的感觉统合测试系统(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SOT)发现脑卒中患者的本体感觉、前庭觉和视觉得分较健康人均降低,并且脑卒中患者整合这三大感觉信息以调节平衡的能力均下降^([3])。目前,针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干预方向主要集中于本体感觉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平衡测试仪 脑卒中患者 本体感觉 感觉统合 平衡功能障碍 康复目标 步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在平衡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盛 朱晓军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7-390,共4页
平衡功能是人体维持正常体位及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ofdailyliving,ADL)的基本保证。控制平衡需要有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包括视觉调节系统、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系统、手和脚的精细触觉、大脑平衡反射调节功能、... 平衡功能是人体维持正常体位及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ofdailyliving,ADL)的基本保证。控制平衡需要有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包括视觉调节系统、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系统、手和脚的精细触觉、大脑平衡反射调节功能、小脑共济协调系统、神经系统不同水平的整合作用,以及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肌张力、肌力、耐力和关节灵活性等,所以人体不同层面的损伤都能引起平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功能障碍 运动系统 功能检测 运动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 应用 三维 日常生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康复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宋利娜 张洪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1-783,共3页
平衡功能是人体的一项重要功能,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如步行、穿衣、用餐、洗澡、如厕)的完成都依赖于身体的平衡功能。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损害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 平衡功能障碍 脑卒中偏瘫患者 康复方法 脑卒中患者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颈本体感觉性眩晕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旗 田福玲 +6 位作者 王凤玲 郑德松 陈金铭 马树祥 崔建美 王洪彬 李雪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4-1176,共3页
颈源性眩晕[1]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以眩晕和平衡功能障碍为主,伴有头痛、颈背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包括椎动脉性、交感性和本体感觉性三种类型[2],其中椎动脉性和交感性研究较多,而本体感觉性眩晕研究很少,本研究目的为探... 颈源性眩晕[1]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以眩晕和平衡功能障碍为主,伴有头痛、颈背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包括椎动脉性、交感性和本体感觉性三种类型[2],其中椎动脉性和交感性研究较多,而本体感觉性眩晕研究很少,本研究目的为探寻经颅磁刺激是通过何种方式纠正颈部本体感受器的错误本体感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受器 颈源性眩晕 平衡功能障碍 经颅磁刺激 感觉性 患者 主要表现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躯干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11
作者 娄天伟 田梦 +2 位作者 刘彦彬 刘西花 毕鸿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6-989,共4页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平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障碍中居于首位[2],平衡功能是站立与步行的必要条件。虽然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康复后恢复了步行功能,但是平衡和步态障碍在慢性期仍然存在,严...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平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障碍中居于首位[2],平衡功能是站立与步行的必要条件。虽然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康复后恢复了步行功能,但是平衡和步态障碍在慢性期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躯干肌群的收缩调整对维持身体正常姿势、坐位平衡和站位平衡具有重要意义[3],脑卒中后患者躯干位置感觉和躯干肌力降低显著影响其平衡功能。有研究报道,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中的抗阻骨盆前方上提和后方下掣能够增强躯干下部肌力,促进早期脑卒中患者的行走[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患者 平衡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后偏瘫 早期脑卒中 步行功能 P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长耀 窦佳鸣 +1 位作者 王丽婷 苏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后循环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评估及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后循环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假刺激组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1Hz的r TMS刺激,在治...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后循环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评估及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后循环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假刺激组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1Hz的r TMS刺激,在治疗前、治疗后即时及治疗后2周3个时间点分别采用日本东京大学平衡量表(UTBS),Tetrax平衡测试仪SI及WDI指数以及TMS的MEP阈值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即时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闭眼状态下Tetrax平衡指数优于假刺激组(P<0.05),同时两组运动皮质MEP阈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提高(P<0.01),其中治疗组明显高于假刺激组(P<0.05),同时治疗组Tetrax平衡指数显著优于假刺激组(P<0.01),两组MEP阈值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低频r TMS可抑制大脑皮质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异常兴奋,提高后循环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康复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后循环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评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坐位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婷 张梦杰 +2 位作者 连艺杰 张子韫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33-133,共1页
目的结合压力中心(COP)轨迹与康复评估量表,研究虚拟现实技术(VR)对脑卒中患者坐位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招募2020年12月~2021年4月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坐位平衡功能障碍患者1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7)... 目的结合压力中心(COP)轨迹与康复评估量表,研究虚拟现实技术(VR)对脑卒中患者坐位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招募2020年12月~2021年4月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坐位平衡功能障碍患者1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7)和对照组(n=9)。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功能康复训练,另外对照组患者给予30 min传统坐位平衡训练,试验组患者进行30 min VR坐位平衡训练,持续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测力台测量坐姿下压力中心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平衡功能障碍 康复医院 评估量表 功能康复训练 随机对照试验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柯 练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5-1429,共5页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其发病患者数、死亡人数、致残人数均较高[1]。卒中患者由于局部的脑组织结构或功能损害,引起相应的认知心理功能、肌力、肌张力、深浅感觉、视觉功能等损伤,最终影...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其发病患者数、死亡人数、致残人数均较高[1]。卒中患者由于局部的脑组织结构或功能损害,引起相应的认知心理功能、肌力、肌张力、深浅感觉、视觉功能等损伤,最终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2]。平衡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姿势维持不能,影响患者步态和功能独立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破裂 循环障碍 平衡功能障碍 脑组织结构 肌张力 脑卒中患者 急性脑血管 视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平衡游戏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5
作者 冯绍雯 王萍 +1 位作者 王建国 顾绍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1-1173,共3页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的常见问题,改善平衡功能是训练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之一且贯穿整个治疗.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新兴的并且迅速发展的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和传感技术生成一个具有...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的常见问题,改善平衡功能是训练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之一且贯穿整个治疗.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新兴的并且迅速发展的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和传感技术生成一个具有多种感官刺激的虚拟境界,患者通过各种感官的反馈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达到康复评估与训练的目的.You等[1]利用虚拟游戏系统来训练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发现,步行速度、社区中的行走距离,以及跨越的台阶数均有明显增加.目前,对于虚拟平衡游戏在平衡功能训练的报道尚不多,本文就虚拟平衡游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中的疗效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功能障碍 虚拟现实技术 脑卒中患者 训练过程 功能康复 游戏 应用 平衡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苏彬 黄桂兰 +1 位作者 房辉 王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脑卒中被认为是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特点[1]。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ion,WHO)统计,每年全世界脑卒中患者近1500万,而在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患脑卒中,其中约8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步行功能障... 脑卒中被认为是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特点[1]。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ion,WHO)统计,每年全世界脑卒中患者近1500万,而在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患脑卒中,其中约8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步行功能障碍,这些患者大多有平衡功能障碍及跌倒的风险,严重地影响了患者家庭社会参与及生活质量[2]。因此,脑卒中后下肢步行能力的改善是康复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步行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障碍 步行能力 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后 临床应用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汪杰 苏建康 +1 位作者 王丛笑 郄淑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2-344,共3页
脑卒中是造成人类死亡、残疾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1]。据报道统计2010年全世界就有3300万人患有脑卒中[2],而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3]。在我国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约为50%—80%[4—5],其中... 脑卒中是造成人类死亡、残疾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1]。据报道统计2010年全世界就有3300万人患有脑卒中[2],而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3]。在我国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约为50%—80%[4—5],其中平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6—7],对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及日常生存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病 脑卒中偏瘫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三维平衡 静态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功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活动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黎松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6-1248,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引起黑质-纹状体的病理性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其中姿势平衡功能障...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引起黑质-纹状体的病理性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其中姿势平衡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表现之一,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项目之一,本文就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对其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患者 平衡功能障碍 病理性改变 步态异常 运动迟缓 肌强直 静止性震颤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rg平衡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研究 被引量:380
19
作者 金冬梅 燕铁斌 曾海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检验Berg平衡量表的效度、信度和敏感度 ,为Berg平衡量表在国内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 1例脑损伤的住院患者 (病例组 )和 2 1例年龄、身高、体重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 (对照组 )参加了本研究。每一位受试者在一周内分别接... 目的 :检验Berg平衡量表的效度、信度和敏感度 ,为Berg平衡量表在国内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 1例脑损伤的住院患者 (病例组 )和 2 1例年龄、身高、体重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 (对照组 )参加了本研究。每一位受试者在一周内分别接受两次Berg平衡量表和平衡仪测试。对Berg平衡量表和平衡仪的评定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来检验Berg平衡量表的效度 ;采用等级间相关系数 (intraclasscorrelationcoefficient,ICC)检验Berg平衡量表的信度 ;对病例组和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的评定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Berg平衡量表的敏感度。结果 :Berg平衡量表与平衡仪测试的各个指标均呈中度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Berg平衡量表的组内信度ICC为 0 .96 8— 0 .985 ,组间信度ICC为 0 .992— 0 .998且 95 %可信区间集中 ;病例组两次测试Berg平衡量表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Berg平衡量表在用于评定平衡功能时具有很高的效度、信度和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G平衡量表 效度 信度 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测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前伸试验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评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贞兰 刘世文 +1 位作者 王桂芳 安莲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检验功能前伸试验(FRT)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评定中的效度和信度,为FRT在临床康复评定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RT、Lindmark站立平衡... 目的检验功能前伸试验(FRT)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评定中的效度和信度,为FRT在临床康复评定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RT、Lindmark站立平衡功能评定、Fugl-Meyer站立平衡功能评定以及MAS运动功能评定。评定结果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来检验FRT方法的效度;采用组内和组间相关系数和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FRT方法的信度。结果FRT与Lindmark站立平衡功能评定、Fugl-Meyer站立平衡功能评定法之间呈高度相关(P<0.01),与MAS之间具有高度相关(P<0.01);FRT方法组内相关系数ICC=0.889—0.939,组间相关系数ICC=0.865—0.946;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定分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RT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定中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且能够反映动态的平衡功能变化过程,在临床康复评定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前伸试验 脑卒中 偏瘫 康复评定 FRT 平衡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