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部留针配合运动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验案
1
作者 潘婕 高婷 +2 位作者 陈晓莉 寇丽杰 杨洁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7期86-89,共4页
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相对较高,发病后有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运动功能障碍表现尤为突出。因本体感觉功能减退、偏瘫侧躯干及肢体肌力减弱、肢体控制协调及错误等导致的平衡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 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相对较高,发病后有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运动功能障碍表现尤为突出。因本体感觉功能减退、偏瘫侧躯干及肢体肌力减弱、肢体控制协调及错误等导致的平衡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行走及日常生活。在脑卒中各种并发症的治疗中,针灸及运动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头针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结合运动治疗则效果更佳。该文介绍头部留针配合运动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验案1则,指出在焦氏头针的基础上选取穴位,保留头针的同时进行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激发经气,还可以促进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风 平衡功能障碍 头针 头部留针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湘 郭爱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9-303,共5页
平衡功能障碍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跌倒风险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本文阐述了平衡功能障碍给COPD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介绍了COPD患者平衡受损的相关因素、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以期为COPD患者制定有效的跌... 平衡功能障碍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跌倒风险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本文阐述了平衡功能障碍给COPD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介绍了COPD患者平衡受损的相关因素、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以期为COPD患者制定有效的跌倒预防策略和平衡干预措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平衡功能障碍 跌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廖杨平 韦小艳 +3 位作者 张津源 蒋珏玮 黄荣 赵英姿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5期227-229,233,共4页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日治疗20 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并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使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患者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脉冲电刺激 脑卒中 核心肌群训练 平衡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贾异堂 姜慧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0期18-21,共4页
目的:脑卒中后会引起多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引起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主要机制包括本体感觉障碍、视觉系统障碍、前庭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整合能力下降、核心肌群肌力下降、肌肉协同作用减弱,认知... 目的:脑卒中后会引起多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引起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主要机制包括本体感觉障碍、视觉系统障碍、前庭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整合能力下降、核心肌群肌力下降、肌肉协同作用减弱,认知功能障碍。本文系统介绍了不同部位平衡障碍的特点及近年来国内外对脑卒中平衡障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提出要依据不同机制进行多种方法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应羽洲 舒馨馨 陈健尔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7期1072-1074,1076,共4页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致残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0%和41%^([1]),幸存者中>70%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吞咽障碍及平衡障碍等,其中有平衡障碍的比例达83%^([2]),即使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腔隙性脑...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致残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0%和41%^([1]),幸存者中>70%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吞咽障碍及平衡障碍等,其中有平衡障碍的比例达83%^([2]),即使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也存在步态和平衡异常,随着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社会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功能障碍 腔隙性脑梗死 社会经济负担 吞咽障碍 平衡障碍 运动障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针状态下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龙全刚 许明军 徐远红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9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后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针刺后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患在针刺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 目的:观察针刺后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针刺后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患在针刺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半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两组患者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IM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刺带针状态下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效果优于针刺后行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带针状态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
7
作者 李花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7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医院接收的97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医院接收的97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组(n=65)与未发生组(n=32),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全部97例患者中,65例发生平衡功能障碍,占67.01%;发生组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合并高血压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合并高血压、入院时血清尿酸低表达均为PD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合并高血压及入院时血清尿酸低表达均为PD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平衡功能障碍 合并高血压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杨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并分析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平衡功能障碍情况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静...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并分析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平衡功能障碍情况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静态平衡应用静态跌倒风险指数(SFI)、动态平衡应用动态跌倒风险指数(DFI)]、分析影响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90例患者中BBS评分<40分共50例入障碍组,BBS评分≥40分共40例入正常组;障碍组Berg平衡量表(BBS)及动态跌倒风险指数(DFI)评分均低于正常组,静态跌倒风险指数(SFI)评分高于正常组(P<0.05)。障碍组年龄≥50岁、病程≥7 y及闭眼视觉条件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患者年龄、病程、视觉条件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发生平衡功能障碍风险较高,且年龄、病程及视觉条件作为影响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需予以积极措施进行防范,以降低或避免平衡功能障碍导致的跌倒等不良状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训练 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动气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小脑梗死患者平衡协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志杰 刘朝晖 +2 位作者 刘睿 杨敏 吴群强 《现代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头针动气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小脑梗死患者平衡协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小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头针常规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即头针治疗和康复训练分开进行)治疗,治疗... 目的探讨头针动气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小脑梗死患者平衡协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小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头针常规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即头针治疗和康复训练分开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头针动气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即先刺头针,然后在头针留针状态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BBS、ICARS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和4周后两组BBS、ICARS和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12%)亦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P<0.05)。结论头针动气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小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协调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头针常规刺法联合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头针 动气针法 康复训练 平衡协调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