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小麦轮作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
1
作者 王明 逄蕾 +9 位作者 马明生 郑浩飞 杨楠 苟磊刚 胡南南 肖歆玥 王小燕 邵泽和 杨岩斌 杨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4,共13页
【目的】通过研究陇中旱地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探索适于陇中地区的覆盖模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 【目的】通过研究陇中旱地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探索适于陇中地区的覆盖模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制度为马铃薯-小麦轮作。设无覆盖对照(CK)、地膜覆盖(PM)、秸秆碎秆覆盖还田(SR)、秸秆带状覆盖还田(SM)4个处理,采集两年成熟期马铃薯和小麦的植株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与CK相比,PM、SR和SM 3种覆盖措施提高了马铃薯和小麦植株氮、磷、钾积累量,以PM处理效果最佳,马铃薯植株中氮、磷、钾积累量增幅分别为41.44%、71.99%、49.78%,小麦植株中增幅分别为38.37%、59.70%、64.59%。SR和SM处理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SR处理的提升效果大于SM处理,该处理下马铃薯季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9.31%、14.99%、25.92%,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1.97%和15.72%。在小麦季,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1.36%和21.16%,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2.03%和14.29%,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9.46%和30.67%。CK处理两年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均为氮、磷大量盈余,钾素亏缺。与CK相比,PM处理N、P盈余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7.38%和27.30%,钾亏缺量增加了60.73%,氮、磷、钾实际平衡率分别为48.0%、106.3%、-94.1%;SR处理氮、磷盈余量分别增加了89.97%和43.75%,钾亏缺量减少了88.18%,实际平衡率分别为159.5%、241.3%、-7.2%;SM处理氮、磷、钾盈余量分别增长了99.19%、46.27%、120.12%,实际平衡率分别为180.6%、255.7%、16.0%。【结论】陇中旱地农田现有施肥量和管理措施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均表现为氮磷盈余、钾亏缺。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作物养分积累量和粗蛋白产量,降低氮磷盈余量,但加剧钾素亏缺。秸秆碎秆覆盖还田和秸秆带状覆盖还田增加作物养分吸收量和粗蛋白产量的效果虽低于地膜覆盖,并加剧了土壤氮磷盈余量,但缓解了钾素的亏缺量。因此,陇中旱地农田长期采用秸秆覆盖措施时应考虑降低氮、磷肥的施用量,采用地膜覆盖措施时应注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小麦轮作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还田 作物养分积累 土壤养分表观平衡 养分实际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养分平衡模型的安徽省畜禽养殖业土地承载力研究
2
作者 邵培艳 王晓辉 +1 位作者 胡淑恒 何祥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7-763,共7页
为探究安徽省畜禽养殖业现状,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文章采用养分平衡模型测度安徽省2017-2021年畜禽粪污氮磷养分供给量和农作物粪污氮磷养分需求量,分析安徽省各地市畜禽养殖土地承载力时空差异特征以及环境污染... 为探究安徽省畜禽养殖业现状,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文章采用养分平衡模型测度安徽省2017-2021年畜禽粪污氮磷养分供给量和农作物粪污氮磷养分需求量,分析安徽省各地市畜禽养殖土地承载力时空差异特征以及环境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安徽省畜禽粪污氮磷养分供给量主要集中在北部的阜阳、蚌埠、宿州以及亳州市,4市占全省排放总量的54%左右;农作物粪污氮磷养分需求量分布与其有相同规律。整体上全省畜禽养殖业未超载,土地承载力指数为0.50左右,但是个别地区养殖压力较大,如安庆、池州、黄山和宣城市土地承载力指数均在0.70以上,具有较高的环境污染风险。因此各区域可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调整粪肥施用比例、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区域,及时做好环境污染风险较高区域的畜禽养殖总量控制,推动种养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平衡 土地承载力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农地的养分循环平衡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护兵 刘国彬 吴瑞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4,共7页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试验站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实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川地、坡地、梯田不同类型农地养分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川地、坡地、梯田与农民习惯施肥水平相类似的处理,年养分盈亏量分别是:川地每年每hm2氮素盈...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试验站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实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川地、坡地、梯田不同类型农地养分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川地、坡地、梯田与农民习惯施肥水平相类似的处理,年养分盈亏量分别是:川地每年每hm2氮素盈余10.2 kg,P2O5盈余56.6 kg;坡地每年每hm2氮素亏损7.0 kg,P2O5亏损14.7 kg;梯田每年每km2氮素盈余104.9 kg,P2O5盈余107.3 kg。退耕还林和实施“坡改梯”工程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农地养分循环不断朝良性方向发展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川地 坡地 梯田 养分循环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养分类型与量比线性极点养分平衡规律 被引量:6
4
作者 褚清河 李健英 +2 位作者 王海存 师颖 杨玉画 《山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25-28,共4页
采用施肥比例试验和施肥量试验统一在同一试验中的研究方法 ,对土壤养分类型及其施肥比例变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把土壤和作物结合起来考虑时 ,作物苗期土壤供肥存在平衡与不平衡养分类型 ,并具有特定施肥比例。在此条件下 ... 采用施肥比例试验和施肥量试验统一在同一试验中的研究方法 ,对土壤养分类型及其施肥比例变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把土壤和作物结合起来考虑时 ,作物苗期土壤供肥存在平衡与不平衡养分类型 ,并具有特定施肥比例。在此条件下 ,在极点施肥量范围内 ,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 ,极点施肥量后产量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类型 诬蔑季肥比例 量比线性极点 养分平衡理论 施肥量 产量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非粮化时空分异及驱动类型 被引量:9
5
作者 牛金枫 马艳杰 +2 位作者 晋鹏飞 张美萍 陕永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9-779,共11页
为探究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非粮化率时空分异,识别其驱动类型,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5—2020年山西省耕地非粮化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耕地非粮化率影响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探究山西省... 为探究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非粮化率时空分异,识别其驱动类型,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5—2020年山西省耕地非粮化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耕地非粮化率影响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探究山西省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耕地非粮化率由2005年的50.21%下降到2020年的40.05%,呈“W”型波动,超过山西省粮食安全阈值11.45个百分点;从空间上看,耕地非粮化率差异显著,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从空间集聚类型上看,2005—2020年山西省耕地非粮化率全局莫兰指数先下降后上升,空间集聚效应加强,主要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土地生产率、年降水量、各县到省会中心的距离对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起主要作用,且均与耕地非粮化率呈负相关。山西省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主要分为资源禀赋型、交通便利型、农业支持型和经济作物增长型。识别山西省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对于保护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粮食产销平衡 驱动类型 主成分分析 K-MEAN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磷养分平衡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研究——以FK县为例
6
作者 贺珊 李传棋 +1 位作者 孙若愚 李大兵 《养猪》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为科学调整区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与布局,促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本文基于氮磷养分平衡法,以《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为计算依据,测算FK县及其各乡镇2020—2023年平均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并对其进行环境污染预警评估。结... 为科学调整区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与布局,促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本文基于氮磷养分平衡法,以《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为计算依据,测算FK县及其各乡镇2020—2023年平均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并对其进行环境污染预警评估。结果表明,FK县基于氮养分的土地承载力为2880329头猪当量,磷养分为2015232头猪当量。当前养殖规模为1322075头猪当量,FK县畜禽养殖量尚未超载。但从各乡镇来看,乡镇D处于超载状态;FK县基于氮、磷养分的环境污染预警等级均为Ⅰ级,无污染风险。从各乡镇来看,乡镇D风险预警等级分别为Ⅲ级或Ⅳ级,污染较为严重。乡镇B、E、N、R、S均为Ⅱ级风险,稍有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土地承载力 养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红壤侵蚀退化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养分平衡机制
7
作者 翟林 韩雪洁 +4 位作者 李启艳 刘陵桦 孟维彩 蔡翠婷 侯晓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8-247,共10页
土壤化学计量对退化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限制变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目前红壤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养分限制机理还不清楚,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测定不同恢复阶段马... 土壤化学计量对退化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限制变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目前红壤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养分限制机理还不清楚,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测定不同恢复阶段马尾松林植被组成和土壤理化特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群落特征与土壤化学计量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植物丰富度(DG、DM)、植物多样性(H′)、植物优势度(DS)及植物均匀度(E)均明显提升,针叶林(CF)和针阔混交林(CBF)与阔叶林(BF)恢复阶段的灌木层和乔木层差距主要体现为植物种类变化显著,说明恢复后期植物多样性提升变缓;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理化特性逐渐改善,土壤持水特性、孔隙性、TC含量和TN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土壤TP含量不同恢复阶段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全国土壤平均值相比,土壤C∶N、C∶P总体较高,而N∶P总体较低,N、P是研究区持续存在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植物多样性与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显著相关,土壤化学计量的决定系数为32.4%~65.1%;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P、N∶P对DG、DS变化的响应效果要比单个因子TC含量、TN含量更好,E与C∶N最为相关(关联度为0.777),DG与土壤TC含量、TN含量和N∶P变化关联度最高,其次为DS。综上,土壤化学计量与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密切相关,可作为退化地植被恢复后期土壤养分平衡的重要评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退化区 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 马尾松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平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种植管理中的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罗晓燕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安全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安全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分析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对农作物的影响与意义,对农作物种植管理中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概述,并提出一些优化对策,研究结果旨在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植管理 土壤养分平衡 肥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种植管理中的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恩佩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12期59-61,共3页
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是农作物种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对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的意义进行了一定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农作物种植管理中的土壤养分平衡... 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是农作物种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对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的意义进行了一定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农作物种植管理中的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技术,并提出针对性的实施策略,进而为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技术的顺利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保障,推动农作物种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植管理 土壤养分平衡 肥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种植管理中的土壤养分平衡技术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彦芳 《河北农业》 2024年第6期39-40,共2页
在农作物种植管理中,土壤养分平衡技术的运用是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土壤养分,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农作物的品质,同时减少各种化肥的过度使用,这对于保护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探... 在农作物种植管理中,土壤养分平衡技术的运用是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土壤养分,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农作物的品质,同时减少各种化肥的过度使用,这对于保护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土壤检测技术、农作物的生长检测技术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平衡土壤养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植管理 土壤养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结球甘蓝“绿峰二号”氮磷钾硼锰铁养分平衡分析
11
作者 王冬群 成美玲 章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143-146,共4页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水平施肥量比较试验,研究结球甘蓝“绿峰二号”对氮、磷、钾、硼、锰和铁6种元素吸收利用特点,为结球甘蓝化肥减量增效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通过缺素试验发现在土壤中有较高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时,再施磷肥或钾肥并...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水平施肥量比较试验,研究结球甘蓝“绿峰二号”对氮、磷、钾、硼、锰和铁6种元素吸收利用特点,为结球甘蓝化肥减量增效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通过缺素试验发现在土壤中有较高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时,再施磷肥或钾肥并不能提高结球甘蓝产量,反而会减产;施氮肥能提高结球甘蓝产量;从不同施肥水平来看,呈现出施肥越多结球甘蓝产量越高的特点,但增产幅度逐渐降低。结球甘蓝“绿峰二号”N、P、K养分吸收量比例平均为13.39∶8.00∶29.86,B、Mn、Fe养分吸收量比例平均为52.28∶83.36∶158.01。当目标产量70392 kg/hm^(2),N、P_(2)O_(5)、K_(2)O施入量达91.03、55.67、210.24 kg/hm^(2),B、Mn、Fe施入量达57.44、85.58、171.53 g/hm^(2)时,就可保持当季土壤中养分平衡。NPK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30.33、11.10、6.44 k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施肥量 养分平衡 N P_(2)O_(5) K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市不同类型植烟土壤养分现状及平衡施肥 被引量:24
12
作者 马京民 马聪 +1 位作者 李彰 宋守晔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8-42,共5页
对信阳市不同类型植烟土壤共取样 2 1 6个 ,其中岗坡地 1 48个 ,水稻田 6 8个。经化验分析 ,信阳烟区土壤pH呈弱酸性或中性 ,有机质含量较为适宜 ,全氮含量较高 ,速效氮含量适中 ,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和铁、锰、铜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 对信阳市不同类型植烟土壤共取样 2 1 6个 ,其中岗坡地 1 48个 ,水稻田 6 8个。经化验分析 ,信阳烟区土壤pH呈弱酸性或中性 ,有机质含量较为适宜 ,全氮含量较高 ,速效氮含量适中 ,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和铁、锰、铜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微量元素钼普遍缺乏 ,氯含量部分超标。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控氮、降磷、增钾 ,适当补锌、硼 ,普遍增钼禁氯”的施肥原则 ,特别强调了水稻田应重视补充钾和锌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市 烤烟 土壤类型 土壤养分 现状 平衡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衡施肥技术的观花乔木养分管理措施
13
作者 林才 《花卉》 2024年第18期4-6,共3页
概述了平衡施肥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分析了不同观花乔木种类在生长发育各阶段的养分需求特点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平衡施肥技术的观花乔木养分管理措施,包括土壤管理、施肥管理、水分管理以及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等其他... 概述了平衡施肥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分析了不同观花乔木种类在生长发育各阶段的养分需求特点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平衡施肥技术的观花乔木养分管理措施,包括土壤管理、施肥管理、水分管理以及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等其他措施。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平衡施肥技术在观花乔木养护中的应用效果,强调了其在观花乔木养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观花乔木的健康生长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花乔木 平衡施肥 养分管理 施肥技术 城市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 被引量:143
14
作者 侯云鹏 韩立国 +4 位作者 孔丽丽 尹彩侠 秦裕波 李前 谢佳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6-845,共10页
【目的】为解决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用氮肥问题,系统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东北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养分吸收、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变化,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为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为解决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用氮肥问题,系统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东北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养分吸收、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变化,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为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2-2013年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红光农场,选用当地主栽水稻品种富优135和吉粳511为材料,设置施N 0、60、120、180和240 kg/hm^25个水平。于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及成熟期采集植株样本,分为茎鞘、叶片和籽粒三部分,测定氮、磷、钾含量,计算水稻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吸收、转运、氮素利用特性的相关参数及各养分吸收、转运与产量间的关系。水稻移栽前和收获后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每20 cm为一层(共5层),测定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并根据各层土壤容重计算0—100 cm土体无机氮积累量,分析土壤氮素平衡状况。【结果】施氮量60-18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水稻产量下降。结合当年水稻和肥料价格,根据水稻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方程,得出最高产量氮肥用量分别为212.8 kg/hm^2和220.6 kg/hm^2,施氮范围在202.2-231.6 kg/hm^2之间,最佳经济产量氮肥用量分别为203.0和209.1 kg/hm^2,施氮范围在192.9-219.6 kg/hm^2之间。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且能提高水稻抽穗期氮、磷、钾养分向籽粒的转运,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抽穗期各养分累积量与籽粒转运量呈正比,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后,氮、磷、钾养分向籽粒转运出现负效应。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氮肥当季回收率以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灌浆期氮、磷、钾的吸收状况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收获后0—100 cm土壤中残留无机氮(Nmin),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结论】适宜的氮肥用量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总量,提高水稻生育后期秸秆中氮、磷、钾向籽粒的转运量,并能降低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效益、氮肥当季回收率及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范围在192.9-219.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产量 养分吸收 养分转运 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4
15
作者 邢月华 韩晓日 +3 位作者 汪仁 王聪翔 包红静 宫亮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9,共3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讨了平衡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能促进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在OPT施肥水平下,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吸收1.95 kg的N、1.05 kg的P2O5、1.96 kg的K2O,玉米吸收NPK的比例约为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讨了平衡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能促进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在OPT施肥水平下,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吸收1.95 kg的N、1.05 kg的P2O5、1.96 kg的K2O,玉米吸收NPK的比例约为1∶0.54∶1;平衡施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增产5.6%,增收714元/hm2;在本试验条件下,钾是玉米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调配氮磷钾施用比例,加大钾肥的施用量,才能实现玉米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平衡施肥 养分吸收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土壤-作物系统养分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50
16
作者 姬景红 李玉影 +4 位作者 刘双全 刘颖 张明怡 韩光 孙世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1,共5页
研究了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宾县和肇东地区平衡施肥条件下,玉米产量、效益、各生育期养分吸收规律以及土壤-作物系统中氮磷钾三要素投入-产出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宾县和肇东玉米产量及效益有明显的正效应。农民习惯施肥(FP)较... 研究了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宾县和肇东地区平衡施肥条件下,玉米产量、效益、各生育期养分吸收规律以及土壤-作物系统中氮磷钾三要素投入-产出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宾县和肇东玉米产量及效益有明显的正效应。农民习惯施肥(FP)较推荐施肥(OPT)玉米平均减产9.0%,减收914元/hm2。平衡施肥有利于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均衡吸收,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OPT处理的玉米氮、磷、钾吸收量平均增加了16.5、3.5、59 kg/hm2。苗期—大喇叭口期、拔节期以及灌浆期—成熟期是玉米养分需求的关键时期。宾县和肇东两地区土壤氮和磷的平衡系数均大于1,说明氮肥和磷肥用量能满足玉米高产的需求;而钾肥用量不足。宾县玉米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3.3%、19.0%和46.7%;肇东玉米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6.0%、22.9%和48.0%。从土壤养分收支平衡及肥料利用率方面考虑,应该在本试验推荐OPT处理氮、磷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钾肥用量,以使OPT处理不断优化,达到玉米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养分收支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8
17
作者 马文娟 同延安 +2 位作者 高义民 张树兰 孔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为线辣椒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宝鸡凤翔连续2年(2007~2008年)进行大田试验,共设NPK、PK、NK、NP及不施肥(对照)5个处理,研究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对线辣椒产量... 【目的】探讨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为线辣椒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宝鸡凤翔连续2年(2007~2008年)进行大田试验,共设NPK、PK、NK、NP及不施肥(对照)5个处理,研究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平衡施肥(NPK处理)可使线辣椒产量最高达22 001 kg/hm2,纯收益18 830元/hm2;每施入1 kg N、1 kg P2O5和1 kg K2O,线辣椒产量分别增加11,10和17kg。与NPK处理相比,PK处理使辣椒果实硝态氮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降低2.3和223 mg/kg,差异显著;NK处理使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降低51 mg/kg;NP处理使辣椒果实的硝态氮含量提高9.6 mg/kg,维生素C含量下降279mg/kg。每形成100 kg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为:N1.87 kg,P2O50.42 kg,K2O1.42 kg。NPK处理的线辣椒中N、P、K累积量均最高,分别为410,93和311 kg/hm2。【结论】推荐当地线辣椒N、P、K施用量分别为262,155,213.6kg/hm2,适宜的m(N)∶m(P2O5)∶m(K2O)为1∶0.59∶0.82。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才能保证线辣椒产量高、品质好、效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平衡施肥 品质 产量 养分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施肥及雨强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9
18
作者 林超文 庞良玉 +4 位作者 罗春燕 陈一兵 黄晶晶 涂仕华 张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52-5560,共9页
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玉米净作条件下雨强及平衡施肥对土壤养分损失量及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是影响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的最主要因素。在小雨强条件下,无... 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玉米净作条件下雨强及平衡施肥对土壤养分损失量及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是影响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的最主要因素。在小雨强条件下,无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发生;随着雨强的增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都急剧增加。磷素和钾素流失总量也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而雨强对氮素流失的影响不大。在3种雨强条件下,3种施肥处理的氮素流失总量表现为:高氮施肥>农户习惯施肥>平衡施肥,平衡施肥能减少氮素流失,而高氮施肥增加氮素的流失。农户习惯施肥处理的磷流失总量和钾流失总量均高于平衡施肥和高氮施肥两种施钾处理,在紫色土坡耕地增施钾肥能减少磷、钾养分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雨强 土壤养分流失 农户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土壤-作物系统养分收支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姬景红 李玉影 +5 位作者 刘双全 刘颖 张明怡 韩光 史俊琴 徐军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8-682,共5页
以合理利用黑龙江省土壤养分资源,避免肥料浪费,达到大豆高产、优质和高效为目的,根据李比希最小养分率原理,设计了最佳处理,并在最佳处理的基础上做减素处理,以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平衡施肥条件下,大豆产量、各... 以合理利用黑龙江省土壤养分资源,避免肥料浪费,达到大豆高产、优质和高效为目的,根据李比希最小养分率原理,设计了最佳处理,并在最佳处理的基础上做减素处理,以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平衡施肥条件下,大豆产量、各生育期养分吸收规律以及土壤-作物系统中氮磷钾三要素投入-产出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海伦、宝清、克山大豆产量有明显的正效应,且有利于大豆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开花期~结荚期以及鼓粒期~成熟期是大豆养分需求的关键时期。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施N52.5kg.hm-2不足;施P2O575kg.hm-2过高;施K2O60kg.hm-2中部和西部地区不足,东部地区基本能满足大豆高产对钾的需要。三地区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7.8%、39.8%和39.3%;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6.8%、19.7%和18.6%;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3.5%、40.5%和25.3%。可见,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大豆生产氮钾肥用量还有提高的空间,磷肥用量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养分平衡 大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农田养分平衡与养分消长规律 被引量:40
20
作者 王建国 刘鸿翔 +1 位作者 王守宇 韩晓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6-251,共6页
通过 1 1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典型黑土农田 1 1年不施N肥 ,N素的自然供给力由 92 %下降到 5 0 %~ 60 % ;不施P肥 ,P素的自然供给力由 98%下降到 80 %~ 90 % ;不施钾肥 ,K素的自然供给力也由 1 0 0 %缓慢下降接近 90 %。农田养分平... 通过 1 1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典型黑土农田 1 1年不施N肥 ,N素的自然供给力由 92 %下降到 5 0 %~ 60 % ;不施P肥 ,P素的自然供给力由 98%下降到 80 %~ 90 % ;不施钾肥 ,K素的自然供给力也由 1 0 0 %缓慢下降接近 90 %。农田养分平衡盈亏及其变化决定了土壤养分消长规律 ,其中有效磷的消长与P素盈亏的相关模型为Y =2 895 +0 1 3 4x ,速效钾的消长与K素盈亏的相关模型为Y =1 8 81 +0 1 63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农田 养分平衡 养分消长规律 自然供给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