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平行顶管引起的地面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魏新江 魏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29-1132,共4页
对水平平行双线顶管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横向扰动区范围的计算公式。考虑先施工顶管对后施工顶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后施工顶管地面沉降计算方法,并给出算例分析。分析表明,水平平行顶管施工时由于中间区域受到双重扰动... 对水平平行双线顶管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横向扰动区范围的计算公式。考虑先施工顶管对后施工顶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后施工顶管地面沉降计算方法,并给出算例分析。分析表明,水平平行顶管施工时由于中间区域受到双重扰动,会产生较大的地面沉降。当两顶管轴线距离较近时,由于先施工顶管对周围土体产生的扰动会使后施工顶管产生的扰动加剧,后施工顶管引起的最大地面沉降值和沉降槽宽度都要变大,且地面沉降曲线是不对称的,其最大沉降点要偏向先施工顶管侧,但仍然可以采用Peck公式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顶管 地面沉降 土体损失 土体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平行顶管相互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道伟 王福芝 +2 位作者 黎轩 张鹏 马保松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4,共4页
通过建立平行顶管试验模型,模拟了单管顶进和水平平行顶管的施工过程,研究并分析了水平平行顶管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后顶管作用于先顶管上的附加应力是一个随后顶管移动而动态变化的过程,且最大值由后顶管机头所在位置决定;后顶管对先... 通过建立平行顶管试验模型,模拟了单管顶进和水平平行顶管的施工过程,研究并分析了水平平行顶管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后顶管作用于先顶管上的附加应力是一个随后顶管移动而动态变化的过程,且最大值由后顶管机头所在位置决定;后顶管对先顶管所产生的附加应力随环向的分布并不是完全关于0°位置对称,表现出管道水平以下部分要大于管道水平以上部分;平行顶管顶进时引起的地表沉降要大于单顶管引起的地表沉降,且最大沉降点会由先顶管一侧逐渐转向后顶管一侧,表现出了累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顶管 室内试验 地表变形 附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水平平行顶管推进引起的附加荷载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魏纲 魏新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92-1996,共5页
利用弹性力学的Mindlin解,推导得到顶管正面附加推力、掘进机和后续管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在相邻水平平行管道上引起的附加荷载计算公式。探讨了管道净间距、直径、埋深以及土体泊松比对附加荷载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取注浆措... 利用弹性力学的Mindlin解,推导得到顶管正面附加推力、掘进机和后续管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在相邻水平平行管道上引起的附加荷载计算公式。探讨了管道净间距、直径、埋深以及土体泊松比对附加荷载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取注浆措施时后续管道摩擦力在相邻管道上产生较小的压力,其峰值出现在开挖面后方。在正常施工时,正面附加推力引起的附加荷载非常小,使相邻管道开挖面前方产生压力、后方产生拉力,以开挖面呈反对称分布。掘进机摩擦力引起的附加荷载分布规律与正面附加推力相似,但零点位于掘进机中间部位相对应处,其引起的附加荷载较大,在三者共同作用中占主要地位,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顶管 正面附加推力 摩擦力 MINDLIN解 附加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平行顶管上跨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环境影响实测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应宏伟 姚言 +1 位作者 王奎华 张昌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39-1647,共9页
基于现场实测数据,详尽分析了某粉砂性地层中近距离双线顶管从上方穿越既有运营地铁隧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包括横向地表沉降分布、沉降随时间发展、地铁隧道上浮等规律.研究发现:单线顶管横向地表沉降曲线呈现为“V”形,双线顶管横向地... 基于现场实测数据,详尽分析了某粉砂性地层中近距离双线顶管从上方穿越既有运营地铁隧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包括横向地表沉降分布、沉降随时间发展、地铁隧道上浮等规律.研究发现:单线顶管横向地表沉降曲线呈现为“V”形,双线顶管横向地表沉降曲线为不对称“W”形,且后行顶管轴线上方的地面沉降大于先行顶管;后行顶管施工期间,先行顶管轴线上方地面也产生明显沉降.Peck公式在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预测中适用性较好:案例中对于单线顶管,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79,土体损失率为1.6%;对于双线顶管,先行、后行顶管的沉降槽宽度参数分别为0.74和0.58,前者是后者的1.28倍;先行、后行顶管土体损失率分别为2.41%和3.11%,后者是前者的1.29倍.顶管顶进使下卧地铁隧道的纵向产生“W”形竖向位移分布曲线,顶管穿越完成后隧道的上浮存在滞后性;平行顶管上跨施工对下方地铁盾构隧道的纵向影响范围约为4~6倍顶管管径.后行顶管穿越监测断面时产生的瞬时沉降大于先行顶管;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MJS)工法预加固隧道上方粉砂土时降低了原状土的渗透性,顶管穿越后地面沉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可采用指数函数描述瞬时沉降发生后沉降随时间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平行顶管 地表沉降 隧道上浮 沉降槽 PECK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水平平行顶管穿堤施工及控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龚云强 郭魏峰 章忠华 《隧道建设》 2011年第1期110-113,120,共5页
以某穿越海堤水平平行顶管工程为例,在施工方案优化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大直径水平平行顶管施工技术,并对顶管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进行现场监测与分析,提出顶管顶进施工过程中土体扰动特性的变化规律。保证了施... 以某穿越海堤水平平行顶管工程为例,在施工方案优化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大直径水平平行顶管施工技术,并对顶管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进行现场监测与分析,提出顶管顶进施工过程中土体扰动特性的变化规律。保证了施工安全与顺利进行,并提出相应的变形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 水平平行顶管 穿堤 堤身变形监测 堤身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管施工模型试验系统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邓文杰 曹广勇 +4 位作者 程桦 陈平 林键 安刚建 刘吉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929-2936,共8页
针对顶管施工产生的施工扰动问题和现有模型试验设备的不足,研发对管壁注浆压力、土仓压力和土体损失率能进行精确控制的室内顶管模型试验系统,并以海口给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为背景,通过管线预埋的方式研究近间距顶管顶进对既有管道和... 针对顶管施工产生的施工扰动问题和现有模型试验设备的不足,研发对管壁注浆压力、土仓压力和土体损失率能进行精确控制的室内顶管模型试验系统,并以海口给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为背景,通过管线预埋的方式研究近间距顶管顶进对既有管道和地表竖向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的室内模型试验系统可以精确控制管壁注浆压力、土仓压力和土体损失率,试验系统得到的数据正确可靠;顶管顶进时会对既有管道产生附加应力,但附加应力远小于围岩应力,实际现场中无需考虑附加应力对管片承载的影响;现场顶进施工需对机头的切削速率和顶进速率进行协同调控,且严格控制出土速率,从而实现对地表竖向变形的有效控制。可为今后现场平行顶管施工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平行顶管 富水砂层 土仓压力 附加应力 注浆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A柱护板绒布包覆低压注塑热流道模具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童宏永 单春艳 +3 位作者 孙立荣 张志强 程立章 熊运星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
针对汽车内饰A柱上护板组件绒布包覆低压注塑成型要求,为之设计了一副两板倒装式热流道模具。模具中模腔采用一模两腔家族式模腔布局,单腔采用3个热嘴进行注塑,以满足绒布包覆成型低压注塑要求。模具结构中,为实现塑件的自动脱模单腔模... 针对汽车内饰A柱上护板组件绒布包覆低压注塑成型要求,为之设计了一副两板倒装式热流道模具。模具中模腔采用一模两腔家族式模腔布局,单腔采用3个热嘴进行注塑,以满足绒布包覆成型低压注塑要求。模具结构中,为实现塑件的自动脱模单腔模腔使用了多种类型脱模机构实施脱模。单腔模腔中针对外壁的脱模设计有1个定模锁紧块驱动斜抽芯滑块机构和2个动模锁紧块驱动水平滑块抽芯机构;针对内壁的脱模使用了1个弯销驱动2次转向斜抽芯机构、1个斜导柱驱动斜滑块抽芯机构、1个平行上坡斜顶机构、1个圆顶杆斜顶机构及多个直顶块、顶针元件用于塑件内壁的均衡脱模。平行上坡斜顶机构中,增设了1根斜导柱用于辅助驱动圆斜顶杆在斜顶座内做附加斜坡上坡运动,并分析了该机构运动的矢量运动条件。在特征内壁斜抽芯方向夹角为θ=10°、抽芯深度d_2=19.7 mm条件下,机构的圆顶杆及斜导柱顶出方向夹角取β=10°,推板的顶出距离H=118 mm,实现了特征内壁的自动斜向脱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注塑 绒布包覆成型 A柱内饰 平行上坡斜机构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