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普平行通道列车开行结构调整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麓阳 祝继常 +1 位作者 周进 戎亚萍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40,共8页
铁路通道作为连接区域中心和枢纽的重要运输纽带,对旅客出行、货物运输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双网融合的背景下,如何优化高普平行通道内列车开行结构,实现客运提质、货运增能,已成为关键问题之一。针对... 铁路通道作为连接区域中心和枢纽的重要运输纽带,对旅客出行、货物运输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双网融合的背景下,如何优化高普平行通道内列车开行结构,实现客运提质、货运增能,已成为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区域内平行通道列车开行状况,为满足路网能力提升及运行图优化需求,研究基于客货分线和列车运行图优化模型理论,在列车运行图基本约束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列车跨天运行以及V形天窗的情况,以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列车始发终到调整时间最小和高速铁路列车数量增加最多为双目标函数,构建了高普平行通道列车开行结构调整优化模型。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优化了现有列车开行结构,实现了既有运行图新增列车运行线,研究结果为通道内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列车运行图优化 平行通道 双目标函数 整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铁平行通道分工的列车开行方案优化
2
作者 刘杰 何世伟 +2 位作者 吴艺迪 张杰 陈旻瑜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5-32,共8页
结合通道内及跨区域旅客运输需求,考虑城市内部旅客出行成本,构造旅客出行服务网络,以通道内列车开行成本和旅客总出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平行通道分工的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以济青通道内胶济客运专线和济青高速铁路构... 结合通道内及跨区域旅客运输需求,考虑城市内部旅客出行成本,构造旅客出行服务网络,以通道内列车开行成本和旅客总出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平行通道分工的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以济青通道内胶济客运专线和济青高速铁路构成的平行通道为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平行通道的合理分工可以降低出行系统总成本,同时更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开行方案 平行通道分工 旅客出行服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管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类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彦平 马介亮 +2 位作者 肖泽军 张兴武 赵俭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9-295,共7页
针对由 7根双层套管单管组成的多管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试验段 ,进行了流动不稳定性类型试验 ,结果表明 ,试验段的管间脉动主要表现为密度波脉动、不规则脉动和热力型脉动 3类 ,与单通道流动不稳定性、两管平行通道管间脉动 。
关键词 多管平行通道 试验研究 流动不稳定性 双面传热管 反应堆 热工水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形管平行通道中高压气体的对流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常勇强 杨震 +2 位作者 赵振兴 郭琴琴 曹子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7,共5页
在高温加压的条件下研究了膜式蛇形管平行通道换热器的对流换热特性,试验气体为N2,试验工质的压力为0.5~3MPa.提出了不同冲刷形式、不同压力下的具体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典型冲刷形式的对流换热关联式及其适用条件.试验研究表... 在高温加压的条件下研究了膜式蛇形管平行通道换热器的对流换热特性,试验气体为N2,试验工质的压力为0.5~3MPa.提出了不同冲刷形式、不同压力下的具体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典型冲刷形式的对流换热关联式及其适用条件.试验研究表明:冲刷形式对换热系数有很大影响;单通道与多通道的换热系数是面积加权平均的关系;在相同的换热条件下,膜式蛇形管平行通道换热器的换热系数高于蛇形管平行通道换热器;相同温度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升高,换热系数升高,但升幅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体 膜式蛇形管 平行通道 对流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军 黄彦平 +2 位作者 赖举 王飞 卢冬华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的问题是影响各种大型电站锅炉和反应堆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弄清流动不稳定性的发生机理,有必要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上游可压缩容积、系统压力、入口过冷度、入口节流、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出口含汽... 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的问题是影响各种大型电站锅炉和反应堆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弄清流动不稳定性的发生机理,有必要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上游可压缩容积、系统压力、入口过冷度、入口节流、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出口含汽率、出口过热度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为进一步的机理试验研究提供可行的思路。文中综合了一些典型的研究结果,并针对动态测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流动不稳定性 平行通道 热工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匀加热与节流对平行通道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白宇飞 杨星团 张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研究反应堆内轴向热流不均匀分布、径向不均匀加热和入口节流对密度波不稳定的影响,利用RELAP5/MOD4.0程序对强迫循环平行通道系统进行数值模拟.由程序中的非平衡非均相模型和半隐式数值格式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对比轴向... 为研究反应堆内轴向热流不均匀分布、径向不均匀加热和入口节流对密度波不稳定的影响,利用RELAP5/MOD4.0程序对强迫循环平行通道系统进行数值模拟.由程序中的非平衡非均相模型和半隐式数值格式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对比轴向热流线性分布及余弦分布工况下的流动不稳定边界,并做出积分热流沿通道长度的变化曲线以分析其机理,还获取了径向不均匀加热与入口节流工况下系统和通道的临界相变数.结果表明:轴向热流不均匀分布时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沸腾边界的位置以及积分热流沿通道的分布.与轴向热流均匀分布相比,轴向热流线性增大或减小分别使系统稳定性增强或减弱;入口过冷度较低时,轴向热流余弦分布提高系统稳定性;入口过冷度较高时,系统稳定性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与轴向热流余弦分布相比,峰值偏向入口或出口分别会降低或提高系统稳定性.径向不均匀加热对系统稳定性影响较小.增大径向入口节流不均匀性时系统稳定性有减小的趋势,增大任一通道入口节流系数均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通道 流动不稳定性 不均匀加热 不均匀节流 RELAP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通道直冷板内R1233zd(E)流动沸腾换热压降特性实验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雨晨 方奕栋 +2 位作者 苏林 杨文量 张昭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5-150,166,共7页
为研究平行通道直冷板的压降特性对换热的影响,本文对不同质量通量(118~1300 kg/(m^(2) s))、入口过冷度(2.5~8 K)条件下低压制冷剂R1233zd(E)在平行通道直冷板内的摩擦压降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单相及两相摩擦压降以及气液相速度的变... 为研究平行通道直冷板的压降特性对换热的影响,本文对不同质量通量(118~1300 kg/(m^(2) s))、入口过冷度(2.5~8 K)条件下低压制冷剂R1233zd(E)在平行通道直冷板内的摩擦压降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单相及两相摩擦压降以及气液相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制冷剂单相情况下,随热流密度的增加,通道内的摩擦压降先减小后增加。当制冷剂进入两相状态后,摩擦压降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快速增长;质量通量的增加会使汽化核心的位置延后,导致摩擦压降变化趋势突变点的出现有所推迟。此外,在高热流密度下,制冷剂液相速度和气液相相对速度均有所增加;相同干度条件下,较高的质量通量使气液相相对速度增加,摩擦压降增速变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通道 流动沸腾 摩擦压降 R1233z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镜联合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平行通道残石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遂兵 郭美金 潘卫兵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期187-189,240,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经皮肾镜双镜联合治疗与经皮肾镜通道平行的术后残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皮肾镜术后残石患者,残石(或部分残石)与Ⅰ期经皮肾穿刺手术通道平行,KUB或CT测量残石直径0.8~1.5cm,平均(1.30±0...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经皮肾镜双镜联合治疗与经皮肾镜通道平行的术后残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皮肾镜术后残石患者,残石(或部分残石)与Ⅰ期经皮肾穿刺手术通道平行,KUB或CT测量残石直径0.8~1.5cm,平均(1.30±0.17)cm。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Ⅱ期经皮肾镜取石术,实验组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术。结果残石清除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2%vs 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术治疗经皮肾镜术后残石,高效、安全,对与经皮肾穿刺通道平行的残石尤为适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镜联合 输尿管软镜 经皮肾镜术后 平行通道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在平行通道中不对称加热的计算分析
9
作者 马栋梁 周涛 黄彦平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8-895,共8页
超临界水在平行的加热通道中流动时,受到管道尺寸等参数的影响,在管道间的流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如果这种差异较大时,则会使得在管道间这种流动的差异变得十分明显。通过对超临界水在平行通道中的流动计算研究,得出了在通道... 超临界水在平行的加热通道中流动时,受到管道尺寸等参数的影响,在管道间的流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如果这种差异较大时,则会使得在管道间这种流动的差异变得十分明显。通过对超临界水在平行通道中的流动计算研究,得出了在通道间加热功率不对称时,管道间流动的差异变化规律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出口达到拟临界温度点之后,热阻力效应较为明显;在入口温度较高,入口的流速较低时,较热管道中流动受阻进而管道流量向较冷管道中转移的现象更容易出现;在系统压力较低时,平行管道中的流量重新分配现象更容易发生。通过平行通道间不对称加热的计算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不对称加热对流量重新分配影响的机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平行通道 不对称加热 热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平行流扁管-紧凑式翅片相变蓄热器蓄/放热性能
10
作者 杜慧婷 刁彦华 +2 位作者 赵耀华 王泽宇 王国珍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工业余热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且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高效蓄热技术和装置来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将多通道平行流扁管与紧凑式翅片相结合的新型相变蓄热器,以水为载热流体,月桂酸为相变材料。实验研究了载热流体... 工业余热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且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高效蓄热技术和装置来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将多通道平行流扁管与紧凑式翅片相结合的新型相变蓄热器,以水为载热流体,月桂酸为相变材料。实验研究了载热流体注入方式、流量、入口温度对蓄热器蓄/放热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小温差下蓄热器的传热特性。结果显示,该蓄热器相变材料填充率为82.5%,紧凑式翅片的采用极大强化了相变材料侧换热过程,蓄/放热性能优良。当载热流体入口温度分别为45℃和41℃时,相变材料约在270 min和75 min完成相变,最小蓄/放热温差可达2℃,最小温差时的平均蓄热比功率为25.18 W/kg,平均取热比功率为20.23 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热 通道平行流扁管 紧凑式翅片 小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233zd(E)在平行小通道中的流动沸腾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昭 方奕栋 +3 位作者 徐丹 胡凌韧 王雨晨 黄钰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1,166,共7页
本文对低压制冷剂R1233zd(E)在平行小通道内的流动沸腾换热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分析了制冷剂在平行通道内流型的演变与分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流型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流密度的增加,在通道内观察到泡状流、段塞流、搅... 本文对低压制冷剂R1233zd(E)在平行小通道内的流动沸腾换热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分析了制冷剂在平行通道内流型的演变与分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流型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流密度的增加,在通道内观察到泡状流、段塞流、搅拌流和波形环状流;在较高的热流密度下,部分通道出现回流现象。此外,不同通道内流型的分布规律略有不同;通道中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变化趋势随流型的演变可分为不同阶段,中部与出口处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当干度小于0.1时,表面传热系数几乎不受质量通量的影响;随着干度增加,表面传热系数与质量通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通道 流动沸腾 可视化 流型分布 换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流程布置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38
12
作者 赵宇 祁照岗 陈江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作为新一代汽车空调用蒸发器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层叠式蒸发器,但是目前业界对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流程排布对其性能的影响还不是十分清晰。针对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双排结构,利用仿真和实验的方法对两组不同流程结... 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作为新一代汽车空调用蒸发器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层叠式蒸发器,但是目前业界对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流程排布对其性能的影响还不是十分清晰。针对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双排结构,利用仿真和实验的方法对两组不同流程结构的蒸发器进行了性能分析,建立的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对于不同流程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2流程设计比4流程设计具有更好的传热与压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车用空调 通道平行流蒸发器 流程排布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流量分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陆平 陈江平 陈芝久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7-322,共6页
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内部流量分布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在改变气冷器的主要结构以及组合尺寸后所进行的CFD研究发现,扁管长度、进口集管与扁管组合尺寸以及出口集管与扁管组合尺寸对气冷器内部扁管之... 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内部流量分布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在改变气冷器的主要结构以及组合尺寸后所进行的CFD研究发现,扁管长度、进口集管与扁管组合尺寸以及出口集管与扁管组合尺寸对气冷器内部扁管之间的流量分配不均匀度有很大的影响,这对将来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的设计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平行流气冷器 流量分配不均匀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移动边界平行平板通道内的层流对流换热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东升 王秋旺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3-476,共4页
采用贴体坐标系来处理复杂边界 ,在同位网格中利用SIMPLE算法实现速度场与压力场的耦合 ,求解了平行平板通道一侧带有移动边界的层流对流换热问题 .计算结果表明 :换热量发生极值的时刻并不与移动边界移动到极值位置的时刻相对应 ,而是... 采用贴体坐标系来处理复杂边界 ,在同位网格中利用SIMPLE算法实现速度场与压力场的耦合 ,求解了平行平板通道一侧带有移动边界的层流对流换热问题 .计算结果表明 :换热量发生极值的时刻并不与移动边界移动到极值位置的时刻相对应 ,而是有一定的相位差 ;表征运动周期的Sr及运动边界的振幅对通道的换热量具有显著影响 ,但在相同的时段内 ,Sr对于壁面总换热量的影响较小 ,运动边界的振幅对壁面总换热量的影响显著 .另外 ,由于边界的移动 ,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界 平行平板通道 层流对流换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磊 谷波 +1 位作者 田镇 李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3-1049,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并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其中,在制冷剂流量为34.6~245.6kg/h,蒸发压力为200~500kPa的条件下,分析了4种流动沸腾传...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并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其中,在制冷剂流量为34.6~245.6kg/h,蒸发压力为200~500kPa的条件下,分析了4种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对所提出的数值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99%的实验数据下,新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的预测误差在±30%范围内.与此同时,采用所提出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预测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制冷量、制冷剂过热度、空气侧和制冷剂侧压降所产生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5%、18.8%、14.2%和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平行流蒸发器 数值模型 新关联式 流动沸腾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小通道直冷板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凌韧 方奕栋 +3 位作者 杨文量 徐丹 苏林 李康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2,共6页
作为两相冷却技术的核心部件,直冷板的传热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泵循环两相流实验系统,设计了一块平行小通道直冷板,直冷板流道区域尺寸为140 mm×50 mm,包含21根通道,通道截面尺寸为1.5 mm×1.5 mm,通道间由0.5 mm厚... 作为两相冷却技术的核心部件,直冷板的传热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泵循环两相流实验系统,设计了一块平行小通道直冷板,直冷板流道区域尺寸为140 mm×50 mm,包含21根通道,通道截面尺寸为1.5 mm×1.5 mm,通道间由0.5 mm厚的肋片分隔。通过改变制冷剂进口温度、流量以及热流密度,分析平行小通道直冷板流道内部不同区域壁面温度及表面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制冷剂热流密度0.5 W/cm^(2)、进口温度15℃、质量流量150 kg/h时,不同流道内壁面温度均沿流动方向呈单调上升趋势;当制冷剂热流密度升至6 W/cm^(2),壁面温度先升高后趋于稳定,中间流道的壁面温度均高于周边流道。在低热流密度下,直冷板流道内部不同位置的表面传热系数沿流动方向基本不变;而在高热流密度下,流道出口处的表面传热系数呈现上升的趋势,最大增幅为21%。与壁面温度相似,周边流道的表面传热系数高于中间流道,表面传热系数相差7%~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冷却 沸腾传热 平行通道 直冷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两相流传热和压降的修正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启媛 吕鸿斌 +2 位作者 蔡博伟 施骏业 陈江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7,共7页
本文通过建立以R134a为制冷剂的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的分布参数模型,使用交复检验非线性法对微通道冷凝器两相区的传热和压降关联式进行修正,并与无修正的仿真模拟结果、传统简单多项式拟合修正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运用交复检... 本文通过建立以R134a为制冷剂的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的分布参数模型,使用交复检验非线性法对微通道冷凝器两相区的传热和压降关联式进行修正,并与无修正的仿真模拟结果、传统简单多项式拟合修正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运用交复检验非线性法修正的效果要优于无修正及传统简单多项式拟合法,使用前者修正后可将换热量误差减少64.5%,均方误差控制在3%以内;制冷剂侧压降误差减少82.05%,均方误差控制在10%以内,该方法为换热量和制冷剂侧压降的修正提供了一种预测精度更高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平行流冷凝器 两相流 传热关联式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平行束准直器灵敏度补偿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应宇 崔浩川 +2 位作者 杨雯渊 苏为宁 赵经武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点源扩展函数PSF作为SPECT成像的一个重要参考,反映出相应准直器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等的特性。本文在多通道平行束准直器MPB的几何框架下进行物理模型构建,解释了由探测器晶体厚度引起的PSF变化以及基于该变化进行的公式修正,指出了不... 点源扩展函数PSF作为SPECT成像的一个重要参考,反映出相应准直器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等的特性。本文在多通道平行束准直器MPB的几何框架下进行物理模型构建,解释了由探测器晶体厚度引起的PSF变化以及基于该变化进行的公式修正,指出了不利的因素,其结果与蒙特卡罗模拟基本吻合。在PSF基础上,结合蒙特卡洛模拟,指出了在准直器的拉伸过程中,斜平行束部分OPB的灵敏度变化特性和对准直器的补偿作用;通过两点源逐渐接近的过程,并与高灵敏度平行束准直器HSPB对比,指出MPB准直器在保持高灵敏度下,还能有高空间分辨率的原理,提出了一种设计高灵敏度和高空间分辨率准直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敏度补偿 通道平行束准直器 蒙特卡洛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支管平行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相分配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密 汪双凤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第36期12-13,共2页
微通道的集成和放大对于微型反应器及散热器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高纯度氮气和质量分数为0.03%的SDS水溶液分别作为气相和液相工质,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入口流型为弹状流和环状流时,在拥有一个主管(水力直径为0.6mm)与3... 微通道的集成和放大对于微型反应器及散热器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高纯度氮气和质量分数为0.03%的SDS水溶液分别作为气相和液相工质,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入口流型为弹状流和环状流时,在拥有一个主管(水力直径为0.6mm)与3个平行侧支管(水力直径为0.4mm)的平行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相分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侧支管的相分配特性与入口流型密切相关。当入口流型为弹状流时,气相富集于中间的侧支管。当入口流型为环状流时,第一个支管中始终走液相,气液两相在后面两个支管中的分配则相对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分配 气液两相流 平行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流过带折流板通道时的流动及传热数值研究
20
作者 范晓伟 刘寅 孙昆峰 《能源工程》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对常物性流体在通道内的周期性充分发展层流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二维数值计算分析。所研究的通道是由两平行平板和布置于中心线位置的一系列折流板构成。平行平板保持温度恒定 ,折流板则分成完全导热和绝热两种情况 ,对不同几何参数、R... 对常物性流体在通道内的周期性充分发展层流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二维数值计算分析。所研究的通道是由两平行平板和布置于中心线位置的一系列折流板构成。平行平板保持温度恒定 ,折流板则分成完全导热和绝热两种情况 ,对不同几何参数、Re数和Pr数下的流动和换热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 传热 折流板 平行通道 紧凑式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