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平王东迁的时与地再探
1
作者 王红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43,213,共16页
《史记》中有周平王元年东迁洛邑之说,古今学者罕有异议,以至成为定论。但详细考察《史记》此说的史料来源,发现其本之于《秦记》,而后者仅记周幽王十一年幽王被杀,秦襄公被封为诸侯。至于周东徙洛邑事,虽在周幽王十一年之后,至于具体... 《史记》中有周平王元年东迁洛邑之说,古今学者罕有异议,以至成为定论。但详细考察《史记》此说的史料来源,发现其本之于《秦记》,而后者仅记周幽王十一年幽王被杀,秦襄公被封为诸侯。至于周东徙洛邑事,虽在周幽王十一年之后,至于具体在何年,《秦记》并未明确。实际上,《史记》中的这一说法基于司马迁个人的推断,未有可靠资料凭据。根据清华简《系年》等文献可知,平王东迁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一个过程:平王元年东迁的地点是成周,即考古所发现的韩旗成周;再结合《左传》《国语》等文献中的记载可知,平王三十三年之后又从韩旗成周迁至洛邑,即考古所发现的涧河王城。《史记》将这一过程笼统地说成平王元年东迁洛邑,并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系年》 平王东迁 韩旗成周 涧河王城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王东迁年代与史事新探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40,F0002,共12页
在传统认知上,幽王失国,平王东迁,是前后两年相继发生的事情。近年清华简《系年》问世后,人们始知平王东迁经历了多种力量的角逐和漫长的历史岁月,形成两周之际重大的历史变局。依清华简《系年》所示,幽王死后,携王立二十一年,复经无王... 在传统认知上,幽王失国,平王东迁,是前后两年相继发生的事情。近年清华简《系年》问世后,人们始知平王东迁经历了多种力量的角逐和漫长的历史岁月,形成两周之际重大的历史变局。依清华简《系年》所示,幽王死后,携王立二十一年,复经无王九年,平王被正式迎立,三年后东迁洛邑,此时已到了平王三十四年(公元前737年)。这一时间节点,粗看起来似已超出助力东迁事宜的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在位年代的下限,然据新出清华简《系年》、古本《竹书纪年》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记晋、郑、秦三君年代详加考察,发现均有舛误,实际上他们都是在平王三十四年东迁之后辞世的。在这个乱云飞渡的历史过程中,东周国家虽遭内乱外患的严重打击,但文明未曾中断,重启了接续发展的新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王东迁 清华简《系年》 年代 史事 《十二诸侯年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周之际若干重要史实考论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生群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64,共23页
周幽王并非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幽王之后,有携王。携王在位二十一年,且得到诸侯大臣普遍拥戴,最后为晋文侯所杀(前750);携王死后,晋文侯等拥立平王,但诸侯拒绝承认,天下虽无共主,而西周未亡;平王复居京师三年之久,亦为西周之延续。宜臼(... 周幽王并非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幽王之后,有携王。携王在位二十一年,且得到诸侯大臣普遍拥戴,最后为晋文侯所杀(前750);携王死后,晋文侯等拥立平王,但诸侯拒绝承认,天下虽无共主,而西周未亡;平王复居京师三年之久,亦为西周之延续。宜臼(即平王)曾两次称王:第一次为申侯、曾侯、许男等拥立(前771),并未得到诸侯大臣拥护,旋即放弃王号;第二次为晋文侯、郑武公等拥立(前750),即位后三年,东迁成周,方为东周之始。晋文侯生于穆侯七年,他杀殇叔自立在周携王五年(前766),幽王被杀之次年(前770),他尚未即位,不可能助平王东迁;晋文侯在位二十年而非三十五年;郑桓公死于幽王之乱,其子武公东迁,数年后灭郐、灭虢,始建立新郑,也不可能在前770年助周东迁。《竹书纪年》所谓“周二王并立”,清华简《系年》称“周亡王九年”,体现出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并不符合事实。《竹书纪年》说幽王灭后“二十四年,定鼎洛邑”,清华简《系年》说携王立二十一年,为晋文侯所杀,晋文侯立平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两者完全吻合。从武王伐纣至平王东迁,西周存续时间为二百八十一年而非二百五十七年;东周起始时间为公元前747年而非前770年,平王即位应推迟二十年,在位时间亦当相应减削二十年(实际在位三十一年而非五十一年),东周肇始之年当后移二十四年。周平王以幽王嫡嗣自居,而将即位时间“通前数之”,以显示其正统地位,于是,携王在位二十一年、“周亡王九年”的史实因此湮没不彰。平王非周室中兴之主,而是继幽王之后导致周室衰微的又一关键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携王 平王东迁 两周积年 清华简《系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陕西省珍贵文物展览巡礼》的一点意见
4
作者 木浮 《文博》 1985年第3期85-,共1页
编辑同志: 顷读贵刊一九八四年第三期所载石沉的《陕西省珍贵文物展览巡礼》一文,感到有些提法不很妥当,特提出如下意见。在这次陕西珍贵文物展览中,最珍贵的一件西周铜器就是被称为“簋王”的(害夫)簋。《巡礼》一文声称,发现了(害夫)... 编辑同志: 顷读贵刊一九八四年第三期所载石沉的《陕西省珍贵文物展览巡礼》一文,感到有些提法不很妥当,特提出如下意见。在这次陕西珍贵文物展览中,最珍贵的一件西周铜器就是被称为“簋王”的(害夫)簋。《巡礼》一文声称,发现了(害夫)簋耳上的纹饰是一个象首图案。并认为“这一发现不亚于从甲骨文中认出商代的先公先王之名。”读者不禁要问,一件铜器上某个部位的纹饰的发现,能否与从甲骨文中认出商代先公先王名相提并论呢?本世纪初,甚至还有不少学者否认有商代历史存在。而正是王国维凿破混沌,从甲骨文中认出商代的先公先王之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先 西周晚期 先王 一九 历史存在 断代研究 周王 周厉王 西周王朝 平王东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