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 被引量:20
1
作者 夏军强 宗全利 +2 位作者 邓珊珊 许全喜 张翼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8-245,共8页
为确定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提出基于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上、下荆江段2002—2013年汛后河段平均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河床冲刷加剧,个别河段河势变化剧烈... 为确定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提出基于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上、下荆江段2002—2013年汛后河段平均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河床冲刷加剧,个别河段河势变化剧烈,但总体河势仍基本稳定;尽管局部河段的崩岸现象较为突出,但河段平滩宽度总体变化不大,上、下荆江平均河宽分别为1 388及1 305m,而河段平滩水深平均增加1.6及1.0m,故荆江河段的平滩面积在持续增加.最后建立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与前期5a平均的汛期水流冲刷强度之间的计算关系,用于预测该河段平滩河槽形态随水沙条件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滩河槽形态 水流冲刷强度 荆江河段 三峡工程 护岸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段持续淤积及冲刷时平滩河槽形态调整规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晓娟 夏军强 +1 位作者 李洁 张晓雷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4,共8页
自1986年以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量不同程度的减少及小浪底水库的运用,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下游河道分别经历了持续淤积和持续冲刷的过程,其平滩河槽形态调整较为显著,尤其在游荡段。利用1986—2012年汛后实测淤积断... 自1986年以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量不同程度的减少及小浪底水库的运用,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下游河道分别经历了持续淤积和持续冲刷的过程,其平滩河槽形态调整较为显著,尤其在游荡段。利用1986—2012年汛后实测淤积断面资料,统计了各年游荡段汛后28个断面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平滩河宽、水深及面积等)。然后,采用基于对数转换的几何平均结合断面间距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了基于河段尺度的游荡段平滩河槽形态,并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河段平滩河槽形态的调整与汛期及非汛期水沙条件都密切相关,且能与前期4年平均的汛期及非汛期的流量及来沙系数建立经验函数关系。该关系式可反映出流量、来沙系数对平滩河槽形态各参数的不同影响,并有较高的相关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淤积 持续冲刷 水沙条件 平滩河槽形态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后宜枝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对来水来沙的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周美蓉 夏军强 +1 位作者 邓珊珊 许全喜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9,共6页
三峡工程运用后,受上游来沙减少及水库拦沙影响,下泄沙量急剧减少,坝下游宜枝河段发生显著冲刷,平滩河槽形态也相应调整。由于宜昌及宜都河段在河型、河床组成上略有不同,且不同断面的河槽形态沿程变化较大,故采用基于河段平均的方法,... 三峡工程运用后,受上游来沙减少及水库拦沙影响,下泄沙量急剧减少,坝下游宜枝河段发生显著冲刷,平滩河槽形态也相应调整。由于宜昌及宜都河段在河型、河床组成上略有不同,且不同断面的河槽形态沿程变化较大,故采用基于河段平均的方法,分别计算了这两河段2002-2013年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两河段的平滩河宽总体变化很小;但宜昌段平滩水深约增加1.3m,而宜都段平均冲深达2.9m;两河段的平滩面积均呈持续增加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与前5年平均的汛期水流冲刷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用于预测该河段平滩河槽形态的调整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滩河槽形态 水沙条件 宜枝河段 河床调整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水道平滩水位与河槽演变及退滩时间分析
4
作者 陆阿坤 屈一晗 +2 位作者 徐辉荣 林青炜 唐立模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共8页
平滩水位是判定涨水漫滩及退水归槽的重要指标,为研究鄱阳湖平滩水位及退滩时间变化规律,将湖区自湖口起分别以星子、褚溪河口、棠荫、康山、瑞洪和吴城为界划分为Ⅰ~Ⅵ区。依据1998年和2010年实测地形数据,将各区基于几何标准判断的断... 平滩水位是判定涨水漫滩及退水归槽的重要指标,为研究鄱阳湖平滩水位及退滩时间变化规律,将湖区自湖口起分别以星子、褚溪河口、棠荫、康山、瑞洪和吴城为界划分为Ⅰ~Ⅵ区。依据1998年和2010年实测地形数据,将各区基于几何标准判断的断面平滩水位对间距进行对数变换的加权平均,得出河段尺度的平滩水位,并据此分析退滩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区平滩水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Ⅴ区(瑞洪—康山)降幅最显著,下降1.18 m;平滩河槽形态变化以棠荫为界,棠荫以北水道向纵深方向发展,棠荫以南水道基本维持稳定;河相天数除Ⅴ区锐减外,其余各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V区平滩水位下降对河相天数的锐减影响显著;Ⅴ区的退滩时间略有推迟,其余各区的退滩时间均有所提前,Ⅰ区(湖口—星子)和Ⅴ区的退滩间隔缩减近3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阳湖 平滩水位 平滩河槽形态 河相天数 退滩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后武汉河段河槽形态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尹志 郭含 +1 位作者 吕宜卫 章广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33,共9页
三峡工程运行以来,长江武汉河段径流和输沙均在汛期减少,非汛期增加,年径流量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但年来沙量急剧下降。根据近些年汉口水文站的水沙资料及长江武汉河段的51个固定断面的实测地形资料,采用以对数转换为基础的几何平... 三峡工程运行以来,长江武汉河段径流和输沙均在汛期减少,非汛期增加,年径流量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但年来沙量急剧下降。根据近些年汉口水文站的水沙资料及长江武汉河段的51个固定断面的实测地形资料,采用以对数转换为基础的几何平均与断面间距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河段各项平均平滩河槽形态指标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各项指标产生变化的原理。采用权重归一化的滞后模型建立了上述各项平均平滩河槽形态指标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模拟河段平均平滩面积及平均平滩水深,由于未能反映河道两岸护岸工程等人为活动影响,平均平滩河宽及平均平滩河相系数模拟效果不佳。近年不同年份来水来沙条件的影响权重分析表明,前期水文条件对平滩面积变化有重要影响,平滩水深变化则受当年水文条件影响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来水来沙条件 平滩河槽形态 滞后模型 影响权重 长江武汉河段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对下游游荡河段河床形态与过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余阳 夏军强 +1 位作者 李洁 张晓雷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5,共9页
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以来,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大幅度减少,引起了下游河道的再造床过程。以黄河下游游荡河段1986-2015年实测大断面资料为基础,从河床冲刷量、平滩河槽形态、平滩流量等方面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黄河下游游荡河段的河... 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以来,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大幅度减少,引起了下游河道的再造床过程。以黄河下游游荡河段1986-2015年实测大断面资料为基础,从河床冲刷量、平滩河槽形态、平滩流量等方面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黄河下游游荡河段的河床调整过程及过流能力变化,并还原了无小浪底水库时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及平滩流量。研究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河道持续冲刷,累计冲刷量为18. 6亿m^3,其中游荡河段所占比重达到72%。典型断面及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调整明显,平滩河宽与水深增加,河相系数逐年递减,横断面形态总体向窄深方向发展。主槽过流能力明显增加,河段平滩流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游荡河段内三个分河段的增幅分别为3 381 m^3/s、4 450 m^3/s及4 590 m^3/s。还原了无小浪底水库条件下2015年汛后游荡河段的平滩面积及平滩流量计算值,分别为有小浪底水库时的64%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调整 平滩河槽形态 平滩流量 游荡河段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南岸藕池河东支典型河段河床调整特点研究
7
作者 孙启航 夏军强 +1 位作者 石林 李代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8,共8页
为研究荆江南岸藕池河东支注滋河段河床调整特点,利用实测水沙及地形等资料,计算了1995~2019年的河段冲淤过程;采用河段平均的方法,计算了该河段平滩河槽形态的调整过程,同时分析了该河段的崩岸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注滋河段1995... 为研究荆江南岸藕池河东支注滋河段河床调整特点,利用实测水沙及地形等资料,计算了1995~2019年的河段冲淤过程;采用河段平均的方法,计算了该河段平滩河槽形态的调整过程,同时分析了该河段的崩岸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注滋河段1995~2005年为淤积状态,累计淤积量为667万m^(3);2005~2019年为持续冲刷状态,累计冲刷量为786万m^(3)。2005~2019年该河段上游崩岸数量大于下游,且2005~2006年崩岸次数较其他时间段多。此外还分析了水沙条件与河床边界等因素对崩岸过程的影响,其中水流冲刷强度的持续增加和岸坡土体相对松散(砂土)是造成注滋河段崩岸经常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调整 平滩河槽形态 崩岸特点 注滋河段 藕池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