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泾河上游流域实际蒸散发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党素珍
蒋晓辉
+2 位作者
董国涛
程春晓
白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7,共5页
利用泾河上游流域1973—2012年的径流和蒸发皿观测资料,验证了该区域蒸散发量存在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域内1966—2012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蒸散发互补关系模型估算区域实际蒸散发量,并进一步分析实际蒸散发的变化趋势及成因。结果表...
利用泾河上游流域1973—2012年的径流和蒸发皿观测资料,验证了该区域蒸散发量存在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域内1966—2012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蒸散发互补关系模型估算区域实际蒸散发量,并进一步分析实际蒸散发的变化趋势及成因。结果表明,泾河上游流域蒸散发互补关系显著,平流—干旱模型计算该区域1966—2012年多年平均实际蒸散发量为529.4mm,总体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4.64mm/(10a)。季节变化上,春、夏、秋季的实际蒸散发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实际蒸散发量下降趋势显著,冬季蒸散发略有上升。通过分析实际蒸散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以及各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可知,研究区实际蒸散发的变化与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风速的变化呈负相关,该区域年实际蒸散发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日照时数减少导致太阳辐射能量下降及降水量减少使可供蒸发的水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蒸散发互补关系
平流—
干旱
模型
(
aa
模型
)
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地下水动态模拟的生态输水累积效应
被引量:
8
2
作者
薛联青
廖淑敏
+2 位作者
刘远洪
魏卿
符芳兵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2-328,共7页
为研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累积效应,以阿拉干断面和第12~18次生态输水为例,建立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平原断面间歇性输水下的局部地下水数值模型。采用基于互补相关理论的平流-干旱模型计算实际月最大蒸散发速率,模型经率定验...
为研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累积效应,以阿拉干断面和第12~18次生态输水为例,建立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平原断面间歇性输水下的局部地下水数值模型。采用基于互补相关理论的平流-干旱模型计算实际月最大蒸散发速率,模型经率定验证后可应用于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累积效应评价。刻画地下水对生态输水的时空响应规律是评价累积效应的有效手段,通过地下水对输水的有效响应距离和受水面积2个指标,揭示输水前后地下水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输水后812 m地下水距河道的最大响应距离扩大到1100 m,中高水位受水面积达到低水位受水面积的1.61倍,输水有效范围主要分布于距河道1000~2000 m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模拟
互补相关理论
平流
-
干旱
模型
生态输水
累积效应
响应距离
受水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雅鲁藏布江流域实际蒸散量时空分布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郝振纯
周旋
+2 位作者
鞠琴
李小韵
苏振宽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实际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雅鲁藏布江流域1981~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平流-干旱(AA)模型,在VB平台中[1],计算逐日实际蒸散量,并针对...
本文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实际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雅鲁藏布江流域1981~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平流-干旱(AA)模型,在VB平台中[1],计算逐日实际蒸散量,并针对月、季、年不同尺度分析了实际蒸散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季节和年实际蒸散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实际蒸散量年内变化呈单峰型,1~7月逐月增加,于7月份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月减少,至12月达到最低值.流域多年平均蒸散量在713~923mm之间,中游地区蒸散量最大,下游地区蒸散量最小.流域实际蒸散量总体呈现增大趋势,变化率为8.97/(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量
雅鲁藏布江流域
平流
-
干旱
模型
(
aa
模型
)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
23
4
作者
温姗姗
姜彤
+3 位作者
李修仓
王腾飞
王艳君
Thomas Fischer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6,共8页
采用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60个气象站逐日资料,基于平流-干旱模型(AA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实际蒸散发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年均实际蒸散发为420....
采用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60个气象站逐日资料,基于平流-干旱模型(AA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实际蒸散发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年均实际蒸散发为420.8 mn,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9 mm/10a,呈"减-增-减-增"年代际波动变化。季节上,春、冬两季实际蒸散发增加趋势较明显,夏、秋两季则呈现与年实际蒸散发类似的年代际波动。春、夏、秋三季和年实际蒸散发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高值主要出现在流域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冬季绝大部分区域的实际蒸散发呈现微弱上升趋势。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上升显著,日照时数和风速大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是各气象要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各气象要素在不同时期对实际蒸散发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总体上看,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增加主要是由平均气温,特别是最低气温的增加引起,特别在春、冬季体现得较为明显。夏、秋季节,影响实际蒸散发的要素包括气温日较差、实际水汽压、平均风速及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但夏、秋季节这些要素的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导致夏、秋实际蒸散发的总体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平流
-
干旱
模型
(
aa
模型
)
松花江流域
影响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泾河上游流域实际蒸散发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党素珍
蒋晓辉
董国涛
程春晓
白乐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030
41301496
91325201)
文摘
利用泾河上游流域1973—2012年的径流和蒸发皿观测资料,验证了该区域蒸散发量存在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域内1966—2012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蒸散发互补关系模型估算区域实际蒸散发量,并进一步分析实际蒸散发的变化趋势及成因。结果表明,泾河上游流域蒸散发互补关系显著,平流—干旱模型计算该区域1966—2012年多年平均实际蒸散发量为529.4mm,总体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4.64mm/(10a)。季节变化上,春、夏、秋季的实际蒸散发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实际蒸散发量下降趋势显著,冬季蒸散发略有上升。通过分析实际蒸散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以及各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可知,研究区实际蒸散发的变化与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风速的变化呈负相关,该区域年实际蒸散发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日照时数减少导致太阳辐射能量下降及降水量减少使可供蒸发的水量减少。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蒸散发互补关系
平流—
干旱
模型
(
aa
模型
)
泾河流域
Keywords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of evapotranspiration
Advection-Aridity model (
aa
model)
the Jinghe River basin
分类号
P42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地下水动态模拟的生态输水累积效应
被引量:
8
2
作者
薛联青
廖淑敏
刘远洪
魏卿
符芳兵
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济宁市水务综合执法支队
出处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2-32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9074,41371052)。
文摘
为研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累积效应,以阿拉干断面和第12~18次生态输水为例,建立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平原断面间歇性输水下的局部地下水数值模型。采用基于互补相关理论的平流-干旱模型计算实际月最大蒸散发速率,模型经率定验证后可应用于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累积效应评价。刻画地下水对生态输水的时空响应规律是评价累积效应的有效手段,通过地下水对输水的有效响应距离和受水面积2个指标,揭示输水前后地下水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输水后812 m地下水距河道的最大响应距离扩大到1100 m,中高水位受水面积达到低水位受水面积的1.61倍,输水有效范围主要分布于距河道1000~2000 m内。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模拟
互补相关理论
平流
-
干旱
模型
生态输水
累积效应
响应距离
受水面积
Keywords
dynamic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heory
advection-aridity model
ecological water conveyance
cumulative effect
response distances
response area
分类号
TV121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雅鲁藏布江流域实际蒸散量时空分布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郝振纯
周旋
鞠琴
李小韵
苏振宽
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47)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10102)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资助项目(1069-514031112)
文摘
本文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实际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雅鲁藏布江流域1981~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平流-干旱(AA)模型,在VB平台中[1],计算逐日实际蒸散量,并针对月、季、年不同尺度分析了实际蒸散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季节和年实际蒸散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实际蒸散量年内变化呈单峰型,1~7月逐月增加,于7月份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月减少,至12月达到最低值.流域多年平均蒸散量在713~923mm之间,中游地区蒸散量最大,下游地区蒸散量最小.流域实际蒸散量总体呈现增大趋势,变化率为8.97/(10a).
关键词
实际蒸散量
雅鲁藏布江流域
平流
-
干旱
模型
(
aa
模型
)
时空分布
Keywords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Brahmaputra River basin
aa
model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P42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
23
4
作者
温姗姗
姜彤
李修仓
王腾飞
王艳君
Thomas Fischer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6,共8页
基金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计划(2012CB9559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401)
文摘
采用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60个气象站逐日资料,基于平流-干旱模型(AA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实际蒸散发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年均实际蒸散发为420.8 mn,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9 mm/10a,呈"减-增-减-增"年代际波动变化。季节上,春、冬两季实际蒸散发增加趋势较明显,夏、秋两季则呈现与年实际蒸散发类似的年代际波动。春、夏、秋三季和年实际蒸散发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高值主要出现在流域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冬季绝大部分区域的实际蒸散发呈现微弱上升趋势。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上升显著,日照时数和风速大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是各气象要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各气象要素在不同时期对实际蒸散发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总体上看,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增加主要是由平均气温,特别是最低气温的增加引起,特别在春、冬季体现得较为明显。夏、秋季节,影响实际蒸散发的要素包括气温日较差、实际水汽压、平均风速及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但夏、秋季节这些要素的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导致夏、秋实际蒸散发的总体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平流
-
干旱
模型
(
aa
模型
)
松花江流域
影响要素
Keywords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Advection-Aridity model (
aa
model)
the Songhua River basin
impact factors
分类号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泾河上游流域实际蒸散发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党素珍
蒋晓辉
董国涛
程春晓
白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地下水动态模拟的生态输水累积效应
薛联青
廖淑敏
刘远洪
魏卿
符芳兵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雅鲁藏布江流域实际蒸散量时空分布分析
郝振纯
周旋
鞠琴
李小韵
苏振宽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影响要素分析
温姗姗
姜彤
李修仓
王腾飞
王艳君
Thomas Fischer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