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品质居民满意度研究-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勇 崔景 倪烨昭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96,共8页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承载着多元主体的社会交往与日常生活,其空间品质是环境质量与精神感知关系的相互映射。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从物质空间、历史文化以及心理感知3个维度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空间品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路径...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承载着多元主体的社会交往与日常生活,其空间品质是环境质量与精神感知关系的相互映射。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从物质空间、历史文化以及心理感知3个维度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空间品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路径、变量路径效应与满意度的关系特征、居民满意度特征,最后分析3个维度满意度差异性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品质 居民满意度 结构方程模型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地方性评价研究——基于游客感知的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任璐 王勇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1,共12页
分析评价抽象的地方性,结合游客与原住民多元主体的感知提出平江历史街区地方性提升策略,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托雷尔夫提出的组成地方性感知维度,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利用扎根理论从游客感知内容中提取、... 分析评价抽象的地方性,结合游客与原住民多元主体的感知提出平江历史街区地方性提升策略,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托雷尔夫提出的组成地方性感知维度,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利用扎根理论从游客感知内容中提取、结合历史街区特性,建立包括物质景观、人的行动与地方意义三个维度的地方性评价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发现:平江历史街区地方性呈现空间割裂、符号冗杂导致的地方意义的不完全表达。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应对空间和社会各层面不和谐要素进行规范,才能准确传递地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游客感知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探析——以苏州市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3
作者 周洪玉 徐达 郑国全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7期121-126,共6页
“文脉”的转向推动了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逻辑化、延续化和优质化。“人”社交是街区空间活化的需求核心,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居民与街区空间的互动逻辑有助于延续街区“文脉”传承与空间活化。以苏州市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 “文脉”的转向推动了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逻辑化、延续化和优质化。“人”社交是街区空间活化的需求核心,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居民与街区空间的互动逻辑有助于延续街区“文脉”传承与空间活化。以苏州市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构建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空间网络与“居民-空间”关系网络的语义模型,利用双层网络嵌合的拓扑对比出平江路的可达性、资源分布、社区凝聚力还有待提升,需要实现街区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具象”和“意象”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空间结构 城市更新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城保护语境下的地块更新路径探索——《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东南部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思路解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承华 周立 牛元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98,共7页
古城是城市最具历史内涵和价值的区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古城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双重要求。文章结合《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东南部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探讨古城内地块更新的理念与思路,提出古城更新应立足"融入传统语境、助... 古城是城市最具历史内涵和价值的区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古城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双重要求。文章结合《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东南部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探讨古城内地块更新的理念与思路,提出古城更新应立足"融入传统语境、助推古城复兴、体现时代印记"三个目标,从形态、功能、空间和文化等方面协调古城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策略,以期从整体上提升古城的文化价值,促进古城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语境 古城复兴 更新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问题与规划策略演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机制模拟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月 雷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4-95,共12页
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外部宏观进程-内在生命周期-保护规划干预”3个维度的因果循环图模型,分阶段研究无保护规划干预、保护规划初步介入以及保护规划全面主导阶段的核心保护问题、问题产生机制以及... 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外部宏观进程-内在生命周期-保护规划干预”3个维度的因果循环图模型,分阶段研究无保护规划干预、保护规划初步介入以及保护规划全面主导阶段的核心保护问题、问题产生机制以及规划策略的应对机制与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保护规划通过渐进式干预,分阶段解决历史遗留的保护问题,避免了大拆大建等“更坏情况”的发生,对活态遗产续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人口老龄化与住房老化问题的凸显,研究对象开始出现原住居民减少、社会网络断层以及过度商业化趋势所引发的生活延续性危机。基于机制模拟分析,提出控制居改非行为、创新住房产权制度与户型改造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问题 规划策略 系统动力学 机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角下居住型历史街区的空间变动研究——基于典型年份POI数据的追踪调查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凯琦 王勇 李广斌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22-29,共8页
日常生活空间作为原住民生活世界的基本构成,是居住型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空间的变动直接影响居住型历史街区生活真实性保护与传承。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典型年份的POI数据追踪调查,对历史街区日常生活空间分异进... 日常生活空间作为原住民生活世界的基本构成,是居住型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空间的变动直接影响居住型历史街区生活真实性保护与传承。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典型年份的POI数据追踪调查,对历史街区日常生活空间分异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不同属性的POI数据变动特征,分析历史街区日常生活空间变动总体特征。研究发现,平江历史街区原住民的日常居住、消费与休闲空间分别出现空心化、边缘化及碎片化的特征趋势。基于居住型历史街区生活真实性保护目标,对历史街区过度商业化及日常生活的异化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空间 居住型历史街区 POI数据 平江历史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