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等Reynolds数平板绕流的动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樊菁 吴晨曦 +1 位作者 孙泉华 蒋建政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1-425,共5页
郭永怀先生1953年给出的中等Reynolds数下、不可压缩流体有限长平板绕流的解析解是边界层理论中的经典工作,许多研究者对平板绕流阻力系数的郭永怀公式以及后续工作进行了评估,评估的依据是Janour与Schaaf和Sherman的实验数据,本文的动... 郭永怀先生1953年给出的中等Reynolds数下、不可压缩流体有限长平板绕流的解析解是边界层理论中的经典工作,许多研究者对平板绕流阻力系数的郭永怀公式以及后续工作进行了评估,评估的依据是Janour与Schaaf和Sherman的实验数据,本文的动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Schaaf和Sherman在低亚声速条件下(0.16<M<0.21)获得的实验数据,当Reynolds数(Re)介于1和10之间时,由于稀薄气体效应显著(所对应的Knudsen数约在0.03和0.3之间),不宜作为不可压缩理论解的依据,而其它满足不可压缩假设的实验数据都支持郭永怀解;计及稀薄气体效应时,低速或亚声速情况下平板绕流的阻力系数C_D=C_(D,c)×C_(D,FM)/(C_(D,c)+C_(D,FM)),其中C_(D,c)和C_(D,FM)分别为连续介质和自由分子流极限情况下的理论解;平板绕流速度分布的郭永怀解,与基于动理论的信息保存方法(IP)的数值解定性相符,差别表现在稀薄气体效应显著的前缘;与速度分布的Blasius解相比,当Re<100时,郭永怀修正变得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绕流 郭永怀解 稀薄气体效应 动理论分析 I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MC/EPSM混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伟芳 吴明巧 任兵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将EPSM算法与DSMC方法结合,构造了可模拟含近连续流区及过渡流区的DSMC/EPSM混合算法。运用混合算法模拟了马赫数等于5时超音速竖板绕流及马赫数等于4时超音速平板绕流,并将结果与DSMC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DSMC/EPSM混合算法的有效... 将EPSM算法与DSMC方法结合,构造了可模拟含近连续流区及过渡流区的DSMC/EPSM混合算法。运用混合算法模拟了马赫数等于5时超音速竖板绕流及马赫数等于4时超音速平板绕流,并将结果与DSMC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DSMC/EPSM混合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将EPSM算法与DSMC算法的效率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MC/EPSM混合算法 气体动力学 蒙特卡罗直接模拟法 平衡粒子模拟法 超音速平板绕流 稀薄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因素对格子Boltzmann方法误差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善灵 林忠钦 朱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2-935,941,共5页
基于外推法的思想,提出了格子Boltzmann方法中的误差计算方法.该方法在粗细两种网格下,采用Filippova提出的分布函数耦合方法推导出误差的计算公式,其主要误差项与格子大小和分布函数中的非平衡态部分成正比.最后用垂直平板障碍绕流作... 基于外推法的思想,提出了格子Boltzmann方法中的误差计算方法.该方法在粗细两种网格下,采用Filippova提出的分布函数耦合方法推导出误差的计算公式,其主要误差项与格子大小和分布函数中的非平衡态部分成正比.最后用垂直平板障碍绕流作为一个数值计算实例,验证了理论推导与数值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误差估计 外推法 垂直平板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参量对水面仿生矢量推进器性能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仲志 吕建刚 +2 位作者 宋彬 刘金华 赵正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1-179,共9页
针对两栖平台水陆差异式推进机构复杂、水上航速低的问题,首先,基于蛇怪蜥蜴脚掌运动学规律,研究矢量推进器的仿生机理,设计新型水面平台和两栖平台,样机试验达到了推进器气穴式推进以及平台10.6°攻角滑水航行的仿生效果.然后,结... 针对两栖平台水陆差异式推进机构复杂、水上航速低的问题,首先,基于蛇怪蜥蜴脚掌运动学规律,研究矢量推进器的仿生机理,设计新型水面平台和两栖平台,样机试验达到了推进器气穴式推进以及平台10.6°攻角滑水航行的仿生效果.然后,结合ЦАГИ方法,开展了水面平台滑水航行动力学分析,进一步建立了平板旋转绕流模型,在单叶片力学特性和推进器合成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驱动输出对应的最优轮轴高度以及航速与转速协同变化对驱动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由单叶片三维驱动可推导推进器的周期性输出;轮轴从水面开始升高,托举力和转矩振幅先增大后减小,推力振幅单调递减,三维驱动输出峰值对应不同轮轴高度;推力和转矩整体随航速增加而减小,随转速增加而增大,托举力的变化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水奔跑 矢量推进器 平板旋转 可控参量 驱动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