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初平政院的治理权能与角色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4-272,共9页
一般认为,成立于1914年的北洋政府平政院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行政审判机构。但在治理秩序转型与重构的视野中考察,民初平政院不仅是一个中立的官民纠纷裁判者,更是一个被寄予"平政爱民"期待的治理者。作为隶属于大总统而又相对... 一般认为,成立于1914年的北洋政府平政院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行政审判机构。但在治理秩序转型与重构的视野中考察,民初平政院不仅是一个中立的官民纠纷裁判者,更是一个被寄予"平政爱民"期待的治理者。作为隶属于大总统而又相对独立的中央治理机构,平政院内设院长、庭长、评事、肃政厅等职位和机构,在民初政制设计和政治实践中不仅具有行政审判、行政监察的本职,还具有参与宪法解释、参与文官惩戒、监督国民会议选举等深度介入国家治理秩序建构的权能。平政院拥有一批兼具中西学历背景、专业法律素养和丰富仕宦经历的法政人群体,他们扮演着民初国家治理实践中积极能动和具体真实的治理角色。民初平政院建章立制和实践运行中的经验智慧值得今日论者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政院 行政诉讼 治理权能 治理角色 治理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政院裁判与近代中国文官保障制度的司法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聂鑫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4-181,共8页
在从帝制到共和过渡的北洋政府时期,内阁短命、政局反复动荡,为使政府运转维持最低限度的连贯性与效率,必须建立文官保障制度、对政务官之外的政府官员给予身份保障,以维系官僚体系的专业与稳定。以美国早期的经验来看,如此方可避免政... 在从帝制到共和过渡的北洋政府时期,内阁短命、政局反复动荡,为使政府运转维持最低限度的连贯性与效率,必须建立文官保障制度、对政务官之外的政府官员给予身份保障,以维系官僚体系的专业与稳定。以美国早期的经验来看,如此方可避免政党分赃及官僚集团的沉沦。文官保障制度其实是"寓保障于惩戒之中",通过设立相对独立的惩戒委员会负责文官的惩戒处分,并予以司法救济,是欧美各国比较常见的做法。面对政治风潮与政府变换,平政院依然坚持了文官保障的底线,并在行政审判中兼顾实体问题与程序问题。通过对文官惩戒处分的审查,平政院保障了文官的法定权利与整个官僚体系的稳定。我们可以说,平政院裁判在落实文官保障制度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政院 文官保障 惩戒 行政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洋政府平政院述论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绍滨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54,共6页
1 91 4年 3月 ,北洋政府依法令在北京设平政院受理全国行政诉讼及纠弹案件 ,内设肃政厅独立行使纠弹与行政公诉之职。平政院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法规 ,行政诉讼亦有比较完备的程序法 ,其人事状况在实践中也符合法律规定。平政院审理案件... 1 91 4年 3月 ,北洋政府依法令在北京设平政院受理全国行政诉讼及纠弹案件 ,内设肃政厅独立行使纠弹与行政公诉之职。平政院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法规 ,行政诉讼亦有比较完备的程序法 ,其人事状况在实践中也符合法律规定。平政院审理案件的范围比较广泛 ,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掣肘 ,成绩有限。以特别机关之名 ,平政院行司法权之实 ,审理案件颇具特点。平政院审理纠弹案件这一职能在肃政厅裁撤后丧失 ,职权也不断削弱。作为第一个行政法院 ,它推动了我国法制近代化 ,并在调整官署间关系、缓解官民矛盾方面起过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政院 纠弹 行政诉讼 北洋政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平政院制度的共和精神与治理向度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92,244,共10页
在行政审判机构的立法定位背后,民初平政院深层次的设计理念和建制考量值得挖掘。考诸史事,民初平政院由辛亥元勋宋教仁“斟酌立宪政治之通例”并“参酌中国古今官制”而命名和倡设,盖意在取法“共同议政”和“平政爱民”之古意而彰显... 在行政审判机构的立法定位背后,民初平政院深层次的设计理念和建制考量值得挖掘。考诸史事,民初平政院由辛亥元勋宋教仁“斟酌立宪政治之通例”并“参酌中国古今官制”而命名和倡设,盖意在取法“共同议政”和“平政爱民”之古意而彰显共和宪制之精神。宋教仁殁后,政治强人袁世凯“参酌旧制,体察国情”,力排众议设置平政院并为之做政治背书和执行保障,呈现出借由平政院整顿纲纪、重建秩序的治理期许。宋教仁和袁世凯这两位政见主张多有不同的民初政局关键人物,在通过平政院“平政致治”这一问题上却分享了相同或近似的理念和考量,民初平政院也因此成为彼时“帝制走向共和”之际国家治理秩序转型和重构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民初平政院制度蕴含的共和精神与治理向度,折射和印证了殊值鉴察的制度与人事相须相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行政审判机构 平政院 共和精神 治理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理抑或政争:民国初年行政审判模式之争的“表”与“里”
5
作者 胡译之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6,共15页
行政审判模式究竟应采一元制抑或二元制,曾在民国初年思想界及宪法起草者中引发长达十余年的争论。过往研究并未揭示出,在思想界大论战中,章士钊的一元制理论实则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二元制的领军人物张东荪、汪叔贤却蹊跷地倒向一元制... 行政审判模式究竟应采一元制抑或二元制,曾在民国初年思想界及宪法起草者中引发长达十余年的争论。过往研究并未揭示出,在思想界大论战中,章士钊的一元制理论实则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二元制的领军人物张东荪、汪叔贤却蹊跷地倒向一元制。在制宪辩论中,论争双方逻辑一致,结论则完全相反,却又都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且论者不惜以论代史、删削学说,可见双方虽表面上言必称法理,背后实则另有动因。学界成说以为,论争双方留学经历及党派,是决定其模式偏好的最主要因素,但事实上二者皆不足恃。行政审判模式之争的真相,实为时局变换下,各方对行政权抑制与伸张的角力;而历次制宪的行政审判模式变化不定背后,反映出制宪者的利益诉求和不同时空下的权力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行政法院 平政院 法律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违宪先决问题”之制度与实务 被引量:4
6
作者 杰哈·马库 李鎨澂 《交大法学》 2014年第1期92-107,共16页
目次一、违宪先决问题之定义以及其所保护之客体(一)宪法委员会之职权与其受理声请判决/解释之方式(二)违宪先决问题所保护之客体(三)违宪先决问题之"优先"特质与法律性质二、
关键词 违宪先决问题 宪法委员会 平政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