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论唐宋词声情相谐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吴惠娟
-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6期35-40,共6页
-
文摘
唐宋词声情相谐的美学特征是诗乐结合中的一个互依形式。它展示了词体感人的艺术魅力。它具体体现在词作的词调、押韵、句法和去声字的运用上。声情相谐特征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周邦彦是唐宋词中声情相谐的典范,由于乐谱的失传,声情是否相协已不重要。感情真挚。
-
关键词
声情相谐
词调
宫调
平声韵
仄声韵
句法
和谐
拗句
去声字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夏完淳词的几个语言特点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谭学亮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3期53-56,共4页
-
文摘
夏完淳不仅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文学家。他牺牲时虽年仅十七,却留下了三百多篇文学作品。其词曾结为《玉樊堂集》,为许多词集词话著作所注意。如《柳塘词话》评完淳词曰:“其辞致慷慨,不须易水悲歌。一时凄感,闻者不能为怀”。因此“留此数阙,以当《东京梦华录》也”。惜散佚颇多,据中华书局《夏完淳集》(一九五九年版)所收,现存词四十一首。从内容看,虽有许多词作表现的是思妇怨女情怀,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反映的是亡国伤心的惨痛和沧桑巨变的人生感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诗人并未囿于“诗庄词媚”
-
关键词
夏完淳
语言特点
韵部
词牌
平声韵
去声字
四十一首
满江红
入声韵
句式变化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望岳》不是五律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何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3-34,共2页
-
文摘
《望岳》不是五律何铭《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8则载《让学生多读些古诗》一文,称杜甫名作《望岳》之诗体“是五律”,且“要求学生根据律诗的特点”将打乱的诗句“调整句序”。其他报刊所载亦见有“五律《望岳》”这种提法。此皆误识。一首五言律诗,必定同时具备...
-
关键词
《望岳》
中学语文教学
《春望》
《唐诗别裁集》
《唐诗三百首》
五律
平声韵
《杜诗详注》
五言律诗
五言古诗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李贺诗歌用韵考察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韩荔华
-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4年第6期46-51,共6页
-
文摘
李贺诗歌用韵考察韩荔华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他的家室虽是皇帝的远支,但家道中落,至其父亲李晋肃辈已官职低微,而且其父早死,家境相当窘迫。他又迫于避父名讳(“晋”与“进”同音),不能应考进士,虽韩愈曾为此三做《讳辩》,但...
-
关键词
《广韵》
同用
诗歌用韵
独用
李贺诗歌
近体
入声韵
平声韵
马诗
使用情况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音韵学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黄寿恒
-
机构
田林县文化馆
-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9-100,共2页
-
文摘
诗词教学不能没有音韵学知识的指导。运用音韵学可以帮助诗词学员树立语言变化发展的观点,并有助于理解入声韵、分析平声韵部和选择四声五音。
-
关键词
诗词教学
音韵学
入声韵
四声五音
平声韵部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湖南山歌格律初探
- 6
-
-
作者
王建章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27-131,共5页
-
文摘
湖南山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对它的研究甚少,对其格律的研究,至今可说尚是一块空白。本文试从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正。 山歌的节拍。
-
关键词
山歌
板体
平声韵
七言
格律
顿数
句子
句式
南山
节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词二首词语简释
- 7
-
-
-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1期9-10,共2页
-
文摘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江南好》。全词九十五字,上阕九句,下阕十句,押平声韵。《水调》是一整套大曲,《歌头》本是大曲第二部分“中序”的开头。 凌云——直上云霄。凌云志,高远豪迈的志向。词中兼指登高抒怀。 寻——这里是寻访、探访的意思。 故地——这里指从前战斗过的地方。莺歌燕舞——黄鹂鸣唱,燕子飞舞,形容一片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
-
关键词
简释
词语
水调歌头
井冈山
词牌名
平声韵
燕子飞
大曲
-
分类号
I22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