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娟 韩霁昌 +3 位作者 成生权 张扬 王欢元 程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0-148,共9页
研究砒砂岩与沙以不同比例混合复配土对冬小麦田0~30cm土层土壤稳定性与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在陕西富平设置砒砂岩与沙比例分别为1:1(C1)、1:2(C2)、1:5(C3)和全沙(C4)4种复配土处理。测定分析0~30cm土壤团聚体分布、... 研究砒砂岩与沙以不同比例混合复配土对冬小麦田0~30cm土层土壤稳定性与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在陕西富平设置砒砂岩与沙比例分别为1:1(C1)、1:2(C2)、1:5(C3)和全沙(C4)4种复配土处理。测定分析0~30cm土壤团聚体分布、团聚体稳定率(WSAR)、平均质量直径(MM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以及有机碳(SOC)质量分数。结果表明,C1、C2和C3处理的土壤稳定性参数均优于C4处理,即砒砂岩与沙混合可有效提高土壤稳定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各处理0~30cm土层土壤〉0.25mm团聚体数量增加,团聚体MMD和GMD值增大,D呈减小趋势,且SOC质量分数增加。经3a种植,C2处理的WSAR较其他处理差异显著。通过对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进行数学拟合,C1、C2、C3和c4处理3a土壤平均分形维数值为2.89~2.96,且C1、C2和C3的混合比例与土壤分形维数存在良好的对数关系,复相关系数R2=0.9701。C1和C2处理有利于提高0~30cm土层大团聚体质量分数,即增加土层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c2处理对提高O~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较其他处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土壤团聚体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分形维数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鼓泡-引射耦合的柴油初次雾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新宇 方振昌 +4 位作者 李佳奇 唐新程 吕钊 乔信起 孙春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2,共10页
针对斯特林发动机小负荷燃油雾化不良问题,提出了基于鼓泡-引射耦合的雾化方式.基于VOF(Volume of Fluid)仿真研究了鼓泡喷嘴内气液流态,并依据时间线性稳定性分析,对射流液膜失稳和破碎进行数学描述,建立了鼓泡-引射耦合下的初次雾化模... 针对斯特林发动机小负荷燃油雾化不良问题,提出了基于鼓泡-引射耦合的雾化方式.基于VOF(Volume of Fluid)仿真研究了鼓泡喷嘴内气液流态,并依据时间线性稳定性分析,对射流液膜失稳和破碎进行数学描述,建立了鼓泡-引射耦合下的初次雾化模型.分析了气液质量比RGL(gas-liquid mass ratio)、负荷对初次雾化的影响,并与传统雾化方式比较.结果表明:增大RGL会促进射流失稳、减小液滴粒径.相较于传统雾化方式,鼓泡-引射耦合下小负荷索特平均直径SMD减小约62%,雾化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引射耦合 初次雾化 射流失稳 气液质量 索特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几种团聚体稳定性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149
3
作者 祁迎春 王益权 +2 位作者 刘军 于雄胜 周彩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0-347,共8页
为分析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种植年限土壤团聚体质量,获得较灵敏的团聚体状况指标与研究方法,揭示人为活动对土壤质量的作用与影响,以关中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菜园土壤和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经干筛法测定团聚体的组成状况后分别用平... 为分析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种植年限土壤团聚体质量,获得较灵敏的团聚体状况指标与研究方法,揭示人为活动对土壤质量的作用与影响,以关中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菜园土壤和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经干筛法测定团聚体的组成状况后分别用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均重直径(GMD)、分形维数D以及矩法参数为指标,分析菜园土壤和果园土壤在系列时间的振动筛分过程中团聚体组成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用MWD和GMD作为团聚状况指标,只有在适宜的振动筛分时间范围内才能基本反映各种性状土壤的团聚水平差异;用分形维数作为指标,表征各类土壤的团聚水平的可信性值得商榷;用矩法的理论和其中的偏倚系数Cs能够较为灵敏地表征各类土壤的团聚水平。同时,研究发现菜园土壤和果园土壤的团聚化水平均有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有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研究得出了矩法的偏倚系数能够更清楚地区分各土壤之间的团聚水平,为评价土壤团聚水平提供更为灵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团聚体 分形维数 几何均重直径(GMD) 平均质量直径(mwd) 偏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3
4
作者 杨如萍 郭贤仕 +2 位作者 吕军峰 侯慧芝 郭天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256,共5页
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对坡耕地土壤团聚数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免耕覆盖处理和免耕处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免耕覆盖处理有着相对更高的团聚体稳定... 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对坡耕地土壤团聚数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免耕覆盖处理和免耕处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免耕覆盖处理有着相对更高的团聚体稳定性,并且更易形成>5mm水稳性团聚体;不同种植方式下,处理对大团聚体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同一耕作方式下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大团聚体含量为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容重对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亦有影响,团聚体破坏率只对水稳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种植方式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mw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从从 陈竹君 +2 位作者 赵世翔 周建斌 张晓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0-105,共6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休闲,常规,覆草,垄沟覆盖)和施氮量(N0,N120,N240)条件下西北旱地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土壤水分、产量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筛法0.25~10mm团聚体含量垄沟覆盖显著低...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休闲,常规,覆草,垄沟覆盖)和施氮量(N0,N120,N240)条件下西北旱地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土壤水分、产量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筛法0.25~10mm团聚体含量垄沟覆盖显著低于常规和覆草栽培模式,而〉10mm的大团聚体显著高于常规和覆草模式,垄沟覆盖栽培促进0.5~5 mm团聚体向更大级别进一步团聚;干筛法0.25~10mm团聚体总量N240处理显著高于N0。湿筛法〉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覆草和垄沟覆盖栽培显著高于常规,不同施氮量间无显著差异。干筛法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垄沟覆盖显著大于覆草和常规模式;水稳性团聚体MWD覆草模式显著大于常规,覆草模式GMD显著大于垄沟覆盖模式;不同施氮量下水稳性团聚体MWD差异不显著,N0处理的GMD显著大于N120、N240。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不同施氮量间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显著。历年2m土层土壤贮水量平均值与水稳性团聚体GMD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栽培模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水分来影响土壤团聚体状况;历年平均产量与水稳性团聚体GMD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直径应较小,利于提高土壤保水和水分有效性,进而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施氮量 土壤团聚体组成 平均重量直径(mwd) 几何平均直径(G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区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6
作者 闫雷 董天浩 +6 位作者 喇乐鹏 刘鸣一 孙小贺 孟庆尧 张钰莹 张乃文 孟庆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81-188,共8页
为解决东北黑土区因不合理耕作导致的土壤结构性状变差及有机碳含量下降的问题,该研究于2015年开始,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向阳试验基地开展。设置免耕+秸秆还田(NTS)、免耕(NT)、翻耕+秸秆还田(CTS)、翻耕(CT)4种处理,于2018... 为解决东北黑土区因不合理耕作导致的土壤结构性状变差及有机碳含量下降的问题,该研究于2015年开始,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向阳试验基地开展。设置免耕+秸秆还田(NTS)、免耕(NT)、翻耕+秸秆还田(CTS)、翻耕(CT)4种处理,于2018、2019年采集土样,研究免耕措施及秸秆还田对东北薄层黑土区0~10、>10~20 cm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各粒径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和2019年0~10、>10~20 cm土层NTS处理>5 mm水稳性团聚体百分比含量及平均重量直径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NTS及NT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TS及CT处理(P<0.05),4种处理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峰值总体出现在1~2 mm处,NTS及NT处理>5、2~5、1~2 mm有机碳贡献率整体高于CTS及CT处理。研究表明,免耕与秸秆还田有利于薄层黑土坡耕地耕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和各粒级下团聚体有机碳的积累,与其他3种处理相比,免耕+秸秆还田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耕作 土壤 黑土 平均重量直径(mwd)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提高红枣产量 被引量:59
7
作者 袁晶晶 同延安 +1 位作者 卢绍辉 袁国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9-165,共7页
探讨花生壳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华北平原枣区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稳定性及红枣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和枣树对生物炭与氮肥培肥效果的响应,为枣区土壤结构改良和合理培肥制度建立科学依据。通过3 a(2013—2015)田间定位试验... 探讨花生壳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华北平原枣区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稳定性及红枣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和枣树对生物炭与氮肥培肥效果的响应,为枣区土壤结构改良和合理培肥制度建立科学依据。通过3 a(2013—2015)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生物炭用量4个水平(0,2.5,5和10 t/hm2)、氮肥用量3个水平(300,450和600 kg/hm2),利用干、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mean weight diameter)、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和>0.25 mm大团聚体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但>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则显著提高20.7%,水稳性团聚体的MWD和GMD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9.2%和27.2%。同时,各配施处理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大降幅为27.1%。与对照相比,中、高用量的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且有机碳含量与MWD和GMD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生物炭施入土壤1 a后,随试验时间的推移,与氮肥的培肥效果越来越明显,红枣产量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认为,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枣区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土壤结构及稳定性提升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枣区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和提高红枣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料 生物炭 土壤稳定性团聚体 水稳性团聚体 平均质量直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浊度法测定悬浮液中固体颗粒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博 唐晓津 +1 位作者 李学锋 张占柱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81,共4页
采用浊度法分别对9种含有不同颗粒的悬浮液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悬浮液的浊度(T)同颗粒质量浓度(C)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性常数τ与颗粒平均粒径(d32)无关而与颗粒密度(ρs)有关。通过浊度法,采用所得到的关联公... 采用浊度法分别对9种含有不同颗粒的悬浮液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悬浮液的浊度(T)同颗粒质量浓度(C)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性常数τ与颗粒平均粒径(d32)无关而与颗粒密度(ρs)有关。通过浊度法,采用所得到的关联公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悬浮液中的颗粒浓度,相对误差在2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度 悬浮液 颗粒质量浓度 Sauter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法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董莉丽 郑粉莉 秦瑞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6,共6页
土壤团聚体与土壤侵蚀和径流密切相关,本试验用Le Bissonnais法中的快速处理测定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计算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质量分形维数(D),比较几种水稳性团聚体指标之间的... 土壤团聚体与土壤侵蚀和径流密切相关,本试验用Le Bissonnais法中的快速处理测定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计算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质量分形维数(D),比较几种水稳性团聚体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植被类型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于0.2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在1978年油松林地的0-5 cm层最大,为54.95%,在1990年刺槐林地和荒地的20-40 cm层最小,为3.20%;MWD(mm)和GMD(mm)在1978年油松林地的0-5 cm层最大,分别为1.66和0.46,在荒地的20-40cm层最小,分别为0.09和0.05;表层(0-5 cm)土壤D在2.71-2.84之间,表下层在2.74-2.91之间。土壤有机质与D,MWD,GMD和〉0.2 mm显著相关,表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形成和水稳定性提高。D,MWD,GMD和〉0.2 mm都可用于表征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作为土壤抗侵蚀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水稳性 分形维数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土壤抗冲性的最佳土壤结构指标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平 王云琦 +4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王冉 胡波 唐晓芬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应用原状土冲刷法和Le Bissonnais(LB)法中的快速湿润法(FW),对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和裸地5种样地的土壤抗冲系数、土壤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找出表达不同林分土壤抗冲性的最佳土壤结构指... 应用原状土冲刷法和Le Bissonnais(LB)法中的快速湿润法(FW),对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和裸地5种样地的土壤抗冲系数、土壤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找出表达不同林分土壤抗冲性的最佳土壤结构指标。结果表明:①不同林分间土壤抗冲系数(L·min/g)大小依次表现为:阔叶林(2.719)>针阔混交林(2.431)>灌木林(2.024)>裸地(1.595)>楠竹林(1.096),各林分土壤抗冲系数除楠竹林和裸地外均从表层到底层呈递减趋势;②对于表达土壤结构常用的4个指标,>0.2 mm团聚体累积量、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土壤分形维数(D)在表层(A层)土壤中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最优,阔叶林优于灌木林,楠竹林和裸地较差;③对土壤抗冲系数和4个土壤结构指标作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平均质量直径(MWD)被引入模型,在显著性水平为P<0.05的情形下,可以认为土壤抗冲系数与MWD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306+1.823x(R2=0.406,n=19,P=0.003),即在研究地区平均质量直径(MWD)可作为表达土壤抗冲性的最佳土壤结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冲系数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空心村整治还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娟 韩霁昌 +1 位作者 陈超 李劲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4-181,共8页
以探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为目的,为提高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土壤稳定性及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在陕西澄县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后,设置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开展为期1年的种植试验,分别为玉米(C处理)、小... 以探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为目的,为提高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土壤稳定性及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在陕西澄县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后,设置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开展为期1年的种植试验,分别为玉米(C处理)、小麦(W处理)、蔬菜(V处理)、药材(M处理)及对照(未种:CK处理)。测定分析干筛法和湿筛法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平均质量直径(WM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不稳定团粒数(ELT)和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1)各处理在0—40cm各土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大小均显著优于CK处理,各处理干筛下0—40cm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DR0.25)和湿筛下该含量(WR0.25)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相反的趋势;(2)干筛法和湿筛法0—40cm土层各处理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值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值大小顺序均呈现W处理>C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C处理有助于增加表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W处理则有助于增加下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3)湿筛法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在0—40cm土层内均表现出近似"Z"字形趋势,各处理显著低于CK;(4)各处理的分形维数(D)在0—40cm土层平均值大小顺序为C处理<W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土壤分形维数(D)与干筛法和湿筛法下0—40cm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为R2=0.74和R2=0.67。空心村整治还田后种植玉米和小麦有利于提高0—40cm土层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层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 土壤团聚体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蓥市山区典型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抗蚀能力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涛 周利军 +2 位作者 齐实 孙保平 聂泽旭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1169,共9页
【目的】探究四川省华蓥市典型林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阐明该地区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华蓥市山区5种典型林分(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纯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 【目的】探究四川省华蓥市典型林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阐明该地区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华蓥市山区5种典型林分(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纯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混交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近自然经营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林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团聚体变化特征和土壤抗蚀性的影响。【结果】(1)5种典型林分土壤大团聚体质量百分比为77%~93%,且不同林分间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土壤可蚀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质量直径柏木林最大(2.33 mm),马尾松-檵木混交林最小(1.53 mm)。土壤可蚀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近自然经营杉木纯林、柏木林、杉木纯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马尾松-檵木混交林。(2)冗余分析表明:速效钾、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有机碳与平均质量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可蚀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容重与平均质量直径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土壤可蚀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5种典型林分中,柏木林和近自然经营杉木纯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最稳定、抗侵蚀性强,马尾松-檵木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最低。传统经营模式下柏木林地土壤团聚体更稳定,土壤抗蚀性更强;近自然经营模式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抗蚀性的提高。图3表3参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团聚体 土壤理化性质 抗蚀性 平均质量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体气流式喷嘴加压雾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岳朴杰 张忠孝 +3 位作者 毕德贵 娄彤 周志豪 陈永权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1期74-77,共4页
水煤浆入炉前的雾化对其稳定燃烧和气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验,研究了双流体气流式雾化喷嘴在加压条件下的雾化过程,使用LS-2000分体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了随着环境压力(雾化室压力)及气液比的不同其雾化角、索特平均直径的变化情况... 水煤浆入炉前的雾化对其稳定燃烧和气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验,研究了双流体气流式雾化喷嘴在加压条件下的雾化过程,使用LS-2000分体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了随着环境压力(雾化室压力)及气液比的不同其雾化角、索特平均直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气液比一定时,索特平均直径d32随着雾化室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雾化角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而减小,索特平均直径与环境压力的n次幂成正比,n为-0.9^-1.5,当环境压力不变时,索特平均直径随着气液质量比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环境 索特平均直径 气液质量 雾化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UDI采样装置的186FA柴油机微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梅德清 王书龙 +1 位作者 袁银男 孙平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4,共5页
利用微孔沉积式碰撞采集器(MOUDI)进行了非道路用186FA柴油机排气微粒的采集和排气微粒物质量浓度粒径分布特性研究。研究发现:中高负荷工况下,柴油机排气微粒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呈现近似的对数正态分布特性,而且随着负荷增大峰值粒径向... 利用微孔沉积式碰撞采集器(MOUDI)进行了非道路用186FA柴油机排气微粒的采集和排气微粒物质量浓度粒径分布特性研究。研究发现:中高负荷工况下,柴油机排气微粒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呈现近似的对数正态分布特性,而且随着负荷增大峰值粒径向小粒径方向偏移;各粒径级微粒质量浓度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大,中高负荷时增大趋势显著;积聚模态及粗粒子模态微粒质量浓度随烟度的增大均有增大的趋势,积聚模态微粒增大趋势相对明显;同一负荷率条件下,积聚模态微粒质量浓度基本随转速的升高而降低;中高负荷时微粒质量平均直径在0.32~0.56μm之间,低负荷时向大粒径级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 模态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质量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分强度对桂东北喀斯特典型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乐宁 邓华 +2 位作者 吴华静 吴道宁 梁士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6,共6页
为了研究桂东北地区的典型人工林覆盖土壤团聚体在不同筛分强度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采用AS200筛仪机械筛分的方法,分析4种喀斯特典型植被(毛竹林、杉木林、桉树林、马尾松林)土壤的团聚体颗粒在1.5mm、2.5mm振幅筛分强度的分级特征。... 为了研究桂东北地区的典型人工林覆盖土壤团聚体在不同筛分强度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采用AS200筛仪机械筛分的方法,分析4种喀斯特典型植被(毛竹林、杉木林、桉树林、马尾松林)土壤的团聚体颗粒在1.5mm、2.5mm振幅筛分强度的分级特征。通过对平均质量直径(MWD)、不同筛分强度下土壤团聚体颗粒分级特征及其有机碳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桉树林和杉木林土壤MWD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大于马尾松林和毛竹林的。在0.5-1mm、0.25-0.5mm和〈0.25mm粒径范围内,桉树林、马尾松林土壤1.5mm与2.5mm振幅筛分团聚体含量之差为负值,杉木林、毛竹林土壤团聚体含量之差为正值。桉树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减小而增大。从团聚体聚合角度来看,毛竹林土壤结构机械稳定性最强,马尾松林土壤结构稳定性最差。不同桂东北喀斯特地区典型人工林土壤团聚体颗粒分级差异较大,且筛分强度直接影响团聚体分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筛分强度 机械筛分 平均质量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油喷雾特性试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栋 龙潭 朱锡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研究生物质热解油喷雾特性,考察气液质量流量比对液滴平均直径的影响,并与0号柴油和生物油/乙醇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油的索特平均直径沿着轴向距离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沿着径... 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研究生物质热解油喷雾特性,考察气液质量流量比对液滴平均直径的影响,并与0号柴油和生物油/乙醇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油的索特平均直径沿着轴向距离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沿着径向不断增大;随着气液质量流量比的增加,液滴的平均直径不断减小,但减小趋势变缓;柴油雾化性能最好,生物油最差,添加乙醇能增强生物油的雾化性能。利用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生物油索特平均直径的经验公式,拟合值与试验测量值吻合良好,为生物油燃烧喷嘴的设计和运行工况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喷雾特性 索特平均直径 气液质量流量比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径谱仪的畜禽养殖场空气颗粒污染物测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志勇 杨逍 +3 位作者 慕海锋 佟金 陈东辉 郭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6-251,共6页
为了分析采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实时测量畜禽养殖场空气颗粒污染物的可行性及效果,首先使用APS和MOUDI在实验室对玻璃球粉末和植物油滴进行同步测量与对比分析,然后在畜禽养殖场实时地对下风向空气颗粒污染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实... 为了分析采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实时测量畜禽养殖场空气颗粒污染物的可行性及效果,首先使用APS和MOUDI在实验室对玻璃球粉末和植物油滴进行同步测量与对比分析,然后在畜禽养殖场实时地对下风向空气颗粒污染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实验室中,APS测得的2种玻璃球粉末和植物油滴的结果较准确;通过线性回归证明这2种仪器测得的玻璃球粉末和植物油滴的累积质量浓度具有一定相关性,R2都大于0.9,表明拟合度较好。在使用APS实时测量畜禽养殖场的空气颗粒污染物时,APS能够较好地反映空气颗粒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能基于其实时测量的颗粒物几何平均直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等指标从多个角度对空气颗粒污染物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 畜禽养殖 空气颗粒污染物 几何平均直径 数量浓度 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市4月份城郊大气中PM_(2.5)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世平 董发勤 +3 位作者 代群威 黄云碧 唐俊 陈武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13-214,共2页
当前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已成为造成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董发勤等,2009)。PM2.5即动力学直径Da≤2.5μm的大气颗粒物,近年来已逐渐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Salvadora等,2011)。PM2.5粒径小。
关键词 绵阳市 大气颗粒物 大气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平均浓度 主要来源 特性分析 滤膜采样 空气污染 动力学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紫色土坡地耕作位移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勇 李富程 +3 位作者 汪璇 刘静 杨威 王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了采用化学措施防治坡地耕作侵蚀,以紫色土典型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磁性示踪和模拟耕作等技术研究了聚丙稀酰胺(PAM)后不同坡度(5°,10°,15°,20°,25°)坡地耕作位移和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采用化学措施防治坡地耕作侵蚀,以紫色土典型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磁性示踪和模拟耕作等技术研究了聚丙稀酰胺(PAM)后不同坡度(5°,10°,15°,20°,25°)坡地耕作位移和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PAM后不同坡度坡地耕作位移均明显低于对照(未添加PAM),其中在20°和25°坡面显著减少了49.16%和67.96%;(2)与对照相比,土壤中添加PAM后<0.25mm非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5°,10°,15°,20°,25°坡度分别减少了33.74%,46.67%,37.56%,52.70%,62.50%,不同坡度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平均降低了60.05%,而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值分别增加了41.94%和55.09%;(3)耕作位移量与PAD值呈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而与MWD和GMD值呈负线性相关性(P<0.05)。坡地土壤添加PAM后可以有效降低耕作位移量,增强土壤结构稳定性,减少耕作侵蚀。在农业生产中PAM可用于控制较陡(≥20°)坡地的耕作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稀酰胺(PAM) 耕作位移 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 平均质量直径(mw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黄泥田水稻土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养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高强 宓文海 +4 位作者 夏斯琦 刘明月 毛伟 居静 赵海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81,共12页
为了找出适合低肥力黄泥田的培肥模式,以单施化肥(NPK)处理为对照,研究长期(8 a)不同培肥措施[化肥配施秸秆同时添加秸秆快腐菌剂(NPK+RS)、控释BB肥配施牛粪(BBF+CM)]下黄泥田水稻土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试... 为了找出适合低肥力黄泥田的培肥模式,以单施化肥(NPK)处理为对照,研究长期(8 a)不同培肥措施[化肥配施秸秆同时添加秸秆快腐菌剂(NPK+RS)、控释BB肥配施牛粪(BBF+CM)]下黄泥田水稻土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试验开始时土壤养分状况相比,3种施肥处理总体上均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其中,BBF+CM处理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1%、49%、55%,提升效果最明显。与NPK处理相比,NPK+RS和BBF+CM处理提高了>2.00 mm粒径团聚体所占比例及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提升幅度BBF+CM处理稍高于NPK+RS处理。3个施肥处理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均随着水稻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增大,而非根际土壤团聚体MWD和GMD总体上在水稻分蘖期最大、拔节期最小。在水稻分蘖期,3个施肥处理非根际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大于根际土壤,在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结果反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取样时间、施肥处理及其互作是影响黄泥田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分别具有极显著正、负相关关系。不同粒径团聚体养分分布存在差异,其中>2.00 mm粒径团聚体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而<0.25 mm和0.25~2.00 mm团聚体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与NPK处理相比,NPK+RS和BBF+CM处理总体上均可以显著提高各级粒径团聚体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NPK+RS处理各粒径团聚体有机质含量提高19%~23%,全氮含量提高19%~29%,有效磷含量提高26%~49%,速效钾含量提高131%~157%;而BBF+CM处理各粒径团聚体有机质含量提高23%~34%,全氮含量提高28%~81%,有效磷含量提高47%~178%,速效钾含量提高17%~41%。综上所述,BBF+CM和NPK+RS 2种施肥模式均能提升黄泥田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其中BBF+CM处理效果较优,可以作为低产黄泥田土壤生产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措施 秸秆 牛粪 黄泥田水稻土 团聚体组成 团聚体稳定性 养分分布 平均质量直径(mwd) 几何平均直径(G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