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主干路路段行程时间估计的BPR修正模型 被引量:25
1
作者 姜桂艳 李继伟 张春勤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提高城市主干路交通流平均行程时间的估计精度,根据路段上游检测器采集的截面流量,建立了3种BPR(bureau of public roads)修正模型,包括全状态累积流量BPR修正模型、分状态标定的BPR模型和分状态累积流量BPR修正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全... 为提高城市主干路交通流平均行程时间的估计精度,根据路段上游检测器采集的截面流量,建立了3种BPR(bureau of public roads)修正模型,包括全状态累积流量BPR修正模型、分状态标定的BPR模型和分状态累积流量BPR修正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全状态累积流量BPR修正模型明显优于传统的BPR模型;分状态标定的BPR模型和分状态累积流量BPR修正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估计精度,且后者可将阻滞交通状态下的平均估计误差降低至8.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路 平均行程时间 交通流参数 累积流量 BP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段下游检测线圈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兆升 高学英 +1 位作者 林赐云 孙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0-795,共6页
为解决路段下游线圈检测信息因受交通控制信号影响无法估计路段行程时间的问题,通过分析车辆在停车线处的动力特性,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对路段下游线圈检测车速进行分析修正,获取车辆通过停车线的修正车速.分析了车辆排队前部与其后车辆... 为解决路段下游线圈检测信息因受交通控制信号影响无法估计路段行程时间的问题,通过分析车辆在停车线处的动力特性,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对路段下游线圈检测车速进行分析修正,获取车辆通过停车线的修正车速.分析了车辆排队前部与其后车辆在通过下游检测线圈的不同运动特性,分段估计车辆通过路段的时间.用VISSIM4.20模拟软件设计实验,对比分析了基于路段上下游线圈检测信息进行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提出方法估计的结果较基于上游检测信息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路段平均行程时间 检测线圈 检测速度 启动延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均出行时间最小化的环线地铁隔站停靠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昱岗 周本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9,64,共5页
针对现行地铁"站站停"停靠方式在节约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上的不足,对于站点布局已经确定的地铁环线,提出了基于环形地铁线路上乘客平均行程站点数概率分布,以缩短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为目标的隔站停靠的组织方法。通过解析地铁出... 针对现行地铁"站站停"停靠方式在节约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上的不足,对于站点布局已经确定的地铁环线,提出了基于环形地铁线路上乘客平均行程站点数概率分布,以缩短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为目标的隔站停靠的组织方法。通过解析地铁出行过程,在分析地铁环线运营组织及客流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给出地铁环线上乘客平均行程站点数概率分布,并建立了以乘客平均出行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地铁隔站数优化模型。通过示例演算,得到了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与最优隔站数的基本关系,分析了相关参数的灵敏度,验证了地铁环线隔站停靠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环线 运营组织 隔站停靠 乘客平均行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马柱 陈雨人 张兰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根据乌鲁木齐市5年的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将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为严重事故和非严重事故两类。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从影响因素中初步选取13个候选自变量,分析候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获得最具相关性的因素组合。采用二项Lo... 根据乌鲁木齐市5年的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将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为严重事故和非严重事故两类。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从影响因素中初步选取13个候选自变量,分析候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获得最具相关性的因素组合。采用二项Logistic模型建立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析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相关研究可以为降低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波 TRANSMODELER 动态分配 动态路阻函数 平均行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浮动车取样偏差修正的数据融合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慧兵 杨晓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98-1503,共6页
考虑到浮动车取样偏差会给路段平均行程时间估计值带来很大误差这一事实,提出了一个融合模型,该模型是在真实路段平均行程时间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其融合了线圈数据和浮动车数据,减少了浮动车取样偏差对路段平均行程时间估计值... 考虑到浮动车取样偏差会给路段平均行程时间估计值带来很大误差这一事实,提出了一个融合模型,该模型是在真实路段平均行程时间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其融合了线圈数据和浮动车数据,减少了浮动车取样偏差对路段平均行程时间估计值的影响.最后利用仿真实验对一条具有连续5个交叉口的主干道进行仿真实验,实验证明,相对于浮动车法,融合方法无论在平峰期和高峰期都可以得到精度更高的平均行程时间估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段平均行程时间 数据融合模型 取样偏差 仿 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波理论的改进动态路阻函数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博文 张俊友 +1 位作者 李庆印 柳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以动态交通分配中的动态路阻函数与现状实际车辆行程时间的拟合度为基础,运用道路Greenshield速-密关系模型对原有交通波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更适应于动态交通分配的改进动态路阻函数。通过TransModeler仿真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改进... 以动态交通分配中的动态路阻函数与现状实际车辆行程时间的拟合度为基础,运用道路Greenshield速-密关系模型对原有交通波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更适应于动态交通分配的改进动态路阻函数。通过TransModeler仿真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动态路阻函数可行,改进动态路阻函数计算值比原函数计算值更接近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波 TRANSMODELER 动态分配 动态路阻函数 平均行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和集成学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13
7
作者 方方 王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3-392,共10页
针对短时交通流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析和集成学习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对原始交通流数据的平均行程时间序列应用Mallat算法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且对各尺度上分量进行单支重构;其次,对于各重构的单支序列分... 针对短时交通流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析和集成学习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对原始交通流数据的平均行程时间序列应用Mallat算法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且对各尺度上分量进行单支重构;其次,对于各重构的单支序列分别使用极端梯度提升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进行预测得到多个子模型,同时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进行子模型的最佳参数选择;最后,将所有子模型的预测值代数求和,得到总体交通流的预测结果。采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地区某路段实际交通流数据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和XGBoost组合模型预测效果优于传统线性模型及单一XGBoost模型,从而更好地为交通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短时交通流预测 小波分析 集成学习 平均行程时间 贝叶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ha-reliable combined mean traffic equilibrium model with stochastic travel times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文义 关伟 +1 位作者 宋丽英 孙会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770-3778,共9页
Based on the reliability budget and percentile travel time(PTT) concept, a new travel time index named combined mean travel time(CMTT) under stochastic traffic network was proposed. CMTT here was defined as the convex... Based on the reliability budget and percentile travel time(PTT) concept, a new travel time index named combined mean travel time(CMTT) under stochastic traffic network was proposed. CMTT here was defined as the convex combination of the conditional expectations of PTT-below and PTT-excess travel times. The former was designed as a risk-optimistic travel time index, and the latter was a risk-pessimistic one. Hence, CMTT was able to describe various routing risk-attitudes. The central idea of CMTT was comprehensively illustrated and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existing travel time indices was analyzed. The Wardropian combined mean traffic equilibrium(CMTE) model was formulated as a variational inequality and solved via an alternating direction algorithm nesting extra-gradient projection process. Some mathematical properties of CMTT and CMTE model were rigorously proved.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was performed to characterize the CMTE network. It is founded that that risk-pessimism is of more benefit to a modest(or low) congestion and risk network, however, it changes to be risk-optimism for a high congestion and risk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vel behavior risk attitude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combined mean travel time wardropian user equilibr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