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凸凹侧椎旁肌平均肌电比值与Cobb角度相关度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许轶 王楚怀 +1 位作者 赖建洋 李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比值与相应的Cobb角度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研究。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所有患者均执行BST实验,采用芬兰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比值与相应的Cobb角度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研究。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所有患者均执行BST实验,采用芬兰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计算凸凹侧AEMG比值,并与相应Cobb角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EMG比值与Cobb角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4,(P<0.01),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IS患者AEMG比值与Cobb角呈正相关,表明Cobb角度越大,凸凹侧的肌力差异越大,失衡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平均肌电比值 Cobb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鞋底类型和步行速度对行走相关肌群平均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健 杨锆 刘志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依据跟掌高度比例关系确定的鞋底类型和步行速度对行走相关肌群表面肌电平均振幅(AEMG)的影响,为研究行走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规律和研制具有保健作用的各类运动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0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穿着具有不同类型鞋... 目的:探讨依据跟掌高度比例关系确定的鞋底类型和步行速度对行走相关肌群表面肌电平均振幅(AEMG)的影响,为研究行走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规律和研制具有保健作用的各类运动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0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穿着具有不同类型鞋底的运动鞋(负跟鞋、平跟鞋、中跟鞋和船型鞋),分别以0.82 m/s和1.64 m/s速度匀速行走。检测行走相关肌群(身体右侧的胫骨前肌、内侧腓肠肌、比目鱼肌、多裂肌、竖脊肌、股外肌)表面肌电平均振幅。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步行速度对各被检肌群AEMG都有显著影响,鞋底类型对竖脊肌(F=5.52,P=0.002)和比目鱼肌(F=4.26,P=0.008)有显著影响,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多重比较发现,穿着船型鞋和负跟鞋快速行走时竖脊肌AEMG显著高于平跟鞋和中跟鞋,穿着船型鞋时比目鱼肌AEMG显著高于其他三种鞋;慢速步行条件下鞋底类型对被检肌群无显著影响。结论:鞋底类型可以改变人体在快速行走时部分行走相关肌肉的平均肌电水平,其原因可能与鞋底类型改变所引起的行走姿势和神经肌肉运动控制模式发生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底类型 步行速度 行走相关 平均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负重行走时人体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肌电值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岚岚 王健 +1 位作者 杨锆 韩晓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负荷方式、负荷等级及路面条件下行走时人体腰部竖脊肌与多裂肌平均肌电值(AEMG)的变化特征。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在不同负荷等级(0 kg、1 kg、2 kg、5 kg、10 kg、15 kg和20 kg)、负荷方式(左手提、右手提和... 目的:探讨在不同负荷方式、负荷等级及路面条件下行走时人体腰部竖脊肌与多裂肌平均肌电值(AEMG)的变化特征。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在不同负荷等级(0 kg、1 kg、2 kg、5 kg、10 kg、15 kg和20 kg)、负荷方式(左手提、右手提和背部负荷)及路面(平地、上楼梯和下楼梯)条件下行走,同步采集腰部竖脊肌与多裂肌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分析AEMG变化特征。结果:负荷等级、方式及路面条件三因素对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AEMG有显著影响(P<0.001),且负荷等级与负荷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相同负荷等级下左、右单侧手负重时肌肉AEMG均大于背部负荷方式(P<0.05),但左手与右手负重两种负荷方式无显著差异;不同负荷等级条件下,上楼时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AEMG显著大于平地和下楼(P<0.05);单侧手负重且当负荷等级达到一定水平时,对侧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AEMG值显著大于同侧。结论:单侧手负重时只有在高负荷等级下肌肉活动才呈现明显的对侧增强效应;同负荷等级下背部负荷方式比单侧手负重省力;人体负重上楼梯时腰部两肌肉的激活强度明显大于平地和下楼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走 表面信号 平均肌电 多裂 竖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车把手类型和坡度对上肢肌群平均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辉 邱文信 杨振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把手类型自行车在不同坡度路面骑行时上肢肌群的用力变化特征,为自行车专业选手和骑行爱好者针对性专项训练或比赛,以及动感单车制造商标注器材使用方法和锻炼效果提供科学理论参考。方法:8名健康男性大学体育专业志愿者,... 目的:探讨不同把手类型自行车在不同坡度路面骑行时上肢肌群的用力变化特征,为自行车专业选手和骑行爱好者针对性专项训练或比赛,以及动感单车制造商标注器材使用方法和锻炼效果提供科学理论参考。方法:8名健康男性大学体育专业志愿者,骑行不同把手类型(下弯型、平直型和上翘型)的自行车,分别在模拟下坡4°和上坡4°地面上以60 rpm的转速行驶,阻力设定为功率120 W,检测骑行者上肢相关肌群(身体右侧的腕伸肌、腕屈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斜方肌、背阔肌)表面肌电平均振幅。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把手类型对骑行者腕屈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和背阔肌AEMG有显著影响(P<0.05);坡度对骑行者腕伸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和背阔肌AEMG有显著影响(P<0.05);把手类型和坡度除了三角肌AEMG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外(P<0.007),其余各被检上肢肌群AEMG均无显著交互作用。结论:平直型把手可以显著提高腕屈肌肌肉激活;上翘型把手在上坡4°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肱二头肌和背阔肌的肌肉激活;下弯型把手可以显著提高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肌肉激活,但要视坡度情形而定;坡度增加可以显著提高骑行者腕伸肌、肱二头肌和背阔肌的肌肉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手 坡度 上肢 平均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5
作者 穆景颂 倪朝民 +1 位作者 夏清 缪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按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和中重度疼痛组(B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在完成自身重量的腰部竖脊肌等长负荷测试和踝跖屈最大角度...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按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和中重度疼痛组(B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在完成自身重量的腰部竖脊肌等长负荷测试和踝跖屈最大角度自身重量的腓肠肌等长负荷测试时健、患侧L5~S1水平竖脊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两组患者患侧腰部竖脊肌和腓肠肌内侧头AEMG较健侧均有降低(P<0.05),患侧MFs绝对值较健侧升高(P<0.05);组间比较,B组患侧两组肌肉MFs绝对值均较A组增大(P<0.05);B组健/患侧肌肉AEMG比均大于A组(P<0.05),但MFs比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和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工具;踝跖屈最大角度自身重量的腓肠肌等长负荷测试可以作为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方法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主观疼痛感程度不同时,双侧腰部竖脊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失衡程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表面图(sEMG) 视觉模拟评分(VAS) 功能评定 平均肌电值(AEMG) 中位频率的斜率 (M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指标变化规律 被引量:7
6
作者 梁崎 许轶 +2 位作者 王楚怀 赖建洋 林科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9-991,共3页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脊柱旁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活动时域指标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正常对照组少年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12—19岁;两组...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脊柱旁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活动时域指标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正常对照组少年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12—19岁;两组受试者均执行BST实验、抬物实验,采用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受试者双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频谱面积(SPA)。结果:AIS患者脊柱旁顶椎区凸、凹侧椎旁肌AEMG(凸侧106.76±47.73μV/s,凹侧67.93±26.11μV/s,P<0.01),SPA(凸侧11.01±8.81m2,凹侧4.38±3.14m2,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正常对照组椎旁肌左、右侧表面肌电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AIS患者脊柱旁顶椎区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活动不对称,表面肌电图可用作评定AIS脊柱旁凸、凹侧肌电活动差别的客观检查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平均肌电 频谱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活动中人体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特性
7
作者 康乐 张建国 刘合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时下肢主要肌肉群肌电信号特征。方法 30名正常成年人完成7个基本动作,同步检测双侧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外侧、胫前肌和比目鱼肌的表面肌电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和结论在日常生活活动中,... 目的探讨个体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时下肢主要肌肉群肌电信号特征。方法 30名正常成年人完成7个基本动作,同步检测双侧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外侧、胫前肌和比目鱼肌的表面肌电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和结论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左右下肢肌肉的发力有显著性差异,下肢各肌肉发力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性在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时下肢发力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日常生活活动 下肢 平均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