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煤岩受载破裂内部红外辐射温度变化规律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桢 齐庆杰 +2 位作者 叶丹丹 李鑫 罗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8-624,共7页
对由顶板岩、煤层、底板岩组成的复合煤岩体受载破裂内部的红外辐射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别在试样砂岩、煤样的中部不同方向钻孔,利用红外测温仪测量试样内部温度来研究其受载变形直至孔破裂过程中的红外辐射温度的演化特征。结... 对由顶板岩、煤层、底板岩组成的复合煤岩体受载破裂内部的红外辐射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别在试样砂岩、煤样的中部不同方向钻孔,利用红外测温仪测量试样内部温度来研究其受载变形直至孔破裂过程中的红外辐射温度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复合煤岩在加载试验过程中均存在热弹效应和摩擦热效应。煤体裂隙面之间错动和摩擦产生的热量明显大于热弹效应产生的热量,导致内部温度上升0.17℃;而顶、底板砂岩的热弹效应起主导作用,温度升高分别为0.04,0.05℃。煤、顶底板砂岩的内部红外辐射温度和应变、应力和温度线性拟合后均呈较强线性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煤岩 变形破裂 红外辐射温度 变化规律 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热红外分裂窗辐射量线性组合的陆地温度遥感反演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宁 尹球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4期464-468,共5页
分裂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海温反演。但当其用于陆地温度反演时 ,通常产生较大误差。选用 7类共 5 1种标准地物 ,分析研究了各种分裂窗算法用于陆面温度反演所产生的误差及误差来源。提出了新的分裂窗算法 ,用分裂窗辐射量线性组合代替亮... 分裂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海温反演。但当其用于陆地温度反演时 ,通常产生较大误差。选用 7类共 5 1种标准地物 ,分析研究了各种分裂窗算法用于陆面温度反演所产生的误差及误差来源。提出了新的分裂窗算法 ,用分裂窗辐射量线性组合代替亮温线性组合。新的分裂窗反演算法受大气影响很小 ,使陆地温度反演精度优于 3K ,水体反演精度优于 0 .15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发射率 红外 分裂窗 辐射 线性组合 大气校正 陆地温度 遥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红外热像平均温升随火灾温度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辉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5年第1期36-37,46,共3页
对混凝土在火灾条件下的热像平均温升进行了试验研究 ,获得了混凝土热像平均温升随着火灾温度变化的规律 。
关键词 混凝土 火灾 温度变化规律 红外热像 试验研究 温升 着火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夏季对流云顶黑体辐射温度的频率分布及其日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贺新强 陈受钧 郑永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60,共8页
应用逐时GMS-5卫星红外云图云顶黑体辐射温度TBB资料,对1998~2000年夏季(6、7、8月)东亚地区各网格点的TBB按TBB≤-32 癈及TBB≤-52 癈这两个对流云顶阈值范围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对流云顶TBB阈值出现的频率分布可以客观... 应用逐时GMS-5卫星红外云图云顶黑体辐射温度TBB资料,对1998~2000年夏季(6、7、8月)东亚地区各网格点的TBB按TBB≤-32 癈及TBB≤-52 癈这两个对流云顶阈值范围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对流云顶TBB阈值出现的频率分布可以客观地揭示对流的地理分布和日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红外云图 云顶黑体辐射温度 东亚地区 TBB阈值 地理分布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石红外辐射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子龙 常银 蔡鑫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7-1134,共8页
为研究加载速率对岩石试样红外辐射效应的影响,对花岗岩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下单轴压缩实验,监测其红外辐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增加,花岗岩试样抗压强度逐渐增加,从初始加载直至破坏的时间明显减少,初始压密阶段变长,弹性阶... 为研究加载速率对岩石试样红外辐射效应的影响,对花岗岩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下单轴压缩实验,监测其红外辐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增加,花岗岩试样抗压强度逐渐增加,从初始加载直至破坏的时间明显减少,初始压密阶段变长,弹性阶段的斜率逐渐变小;加载速率对红外辐射效应的影响体现在红外热像和平均红外辐射温度变化量上,在花岗岩红外热像图上表现为热像图上的高温区域不断扩大;试样的平均红外辐射温度变化量(ΔtAIR)随着加载速率提高逐渐增大;在较高加载速率下,ΔtAIR曲线的斜率呈指数函数增大,即花岗岩试样的红外辐射效应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速率 红外辐射 平均红外辐射温度变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载荷下不同含水率砂岩力学和红外辐射特征 被引量:22
6
作者 周子龙 熊成 +3 位作者 蔡鑫 赵源 李夕兵 杜坤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9-1196,共8页
为揭示水对砂岩受力和红外辐射特性影响,开展不同含水率砂岩的单轴压缩试验,并进行红外辐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增加,砂岩的单轴压缩强度、弹性模量逐渐降低,说明水对岩石的力学性质起到了一定的"软化"作用;含水率... 为揭示水对砂岩受力和红外辐射特性影响,开展不同含水率砂岩的单轴压缩试验,并进行红外辐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增加,砂岩的单轴压缩强度、弹性模量逐渐降低,说明水对岩石的力学性质起到了一定的"软化"作用;含水率对砂岩红外辐射特性影响较大,砂岩含水率越高,其从初始时刻到最高应力时刻的升温幅度越大;含水率越高的砂岩试样表面平均红外辐射温度(AIRT)随时间变化的波动越小,温度随应力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越明显;含水岩石在临破裂前红外热像变化较平稳,没有温度异常,而对于干燥岩石,其临破裂前表面平均红外辐射温度突然增大,出现较明显的高温异常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红外辐射 含水率 平均红外辐射温度(AIRT) 高温异常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对红外测温反推内壁温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沈立华 范春利 +1 位作者 杨立 孙丰瑞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0-253,共4页
利用红外热像仪获得外壁温度,在简化的一维模型下反推内壁温度。分别分析了壁内存在缺陷,考虑缺陷内的空气对流换热及表面辐射对反推内壁温度的影响。反推的内壁温度大小与缺陷厚度成线性变化,而随着缺陷内介质导热系数的增加成非线性... 利用红外热像仪获得外壁温度,在简化的一维模型下反推内壁温度。分别分析了壁内存在缺陷,考虑缺陷内的空气对流换热及表面辐射对反推内壁温度的影响。反推的内壁温度大小与缺陷厚度成线性变化,而随着缺陷内介质导热系数的增加成非线性下降趋势,缺陷位于壁内时位置的影响可忽略。考虑缺陷内空气对流换热的影响下得出的温度与纯导热条件下得出的温度存在较大误差,辐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结论对于实际工程中准确确定内壁温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壁温度 缺陷 红外测温 对流换热 红外热像仪 一维模型 表面辐射 线性变化 导热系数 指导作用 非线性 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OS工艺的横向多晶硅p^+p^-n^+结红外微测辐射热计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二柱 梁平治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0,共4页
基于多晶硅pn结正向压降的温度特性,应用标准CMOS工艺,结合体硅微机械加工技术,研制成功非制冷红外微测辐射热计.本文详细分析了横向多晶硅p+p-n+结的温度特性,给出了正向压降温度变化率的理论表达式和实验测量值;并描述了微测辐射热计... 基于多晶硅pn结正向压降的温度特性,应用标准CMOS工艺,结合体硅微机械加工技术,研制成功非制冷红外微测辐射热计.本文详细分析了横向多晶硅p+p-n+结的温度特性,给出了正向压降温度变化率的理论表达式和实验测量值;并描述了微测辐射热计的设计思路和制作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284~253K)附近,横向多晶硅p+p-n+结正向压降的温度变化率为1.5mV/K;在3~5μm红外波段,微测辐射热计的电压响应率为5.7×103V/W,黑体探测率D为1.2×108cm.Hz1/2.W-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多晶硅p^+p^-n^+结 温度变化 CMOS工艺 红外微测辐射热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室内非均匀热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孟晓静 刘启薇 +1 位作者 曹莹雪 阿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8-3143,共6页
为了对室内热环境进行空间评价,探究平均辐射温度与湿球黑球温度(t_(WBG))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对存在辐射热源与室温两种工况下的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黑球温度、表面温度进行测试,考察红外热成像法计算空间平均辐射温度的可... 为了对室内热环境进行空间评价,探究平均辐射温度与湿球黑球温度(t_(WBG))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对存在辐射热源与室温两种工况下的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黑球温度、表面温度进行测试,考察红外热成像法计算空间平均辐射温度的可靠性,并结合Python数字图像设计一种热环境空间评价结果的可视化方法,研究存在辐射源与室温两种工况平均辐射温度与t_(WBG)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不同工况下红外热成像法与黑球法的差异均在2℃以内,红外热成像法计算平均辐射温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温度、t_(WBG)的空间变化规律相似,当室内存在辐射热源时平均辐射温度的空间差异为6.4℃,t_(WBG)的空间差异为3.9℃。研究结果可以为室内热环境的空间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红外热成像 平均辐射温度 湿球黑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目标毫米波被动探测辐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聂建英 李兴国 +1 位作者 娄国伟 龚冰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共7页
毫米波系统有着较微波、红外、光学系统不同特性的优点。目前,毫米波被动探测技术在反装甲导弹和末敏弹的制导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目标动能等因素,通常目标温度变化,本文研究变温目标毫米波被动探测辐射特性,并通过实验分析了辐射能量... 毫米波系统有着较微波、红外、光学系统不同特性的优点。目前,毫米波被动探测技术在反装甲导弹和末敏弹的制导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目标动能等因素,通常目标温度变化,本文研究变温目标毫米波被动探测辐射特性,并通过实验分析了辐射能量与介电常数及物理温度的辐射关系特性,以及与探测角度关系的分析,并给出了目标毫米波被动探测隐身特性的基本要素与变温目标辐射特性的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辐射 辐射特性 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复合材料动态红外特征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东臻 杨立 陈翾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3-417,共5页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与制导技术的飞速发展,舰船红外隐身技术中的先决条件——舰船材料的选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通常认为复合材料玻璃钢在一天中的红外特征变化没有普通军用钢显著。文中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假设,将复...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与制导技术的飞速发展,舰船红外隐身技术中的先决条件——舰船材料的选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通常认为复合材料玻璃钢在一天中的红外特征变化没有普通军用钢显著。文中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假设,将复杂的三维辐射与对流耦合瞬态导热问题简化为一维瞬态导热问题,利用有限体积法计算模拟出两种舰船材料(聚酯玻璃钢与普通军用钢)表面的瞬时温度变化与辐射强度分布。通过对比,发现玻璃钢材料在一天中某些时段的瞬时温度高于普通军用钢,动态红外特征十分明显。该结论对舰船红外隐身材料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 玻璃钢 红外特征 温度变化 红外辐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像图与疼痛临床 被引量:17
12
作者 傅志俭 王珺楠 谢珺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红外热像图 疼痛 生理病理现象 现代科学技术 红外热像技术 临床应用 红外线辐射 临床的应用 温度变化 人体表面 成像原理 新兴学科 医学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加热下冰层融化特性实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超 谢腾 +2 位作者 陈浩文 董建锴 姜益强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8-382,共5页
为研究红外加热下冰层融化特性和除冰能效,搭建了红外线加热除冰实验台,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融化过程中冰层内部温度变化,计算融冰速率及除冰能效。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红外线加热除冰,辐射能量被冰层表面接收后会以热传导的方式由表面向... 为研究红外加热下冰层融化特性和除冰能效,搭建了红外线加热除冰实验台,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融化过程中冰层内部温度变化,计算融冰速率及除冰能效。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红外线加热除冰,辐射能量被冰层表面接收后会以热传导的方式由表面向内部传递;融冰水蓄存会降低融冰速率,冰层厚度5.8±0.2 cm条件下除冰时间增加73%;红外加热管温度对除冰能效影响显著,低温加热器比高、中温加热器更节能,其平均能效比后者分别高21%和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除冰 温度变化特性 除冰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8~14μm波段动态红外特征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翾 王艳武 +1 位作者 张健 杨立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78-1280,共3页
随着红外探测与制导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舰船红外特征的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军事意义。在简化舰船动态传热模型的基础之上,模拟出舰船表面瞬时温度变化与目标辐射强度的周向分布结果。模拟结果表明舰船的主要部位的表面温度在一天之中... 随着红外探测与制导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舰船红外特征的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军事意义。在简化舰船动态传热模型的基础之上,模拟出舰船表面瞬时温度变化与目标辐射强度的周向分布结果。模拟结果表明舰船的主要部位的表面温度在一天之中变化显著,且在同一时刻部位间的温度也存在明显差异;舰船不同时刻的辐射强度沿周向差异显著,同一时刻不同方位角上的辐射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同一时刻同一方位角上的辐射强度随仰角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 红外特征 温度变化 辐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红外伪装效果检测指标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少辉 陈宏书 +2 位作者 胡志毅 张五龙 吴剑锋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0,共4页
为使热红外伪装检测指标能更加真实地体现目标的热红外伪装效果,进一步完善热红外伪装效果检测研究,针对目标在红外波段的温度暴露征候和红外图像暴露征候产生的原理及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了实验及数学分析,提出了合理化的热红外伪装效... 为使热红外伪装检测指标能更加真实地体现目标的热红外伪装效果,进一步完善热红外伪装效果检测研究,针对目标在红外波段的温度暴露征候和红外图像暴露征候产生的原理及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了实验及数学分析,提出了合理化的热红外伪装效果检测指标。在具体的检测指标方面,讨论了目标与背景的平均温差检测指标的作用和局限性,并引入了辐射温度标准差对比指标,较好地解决了平均温差指标不能反映热图纹理的问题,此外,还对目标斑点暴露尺寸及红外图像直线边长度等热红外图像检验指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 红外 检测指标 平均辐射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青藏高原深厚及浅薄降水云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16
作者 潘晓 傅云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1-1203,共13页
利用1998-2007年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和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RS的融合资料,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深厚降水(深厚强对流和深厚弱对流)及浅薄降水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及红外信号特征,并对其日变化特点和降水的经向移动特征进行... 利用1998-2007年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和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RS的融合资料,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深厚降水(深厚强对流和深厚弱对流)及浅薄降水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及红外信号特征,并对其日变化特点和降水的经向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高原降水主要以深厚弱对流降水为主(67.8%),浅薄降水次之(26.4%),深厚强对流降水出现最少(5.8%)。不同云顶红外辐射温度的平均降水廓线表明,深厚降水从雨顶高度至近地面高度均经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而浅薄降水只有增大过程。深厚强对流和深厚弱对流的降水频次峰值均出现在16:00(地方时,下同),降水强度峰值分别出现在18:00和13:00,其中深厚强对流降水强度在00:00还出现次峰值。浅薄降水的降水频次及强度峰值均出现在20:00,呈现夜雨特点。深厚降水和浅薄降水的云顶红外辐射温度日变化特征相似,最低值均出现在19:00。深厚强对流和深厚弱对流降水具有明显的东移特征,其中深厚弱对流降水的东移特征更为明显,而浅薄降水无明显的经向传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水云 红外辐射温度 气候特征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因素 被引量:13
17
作者 钱扬义 吴东燕 +1 位作者 王琴 罗秀玲 《化学教学》 CAS 2005年第5期23-25,共3页
利用手持技术仪器探究:在接受相同的太阳光照射和地面辐射下,空气中N2、O2和CO2温度变化情况;红外灯照射下空气和CO2的温度变化情况;在相同太阳光照射和地面辐射下,含有不同浓度的CO2的大气气温变化情况。从而比较它们的温室效应强度。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大气 技术 变化情况 地面辐射 阳光照射 CO2 红外 空气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算法的岩石裂隙发展方向跟踪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晓红 李铁锋 +1 位作者 刘祥鑫 李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141,共8页
为了避免部分岩土工程灾害发生,对岩石表面裂隙发展方向进行跟踪预测,提高岩石表面裂隙的检出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算法的岩石裂隙发展方向跟踪预测方法。该法针对红外热像图中岩石裂隙形态多变、尺寸差异大并对实时性有一... 为了避免部分岩土工程灾害发生,对岩石表面裂隙发展方向进行跟踪预测,提高岩石表面裂隙的检出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算法的岩石裂隙发展方向跟踪预测方法。该法针对红外热像图中岩石裂隙形态多变、尺寸差异大并对实时性有一定要求的特点,以深度残差网络ResNet50为特征提取网络,利用ROIAlign优化建议框与岩石裂隙特征的空间对应关系,建立特征金字塔融合多尺度特征,对Faster R-CNN算法进行改进,并结合平均红外辐射温度-时间曲线对岩石裂隙发展方向跟踪预测,使用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中采集的红外光谱特征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检测红外热像图中的岩石裂隙,在测试集上的mAP达到88.81%,泛化能力较强,同时结合检测框内的平均红外辐射温度-时间曲线可以较好地跟踪预测裂隙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红外热像图 平均红外辐射温度 目标检测 改进Faster R-CN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风固沙技术应用与示范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文斌 樊庆鲁 《新疆农垦科技》 2011年第4期28-30,共3页
一八六团位于萨吾尔山北麓,紧靠玛依卡普奇卡依山,位于东经85°31′20″~85°41′55″,北纬47°23′55″~47°34′55″,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属典型大陆性中温带寒冷地区。海拔640~1 010 m,冬季严寒而持久,夏季短而干旱... 一八六团位于萨吾尔山北麓,紧靠玛依卡普奇卡依山,位于东经85°31′20″~85°41′55″,北纬47°23′55″~47°34′55″,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属典型大陆性中温带寒冷地区。海拔640~1 010 m,冬季严寒而持久,夏季短而干旱,太阳辐射量平均全年555.63kJ/m^2,年平均温度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技术 平均温度 示范 应用 欧亚大陆 太阳辐射 萨吾尔山 寒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海东鸡及其开发前景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乐 严作良 姬生俭 《畜禽业》 2005年第6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开发前景 平均温度 平均降雨 半干旱气候 青海东部 周边地区 太阳辐射 农牧区 西宁市 分布区 蒸发 无霜期 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