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卫星测高技术的浙江近海平均海面高模型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静 吉渊明 +2 位作者 岳建平 彭刚跃 宋亚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6-360,共5页
利用Jason-2卫星与SARAL/Alti Ka卫星的Waveform数据,研究一种新的测高数据粗差剔除方法,即剔除不在预定轨迹的海面高后,参考拟合各Pass每个Cycle的海面高值,对测高数据分段剔除粗差,以提高近海卫星数据的可用性;经过交叉点平差,进一步... 利用Jason-2卫星与SARAL/Alti Ka卫星的Waveform数据,研究一种新的测高数据粗差剔除方法,即剔除不在预定轨迹的海面高后,参考拟合各Pass每个Cycle的海面高值,对测高数据分段剔除粗差,以提高近海卫星数据的可用性;经过交叉点平差,进一步削弱径向轨道误差和海平面时变信号;采用"移去-恢复"法得到较高精度的离散海面高;采用径向基函数法格网化离散海面高,建立2.5'×2.5'格网分辨率的平均海面高模型;将所得模型与验潮站提供的海面高比较,均方根为±0.017 m,与MSS-CNES-CLS11比较,标准差为±0.070 m。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建立的浙江近海平均海面高模型精度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技术 粗差剔除 浙江近海 平均海面高模型 Jason-2卫星 SARAL/Alti Ka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验潮数据的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精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牛余朋 郭金运 +4 位作者 袁佳佳 李真 文汉江 刘焕玲 纪兵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6,共9页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的建立一直是海洋测绘的研究重点。目前大部分的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在大洋区域均达到了较高的精度,而近海卫星测高回波受复杂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数据精度大大降低甚至无法使用。对WHU2013、DTU13和C...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的建立一直是海洋测绘的研究重点。目前大部分的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在大洋区域均达到了较高的精度,而近海卫星测高回波受复杂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数据精度大大降低甚至无法使用。对WHU2013、DTU13和CLS15(MSS_CNES_CLS15)三种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并从全球选取89个验潮站,利用GPS观测统一验潮数据基准。通过参考椭球和参考框架转换,将三种模型海面高与验潮站得到的海面高在同一基准下进行比较,分析了三种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的近海精度。结果表明,WHU2013模型的近海精度高于DTU13和CLS15模型,CLS15模型的近海精度略高于DTU13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 验潮数据 GPS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口段平均海面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锋 谭亚 王志伟 《水道港口》 2015年第3期204-209,共6页
为更好研究长江河口段平均海面的特性,建立了大通至长江口感潮河段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径流与潮汐共同作用下的水动力过程,并设置上下游不同条件的对照组,分析了河口段平均海面的影响因子及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段年... 为更好研究长江河口段平均海面的特性,建立了大通至长江口感潮河段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径流与潮汐共同作用下的水动力过程,并设置上下游不同条件的对照组,分析了河口段平均海面的影响因子及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段年平均海面A0值由上游径流和外海潮波共同作用产生,外海潮波给予了河道内平均水位一个沿程定值,而径流使得其产生了沿程衰减的趋势,这是河口段A0特征不同于外海的原因,也说明径流是其主要影响因子。A0只受径流和外海潮位的年平均值影响,而不受两者的年内变化影响。径流量的变化会导致上游A0值比下游发生更加显著的响应;外海A0值的变化会使沿程发生大致等量的变幅。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后,河口段A0也将上升相近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平均海面 海平面上升 长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沿海平均海面的评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宏远 《港工技术》 1993年第3期53-57,共5页
论述我国沿海平均海面南高北低的状况,分析海面地形、地表迳流、平均海面南升北降趋势对平均海面的影响。
关键词 平均海面 海面地形 海面升降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海面法在外海高程传递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强 吴满 《港工技术》 2021年第3期29-31,共3页
在外海进行海洋测绘时,时常遇到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常规水位观测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双潮位仪结合平均海面法的方法,探讨了该方法在特定海域的可行性。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该方法的效果和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实施简便,... 在外海进行海洋测绘时,时常遇到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常规水位观测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双潮位仪结合平均海面法的方法,探讨了该方法在特定海域的可行性。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该方法的效果和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实施简便,效果良好,给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海面 高程传递 潮位仪 外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平均海面研究旧基准面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宏远 《港工技术》 1994年第3期47-51,共5页
利用平均海面资料,分析历史资料中吴淞、大沽等旧基准面关系,确定旧基准面建立时的高程与现在国家统一高程系统的关系,阐明地面沉降对基准面关系变化的形响.
关键词 平均海面 基准面 吴淞零点 大沽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平均海面高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
《中国科技财富》 2014年第12期7-7,共1页
高精度高分辨率平均海面高模型是研究海洋动力环境变化的重要基础,是当今地球科学和全球变化所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随着测高数据的不断获取,平均海平面高模型的研究不断向前推进,模型的分辨牢和精度不断提高。
关键词 平均海面 模型 进水 国际 平均海平面 环境变化 海洋动力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期平均海面高程测量
8
作者 李杰方 《大众标准化》 2022年第17期181-183,共3页
沿岸水深为船舶进出港、海洋和海岸工程设计等提供基础数据,潮位是水深改正的一个重要数据,潮位的准确性决定水深精度,同步期平均海面法是跨水面高程(潮位)测量的方法之一,目前虽应用较少,但能有效解决沿海海域难以获取潮位数据的问题。
关键词 潮位 同步期平均海面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港水深测量中水位控制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孟繁强 《港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1,共3页
介绍海港水深测量中水位控制所遇到的各种情况,着重说明多水尺控制水位及水位改正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 水位控制 瞬时水位差 水位分带改正 推算水位 同步期平均海面 主水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准面空间形态效应对水位改正影响对比分析
10
作者 迟亮 金绍华 +2 位作者 黄辰虎 唐岩 肖付民 《水道港口》 2021年第6期719-723,共5页
水位改正是海道测量数据处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改正精度直接影响水深数据成果的质量和可靠性。目前,水位改正以验潮站处海图深度基准面为基准,线性内插推算测深点水位,未顾及海图深度基准面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考虑到平均海面相较海... 水位改正是海道测量数据处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改正精度直接影响水深数据成果的质量和可靠性。目前,水位改正以验潮站处海图深度基准面为基准,线性内插推算测深点水位,未顾及海图深度基准面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考虑到平均海面相较海图深度基准面平滑,文章比较了两种基准面线性内插的误差大小,证明了平均海面的线性内插误差要小于海图深度基准面的内插误差。同时对比分析了平均海面和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空间形态效应对水位改正的影响。实例计算表明,以平均海面作为验潮站基准面进行水位改正能克服深度基准面非线性变化的影响,提高图载水深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改正 平均海面 海图深度基准面 交叉点不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海岛礁高程的传递方法
11
作者 朱国峰 唐有国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5,41,共4页
由于远离大陆,远海岛礁往往缺乏测绘基础资料,跨海高程传递是远海岛礁的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工程建设中远海岛礁高程传递的问题,结合国外某工程案例,论述了经纬仪倾角法、GPS水准法、同步期平均海面法,分析不同方法的原理、... 由于远离大陆,远海岛礁往往缺乏测绘基础资料,跨海高程传递是远海岛礁的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工程建设中远海岛礁高程传递的问题,结合国外某工程案例,论述了经纬仪倾角法、GPS水准法、同步期平均海面法,分析不同方法的原理、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结果表明,在潮汐性质相同的海域采用同步期平均海平面法进行远海岛礁高程传递,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类似项目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高程传递 经纬仪倾角法 GPS水准法 同步期平均海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航道测量中水位的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军民 远煦 《港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1-52,共2页
以黄骅港航道测量为例 ,介绍在长距离航道测量中水位控制的一种方法及原理。
关键词 线性回归方程 验潮 平均海面 水位预报 水位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城港及附近》基本测量水位改正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志敏 《珠江水运》 2018年第22期49-50,共2页
本文以短期平均海面和深度基准面的确立方法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在《防城港及附近》基本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了确立L值的数据处理流程,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测深精度。
关键词 同步改正法 回归分析法 平均海面 深度基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事测绘史话
14
作者 桑金 董江 高汉增 《中国海事》 2021年第6期75-78,共4页
测绘是指对空间自然地理要素或者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并绘制成图。测绘伴人类活动共生,随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丰富。远在古埃及时期及我国的夏商朝代就已经留下了明显的测绘萌芽及其活动的历史印记。海洋... 测绘是指对空间自然地理要素或者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并绘制成图。测绘伴人类活动共生,随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丰富。远在古埃及时期及我国的夏商朝代就已经留下了明显的测绘萌芽及其活动的历史印记。海洋测绘作为测绘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研究海洋定位、测定海洋大地水准面和平均海面、海底和海面地形、海洋重力以及海洋磁力、海洋环境等自然和社会信息的地理分布并编制成各种图册[1]。海道测量仅为海洋测绘的一部分,主旨是保障舰船航行安全,海事测绘则是我国交通海事系统经常使用的词汇。本文从测绘活动萌芽、海道测量起源着眼,系统梳理海事测绘的演进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绘 海面地形 海洋水体 测绘科学 平均海面 海道测量 海事测绘 自然地理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