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物炭对白浆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陆欣春
郑永照
+3 位作者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严君
《土壤与作物》
2021年第2期194-201,共8页
为探究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中国东北酸化白浆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的影响,设置了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C0t)和生物炭用量分别为15 t·hm^(-2)(C1t)、30 t·hm^(-2)(C2t)与60 t·hm^(-2)(C3t)的处理,运用Biolog-Eco微...
为探究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中国东北酸化白浆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的影响,设置了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C0t)和生物炭用量分别为15 t·hm^(-2)(C1t)、30 t·hm^(-2)(C2t)与60 t·hm^(-2)(C3t)的处理,运用Biolog-Eco微孔板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与C0t处理相比,增施生物炭处理土壤微生物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WC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增加。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碳源利用由多聚物类向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转变。D-木糖、D-半乳糖醛酸、N-乙酰基-D-葡萄胺、L-天冬酰胺酸、L-苏氨酸、吐温-40、吐温80、肝糖和腐胺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C0t处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类和胺类是不同处理下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综合考虑,认为30 t·hm^(-2)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连作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玉米
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
碳源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炭对白浆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陆欣春
郑永照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严君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土壤与作物》
2021年第2期194-20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1000905)
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GA19B101).
文摘
为探究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中国东北酸化白浆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的影响,设置了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C0t)和生物炭用量分别为15 t·hm^(-2)(C1t)、30 t·hm^(-2)(C2t)与60 t·hm^(-2)(C3t)的处理,运用Biolog-Eco微孔板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与C0t处理相比,增施生物炭处理土壤微生物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WC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增加。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碳源利用由多聚物类向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转变。D-木糖、D-半乳糖醛酸、N-乙酰基-D-葡萄胺、L-天冬酰胺酸、L-苏氨酸、吐温-40、吐温80、肝糖和腐胺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C0t处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类和胺类是不同处理下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综合考虑,认为30 t·hm^(-2)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连作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优。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玉米
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
碳源代谢
Keywords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corn
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carbon metabolism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物炭对白浆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陆欣春
郑永照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严君
《土壤与作物》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