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轨迹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
1
作者 翁宸翔 李萱羽 +6 位作者 蒋译莎 王雪郦 赵翔 蔡沁奕 马玉虎 张红 刘亚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3-488,共6页
目的 构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波动轨迹模型,分析不同MAP波动轨迹与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接受全身麻醉下ERCP的患者306例,男163例,女143例,年龄18~90岁,BMI<30 kg/m^(2),AS... 目的 构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波动轨迹模型,分析不同MAP波动轨迹与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接受全身麻醉下ERCP的患者306例,男163例,女143例,年龄18~90岁,BMI<30 kg/m^(2),ASAⅠ—Ⅲ级。通过基于群体的轨迹模型(GBTM)识别并构建ERCP术中MAP波动轨迹,根据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人群比例等评价指标选择最佳亚组数的MAP波动轨迹,比较不同亚组的MAP波动轨迹在基线特征、围术期不良事件及POD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MAP波动轨迹与POD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GBTM分析,将306例行ERCP的患者分为三个不同MAP波动轨迹亚组:MAP呈低水平稳定组(L组,n=71)、MAP呈中等水平稳定组(M组,n=157)和MAP呈高水平波动组(H组,n=78)。L组2例(2.8%)、M组3例(1.9%)、H组8例(10.3%)发生POD。与H组比较,M组POD发生率明显降低,MAP方差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L组MAP方差明显降低,舒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定用量明显减少,睫毛反应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M组比较,L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以L组作为参照,H组POD发生风险更高,在调整年龄、BMI、ASA分级、Mallampati分级、高血压史构建的模型2中,H组POD发生风险较高,OR=10.08(95%CI 1.11~91.67)(P=0.040);在模型2的基础上调整术前禁食时间、手术时间、睫毛反应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使用镇静药物、发生呼吸抑制、发生低氧血症构建的模型3中,H组POD发生风险较高,OR=13.60(95%CI 1.02~181.20)(P=0.048);趋势性检验显示,三个轨迹与POD的发生呈显著的线性趋势,H组POD发生风险最高(P<0.05)。结论 ERCP术中MAP波动轨迹与POD显著相关,术中MAP波动较大的轨迹提示POD发生风险更高。基于MAP的波动轨迹模型有助于识别POD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术后谵妄 平均脉压 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6
2
作者 叶林 周发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81-1787,共7页
目的分析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的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有可信的平时血压记录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9例,计算平时平均动脉压(MAPn)。入住ICU后根据早... 目的分析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的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有可信的平时血压记录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9例,计算平时平均动脉压(MAPn)。入住ICU后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积极给予液体复苏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按MAP实际维持水平(MAPk)将患者分为3组:A组(MAPk〈75%MAPn)45例;B组(75%MAPn≤MAPk〈90%MAPn)23例;C组(90%MAPn≤MAPk〈MAPn)11例。应用PiCCO技术每6-8小时监测其心脏指数、系统性血管阻力指数及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比较3组患者房颤、室颤/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血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尿量、血肌酐水平的差异,分析3组患者72h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并统计28d病死率。结果3组患者之间MAP、CI、SVRI无统计学差异。B组的CVP在6、24、48、72h显著低于A组(P〈0.05)。3组患者的氧输送和氧消耗无统计学差异,但是B组在12、24、48h时的氧摄取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在6、12、24h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的6、12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在12、24、48h的尿量显著高于A组(P〈0.05),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3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A、B、C3组72h内分别发生AKI27、6、5例,B组显著低于A组(P=0.011),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B、C3组患者28d存活率分别为63.95%、73.91%和63.64%。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在接近患者平时水平对预防急性肾损伤可能更为有利,且并未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脓毒症 平均脉压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疗法对湿热环境下Ⅱ度烫伤大鼠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亚洁 张立颖 +2 位作者 罗炳德 李亦蕾 林妮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观察湿热环境下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即刻施行冷疗后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改变,并评价冷疗敷料的降温效果。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常温常湿组、常温常湿冷疗组、湿热组和湿热冷疗组,每组6只。制作浅Ⅱ度烫伤模型... 目的观察湿热环境下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即刻施行冷疗后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改变,并评价冷疗敷料的降温效果。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常温常湿组、常温常湿冷疗组、湿热组和湿热冷疗组,每组6只。制作浅Ⅱ度烫伤模型后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条件,常温环境的实验条件为干球温度(Tdb)(26.33±1.29)℃、相对湿度(rh)(71.05±4.57)%,湿热环境的实验条件为Tdb(35.33±0.35)℃,rh(70.81±1.38)%。常温常湿组和湿热组不给予冷疗降温,常温常湿冷疗组和湿热冷疗组给予腹部冷疗敷料降温,暴露时间均为120 min。连续监测HR、MAP,每20 min记录1次。结果湿热组比常温常湿组、湿热冷疗组比常温常湿冷疗组MAP无差异(P>0.05),湿热冷疗组比湿热组、常温常湿冷疗组比常温常湿组MAP无差异(P>0.05)。与常温相比,湿热环境使HR总体趋于增加(P=0.003),与对照组比较,冷疗使HR降低(P=0.002);4组组内7个不同时点H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65、85、105和125 min时点,湿热组比常温常湿组、湿热冷疗组比常温常湿冷疗组HR高,在5、25、45和85 min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冷疗降低了HR。结论在湿热环境下,腹部冷疗敷料降温对大鼠MAP无影响,但却有效降低了大鼠HR,阻止了热损伤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疗法 湿热环境 烫伤 心率 平均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动脉压的计算值与测量值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景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60-462,共3页
平均动脉压是血液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生理意义上,平均动脉压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为重要。迄今为止,生理上计算主动脉平均血压和外周动脉平均血压还只有经验公式。作者曾根据准线性弹性腔模型提出了两个理论公式,为了进一步检验理... 平均动脉压是血液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生理意义上,平均动脉压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为重要。迄今为止,生理上计算主动脉平均血压和外周动脉平均血压还只有经验公式。作者曾根据准线性弹性腔模型提出了两个理论公式,为了进一步检验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本文用这两个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脉压 计算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动脉压变异度与重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基于大型临床数据库MIMIC-Ⅲ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玉妹 张琳琳 +3 位作者 周益民 苗明月 段雨晴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异度与重症患者的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Ⅲ中38852例... 目的探讨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异度与重症患者的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Ⅲ中38852例入ICU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入ICU后24 h内记录的MAP的变异系数作为MAP变异度,采用一般线性回归观察入ICU 24 h内MAP变异度与重症患者ICU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MAP变异度预测重症患者ICU病死率的能力。结果入ICU 24 h的MAP变异度与ICU病死率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60,P<0.001),MAP变异度越大,ICU病死率越高。24h的MAP变异程度预测ICU病死率的AUC为0.61。结论重症患者入ICU 24 h内的MAP变异度与ICU病死率有很好的相关性,MAP变异度越大,ICU病死率越高;MAP变异度能够为简单快速预测危重患者的ICU病死率提供一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 平均脉压变异度 重症患者 重症医学科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变化对脑室引流术患者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薇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6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患者的体位变化对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对60例接受过脑室穿刺术并留置脑室引流管患者,监测其抬高床头0°、15°、30°、45°时的颅内压(ICP)和平均动脉压(MAP),再计算出脑灌注压(C...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患者的体位变化对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对60例接受过脑室穿刺术并留置脑室引流管患者,监测其抬高床头0°、15°、30°、45°时的颅内压(ICP)和平均动脉压(MAP),再计算出脑灌注压(CPP),比较不同体位状态下患者的MAPI、CP和CPP。结果 ICP随着床头的抬高而显著降低(均P<0.01);CPP在0°与30°、45°体位,以及15°与45°体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脑室引流患者床头抬高30°既能有效降低ICP,也可有效保证C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引流 体位 颅内压 平均脉压 脑灌注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局部氧疗对创伤大鼠平均动脉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瑞 李亚洁 罗炳德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2期3-5,共3页
目的 研究在湿热环境下局部氧疗对创伤大鼠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为湿热环境的伤口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24只大鼠腹部创伤模型后,随机将其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氧疗组、高温对照组和高温氧疗组,每组6只。观察各时段大鼠MAP的变... 目的 研究在湿热环境下局部氧疗对创伤大鼠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为湿热环境的伤口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24只大鼠腹部创伤模型后,随机将其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氧疗组、高温对照组和高温氧疗组,每组6只。观察各时段大鼠MAP的变化。结果常温对照组和常温氧疗组MAP波动不大,各时段无明显下降;高温对照组在80、120 min时MAP下降明显,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组同时段(均P<0.05);高温氧疗组MAP在120 min时显著低于常温氧疗组,但0-120 min内总体波动幅度小于高温对照组,在20-60 min时MAP显著低于后者(均P<0.05)。结论湿热应激对机体MAP的影响强于常温、常湿创伤应激;局部氧疗可相对稳定热暴露大鼠MAP的水平,有效地阻止热损伤对创面局部和全身的进行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氧疗法 创伤 平均脉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平均动脉压预测妊高征
8
作者 陈文玮 王海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76-377,共2页
对我院门诊1062名正常孕妇的孕早、中期平均动脉压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与妊高征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提示:妊高征的发生与孕中期平均动脉压高低密切相关(P<0.001),与孕早期平均动脉压也有关系(P<0.01)。孕中期平均动脉压≥11.... 对我院门诊1062名正常孕妇的孕早、中期平均动脉压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与妊高征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提示:妊高征的发生与孕中期平均动脉压高低密切相关(P<0.001),与孕早期平均动脉压也有关系(P<0.01)。孕中期平均动脉压≥11.3kPa者,轻、中、重妊高征的发生分别为<11.3kPa者1.6倍、7倍、3倍(P均<0.01),表明孕中期平均动脉压对预测中、重度妊高征更有价值。妊高征患者产后出血率为23.37%,高于无妊高征组的10.21%(P<0.01),围产儿死亡率高于无妊高征组4倍(P<0.05),产后42天舒张压≥12kPa者占17.53%,且与妊高征的严重程度有关,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在中、重度组分别增加2.34倍及5倍,Apgar评分≤3在重度妊高征组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脉压 妊娠高血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钙、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在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9
作者 吴曼祯 陈文 +2 位作者 陈秀华 黄远征 卢冬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测定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及平均动脉压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18例妊娠16~20周的孕妇抽血测定血β—HCG、血钙及血细胞比容,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根据有无发生妊...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测定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及平均动脉压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18例妊娠16~20周的孕妇抽血测定血β—HCG、血钙及血细胞比容,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根据有无发生妊高征将孕妇分为两组,妊高征组和正常妊娠组,比较两组孕妇的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及平均动脉压,并观察不同程度妊高征患者上述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妊高征孕妇在孕16~20周血β—HCG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血钙水平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细胞比容及平均动脉压与正常妊娠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测定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及平均动脉压可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血钙 血细胞比容 平均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期间平均动脉压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成 朱龙昌 +5 位作者 史宏伟 葛亚力 魏海燕 苏中宏 施韬 肖立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心肺转流(CPB)期间两种不同MAP对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特异性神经元烯醇酶(NSE)浓度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CPB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5~74岁,BMI 18.5~24.9 kg/m_(...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心肺转流(CPB)期间两种不同MAP对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特异性神经元烯醇酶(NSE)浓度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CPB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5~74岁,BMI 18.5~24.9 kg/m_(2),ASAⅡ或Ⅲ级,NYHAⅡ或Ⅲ级。根据CPB期间血压不同分为两组:MAP 70~85 mmHg组(H组)和MAP 55~69 mmHg组(M组),每组25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_(0))、CPB期间(T_(1))、停机后(T_(2))的rScO_(2)。记录T_(0)、入ICU前(T_(3))、术后24 h(T_(4))血浆NSE浓度。记录CPB期间rScO_(2)下降幅度超过20%的发生率。记录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 MMSE评分。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两组rScO_(2)明显降低,T_(3)时两组NSE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T_(1)时比较,T_(2)时两组rScO_(2)明显升高(P<0.05)。与T_(3)时比较,T_(4)时两组NSE浓度明显降低(P<0.05)。H组CPB期间rScO_(2)下降幅度超过2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两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1 d比较,术后7 d两组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瓣膜置换术CPB期间,不同MAP对术中rScO_(2)、NSE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MAP 55~69 mmHg时rScO_(2)稳定性更高,可能与去氧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及间断推注给药的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心肺转流 平均脉压 局部脑氧饱和度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预测脑梗死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志民 黄楚文 +1 位作者 林华瑶 余少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2739-2741,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发病时脉压(PP)和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PP/MAPRatio)的分析,比较以上两种参数预测脑梗死危险性方面的优缺点,探讨PP/MAPRatio预测脑梗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例103例入院时首次测定的血压(不受治疗因素影...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发病时脉压(PP)和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PP/MAPRatio)的分析,比较以上两种参数预测脑梗死危险性方面的优缺点,探讨PP/MAPRatio预测脑梗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例103例入院时首次测定的血压(不受治疗因素影响),计算其PP、PP/MAPRatio,与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97例的PP、PP/MAPRatio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PP、PP/MAPRati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PP、PP/MAPRatio分布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P≥60mmHg者脑梗死发病的危险性是PP<60mmHg者的6.081倍(OR=6.081,95%CI为3.262~11.336);PP/MAPRatio高于0.45者脑梗死是PP/MAPRatio低于0.45者的2.790倍(OR=2.790,95%CI为1.572~4.950)。PP>60mmHg、PP/MAPRatio>0.45者,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大。结论:分析表明,PP、PP/MAPRatio都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PP/MAPRatio和PP两种参数有较强的一致性,可见PP/MAPRatio也和PP一样都可以用于预测脑梗死发病的危险性。PP/MAPRatio是无量纲值,具有可比性,并且全面考虑了各个血压要素的影响,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优于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脉压 脉压/平均脉压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体外循环中根据平均动脉压探讨应激反应的防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其红 邓硕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35-236,共2页
体外循环(CPB)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应激反应,是对心脏手术麻醉的一大挑战[1]。为了探讨CPB中应激反应的防治,我们回顾调查了换瓣手术病人CPB的麻醉经过中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及规律,兹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 体外循环(CPB)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应激反应,是对心脏手术麻醉的一大挑战[1]。为了探讨CPB中应激反应的防治,我们回顾调查了换瓣手术病人CPB的麻醉经过中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及规律,兹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作者连续观察了1993年3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 体外循环 平均脉压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套管水柱法监测家兔平均动脉压
13
作者 李忠信 张有成 +4 位作者 张琳 毛杰 宋爱琳 蒋子龙 何淑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双套管水柱的构成,用双套管水柱法测定家兔的平均动脉压,观察静脉麻醉对家兔血压的影响。方法双套管水柱的组成和使用,并在局麻或全麻下,用双套管水柱法及RM6000多导生理记录仪有创连续监测家兔平均动脉压,用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 目的探讨双套管水柱的构成,用双套管水柱法测定家兔的平均动脉压,观察静脉麻醉对家兔血压的影响。方法双套管水柱的组成和使用,并在局麻或全麻下,用双套管水柱法及RM6000多导生理记录仪有创连续监测家兔平均动脉压,用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所测数据。结果静脉麻醉后家兔的平均动脉压从术前(149.88±1.77)cmH2O(局麻清醒安静状态下)下降到(127.60±4.09)cmH2O,有显著差异(P<0.05)。双套管水柱法及RM6000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得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双套管水柱法可准确地、动态地监测麻醉家兔平均动脉压。静脉麻醉对家兔血压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套管水柱法 家兔 平均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的影响
14
作者 张冬 张晓静 +3 位作者 李慧 张豪 杜澍金 丛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4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休克(ES)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7组(n=6):对照组、模型组、LPS+CCK-8组、CCK-8组、CCK-1受体(CCK-1R)阻滞剂组、CCK-2受体(CCK-2R)阻滞剂组、DF...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休克(ES)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7组(n=6):对照组、模型组、LPS+CCK-8组、CCK-8组、CCK-1受体(CCK-1R)阻滞剂组、CCK-2受体(CCK-2R)阻滞剂组、DFSO+PF组。大鼠尾静脉注射LPS(30 mg/kg)30 min后给予CCK-8(50μg/kg),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计算8 h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AP持续降低,MPAP升高。与模型组相比,CCK-8明显延缓MAP的进行性下降和逆转MPAP的升高,降低8 h死亡率。CCK-2R阻滞剂明显抑制CCK-8的效应。结论:在LPS入血之后给予CCK-8,通过CCK-2R作用,明显延缓MAP进行性下降的同时逆转MPAP的升高,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肽胆囊收缩 脂多糖 内毒素休克 平均脉压 平均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动脉压计算图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王新荣 王平基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3期648-648,共1页
平均动脉压(MAP)升高为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子,降低平均动脉压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重要环节[1,2];MAP还与脑出血的预后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当MAP超过130mmHg(1 mmHg=0.133 kPa)时病死率显著增加[3]。
关键词 平均脉压 临床应用 计算图 危险因子 中老年人 脑卒中 map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构型与动态脉压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阳 赵水平 +1 位作者 罗琳 李乔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不同构型与动态脉压的关系。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和左室壁相对厚度 ,对 1 3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左心室构型分类 ;应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 2 4h ,日间和夜间平均脉压。通过多元...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不同构型与动态脉压的关系。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和左室壁相对厚度 ,对 1 3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左心室构型分类 ;应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 2 4h ,日间和夜间平均脉压。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甄选出对动态脉压有独立影响的因素 ,校正影响因素后 ,再比较左心室不同构型组间的 2 4h ,日间及夜间平均脉压的差异。 4 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年龄和 2 4h平均动脉压是对 2 4h ,日间和夜间平均脉压有独立影响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校正影响因素后 ,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的 2 4h ,日间平均脉压均较对照组及左心室正常构型组明显增大 (P <0 .0 5 ) ,而左室重构组间的 2 4h ,日间和夜间平均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构与动态脉压有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重构 脉压 高血压病 高血压患者 夜间 对照组 左室 构型 独立 平均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脉-主动脉压力阶差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杰 刘存明 +2 位作者 钱燕宁 丁正年 彭勇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2-1023,共2页
压力阶差(pressure gradient)指流体通过狭窄部使前后产生的压力差。外周动脉-主动脉压力阶差(aortic-peripheral pressuregradient)是指外周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 压力阶差(pressure gradient)指流体通过狭窄部使前后产生的压力差。外周动脉-主动脉压力阶差(aortic-peripheral pressuregradient)是指外周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明显低于主动脉SBP和MAP,其中以SBP变化最为显著,常发生于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阶差 外周 临床意义 artery 脉收缩压 平均脉压 心肺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血清TNF-α测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雪莲 赵悦 +1 位作者 马力 刘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0-391,394,共3页
目的 :建立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 ,观察病理改变。方法 :大鼠经股静脉注射内毒素 (LPS) ,观察动物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变化及存活率。同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评定模型。结果 :大鼠MAP于注射LPS后迅速下降 ,升至正常... 目的 :建立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 ,观察病理改变。方法 :大鼠经股静脉注射内毒素 (LPS) ,观察动物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变化及存活率。同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评定模型。结果 :大鼠MAP于注射LPS后迅速下降 ,升至正常后逐渐缓慢下降直至死亡 ;心率短暂上升后逐渐下降 ;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血TNF α在LPS注射 90min升至最高 ,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应用LPS建立的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MAP、心率变化与临床感染性休克相似 ,是一个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物模型 内毒素 平均脉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古旭云 陈炜 +2 位作者 赵磊 牛素平 臧学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922-1926,共5页
目的评估监测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7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 目的评估监测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7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早期液体复苏前、复苏后6 h的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患者7 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对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1)7 d内死亡21例,病死率为44.7%。两组早期液体复苏前除每搏量变异(SVV)外,其余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液体复苏后6 h每搏量指数(SVI)、平均动脉压(MAP)、全心射血分数(GEF)、ELWI、PVPI和心功能指数(C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各指标预测预后的ROC曲线图显示,早期液体复苏后6 h的ELWI预测患者预后结局的AUC最大为0.898,切点值为9.5 ml/kg,在此截点值下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92.3%。早期液体复苏后6 h的PVPI预测患者预后结局的AUC为0.842,切点值为1.75,在此截点值下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6.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液体复苏后6 h的ELWI水平对预后判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VPI、ELWI、MAP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早期液体复苏后6 h的ELWI水平是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血管外肺水指数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平均脉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手术机械通气患者灌注变异指数与CVP和MAP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丽 彭道珍 +3 位作者 叶军明 钟茂林 郭锐 王万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5-887,共3页
目的研究脑血管手术机械通气患者灌注变异指数(PVI)与CVP和MAP的相关性。方法脑血管手术患者15例,术中均需自体血回输,术前30 min内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HES)500 ml,术中输注复方氯化钠10 ml.kg-1.h-1。机械通气采用容量控制模式,... 目的研究脑血管手术机械通气患者灌注变异指数(PVI)与CVP和MAP的相关性。方法脑血管手术患者15例,术中均需自体血回输,术前30 min内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HES)500 ml,术中输注复方氯化钠10 ml.kg-1.h-1。机械通气采用容量控制模式,潮气量8ml/kg,保持气道压在18 cm H2O左右。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输注HES后(T2)、自体血回输前(T3)、自体血回输后(T4)的PVI、CVP和MAP。结果 PVI的变化与CVP、MAP的变化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P<0.05)和-0.73(P<0.05)。结论 PVI可以作为脑血管手术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有效判断指标,其与CVP和MAP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变异指数 中心静脉压 平均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