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动式太阳能热水增温温室平均传热系数的测试方法研究
1
作者 王春彦 张洪海 彭尔瑞 《农学学报》 2013年第6期75-78,共4页
采用集总参数法,将具有热水调温性能的被动式太阳能温室系统视为平板集热器,采用与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类似的试验方法,分析温室的热量平衡、热损失、平均传热系数,测试了实验温室的平均传热系数,占地45.09m2的玻璃温室,地面为钢筋混凝土屋... 采用集总参数法,将具有热水调温性能的被动式太阳能温室系统视为平板集热器,采用与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类似的试验方法,分析温室的热量平衡、热损失、平均传热系数,测试了实验温室的平均传热系数,占地45.09m2的玻璃温室,地面为钢筋混凝土屋面,无土壤和作物影响,平均传热系数为5.3W/(m2·℃),对温室热性能分析和热水增温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温室 平均传热系数 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点蒸发海水淡化过程传热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爱梅 王世昌 +4 位作者 熊日华 丁涛 李凭力 王志 谢利昕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23,共5页
露点蒸发淡化技术是一种新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方法,它是基于载气增湿和去湿的原理,同时回收冷凝去湿的热量,传热效率受混合气侧的传热控制。蒸汽冷凝传热中,不凝气的存在严重恶化其传热过程。过去的研究大多只涉及极少量或微量不凝气问... 露点蒸发淡化技术是一种新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方法,它是基于载气增湿和去湿的原理,同时回收冷凝去湿的热量,传热效率受混合气侧的传热控制。蒸汽冷凝传热中,不凝气的存在严重恶化其传热过程。过去的研究大多只涉及极少量或微量不凝气问题,而实际应用中含有大量的不凝气。本工作是在不凝气含量很高的条件下进行的冷凝传热研究。实验工作系通过空气和蒸汽直接混合形成饱和混合气进行冷凝,考察了混合气温度、流速、冷却水温度和流速对冷凝传热过程的影响。实验混合气温度达92~68℃,流速达1.41~9.79m/s,冷却水温度50~70℃,冷却水流速0.55~1.66m/s。实验表明,适当提高混合气温度和流速,冷凝传热的混合气侧的平均传热系数可保持在较高的实用水平,即1000W/m.2℃甚至更高。同时对含不凝气的冷凝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混合气侧局部传热系数的关联式,并对其设备提出了合理设计的原则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凝气 饱和湿含量 冷凝传热 平均传热系数 局部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热源沸腾池的建模及其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晓波 罗锐 王洲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事故保护系统和自动停堆系统失效的假设下,快堆中一大类事故可能会发展到熔融池和沸腾池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液态钢和液态燃料为池内主要成分,以燃料的裂变热为体热源,整个池子被附着在冷壁面上的UO2固化壳包裹,当其中钢的温度超过... 在事故保护系统和自动停堆系统失效的假设下,快堆中一大类事故可能会发展到熔融池和沸腾池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液态钢和液态燃料为池内主要成分,以燃料的裂变热为体热源,整个池子被附着在冷壁面上的UO2固化壳包裹,当其中钢的温度超过沸点时,便开始沸腾。建立了一个半经验模型来描述体热源沸腾池的行为。模型中,用漂移速度模型来预测空泡份额分布,用修正后的Greene关系式计算平均传热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局部传热系数,用焓方法求解包裹沸腾池的固化壳的温度场及厚度。对SCARABEE BF2实验(单组分UO2沸腾池)及BE+2(UO2 钢混合沸腾池)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 热源 验证 建模 局部传热系数 平均传热系数 半经验模型 系统失效 保护系统 主要成分 液态燃料 空泡份额 速度模型 模拟计算 计算结果 UO2 液态钢 实验 关系式 温度场 单组分 事故 包裹 固化 熔融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41b在圆形微通道内的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宗卫 徐文迪 +2 位作者 刘聪 付东金 周志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63-1369,共7页
为提高换热强度、解决设备内部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采用实验方法研究R141b在不同直径(D=0.5mm和1.0mm)水平圆形微通道内的沸腾换热特性,分析了热流密度(q=2.0kW/m^2~47.6kW/m^2)、质量干度(x=0~0.6)、质量流速(G=111.11kg/(m^2·s)~... 为提高换热强度、解决设备内部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采用实验方法研究R141b在不同直径(D=0.5mm和1.0mm)水平圆形微通道内的沸腾换热特性,分析了热流密度(q=2.0kW/m^2~47.6kW/m^2)、质量干度(x=0~0.6)、质量流速(G=111.11kg/(m^2·s)~333.33kg/(m^2·s))的变化对平均传热系数h的影响,探究不同情况下影响沸腾换热的主导因素。实验研究表明:平均传热系数h随热流密度q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范围内减小速率有明显差异;热流密度q=2kW/m^2~5kW/m^2时质量流速G对平均传热系数h影响较明显,热流密度较高时质量流速G对换热影响很小;在质量流速G=111.11kg/(m^2·s)~333.33kg/(m^2·s),质量干度x>0.3时,平均传热系数h随质量干度x增加而明显下降,在设计微通道换热器时应尽量使R141b处于初始沸腾阶段以获得更好换热效果,并采取一定措施预防干度过高引起的换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41B 换热特性 圆形微通道 沸腾 平均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射流冲击洪焙与干燥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振江 王德成 吴薇 《农机科技推广》 2002年第6期12-12,共1页
解决我国传统的烘焙食品工艺对环境造成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是推广——
关键词 气体射流冲击 干燥技术 农产物料 辐射加热 食品物料 烘焙食品 干燥时间 中国农业大学 平均传热系数 加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陶粒混凝土复合砌块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召通 刘勇 +2 位作者 尹冠生 史明辉 韦鹏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参考相关规范,选取砌块主规格:长×宽×高=390 mm×240 mm×190 mm,根据空心砌块不同孔排数、交错程度和孔洞率,设计12种内部结构不同的空...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参考相关规范,选取砌块主规格:长×宽×高=390 mm×240 mm×190 mm,根据空心砌块不同孔排数、交错程度和孔洞率,设计12种内部结构不同的空心砌块。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和加权求和法对混凝土自保温空心砌块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将优化后的砌块结构浇制成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空心砌块孔洞由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泡沫混凝土填充,定量分析不同配比条件下各种材料对泡沫混凝土热工和力学性能影响程度的大小,得到最优配比:水灰比41%,粉煤灰20%,碳酸锂0.16%,聚羧酸减水剂0.075%,微硅粉含量4%和硬质酸钙0.2%,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分别为0.0602 W/(m·K)和5.2 MPa。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制得优化后的陶粒混凝土复合砌块,平均传热系数KC3=0.61 W/(m2·K),平均抗压强度10.11 MPa,强度等级达到MU10,同时满足节能65%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平均传热系数 空心砌块 泡沫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水溶液喷射闪蒸-掺混蒸发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越 张丹 +2 位作者 郑巨淦 涂茂萍 杨庆忠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79-3291,共13页
喷射闪蒸与热空气掺混蒸发(FME)结合是实现含盐废水深度脱盐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搭建了喷射闪蒸-横流掺混蒸发实验系统,结合PIV和Malvern激光粒度仪对FME流场中液滴群的运动、蒸发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掺混风温为104.7~145.3℃... 喷射闪蒸与热空气掺混蒸发(FME)结合是实现含盐废水深度脱盐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搭建了喷射闪蒸-横流掺混蒸发实验系统,结合PIV和Malvern激光粒度仪对FME流场中液滴群的运动、蒸发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掺混风温为104.7~145.3℃、风速为10~17 m·s^(-1);液侧液滴初始盐质量分数为0~0.15,温度为20.0~132.0℃,喷射压力为0.5~1.2 MPa。FME中喷射闪蒸主要影响雾化破碎区,而掺混蒸发主要影响蒸发区。液滴群初始粒径随喷射压力或质量分数的提高趋于均匀,而随液滴温度的升高先趋于均匀而后均匀性变差。气液间的动量和能量交换主要发生在蒸发区内的水平方向;定义液滴沿水平方向截面平均速度为FME特征速度,该特征速度随掺混距离的增大先陡增后缓增,而在相同掺混距离处,该特征速度随掺混风温、风速或喷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液滴群的Sauter平均直径沿掺混方向不断减小;增加掺混风温、提高掺混风速、增大喷射压力是强化FME蒸发的有效手段。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液滴群表面平均传热系数,并给出了该传热系数的实验关联式。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主体误差在±20%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闪蒸 蒸发 流体动力学 粒径分布 表面平均传热系数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之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雷大勇 王莉莉 《林业科技情报》 2007年第3期30-30,共1页
通过对比,简述了住宅内保温的概况及缺点,阐明了外墙外保温形式的优势发展前景;强调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建筑能源 内保温 外保温 平均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9
作者 刘艳虹 王琪 《林业科技情报》 1999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前,在我国能源不足的情况下,大力节约能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决策,而建筑节能是全国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陆续建造了一批试点住宅,北京、哈尔滨、大庆、七台河等共约十万平方米,北京安苑北区已建成节能住宅小区... 目前,在我国能源不足的情况下,大力节约能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决策,而建筑节能是全国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陆续建造了一批试点住宅,北京、哈尔滨、大庆、七台河等共约十万平方米,北京安苑北区已建成节能住宅小区,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建筑节能实测节能率32.8%,实测节能投资增加23%,初步估算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1400多吨,显示节能广阔前景。 哈尔滨嵩山节能小区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采用岩棉节能外围护结构,是北方严寒地区节能的建筑示范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外围护结构 节能设计 体型系数 平均传热系数 采暖居住建筑 建筑物 节能住宅 节能建筑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id-solid coup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harge process in variable-mass thermodynamic system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继敏 金家善 严志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1063-1072,共10页
Abstract: A joint solution model of variabk:-mass flow in two-phase region and fluid-solid coupling heat transfer, concerned about the charge process of variable-mass thermodynamic system, is built up and calculated... Abstract: A joint solution model of variabk:-mass flow in two-phase region and fluid-solid coupling heat transfer, concerned about the charge process of variable-mass thermodynamic system, is built up and calculat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he result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relative experimental data. The calculated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reaches 1.7~105 W/(m2. K). When the equal percentage valve is used, the system needs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of valve control, but brings the highest construction cost. With the: decrease of initial steam pressure, the heat transfer intensity also weakens but the steam flow increases. With the initial water filling coefficient increasing or the temperature of steam supply decreasing, the amount of accumulative steam flow increases with the growth of steam pressure. When the pressure of steam supply drops, the steam flow gradient increases during the maximum opening period of control valve, and causes the maximum steam flow to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 accumulator variable-mass control valve fluid-solid coup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