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平台—群桩—水流—土体相互作用的导管架式海洋平台振动特性研究(英文)
1
作者 韩晓双 周波 TAN Soon-Keat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5-373,共9页
文章分别采用平台—群桩—水流—土体相互作用模型和考虑附加水质量的等效桩模型,对三维平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等效桩模型的动力响应结果要大于考虑平台—群桩—水流—土体相互作用模型。分别采用平... 文章分别采用平台—群桩—水流—土体相互作用模型和考虑附加水质量的等效桩模型,对三维平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等效桩模型的动力响应结果要大于考虑平台—群桩—水流—土体相互作用模型。分别采用平台—群桩—水流—土体相互作用的三维分析模型和简化模型计算平台的固有频率,通过比较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对简化模型进行了频率修正,提出修正系数关系曲线。这种方法节省计算时间,提高计算精度,可为海洋平台的振动特性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响应 振动特性 导管架式海洋平台 地震响应 平台一群桩一水流一土体相互作用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群桩-水流-土体系统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房营光 孙钧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6-64,共9页
本文研究平台-群桩-水流-土体系统的地震反应分析问题,考虑了群桩与水流和地基土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由解析法给出了系统对地震响应的分析.文末给出了具体算例并讨论了系统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水流-土体 相互作用 地震反应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流动土体作用下的群桩反应性状 被引量:7
3
作者 韩爱民 肖军华 梅国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63-1467,共5页
借助FLAC3D程序,分析了基坑开挖后土体横向流动作用下坑内群桩的反应性状。研究了两桩、四桩、五桩、六桩群桩中基桩的反应性状,并与相同位置的单桩反应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受横向流动土体作用的群桩相互作用规律:桩基连线平行于边坡布置... 借助FLAC3D程序,分析了基坑开挖后土体横向流动作用下坑内群桩的反应性状。研究了两桩、四桩、五桩、六桩群桩中基桩的反应性状,并与相同位置的单桩反应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受横向流动土体作用的群桩相互作用规律:桩基连线平行于边坡布置的两桩,相互影响并不明显;而在其它情况下,前排桩对后排桩遮拦、后排桩对前排桩阻挡,均使受影响的桩基内力分布改变,桩身最大变形量减小;受周围越多、越近桩基的影响,基桩的内力和变位减少得越多。根据桩间土体的成拱特征,定性解释了群桩相互作用的机理与规律,具体工程的现场量测结果也验证了此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流动土体 相互作用 土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南塔钢护筒-套箱-土体体系稳定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庆立 彭力军 欧进萍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5,共3页
在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南塔基础施工中,套箱-定位护筒-土体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抵抗水流压力、风、靠船等外荷载并为其余钢护筒施工提供平台。在钢套箱及护筒尺寸设计完成后,定位钢护筒入土深度的大小决定平台安全性与施工经济性之间的矛盾。... 在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南塔基础施工中,套箱-定位护筒-土体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抵抗水流压力、风、靠船等外荷载并为其余钢护筒施工提供平台。在钢套箱及护筒尺寸设计完成后,定位钢护筒入土深度的大小决定平台安全性与施工经济性之间的矛盾。该文将土体简化为弹性地基,计算了水流压力和风压力作用下体系关键构件的内力和位移响应以及土体的稳定性,并比较了计入套箱刚度与否的结果差异。分析表明,选择入土深度14.36m,注意加强定位护筒与套箱间的连接,可满足位移、强度、土体稳定性三方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护筒 稳定分析 南塔 大桥 长江 南京 水流压力 入土深度 土体稳定性 基础施工 相互作用 尺寸设计 弹性地基 位移响应 压力作用 定位 外荷载 钢套箱 经济性 安全性 分析表 可满足 平台 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