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平原水网区雨洪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林芷欣 罗爽 +3 位作者 王强 许有鹏 陆苗 林炳青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24,共13页
为探究城市化平原水网地区雨洪响应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太湖流域的武澄锡虞区为例,基于不同类型城市水网单元水文观测试验,建立了4种雨洪响应特征指标,并对比分析了典型城市水网单元的雨洪响应差异,运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探讨了多... 为探究城市化平原水网地区雨洪响应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太湖流域的武澄锡虞区为例,基于不同类型城市水网单元水文观测试验,建立了4种雨洪响应特征指标,并对比分析了典型城市水网单元的雨洪响应差异,运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探讨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低河流密度、高不透水面率且处于城市防洪包围工程外的类型区在各等级降雨中具有最高的洪峰水位,同时其雨洪响应过程也最为剧烈;洪水的峰值、量级与动态变化等特征主要受降雨特性和河道前期条件控制,不透水面率对涨水速率存在较大的正向影响,而河网水面率、干流面积长度比等水系特性则在削峰滞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增进对平原水网地区雨洪响应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的科学认识,将为防洪减灾与水系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响应特征 次降雨事件 可解释机器学习 平原水网区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徐羽 许有鹏 +3 位作者 吴雷 王强 高斌 周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4-471,共8页
鉴于浅层地下水在维持区域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5年太湖平原水网地区苏州市的14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及2005-2014年降水、河道水位和蒸发等日尺度数据,开展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浅层... 鉴于浅层地下水在维持区域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5年太湖平原水网地区苏州市的14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及2005-2014年降水、河道水位和蒸发等日尺度数据,开展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浅层地下水总体呈由北往南、自西向东的流场方向,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年际及丰水期埋深有所减小,枯水期反之,各区域变化过程不一致;枯水期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受不同量级降水总量和次数的显著影响,且与地表水过程关系密切,汛期反之.此外均受到引排水和下垫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埋深对降水具有滞后性,多滞后1~2 d;通过对地形地貌条件、土地利用类型、河湖密度以及浅层地下水埋深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可表达为耕地区、水网密布区、高度城镇化区及低山林区4种特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时空动态 影响因素 滞时 平原水网区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平原水网区非点源污染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乾德 孙金华 +2 位作者 颜志俊 秦飞 陈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45,53,共8页
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治理,非点源污染成为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区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引入AnnAGNPS模型对太湖流域雪堰镇非点源污染进行模拟研究。在模型的应用中,建立了数字高程模型、土壤质地、土地利用等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并... 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治理,非点源污染成为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区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引入AnnAGNPS模型对太湖流域雪堰镇非点源污染进行模拟研究。在模型的应用中,建立了数字高程模型、土壤质地、土地利用等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并通过实地试验、调查研究等多途径确定了模型分析计算所需的气象、作物、作物管理、径流曲线数、曼宁系数、氮磷输入等参数,对模型分析计算成果用典型研究区同步的水质水量监测数据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氮模拟效果比磷好,为进一步加强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区非点源污染研究奠定了基础,为防治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网区 太湖流域 非点源 ANNAGN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水网区水资源量平衡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黄燕 徐高洪 +2 位作者 沈燕舟 秦智伟 徐长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4-26,45,共4页
平原水网区水资源量一般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而得,但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各种误差在未控区间累积,使得计算结果常常呈不合理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探讨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平原水网区水资源量平衡分析计算方法,即首先通过分析... 平原水网区水资源量一般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而得,但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各种误差在未控区间累积,使得计算结果常常呈不合理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探讨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平原水网区水资源量平衡分析计算方法,即首先通过分析找出可供参证水量平衡的判断依据和标准;进而采用参证的判断标准对计算的平原水网区水量进行平衡与否的判别;若不平衡,则结合平原水网区的地形地貌、水系分布、水流特性和水文测验情况等,分析导致水量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最后,根据不同影响因素和资料条件,采取不同方法对水量不平衡现象进行修正。在研究过程中,选取鄱阳湖区间为典型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量 平衡分析 平原水网区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水网区的产流参数分析和移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嘉模 刘克强 +1 位作者 张万铭 郑燮森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6-30,60,共6页
一、前言 平原水网区的特点是:河网密布,下垫面一般都有水面、水稻田与旱地三类不同的地表情况,因此具有三种不同的产流模式。由于闭合测区的周界线长,进、出水口门多。
关键词 平原水网区 产流参数 下垫面 水面 水稻田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水网区产流模式探讨
6
作者 沈言贤 钱毅 徐小林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21,共6页
平原水网区的产流问题,目前尚无较为成熟的方法,一般的降雨径流方法等,因水网地区水量交换复杂,均较难取得理想成果。选择了一个基本闭合的水网区(川沙县张桥乡),采用假设具有稻田和土壤产流结构的产流模式研究了区域内降雨与产... 平原水网区的产流问题,目前尚无较为成熟的方法,一般的降雨径流方法等,因水网地区水量交换复杂,均较难取得理想成果。选择了一个基本闭合的水网区(川沙县张桥乡),采用假设具有稻田和土壤产流结构的产流模式研究了区域内降雨与产流的关系,并取得了较好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计算 产流模型 平原水网区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网平原地区土地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俞义 王深法 +1 位作者 倪文良 蔡国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7-663,共7页
采用典型样区法、GIS技术、专家层次分析法及加权指数和法,在分析国内外土地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水网平原地区土地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对比试验,该指标体系表现出较好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同时,评价因子侧重于相对稳定的地... 采用典型样区法、GIS技术、专家层次分析法及加权指数和法,在分析国内外土地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水网平原地区土地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对比试验,该指标体系表现出较好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同时,评价因子侧重于相对稳定的地学、物理学属性,故具有可取、可测和可比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平原 农业环境 土地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网平原区绿肥还田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其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5期78-79,共2页
为研究南方水网平原稻区绿肥还田效果,于2010-2011年连续设以紫云英为绿肥进行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等肥料用量情况下,以1000kg/667m2的绿肥代替部分化学养分时,比单用化肥增产29.1~35.5kg/667m2,增幅6.0%~7.3%,增收64.08元/667m2,... 为研究南方水网平原稻区绿肥还田效果,于2010-2011年连续设以紫云英为绿肥进行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等肥料用量情况下,以1000kg/667m2的绿肥代替部分化学养分时,比单用化肥增产29.1~35.5kg/667m2,增幅6.0%~7.3%,增收64.08元/667m2,同时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网平原 绿肥 水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江平原区“一高一低”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解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侯佳明 陈非 +3 位作者 包晓东 杨静 唐钊 胡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41,124,共6页
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分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基于滨江平原水网区特征,结合水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和建设理念,提出了“一高一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形成了以打造“高生态功能、低环境影响”的滨江平原健康水网和现代... 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分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基于滨江平原水网区特征,结合水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和建设理念,提出了“一高一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形成了以打造“高生态功能、低环境影响”的滨江平原健康水网和现代化生态城市为核心,同时全面建立完善了相应的管理调控体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水生态系统和谐共赢的总体框架。将该模式应用于江苏省太仓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对应开展了长江沿线综合保护等十大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值得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 建设模式 滨江平原水网区 太仓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湖总干渠溶解氧季节性异常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黎睿 汤显强 +4 位作者 胡艳平 王丹阳 郭栋帆 翟文亮 杨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16-2826,共11页
平原水网地区水体溶解氧(DO)偏低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为揭示平原水网地区溶解氧异常成因,以全国最重要的淡水养殖区汉江流域四湖总干渠为例,分析了2010~2023年四湖总干渠水质时空变化规律,调查监测了四湖总干渠DO、水体和沉积物中营... 平原水网地区水体溶解氧(DO)偏低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为揭示平原水网地区溶解氧异常成因,以全国最重要的淡水养殖区汉江流域四湖总干渠为例,分析了2010~2023年四湖总干渠水质时空变化规律,调查监测了四湖总干渠DO、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水温、氨氮及流量等参数对水体溶解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湖总干渠水体溶解氧(DO)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年内呈“V”型分布,汛期DO浓度相对较低,非汛期基本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要求.2021年四湖总干渠水体缺氧(DO<2mg/L)状况突出,运粮湖、新河村和新滩断面年缺氧天数分别为79,116和96d.汛期四湖总干渠在中上游河段存在明显的低氧区,DO浓度仅为2.61~3.22mg/L.自2010年以来四湖总干渠水质长期处于Ⅳ~劣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DO、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四湖总干渠沉积物总氮含量为857.70~2846.87mg/kg,TP含量为545.99~2475.59mg/kg,沉积物处于轻-中度污染状态,支渠污染重于干渠.随机森林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水体DO,拟合系数R2达0.995,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0.2085.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表明水温对DO影响相对重要性均超过35%,其他影响因素依次为pH值、氨氮、电导率、浊度、流量等.为改善四湖总干渠DO汛期异常状况,需加强流域系统治理,改善虾稻和水产养殖排水水质,优化泵站调度运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缺氧 平原水网区 随机森林 四湖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S模型在不同土地类型地表产流计算中的应用——以余姚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志宜 俞志强 +1 位作者 朱雪坚 李东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6-230,共5页
产流量计算是进行城市防洪及水土保持效益评估的关键.结合余姚地区土壤资料及典型性降雨事件的观测数据,对降雨量、降雨初损值、最大潜在入渗量、产流量四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建立了适用于平原水网地区的SCS(Soil ... 产流量计算是进行城市防洪及水土保持效益评估的关键.结合余姚地区土壤资料及典型性降雨事件的观测数据,对降雨量、降雨初损值、最大潜在入渗量、产流量四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建立了适用于平原水网地区的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扩展模型,并在余姚地区开展了降雨地表产流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CS扩展模型的径流量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在0.14~1.36mm,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产流 SCS模型 土地利用类型 地表特征 平原水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雪堰镇氮素流失规律及形态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金华 陈成 +2 位作者 齐兵强 秦飞 朱乾德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9-536,共8页
以太湖流域雪堰镇为例,通过2009年3月~2010年2月连续12个月及两场次降雨事件的水质监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河流、月份、区域、汛情、土地利用类型下氮素流失规律及形态特性,分析降雨过程中不同尺度3个流域(上涧村、龙泉河、雪堰镇)氮流... 以太湖流域雪堰镇为例,通过2009年3月~2010年2月连续12个月及两场次降雨事件的水质监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河流、月份、区域、汛情、土地利用类型下氮素流失规律及形态特性,分析降雨过程中不同尺度3个流域(上涧村、龙泉河、雪堰镇)氮流失特征和不同河段氮流失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雪堰镇氮素为劣Ⅴ类,非汛期污染比汛期严重,变化幅度大,不稳定,氮以溶解态为主,溶解态氮以硝氮为主;镇区硝氮浓度较非镇区低,氨氮比非镇区高,坑塘水面氮流失最严重,有林地(乔木较多)氮流失最少,茶园硝氮占溶解态氮百分比最高,果园氨氮占溶解态氮百分比最高;降雨前期未产流前氮素流失稳定,产流后流失越来越大,不同河段氮沿程变化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网区 氮素流失 太湖流域 雪堰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行走在江南(下)
13
作者 徐凤翔 《绿色中国》 2010年第11期26-29,共4页
水网柳林 宁静超凡 在长江两岸的平原水网区,林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利用田边水渠进行四旁绿化,而且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栽培了一些独特的耐水湿树种,如水杉、池杉(与水杉同属杉科,是引种的落叶针叶树)。
关键词 平原水网区 江南 青春 林地面积 四旁绿化 适地适树 针叶树 水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