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原君赵胜在拒燕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中的是与非
1
作者 李静 陈慧 王晋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6,共3页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赵孝成王之叔,先后辅佐两代赵王,在赵国政坛纵横几十载,对赵国政治、外交均有重要影响。公元前265年至公元前259年赵国的拒燕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是赵国逐渐由盛转衰的三次关键战争,平原...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赵孝成王之叔,先后辅佐两代赵王,在赵国政坛纵横几十载,对赵国政治、外交均有重要影响。公元前265年至公元前259年赵国的拒燕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是赵国逐渐由盛转衰的三次关键战争,平原君全部参与了这三次战争的决策,有功有过。对平原君在这三次战争中的是与非、功与过做一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君赵胜 拒燕之战 长平之战 邯郸保卫战 是非功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寸不烂之舌
2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第5期17-17,共1页
人们常用“三寸不烂之舌”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这白俗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一个名叫毛遂的人跟随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援兵。平原君与楚王的会谈并不顺利,毛遂便手持宝剑来... 人们常用“三寸不烂之舌”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这白俗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一个名叫毛遂的人跟随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援兵。平原君与楚王的会谈并不顺利,毛遂便手持宝剑来到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国都城 平原君虞卿列传 能言善辩 楚国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邹衍年谱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开泰 《管子学刊》 1990年第2期56-,55,共2页
公元前324年周显王45年,齐威王33年。邹衍约在此年生于齐。公元前320年周慎靓王元年,齐宣王元年,魏惠王改元15年。邹衍约4岁,在齐。孟子到大梁(开封)见梁惠王。邹衍不可能与孟子同时适梁见梁惠王。公元前319年周慎靓王2年,齐宣王2年,魏... 公元前324年周显王45年,齐威王33年。邹衍约在此年生于齐。公元前320年周慎靓王元年,齐宣王元年,魏惠王改元15年。邹衍约4岁,在齐。孟子到大梁(开封)见梁惠王。邹衍不可能与孟子同时适梁见梁惠王。公元前319年周慎靓王2年,齐宣王2年,魏惠王改元1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衍 公元前 燕昭王 魏惠王 孟子 宣王 改元 平原君 大梁 秦昭襄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居赵入秦”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全志 《管子学刊》 CSSCI 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
结合《荀子》的许多篇章,荀子"由楚至赵"后,在赵停留时间很长,大致可以延伸到秦军的"邯郸之围"后。荀子居赵期间,因"魏齐事件",随平原君一起入秦、又一起出秦。正是由于此行的经历,最终形成了《强国》、... 结合《荀子》的许多篇章,荀子"由楚至赵"后,在赵停留时间很长,大致可以延伸到秦军的"邯郸之围"后。荀子居赵期间,因"魏齐事件",随平原君一起入秦、又一起出秦。正是由于此行的经历,最终形成了《强国》、《儒效》记录的内容。这一点可以从《荀子》、《战国策》、《史记》等文献的记载中加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平原君 魏齐事件 邯郸之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邹衍事迹考辨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开泰 《管子学刊》 1989年第3期44-50,共7页
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因为他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而有关他的文献记载又多有矛盾,所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关于邹衍的生平事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是记载最详细的文献。我们将它抄录于后: 齐有三邹... 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因为他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而有关他的文献记载又多有矛盾,所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关于邹衍的生平事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是记载最详细的文献。我们将它抄录于后: 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先孟子。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衍 燕昭王 平原君 公孙龙 司马迁 孟子 公元前 史记 考辨 生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陵君何以博得“天下无双”的赞誉
6
作者 丁万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7-49,共3页
信陵君名叫魏无忌,是魏安鳌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司马光认为,如果对战国四公子排座次的话,信陵君当居于首位。司马迁对信陵君推崇备至,在《史记》中为他写传都不直接称呼他的封号,而名为《魏公子列传》,并且借平原君之口给了信陵君... 信陵君名叫魏无忌,是魏安鳌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司马光认为,如果对战国四公子排座次的话,信陵君当居于首位。司马迁对信陵君推崇备至,在《史记》中为他写传都不直接称呼他的封号,而名为《魏公子列传》,并且借平原君之口给了信陵君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天下无双”!信陵君用人做事的方式不仅影响了历代帝王将相对人才的选择和使用,而且引领了一条功成身退后明哲保身的为官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陵君 《魏公子列传》 《史记》 帝王将相 明哲保身 司马光 司马迁 平原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复习题
7
作者 邹仁波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5年第1期28-33,36-37,共8页
关键词 人教版 祖冲之 女教师 《蒙娜丽莎》 文言文 数学语言学 平原君 感冒病毒 蒙娜丽莎 孔乙己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人排忧解难的鲁仲连 被引量:2
8
作者 西德基 《管子学刊》 1987年第2期71-72,20,共3页
鲁仲连,又称鲁连,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人。他是齐国稷下学宫后期的著名先生,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50年。《汉书·艺文志》在儒家著录中有《鲁仲连子》十四篇,今不传。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 鲁仲连,又称鲁连,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人。他是齐国稷下学宫后期的著名先生,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50年。《汉书·艺文志》在儒家著录中有《鲁仲连子》十四篇,今不传。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都辑有佚文。司马迁的《史记》有他的列传。鲁仲连的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他身上表现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不少可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社会 汉书·艺文志 古代知识分子 齐国 平原君 战国时期 公元前 司马迁 玉函山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陵君窃符救赵》注释商兑
9
作者 林银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中学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注释,简明通达,平正信实,符合中学生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此其长。但也有一些地方是可以商榷或该补正的。下面将注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类并举例言之:
关键词 公子 信陵君 商兑 “竟” 平原君 如姬 中心词 定语 “何” 说文解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安(乌)在……”
10
作者 黑石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39-140,共2页
“安在”一式,可组成两种句型,“沛公安在?”是疑问句,这里不谈。另外一种句型,比较少见,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让魏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安在”一式,可组成两种句型,“沛公安在?”是疑问句,这里不谈。另外一种句型,比较少见,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让魏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其中的“安在”一句,就是本文要谈的。“安在”句,三家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句 魏公子列传 句型 史记 平原君 句式 解释 子曰 两汉文学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勇于向真理低头
11
作者 杨士华 《政工学刊》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37-37,共1页
战国时期,赵国田部吏赵奢因平原君赵胜家拒绝交税,依法杀了赵胜家管事的九人。赵胜怒而欲杀赵奢,赵奢据理力争:"你是赵国的贵公子,如果任凭你家逃税玩法,法律的力量必然削弱,随之而来的将是国力衰退,各国大兵压境,那时,赵国快灭亡... 战国时期,赵国田部吏赵奢因平原君赵胜家拒绝交税,依法杀了赵胜家管事的九人。赵胜怒而欲杀赵奢,赵奢据理力争:"你是赵国的贵公子,如果任凭你家逃税玩法,法律的力量必然削弱,随之而来的将是国力衰退,各国大兵压境,那时,赵国快灭亡了,你还有何尊贵可言?以你的地位,如果带头奉公守法,一定会国强民安,难道还有人敢轻视你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赵国 赵奢 田部吏 据理力争 平原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学语文的两条注释
12
作者 世英 陈斌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4期71-72,共2页
一、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高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其中“赞”字的解释,历来颇多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一)释“赞”为“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赞者,告也,谓以侯生遍告宾客.”新编高中语文课本采用此... 一、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高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其中“赞”字的解释,历来颇多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一)释“赞”为“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赞者,告也,谓以侯生遍告宾客.”新编高中语文课本采用此说.(二)释“赞”为“介绍”.《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注释为:“把侯生向一个一个客人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渐” 平原君 信陵君 馆陶 王引之 妇人 东方朔传 史记 公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的对比艺术
13
作者 田汉云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2期14-18,共5页
在以往,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司马迁擅长于运用对比笔法记载历史.洪迈《容斋五笔》卷五《史记筒妙处》条盛称《史记》中有许多篇章蕴含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他对《平原君列传》中有关毛遂事迹的部分作了如下转述:
关键词 司马迁 对比艺术 《史记》 笔法 李广 刘邦 汉武帝 平原君 廉颇 《李将军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遂自刎”的启示
14
作者 吴永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毛遂自荐 战国时期 军事指挥 赵国 平原君 故事 燕国 才能 大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汉语双宾结构辨析
15
作者 郝志伦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79-82,共4页
双宾结构是古今汉语都有的一种句式。过去的语法著作都认为双宾结构是“动词+双宾语”,即谓语动词后必须带有两个宾语。现代学者专家的有关论著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的认识,并都将其作为双宾结构的必要条件。目前存在的分岐主要有以下两点。... 双宾结构是古今汉语都有的一种句式。过去的语法著作都认为双宾结构是“动词+双宾语”,即谓语动词后必须带有两个宾语。现代学者专家的有关论著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的认识,并都将其作为双宾结构的必要条件。目前存在的分岐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双宾动词(又称“交接动词”,“给取动词”。指能带双宾语的动词)范围的广、狭。人们一般都是从词义特征入手来限定双宾动词的范围的。或认为:双宾动词只限于具有“授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结构 语法著作 古汉语虚词 偏次 双宾式 领格 平原君列传 现代学者 《马氏文通》 止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优秀人物传记的超历史指谓性分析——兼辨“李陵之祸”
16
作者 秦明 《云梦学刊》 1991年第1期59-62,共4页
司马迁是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伟大的史学家,这一结论被普遍认可。显然,这两个判断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司马迁写了一部《史记》。那么,《史记》一书自然应该是文学和史学相结合的范本了。可是,我们不难理解,由于文学与史学各自规律与法则的不... 司马迁是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伟大的史学家,这一结论被普遍认可。显然,这两个判断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司马迁写了一部《史记》。那么,《史记》一书自然应该是文学和史学相结合的范本了。可是,我们不难理解,由于文学与史学各自规律与法则的不同,它们从来也没有,永远也不会结合得让人十分满意。《史记》没有例外。通过分析《史记》优秀人物传记的超历史指谓性,我们发现,《史记》里最为人称道、流传最广的人物传记,往往最愧为“实录”,最不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传记 指谓 李将军列传 《项羽本纪》 刺客传 赤泉 平原君列传 太史令 聂政 英雄气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锥子”放进“布袋”里
17
作者 思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平原君 锥子 邓小平理论 使用人才 发现人才 领导干部 优秀年轻干部 人才状况 领导才能 伟大旗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跑官要官与干部自荐区别开来
18
作者 洪家宁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干部任用 个人要求 执政党地位 平原君 吏治改革 个人主义 缔结盟约 考虑问题 教育批评 职务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用人艺术
19
作者 田胜 《政工学刊》 1987年第9期21-22,共2页
大千世界,浩瀚的艺术海洋是绚丽多彩的。然而,永远探索不尽其中奥秘的艺术,我认为则是人才智力开发和使用上的艺术——用人之艺术。人们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丈量,重、量可以用天平来称量。然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思想水平... 大千世界,浩瀚的艺术海洋是绚丽多彩的。然而,永远探索不尽其中奥秘的艺术,我认为则是人才智力开发和使用上的艺术——用人之艺术。人们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丈量,重、量可以用天平来称量。然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思想水平等方面究竟能用一个什么尺度去分毫不差地量出来呢?只能用基本的、原则的条件,通过人的认识,通过实践,去检验、考核。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得人才者得天下。用人之艺术,不仅关系到国家事业的成败,也关系到民族的兴衰。那么,究竟有哪些用人的艺术呢?一是用人之所长,避其所短,做到人尽其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艺术 平原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的原义浅析
20
作者 陈科华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92-94,80,共4页
“关于“史”之原始含义,向无定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可举要如下: (1)许慎:“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说文解字》) (2)吴大澂:“史、记事者也。象手执简形。”“持中即执简册之象也”。(《说文古籀补》) (3)江永:“凡官... “关于“史”之原始含义,向无定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可举要如下: (1)许慎:“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说文解字》) (2)吴大澂:“史、记事者也。象手执简形。”“持中即执简册之象也”。(《说文古籀补》) (3)江永:“凡官有簿书谓之中。……故掌文书者,谓之史。”(《周礼疑义举要》卷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疑义 简册 巫史 簿书 古籀 平原君列传 吴大澂 《淮南子》 象物 原型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