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凡的世界》中的双重叙事进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艺村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8,共8页
批评界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励志叙事”和“励志价值”。在仔细考察文本之后,会发现小说在“励志”背后隐藏着一个隐性进程主要表现为小说的悲剧性诠释,在空间绘制、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作品的意义完成了深层建... 批评界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励志叙事”和“励志价值”。在仔细考察文本之后,会发现小说在“励志”背后隐藏着一个隐性进程主要表现为小说的悲剧性诠释,在空间绘制、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作品的意义完成了深层建构,并与表层的情节发展互相颠覆又互相补充,在矛盾交织中构筑了作品复杂深刻的内涵,塑造了立体多面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其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双重叙事进程 平凡的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身说法”与“催泪叙事”——《平凡的世界》的叙事修辞批判
2
作者 颜慧贤 刘川鄂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1,共8页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采用“现身说法”的话语形态和“催泪叙事”的叙事模式,以人生导师姿态通过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进行布道,具有鲜明的叙事修辞目的,对小说的文学性造成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一、小说人物平面化,主要人物形象缺失...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采用“现身说法”的话语形态和“催泪叙事”的叙事模式,以人生导师姿态通过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进行布道,具有鲜明的叙事修辞目的,对小说的文学性造成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一、小说人物平面化,主要人物形象缺失根本性的差异,大多是性格不够丰富复杂的扁平人物;二、小说话语专制化,路遥的“现身说法”,多为说教意味浓厚的修辞性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说的审美力量;三、小说技艺浅平化,路遥的“催泪叙事”多为常识,文本缺少思想上的深度,也不具备多重阐释的可能。这种“现身说法”话语和“催泪叙事”模式,与1980年代文学创作的先锋探索潮流格格不入,也与20世纪世界小说的现代主流相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现身说法” “催泪叙事” 叙事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爱情叙事中的文化情缘——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7,共5页
《平凡的世界》依托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语境展开小说的爱情叙事,这是一个迁徙者、历险者、奋斗者的叙事,也是一个读书者、思想者、高尚者的叙事,爱情叙事总是与道德的自我提升、人格的自我完善、身份的自我超越如影随形。爱情叙事中浓郁... 《平凡的世界》依托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语境展开小说的爱情叙事,这是一个迁徙者、历险者、奋斗者的叙事,也是一个读书者、思想者、高尚者的叙事,爱情叙事总是与道德的自我提升、人格的自我完善、身份的自我超越如影随形。爱情叙事中浓郁的文化情调和诗意美,成为始终贯穿孙、田爱情历程的主线,爱情叙事与文化叙事融为一体,这是当代以农民为主体的现实主义小说在爱情主题上的新开掘和新探索。超越出身局限的理想追求与超越阶层结构的爱情形态,构成了某种深层的呼应。但路遥让这份爱情在最美丽的时刻戛然而止,既保持了爱情的纯美,又因爱情叙事的终止、定型而省略了爱情发展的多重可能性。其实过程比完成更具有艺术的余味,未完成式比完成式更具有一种蒹葭苍苍的原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 田晓霞 爱情叙事 文化身份认同 悲剧结局 未完成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实主义文学的概然律问题——从路遥《平凡的世界》现实性的不足谈起 被引量:8
4
作者 赵炎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4-151,178,共9页
概然律指人物与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与发生率。《平凡的世界》存在理想化的人物与现实主义追求之间的矛盾,小说中部分人与事的概然律不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部小说的现实性。文学作品的现实性不能只考虑可然律与必然律,还需考虑... 概然律指人物与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与发生率。《平凡的世界》存在理想化的人物与现实主义追求之间的矛盾,小说中部分人与事的概然律不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部小说的现实性。文学作品的现实性不能只考虑可然律与必然律,还需考虑概然律。概然律是衡量文学作品现实性的重要标准之一。概然律与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有着密切的成正比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作品中人与事的概然律高,作品的现实性就强,反之就弱。《活着》《阿Q正传》《静静的顿河》《第六病室》都是严格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活着》中的人与事的概然律不高,因此其现实性与其他三部作品相比也要低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现实主义 概然律 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平凡的世界》中女性形象的复杂文化构成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晓娟 武建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1,共5页
《平凡的世界》自发表以来,众说纷纭,热读不断,热议不断,对于它的评价,也有褒有贬,总体上表彰它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推崇它在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路遥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非常成功。田晓霞、田润叶、贺秀莲... 《平凡的世界》自发表以来,众说纷纭,热读不断,热议不断,对于它的评价,也有褒有贬,总体上表彰它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推崇它在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路遥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非常成功。田晓霞、田润叶、贺秀莲、金秀、杜丽丽、姚淑芳、高敏等都相当典型。《平凡的世界》中女性的形象塑造可以看作是路遥认识人生的一种复杂文化观:在城乡结合部产生的作品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织的结果;作者对女性的想象和描绘体现了他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成为女性形象的文化构成的重要一环;作者由情感寄托上升到文化想象,在想象的背后体现了他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和对理想人格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热议 路遥 女性形象 文化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的救赎与寻根的异途——论《平凡的世界》的叙事图景与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6,共8页
《平凡的世界》是20世纪80年代文学无法归类的独特存在,其文学史意义一直未能有学理上的精准认定。小说醉心于人际关系书写,以“女性拯救与男青年的自我重建”和“世事激变与新能人的崛起上位”的繁复主题,来表达自我救赎的哲理思考:一... 《平凡的世界》是20世纪80年代文学无法归类的独特存在,其文学史意义一直未能有学理上的精准认定。小说醉心于人际关系书写,以“女性拯救与男青年的自我重建”和“世事激变与新能人的崛起上位”的繁复主题,来表达自我救赎的哲理思考:一方面与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80年代文学构成有效对话,另一方面又与《青春之歌》隐蔽呈现跨越时代的互文关系,是红色文学经典的当代承传。路遥有教化社会、感化青年的责任担当,在寻根小说的文学现场与精神氛围中,他以亲历历史的情绪体验,重寻土地情结和诗教传统的中国文学经验,走上了自己的寻根异途。这种重建民族文化自信的思想特质,直接奠定了《平凡的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中的经典意义与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人际关系 自我救赎 土地情结 诗教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乍暖还寒——“平凡的世界”现象与“重写文学史” 被引量:6
7
作者 武菲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41,共9页
"平凡的世界"现象由读者、体制、学术界三种不同力量的不同态度构成,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究其原因,19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中,文学"去政治化"的追求、受西方中心论和进化论史观支配... "平凡的世界"现象由读者、体制、学术界三种不同力量的不同态度构成,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究其原因,19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中,文学"去政治化"的追求、受西方中心论和进化论史观支配的文学史观、对《平凡的世界》艺术价值的低估都参与了这一现象的形成。近年来,随着"重写文学史"形成的文学史叙事被反思,《平凡的世界》重返文学史场域。路遥对经典现实主义的坚持和通过"失衡婚恋"模式对人性、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现象 文学史叙事 现实主义 路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经典阅读与立德树人——兼论大学生阅读中的“《平凡的世界》现象”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辉 陈文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文学经典历来受大学生青睐。《平凡的世界》这部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作品连续位居大学生阅读榜首,展现出独特的“《平凡的世界》现象”。“《平凡的世界》现象”实质是经典的生命力的体现,由经典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铸就而成。因此,... 文学经典历来受大学生青睐。《平凡的世界》这部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作品连续位居大学生阅读榜首,展现出独特的“《平凡的世界》现象”。“《平凡的世界》现象”实质是经典的生命力的体现,由经典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铸就而成。因此,经典阅读的“成人”价值表现在奠基人的精神来路和理想去路、延拓人的知识视野和思维宽度、实现人的情感构建和思想升华等三方面。在当下经典阅读价值浅化、内容边缘化、阅读方式泛化语境中,要从动机、行为、价值三个层面,指引经典阅读的认识回归、发挥经典阅读的阵地协同、培育经典阅读的育人文化,构建通过经典阅读推进立德树人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阅读 平凡的世界》现象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的文化规约 被引量:6
9
作者 曹静娴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反映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黄土地民众生活图景的长篇巨著。小说之所以能够受到不同年代、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喜爱,根源在于作者笔下的人物既体现出了他们作为普通的"人"而具有的本性,又体现出了...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反映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黄土地民众生活图景的长篇巨著。小说之所以能够受到不同年代、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喜爱,根源在于作者笔下的人物既体现出了他们作为普通的"人"而具有的本性,又体现出了在一定的文化规约下他们所具有的文化认知特点。作品所呈现的思想与受这种文化影响下读者的思想处于同一认知层次,因而也就使得作品能够历久弥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人性 文化规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历史考察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万秀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4,共4页
本文在全面勾勒"《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学界关于"《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历史分析作进一步的追踪、考察,分析其得失,指出:要充分肯定"《平凡的世界》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并给... 本文在全面勾勒"《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学界关于"《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历史分析作进一步的追踪、考察,分析其得失,指出:要充分肯定"《平凡的世界》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并给予积极的评价;要对"《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原初意义以及不断生成过程中意义的连贯性和差异性给予一定的区分和关注;要在进一步厘清、辨析《平凡的世界》、作家与历史语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努力打开关于路遥研究新的学术话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现象 历史考察 分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消费与当代文学经典建构——以《平凡的世界》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书泉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3年第1期67-76,共10页
自1981年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设立国家意义上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以来,已经举办了八届评奖活动,获奖长篇小说近40部,在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由此建构了一批主流经典作品。但是,几乎伴随着与茅奖同时产生的便是... 自1981年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设立国家意义上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以来,已经举办了八届评奖活动,获奖长篇小说近40部,在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由此建构了一批主流经典作品。但是,几乎伴随着与茅奖同时产生的便是文学批评界对获奖长篇小说的批评,尤其是对其经典性的质疑。毋庸讳言,这其中许多看法和评判是论之有理、言之有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平凡的世界 经典建构 文学消费 “茅盾文学奖” 中国作家协会 长篇小说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消费与小说创作——从《平凡的世界》的阅读调查说起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文兵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依据多份阅读调查资料,证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发行近20年来,已成为市场上的常销书。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察这部长篇获得市场认可的内在因素,联系当前的小说创作可得到以下启示:一是作家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二是应有平民情怀... 依据多份阅读调查资料,证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发行近20年来,已成为市场上的常销书。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察这部长篇获得市场认可的内在因素,联系当前的小说创作可得到以下启示:一是作家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二是应有平民情怀,注重表现弱势群体的生活;三是应高举人性化的道德旗帜,净化读者的灵魂;四是应倡导经典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五是应追求雅俗共赏的美学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文化消费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03-105,共3页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2015年版)自播映以来褒贬不一。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其是否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是导致争议发生的重要原因。该剧演员较好地再现了原作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个性、剧作对情节的改编都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从而获得了...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2015年版)自播映以来褒贬不一。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其是否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是导致争议发生的重要原因。该剧演员较好地再现了原作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个性、剧作对情节的改编都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从而获得了普遍好评。另一方面,演员在相貌上普遍出现的"美化"倾向,以及剧情对原作某些内容的机械遵循都与观众的心理预期不符,这些因素又导致了部分观众对该剧的不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电视剧 平凡的世界 期待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平凡的世界》中的三种女性形象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小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8Z期2-2,共1页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成就,作品在诸多方面达到了艺术的高峰,其中路遥对书中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刻画,她们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主要对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她们演绎着自己平凡的人生,给读者带来不...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成就,作品在诸多方面达到了艺术的高峰,其中路遥对书中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刻画,她们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主要对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她们演绎着自己平凡的人生,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苦难意识的书写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艳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Z期56-57,共2页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记叙中国农村的现实主义作品。路遥将视角放在普通人的生活上,表达了一种对于时代苦难的思考。而路遥对于苦难意识的书写也是研究《平凡的世界》时的重要部分,大体可分为对作者的研究与对作品的研究,对作品的研究...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记叙中国农村的现实主义作品。路遥将视角放在普通人的生活上,表达了一种对于时代苦难的思考。而路遥对于苦难意识的书写也是研究《平凡的世界》时的重要部分,大体可分为对作者的研究与对作品的研究,对作品的研究可以分为对物质、精神、爱情的苦难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苦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爱情的文化情愫——读《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故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福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Z期55-56,共2页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遥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的神话,它所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说世界,更是对普通劳动民众生活的一种歌颂。在作者笔下,人生中的苦难成为了一种精神动力,支撑着平凡的人们不断前进。基于《平凡的世界》这部著作的影响力...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遥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的神话,它所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说世界,更是对普通劳动民众生活的一种歌颂。在作者笔下,人生中的苦难成为了一种精神动力,支撑着平凡的人们不断前进。基于《平凡的世界》这部著作的影响力,本文从农村爱情的文化情愫角度出发,对《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故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农村爱情 文化情愫 爱情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题与反题的另类接续——《人生》与《平凡的世界》的同旨共构现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邰科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61,共8页
路遥的两部代表作《人生》与《平凡的世界》并非两部独立且不相关的小说,而是路遥创作计划中一部宏大作品《陕北》的两个不同版本,它们服务于同一个主题——对人生道路的寻找,同时在结构上两者具有内在的承续关系,只不过这种承续是一种... 路遥的两部代表作《人生》与《平凡的世界》并非两部独立且不相关的小说,而是路遥创作计划中一部宏大作品《陕北》的两个不同版本,它们服务于同一个主题——对人生道路的寻找,同时在结构上两者具有内在的承续关系,只不过这种承续是一种特殊的正题与反题的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人生》 平凡的世界 同旨共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结构与仪式治疗:“《平凡的世界》现象”新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春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32,共4页
从小说成为畅销书到电视剧引发观看热潮,"《平凡的世界》现象"能够持续至今,有其深层原因。本文认为《平凡的世界》中"两兄弟/两姐妹"和"穷汉公主"型人物关系模式交织所形成的民间隐形叙事结构,以及由此... 从小说成为畅销书到电视剧引发观看热潮,"《平凡的世界》现象"能够持续至今,有其深层原因。本文认为《平凡的世界》中"两兄弟/两姐妹"和"穷汉公主"型人物关系模式交织所形成的民间隐形叙事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成长、救赎仪式为受众构建了强大的心理共鸣基础与情感释放空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此基础上借助仪式歌曲和电视艺术等方式使受众在仪式展演和传播中实现了集体认同与仪式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民间隐形叙事结构 仪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陌生化翻译在《平凡的世界》英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雪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X期83-84,共2页
陌生化翻译是注重保留翻译文学性的翻译策略之一,概括来讲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译入语读者不熟悉的表达方式,从而在译文中创建"陌生"的语境,使译文读者在感受到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同时,保持阅读的"新奇感"。本文... 陌生化翻译是注重保留翻译文学性的翻译策略之一,概括来讲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译入语读者不熟悉的表达方式,从而在译文中创建"陌生"的语境,使译文读者在感受到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同时,保持阅读的"新奇感"。本文以《平凡的世界》的英译为研究对象,首先阐释陌生化和陌生化翻译概念的内涵,而后基于陌生化翻译理论,举例分析陌生化翻译在《平凡的世界》英译中的可实现性。陌生化翻译对提高译文的文学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相关理论目前尚未完善,需要学术界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陌生化翻译 平凡的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的改编 主题的转移——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佐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90-92,共3页
2015年春季热播的56集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为观众呈现出这样的视听盛宴:厚重的黄土地、包着白羊肚儿手巾的西北汉子、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既有历史感,又具现代性,令人回味绵长。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当代作家路遥的同名小说。将一部1... 2015年春季热播的56集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为观众呈现出这样的视听盛宴:厚重的黄土地、包着白羊肚儿手巾的西北汉子、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既有历史感,又具现代性,令人回味绵长。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当代作家路遥的同名小说。将一部1988年一出版就受到热烈欢迎、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当代文学巨著、艺术性与思想性都很高的名著改编成电视剧,获得成功,主要体现人物的改编上,具体表现为:一、"一声惊喜一声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 名著改编 同名小说 文学巨著 当代作家 路遥 茅盾文学奖 历史感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