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稻田除草剂三唑磺草酮的作用特性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王恒智
王豪
朱宝林
张乐乐
刘伟堂
王金信
-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省农药毒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出处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1,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709).
-
文摘
为了明确水稻田除草剂三唑磺草酮(QYR301)的最佳施药条件,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Oryza sativa作为测试靶标,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其施药适期、耐雨水冲刷性、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三唑磺草酮对不同叶龄水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有效成分360 g/hm^2的剂量下,对2叶期以后的水稻干重抑制率为0%;其除草活性与稗草的叶龄显著相关,其中2~3叶期的稗草最为敏感,有效成分30 g/hm^2的三唑磺草酮对其干重抑制率为95%~98%;三唑磺草酮具有一定的耐雨水冲刷能力,药后降雨间隔达到8 h以上,其除草活性与药后降雨间隔时间无显著相关性,在有效成分30~120 g/hm^2的剂量下,对稗草的干重抑制率为75%~93%;在20~35℃区间,三唑磺草酮药效稳定,对稗草的GR50值在44.6~51.4 g/hm^2之间;相较于中度光照(45%)和低光照(4%),高光照(100%)条件下三唑磺草酮对稗草的干重抑制率显著增加。分析表明杂草叶龄、降雨、温度和光照会显著影响三唑磺草酮除草活性,为使其发挥最大药效,应选择在水稻2叶期以后至稗草2~4叶期,天气晴朗,气温高于20℃的情况下施药;如药后8 h以内遇降雨天气,则需进行补喷。
-
关键词
水稻田除草剂
三唑磺草酮
作用特性
除草活性
环境因素
稗草
干重抑制率
-
Keywords
Herbicide in paddy
QYR301
herbicidal characteristics
herbicidal activity
environmental factors
barnyard grass
dry weight inhibition
-
分类号
S482.4
[农业科学—农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