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油在干酪根中吸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启示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民 余昌琦 +6 位作者 费俊胜 李进步 张宇辰 言语 吴艳 董尚德 唐育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2-1452,共11页
有机质及其相关孔隙吸附行为的研究对于揭示页岩油赋存状态与机理有重要意义。不同于以往采用石墨烯模型代替有机质的方法,研究采用真实的干酪根分子模型(Ⅱ-C型),基于GAFF(general Amber force field)力场模拟了有机孔内页岩油多组分... 有机质及其相关孔隙吸附行为的研究对于揭示页岩油赋存状态与机理有重要意义。不同于以往采用石墨烯模型代替有机质的方法,研究采用真实的干酪根分子模型(Ⅱ-C型),基于GAFF(general Amber force field)力场模拟了有机孔内页岩油多组分体系下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与石墨烯仅能模拟壁面吸附不同,干酪根对页岩油具有吸附和吸收双重作用:壁面上存在页岩油竞争吸附,以极性和重质组分吸附为主,而骨架中则存在页岩油组分吸收现象,小分子迁移距离较远。页岩油在干酪根壁面上的吸附和在骨架中的迁移受控于页岩油与干酪根相互作用能的强弱及分子大小,重质组分表现出“强吸附-弱吸收”、轻质组分呈“弱吸附-强吸收”的特征。(2)页岩油组分的吸收使得干酪根骨架和孔隙发生变化,表现出新孔隙的形成、原有孔隙的扩大和部分塌陷。干酪根的塑性对吸收页岩油进而膨胀起重要作用,干酪根塑性较强时(干酪根成熟度低),页岩油更容易被吸收从而引发明显的干酪根骨架膨胀,反之,干酪根膨胀较弱。(3)温度增加会促进干酪根骨架吸收芳香烃分子萘和非极性分子甲酸、乙醇以及噻吩,降低干酪根壁面的吸附作用,同时有利于饱和烃类分子的脱附。压力对页岩油在干酪根中的吸附和吸收影响不明显。研究利用真实的干酪根分子模型,首次创新性地模拟了干酪根吸附和吸收页岩油组分的现象,对于客观揭示页岩油在干酪根中赋存状态及赋存机理具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吸收 赋存状态 干酪根模型 分子动力学模拟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产量递减变化组合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传斌 姜汉桥 +3 位作者 李俊键 糜利栋 赵林 赵树成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0-772,共3页
Arps双曲递减模型的适用条件是流体达到拟稳定流动状态,但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很难达到这种流态。针对页岩气产量递减预测问题,国外学者提出了很多修正方法和新模型,但现场数据表明,这些模型在生产前期预测符合精度比较高,而无法准确预测... Arps双曲递减模型的适用条件是流体达到拟稳定流动状态,但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很难达到这种流态。针对页岩气产量递减预测问题,国外学者提出了很多修正方法和新模型,但现场数据表明,这些模型在生产前期预测符合精度比较高,而无法准确预测生产后期的产量。文中根据页岩气开采过程中不同的生产阶段,分别对生产前期和后期进行模型研究。通过比较,生产前期选择SEPD模型,生产后期以干酪根模型为基础,由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推导得出日产量与时间的关系式。以生产前期和后期在组合时的递减率相等为条件确定组合点,进而推导得出选择理论组合点的公式。现场实例应用表明,根据组合点公式,以及前、后期两模型的"一点两模"法,由1 a的生产数据预测页岩气井20 a的产量,精度在1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产量预测 SEPD模型 干酪根模型 组合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