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药物对糖尿病膀胱病豚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表面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朋 徐浩 +3 位作者 申茂磊 赵国立 钱彪 王勤章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研究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药物对糖尿病膀胱病(DCP)豚鼠受损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ICCs)表面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豚鼠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200 mg·kg-1构建豚鼠糖尿病膀胱病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研究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药物对糖尿病膀胱病(DCP)豚鼠受损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ICCs)表面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豚鼠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200 mg·kg-1构建豚鼠糖尿病膀胱病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糖尿病膀胱病豚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单次尿道灌注SCL基因重组慢病毒药物(滴度2×107 U)0.2 mL,阳性对照组单次尿道灌注空慢病毒液(不含SCL基因)0.2 mL,空白对照组单次尿道灌注磷酸盐缓冲液(PBS)0.2 mL。每组每次各选取3只豚鼠于灌注后第7,14,28天麻醉后取其膀胱,提取培养DCP豚鼠膀胱IC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将用绿色荧光抗体标记的ICCs置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ICCs细胞荧光强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CCs表面c-kit蛋白的表达。结果SCL基因重组慢病毒在14 d时转染效果最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实验组ICCs荧光强度和c-kit蛋白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强(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ICCs荧光强度和c-ki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为载体将SCL基因药物转染入DCP膀胱后能使高糖环境下ICCs膜表面c-kit蛋白表达增强,可能有利于DCP膀胱受损的ICCs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药物 糖尿病膀胱病 CAJAL间质细胞 C-KIT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石雅洁 谢新生 +7 位作者 姜中兴 万鼎铭 郭荣 李涛 张霞 李雪 张玉培 苏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0-725,共6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llo-HSC...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llo-HSCT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中位年龄39(14-65)岁。预后分层低危17例,中危25例,高危38例。ASXL1突变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共突变基因中频率较高的依次为TET2(71.25%)、NRAS(18.75%)、DNMT3A(16.25%)、NPM1(15.00%)、CEBPA(13.75%)。中高危患者中接受allo-HSCT共29例(移植组),未接受allo-HSCT共34例(化疗组)。移植组2年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2.4%、70.2%,化疗组分别为44.1%、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年龄>50岁、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为影响移植患者OS、DFS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allo-HSCT可改善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XL1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UCy或FABC预处理方案用于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3
作者 张琳依 王利 +1 位作者 刘林 熊艺颖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10-616,共7页
目的:评价伊达比星+白消安+环磷酰胺(IBUCy)方案或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FABC)方案预处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 目的:评价伊达比星+白消安+环磷酰胺(IBUCy)方案或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FABC)方案预处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上述两种方案预处理后行allo-HSCT的49例中高危AML患者资料,其中IBUCy组17例,FABC组32例,通过对比造血重建、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评价两种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并进行了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造血重建,两组的造血时间、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率(oversall survival,OS)相似。虽然IBUCy组≥3级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率更高,但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更低。确诊到首次移植时间>6个月(P=0.019)和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P=0.048)是PFS的危险因素。在移植前MRD阴性的患者中,IBUCy组PFS更好(P=0.039)。结论:中高危AML接受IBUCy或FABC预处理后行allo-HSCT是安全有效的,此类患者获得首次缓解后应尽快移植,MRD转阴者移植PFS更好;与FABC方案相比,IBUCy方案具有一定优势,但应注意防治消化道不良反应及慢性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 IBUCy 方案 FABC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4
作者 毕旭儿 叶佩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8-1232,共5页
医疗技术的发展、预期寿命的延长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恶性血液疾病也在高龄老人中逐渐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8岁。老年AML患者由于临床状况差、严重合并症较多、对强化治疗耐受性差,以及不良或复... 医疗技术的发展、预期寿命的延长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恶性血液疾病也在高龄老人中逐渐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8岁。老年AML患者由于临床状况差、严重合并症较多、对强化治疗耐受性差,以及不良或复杂的细胞遗传学、多药耐药等原因,导致预后较差,治疗后相关毒性、死亡风险增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老年AML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之一,随着减低强度预处理(RIC)的改进、供体选择范围的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的改善、支持性护理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老年AML患者选择allo-HSCT。本文对近年allo-HSCT在老年AML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楚婷 郑雅龄 +1 位作者 吴明(综述) 黄睿(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35-639,共5页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两大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两大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AL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有力的手段,但移植后复发仍然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移植前状态、移植预处理、移植后复发防治均影响移植后的复发。目前,有部分患者移植后维持治疗的研究开展,包括表观遗传学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移植后维持治疗。本文主要讨论移植后维持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综述近年来急性白血病allo-HSCT后维持治疗的方法、治疗结局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持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单中心分析
6
作者 王真 朱嘉莳 +4 位作者 付盼 王丹 张娜 邵静波 李红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国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方案治疗的458例初诊ALL儿童,回顾性分析76例复发ALL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结...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国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方案治疗的458例初诊ALL儿童,回顾性分析76例复发ALL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本中心儿童ALL总体复发率为16.6%(76/458);复发ALL患儿死亡率57.9%(44/76),复发ALL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为(38.6±5.9)%。按复发时间分组,极早期复发26例、早期复发30例、晚期复发20例,三组5年总体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复发部位分组,单纯骨髓复发57例,髓外复发12例及髓内外联合复发7例,三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复发儿童11例放弃治疗,65例接受再次治疗,未获得2次完全缓解(CR2)14例,获CR251例,两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复发后治疗方式分组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Allo-HSCT)22例(33.8%),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治疗组8例(12.3%),CART联合Allo-HSCT组14例(21.5%),单纯化疗和(或)靶向药物组21例(32.2%),组间比较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初诊白细胞>100×10^(9)/L、初诊危险度、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复发后危险度、复发后治疗方案、是否获得CR2是影响复发ALL儿童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极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未获得CR2是影响复发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后接受CART细胞衔接移植治疗是复发ALL患儿预后保护因素。结论本中心儿童ALL复发时间以早期复发为主,复发部位以骨髓复发为主。多因素预后分析极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未获得CR2是复发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ART联合Allo-HSCT可改善复发急淋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参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调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陆海洋 赵维莅 胡晓霞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8-633,共6页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共生的微生物群体,其组成和功能影响人体代谢、免疫、内分泌等多方面生理功能。肠道菌群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统的精细调控上也发挥重要作用。在造血功能上,肠道菌群可以通过NOD1-STATs信号、TLRs-My...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共生的微生物群体,其组成和功能影响人体代谢、免疫、内分泌等多方面生理功能。肠道菌群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统的精细调控上也发挥重要作用。在造血功能上,肠道菌群可以通过NOD1-STATs信号、TLRs-MyD88信号等通路调控造血干细胞向多谱系血细胞的分化,并在应激压力下推动造血干细胞向粒-单核系快速分化和成熟。因此,移植早期的原发性植入功能不良可能与肠道菌群功能紊乱有关。在免疫重建上,肠道菌群促进小肠上皮表达抗原递呈分子,是肠道aGVHD的重要始动因素。其次,肠道菌群可通过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吲哚衍生物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其功能失调可导致肠道黏液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紊乱,进一步促进肠道aGVHD发生和发展。因此,靶向肠道菌群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中,粪便菌群移植联合传统抗排异治疗,可显著改善SR-aGVHD的临床严重程度和预后,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可控,是SR-aGVHD治疗的新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巯基嘌呤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新蕊 刘玉峰 +2 位作者 李白 刘莹 刘姗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ALL、经前期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进入维持治疗阶段且口服6-MP治疗的患儿。口服6-MP前患儿行TPMT和NUDT15基因型检测,分析TPMT、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应用6-MP治疗的使用剂量和骨髓抑制情况。主要结局指标6-MP使用剂量。结果61例维持治疗的AL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纳入TPMT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48例(除外NUDT15基因突变13例),野生型45例,突变型3例;纳入NUDT15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58例(除外TPMT基因突变3例),CC型45例,CT型9例,TT型4例。在6-MP维持治疗阶段,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的WBC、Hb、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TPMT野生型15例,突变型3例;NUDT15基因CC型15例,CT型5例,TT型4例;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骨髓抑制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6-MP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野生型和突变型ALL患儿维持治疗期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和(16.25±4.42)mg·m^(-2)·d^(-1);NUDT15基因CC型、CT型和TT型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34.28±4.53)和(10.00±1.28)mg·m^(-2)·d^(-1)。结论TPMT和NUDT15突变型患儿的骨髓抑制程度均较野生型严重。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基嘌呤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药物使用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清云 董玉君 +7 位作者 梁赜隐 尹玥 刘微 许蔚林 孙玉华 韩娜 李渊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5-1114,共10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生存与复发危险因素,并探讨AML复发后的治疗选择。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中心行allo-HSCT术后处于完全缓解(CR)期的180例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生存与复发危险因素,并探讨AML复发后的治疗选择。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中心行allo-HSCT术后处于完全缓解(CR)期的180例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移植后生存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患者中,134例(74.4%)存活,46例(25.6%)死亡,40例(22.2%)复发。移植后5年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4.3%、42.5%和25.0%。AML危险分层为高危组、伴高危细胞遗传学、移植前为CR2期以及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移植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前为CR2期、AML危险分层高危组是影响移植后EFS的独立危险因素;AML危险分层高危组、单疗程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伴高危细胞遗传学、未发生cGvHD是影响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后应用去甲基化药物(HMA)辅以G-CSF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维持治疗可提高移植后复发患者的总生存率,2年OS率为62.5%。结论:allo-HSCT可大大提高AML患者的生存率,但移植后复发仍为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HMA联合DLI维持治疗可能成为治疗移植后复发患者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生存 复发 去甲基化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和治疗 被引量:14
10
作者 舒晓艳 闫侠芳 +7 位作者 董磊 丁丽 韩冬梅 薛梅 王志东 闫洪敏 王恒湘 段连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复发后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2004年3月至2014年10月行allo-HSCT的202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移植相关指...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复发后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2004年3月至2014年10月行allo-HSCT的202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移植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影响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allo-HSCT的白血病患者有68例复发,累计复发率33.6%,中位复发时间4(1.5-2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P=0.035)、移植前伴有髓外病变(P=0.017)、诱导缓解疗程(P=0.042)、移植时疾病状态(P=0.007)、慢性GVHD(P=0.041)是影响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伴有髓外病变(RR=2.622,95%CI:1.139-6.037)、诱导缓解疗程(RR=1.156,95%CI:0.682-1.957)、慢性GVHD(RR=1.728,95%CI:0.999-2.991)是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复发患者的治疗策略包括撤停免疫抑制剂、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全身化疗、局部放疗、靶向药物治疗、二次移植等,根据复发部位个体化选择。移植后复发相关死亡率为25.2%。结论: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患者预后差,复发早期干预治疗有较好效果,移植前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预防更显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倩兰 唐晓文 +8 位作者 孙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付铮铮 赵丙瑞 施晓兰 陈广华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54-958,共5页
本研究探索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对32例接受allo-HSCT的难治复发性AML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移植前未缓解(NR)17例,完全缓解(CR)15例,比较两组在治疗相... 本研究探索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对32例接受allo-HSCT的难治复发性AML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移植前未缓解(NR)17例,完全缓解(CR)15例,比较两组在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白血病复发和无白血病生存率(LF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细胞遗传学特征和移植方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除NR组中1例移植失败,1例死于重症肝静脉阻塞病以外,其余30例均获得造血重建。NR组与CR组aGVHD发生率分别为47.1%(8例)和33.3%(5例)。在可评估的患者中,NR组9例中5例发生cGVHD,CR组11例中4例发生cGVHD,两组发生aGVHD(P=0.335)和cGVHD(P=0.21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R组治疗相关死亡率(29.4%vs 14.3%,P=0.392)及移植后复发率(42.9%vs 26.7%,P=0.300)较CR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3(1-124)个月,至今NR组和CR组各有6例无病生存,2年LFS两组相近(35.3%vs 40.0%,P=0.267)。对32例患者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P=0.044)及发生cGVHD(P=0.046)的患者总生存率(OS)显著延长。结论:单中心样本研究结果显示,allo-HSCT是挽救性治疗难治复发性AML的有效手段,移植前NR的患者预后与CR患者相比,allo-HSCT疗效及预后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对NR状态的难治复发性AML患者实施allo-HSCT,并通过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产生cGVHD,以期获得长期生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联合移植治疗白血病 被引量:7
12
作者 鹿全意 牛小青 +4 位作者 郭勇 张鹏 曾晓新 付肖凡 周娟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26-328,共3页
为了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联合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 给予供者G-CSF 8-10μg/(kg·d),皮下连续注射5天,以动员外周血和骨髓干细胞,在第4,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 胞,第7天采集骨髓;预处理采用... 为了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联合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 给予供者G-CSF 8-10μg/(kg·d),皮下连续注射5天,以动员外周血和骨髓干细胞,在第4,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 胞,第7天采集骨髓;预处理采用氟达拉宾,白消安和环磷酰胺组成的新方案。结果表明,12例全部成功植入,中性 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10.2(9-12)天,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12.5(12-14)天。移植后观察100 天,4例(33.3%)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0例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中位随访时 间5个月,2例死亡,余10健康生存。结论:G-CSF动员的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骨髓联合移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 法,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植活并不增加aGVHD和cGVHD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 联合移植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预防 被引量:8
13
作者 申亚琼 付玥玥 +3 位作者 李丽敏 王艳 孟令伶 翟秋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44-1348,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血液科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共126例,调查移植后发生感染的患者例数,分析其感染原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126例患者中,感...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血液科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共126例,调查移植后发生感染的患者例数,分析其感染原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126例患者中,感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共43例,感染率为34.13%。共检出89株病原体,其中细菌占64.05%;病毒占22.47%,真菌占13.48%。患者的年龄、供体类型、移植前感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及aGVHD等因素均是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随访结果显示,采用预防方案干预后,干预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经过合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随访12个月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植前感染以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的影响因素。可通过合理的感染预防手段降低其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移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病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TCRVβ基因片段的选择性扩增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欣 李扬秋 +3 位作者 苏建华 李树浓 林伟 黄梓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 :了解白血病病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TCRVβ基因片段选择性扩增的情况。方法 :采用RT -PCR扩增 5例CML和 2例AML移植后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Vβ 2 4个基因片段 ,分析其TCRVβ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不同标本... 目的 :了解白血病病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TCRVβ基因片段选择性扩增的情况。方法 :采用RT -PCR扩增 5例CML和 2例AML移植后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Vβ 2 4个基因片段 ,分析其TCRVβ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不同标本中仅检测到 2 - 8个VβT细胞基因片段 ,不同患者中缺乏的TCRVβ基因片段不尽相同。结论 :移植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CRVβ基因片段部分受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 TCR-Vβ基因 基因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及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9
15
作者 邵群 王志东 +5 位作者 郑晓丽 董磊 韩冬梅 闫洪敏 王恒湘 段连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8-1062,共5页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及幼年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JMML)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对3例CMML及2例JMML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在5例患者中...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及幼年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JMML)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对3例CMML及2例JMML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在5例患者中均成功植入,除1例JMML死于移植后并发症外,余4例至今无病生存。移植前疾病负荷、染色体核型及II-IV度aGVHD的发生均对CMML的复发率或无病生存率有相关的影响;低剂量预处理方案优于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而HLA的相合度及干细胞的来源均不影响总的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在JMML患者中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失败率明显高于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脾脏的大小及是否行脾切除或者脾区照射对移植结果无影响,而移植年龄、GVHD的发生及HbF的水平对移植复发率均有重要意义。结论: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是治疗CMML及JMML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万鼎铭 金婷 +6 位作者 邵运丽 张素平 石聪聪 张媛 李丽 边志磊 周雪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MICM分型确诊的18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化疗或加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完全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结果:18例行异基...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MICM分型确诊的18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化疗或加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完全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结果:18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均获得造血及免疫功能重建。9例无病存活;1例复发,经治疗后再次达完全缓解;8例死亡,其中因复发死亡3例,移植相关死亡5例。2a无病生存率为(31.6±14.0)%,2a总生存率为(48.0±13.9)%;中位无病生存时间(9.0±3.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8.0±8.0)个月。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的惟一有效手段,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提高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BCR/ABL融合基因 急性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疗效及移植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晓宁 张莹 +3 位作者 刘欣慰 任娟 赵晶 贺鹏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6-702,共7页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并建立预测急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风险的Logistics模型。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并建立预测急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风险的Logistics模型。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145例及其供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年龄、诊断、起病时白细胞数、危险度分层、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诊断到移植的时间、HCT-CI、供受者性别关系、HLA配型相合程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供者年龄、输注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数、造血重建时间、有无急慢性GVHD、CMV及EBV感染、出血性膀胱炎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依据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建立预测成人急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风险的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1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8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64例,18例合并有EBV感染,其中2例合并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85例合并CMV血症,26例合并出血性膀胱炎症,65例并发急性GVHD,51例并发慢性GVHD,共计45例复发。移植后1、3年OS率分别为86.4%和61.8%,移植后1、3年PFS率分别为67.5%和62.4%。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移植后OS及PFS存在统计学差异。未复发患者与复发患者OS及PFS存在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危险度分层、诊断到移植的时间、HCT-CI指数、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GVHD预防方案中是否含有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移植后急慢性GVHD与移植后复发相关,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残留病灶与复发呈正相关,移植后慢性GVHD与复发呈负相关。结论:成人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为31.0%,AML患者移植后长期生存率优于ALL患者,移植后复发患者长期生存率显著低于未复发患者。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阳性是移植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移植后合并慢性GVHD的患者复发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低强度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智 陈惠仁 +5 位作者 刘晓东 楼金星 杨凯 张媛 陈鹏 何学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9-1364,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5例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 本研究旨在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5例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全部为复发或难治性高危类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32.5岁;移植前6例为缓解状态,9例为未缓解状态,10例为HLA配型全相合,5例为HLA配型半相合。全部病例均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氟达拉滨联合白舒非、阿糖胞苷及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氨甲蝶呤、他克莫司等,移植后3个月进行预防性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观察全部患者毒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表明: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5 d及16.8 d,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100%为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4年6月,中位随访27.5个月(18-54个月);全部病例中发生GVHD 8例,因并发症死亡1例,复发死亡4例,其余10例患者仍无病存活,2年的无病生存率为66.7%,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4个月。结论: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挽救性治疗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良好疗效,安全系数大,可作为关键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减低强度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人干细胞白血病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Cajal样间质细胞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建超 王勤章 +5 位作者 王江平 钱彪 李应龙 王新敏 倪钊 李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96-1802,共7页
目的:观察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含人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豚鼠膀胱 Cajal 样间质细胞(ICC)的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8月,选取普通级成年健康豚鼠16只。构建含人 SCL 基因的慢病毒载体,... 目的:观察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含人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豚鼠膀胱 Cajal 样间质细胞(ICC)的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8月,选取普通级成年健康豚鼠16只。构建含人 SCL 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标定病毒滴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健康豚鼠4只,采用颈椎脱臼方法将其杀死,体外培养豚鼠膀胱 ICC。设置不同感染复数(MOI)(0.5、1.0、5.0、10.0、50.0、100.0),利用含人 SCL 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 ICC,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ICC 生长状态并计算转染效率,确定最佳 MOI。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ICC 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质粒对照组与慢病毒转染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加入1%磷酸盐缓冲液(PBS),空白质粒对照组加入空慢病毒,慢病毒转染组按最佳 MOI 加入含人 SCL 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计算各组转染效率,确定最佳转染时间。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 SCL mRNA 表达情况。上述实验均独立重复4次。结果经测定,病毒滴度为5&#215;108 TU/ ml。倒置显微镜下发现一些特征性梭形细胞,其两侧有显著外凸分枝,细胞核较大,其外形规则,有序地实现细胞贴壁,而其他未贴壁细胞则呈现与 ICC 不一样的形态,胞体多为椭圆形,细胞两极无突起,整体形状扁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发现酪氨酸蛋白激酶生长因子受体(c-kit)受体成功表达,证实培养的细胞是膀胱 ICC。观察各组 ICC 生长状态,当 MOI 为0.5、1.0、5.0、10.0时,细胞生长状态较好,无细胞死亡,当 MOI为50.0、100.0时,可见部分细胞死亡,细胞活性降低;MOI 为1.0、5.0、10.0、50.0、100.0时的转染效率高于 MOI为0.5时(P <0.05);MOI 为5.0、10.0、50.0、100.0时的转染效率高于 MOI 为1.0时(P <0.05);MOI 为10.0、50.0、100.0时的转染效率高于 MOI 为5.0时(P <0.05);MOI 为50.0、100.0时的转染效率高于 MOI 为10.0时(P<0.05);综合 ICC 生长状态及转染效率,确定含人 SCL 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 ICC 的最佳 MOI 为10.0。正常对照组、空白质粒对照组 ICC 中无 GFP 表达;慢病毒转染组转染3 d 时 ICC 中 GFP 表达强度高于转染2 d、转染5 d 时,确定含人 SCL 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 ICC 的最佳转染时间为3 d。慢病毒转染组中扩增产物大小与目的片段大小1036 bp 一致,而正常对照组及空白质粒对照组均未见特异性条带表达,表明 SCL 基因成功导入 ICC。结论利用含人 SCL 基因慢病毒载体能高效转染体外培养的 ICC,并成功介导 SCL 基因在 ICC 中的表达,为下一步研究利用 SCL 基因进行体内转染实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染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 慢病毒载体 CAJAL样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白血病3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玲 薛梅 +6 位作者 阎红敏 韩冬梅 丁丽 郑晓丽 刘静 王志东 王恒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53-2756,共4页
目的探讨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并发症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采用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对37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移植。预处理方案为白消安(马利兰)、环... 目的探讨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并发症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采用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对37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移植。预处理方案为白消安(马利兰)、环磷酰胺联合阿糖胞苷(BU/CY/Ara-c)或环磷酰胺联合全身放疗及阿糖胞苷(CY/TBI/Ara-c)。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措施:采用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霉酚酸酯(MMF)方案。输注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有核细胞中位数为9.42(4.33~16.00)×108/kg(受者体质量),CD3+4细胞中位数为6.76(1.06~20.00)×106/kg(受者体质量)。结果35例获造血重建,经血型、性染色体、DNA多态性监测证实植活,2例植入失败。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时间为10~26 d,中位时间为15.8 d;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时间为10~77 d,中位时间为19.6 d。Ⅰ~Ⅱ度aGVHD发生率为32%(12/37),Ⅲ度aGVHD发生率为5%(2/37),无Ⅳ度aGVHD发生;cGVHD发生率为24%(9/37)。随访1.5~90.0个月,30例存活,7例死亡,其中2例因植入失败死亡。结论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大部分白血病患者长期无病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 基因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