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基因慢病毒转染豚鼠糖尿病膀胱病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魏艳青 马路平 +2 位作者 王江平 钱彪 王勤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079-4082,共4页
目的 制备糖尿病膀胱病变(DCP)豚鼠模型,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慢病毒,观察其转染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75只普通级荷兰种雄性豚鼠中选取60只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 mg/kg)... 目的 制备糖尿病膀胱病变(DCP)豚鼠模型,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慢病毒,观察其转染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75只普通级荷兰种雄性豚鼠中选取60只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 mg/kg),常规饲养6周后按血糖水平〉11.1 mmol/L筛选糖尿病模型,再常规饲养4周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测仪筛选DCP模型;另15只作为对照组,单次注射配制的链脲佐菌素缓冲液,饲养时间相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成功造模的DCP模型中选取15只后,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3只)和实验组(12只),Ⅰ组不予处理,实验组经尿道分2次灌注SCL基因慢病毒(1.6×10^7TU),于2次灌注结束后第2、7、14、28天分别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实验组豚鼠3只,记为Ⅱ、Ⅲ、Ⅳ、Ⅴ组,Ⅰ组与Ⅱ组一同处死,取膀胱组织冷冻于液氮中,甘油封固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中绿色荧光分布情况。采用qRT-PCR检测SCL mRNA表达水平。结果 DCP模型造模过程中,糖尿病模型筛选时弃去18只,尿流动力学检测仪筛选时弃去19只,最终得到DCP模型豚鼠23只,记为DCP模型组。DCP模型组豚鼠最大逼尿肌压低于对照组,最大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P〈0.01)。Ⅰ组豚鼠膀胱组织未见绿色荧光分布,Ⅱ组豚鼠膀胱组织绿色荧光不明显,Ⅲ组豚鼠膀胱组织可见全层遍布极强绿色荧光,Ⅳ组豚鼠膀胱组织可见全层强绿色荧光,Ⅴ组豚鼠膀胱组织仍可见绿色荧光存在。Ⅰ组豚鼠膀胱组织SCL mRNA表达水平为(1.00±0.00),Ⅱ组豚鼠膀胱组织SCL mRNA表达水平是Ⅰ组的(1.22±0.06)倍,Ⅲ组豚鼠膀胱组织SCL mRNA表达水平是Ⅰ组的(50.45±3.17)倍,Ⅳ组豚鼠膀胱组织SCL mRNA表达水平是Ⅰ组的(24.75±6.49)倍,Ⅴ组豚鼠膀胱组织SCL mRNA表达水平是Ⅰ组的(3.27±1.00)倍。结论 SCL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豚鼠DCP膀胱成功,并能稳定表达,有可能为DCP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研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膀胱疾病 慢病毒感染 干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人干细胞白血病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Cajal样间质细胞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于建超 王勤章 +5 位作者 王江平 钱彪 李应龙 王新敏 倪钊 李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96-1802,共7页
目的:观察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含人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豚鼠膀胱 Cajal 样间质细胞(ICC)的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8月,选取普通级成年健康豚鼠16只。构建含人 SCL 基因的慢病毒载体,... 目的:观察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含人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豚鼠膀胱 Cajal 样间质细胞(ICC)的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8月,选取普通级成年健康豚鼠16只。构建含人 SCL 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标定病毒滴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健康豚鼠4只,采用颈椎脱臼方法将其杀死,体外培养豚鼠膀胱 ICC。设置不同感染复数(MOI)(0.5、1.0、5.0、10.0、50.0、100.0),利用含人 SCL 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 ICC,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ICC 生长状态并计算转染效率,确定最佳 MOI。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ICC 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质粒对照组与慢病毒转染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加入1%磷酸盐缓冲液(PBS),空白质粒对照组加入空慢病毒,慢病毒转染组按最佳 MOI 加入含人 SCL 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计算各组转染效率,确定最佳转染时间。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 SCL mRNA 表达情况。上述实验均独立重复4次。结果经测定,病毒滴度为5&#215;108 TU/ ml。倒置显微镜下发现一些特征性梭形细胞,其两侧有显著外凸分枝,细胞核较大,其外形规则,有序地实现细胞贴壁,而其他未贴壁细胞则呈现与 ICC 不一样的形态,胞体多为椭圆形,细胞两极无突起,整体形状扁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发现酪氨酸蛋白激酶生长因子受体(c-kit)受体成功表达,证实培养的细胞是膀胱 ICC。观察各组 ICC 生长状态,当 MOI 为0.5、1.0、5.0、10.0时,细胞生长状态较好,无细胞死亡,当 MOI为50.0、100.0时,可见部分细胞死亡,细胞活性降低;MOI 为1.0、5.0、10.0、50.0、100.0时的转染效率高于 MOI为0.5时(P <0.05);MOI 为5.0、10.0、50.0、100.0时的转染效率高于 MOI 为1.0时(P <0.05);MOI 为10.0、50.0、100.0时的转染效率高于 MOI 为5.0时(P <0.05);MOI 为50.0、100.0时的转染效率高于 MOI 为10.0时(P<0.05);综合 ICC 生长状态及转染效率,确定含人 SCL 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 ICC 的最佳 MOI 为10.0。正常对照组、空白质粒对照组 ICC 中无 GFP 表达;慢病毒转染组转染3 d 时 ICC 中 GFP 表达强度高于转染2 d、转染5 d 时,确定含人 SCL 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 ICC 的最佳转染时间为3 d。慢病毒转染组中扩增产物大小与目的片段大小1036 bp 一致,而正常对照组及空白质粒对照组均未见特异性条带表达,表明 SCL 基因成功导入 ICC。结论利用含人 SCL 基因慢病毒载体能高效转染体外培养的 ICC,并成功介导 SCL 基因在 ICC 中的表达,为下一步研究利用 SCL 基因进行体内转染实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染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 慢病毒载体 CAJAL样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3
作者 韩永胜 郭秀枝 +1 位作者 李扬秋 汪明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74-275,共2页
干细胞白血病(stem cell leukemia,SCL)基因是具有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结构的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其功能与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及T细胞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SCL基因... 干细胞白血病(stem cell leukemia,SCL)基因是具有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结构的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其功能与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及T细胞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SCL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基因 白血病 基因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药物对糖尿病膀胱病豚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表面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朋 徐浩 +3 位作者 申茂磊 赵国立 钱彪 王勤章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研究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药物对糖尿病膀胱病(DCP)豚鼠受损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ICCs)表面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豚鼠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200 mg·kg-1构建豚鼠糖尿病膀胱病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研究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药物对糖尿病膀胱病(DCP)豚鼠受损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ICCs)表面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豚鼠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200 mg·kg-1构建豚鼠糖尿病膀胱病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糖尿病膀胱病豚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单次尿道灌注SCL基因重组慢病毒药物(滴度2×107 U)0.2 mL,阳性对照组单次尿道灌注空慢病毒液(不含SCL基因)0.2 mL,空白对照组单次尿道灌注磷酸盐缓冲液(PBS)0.2 mL。每组每次各选取3只豚鼠于灌注后第7,14,28天麻醉后取其膀胱,提取培养DCP豚鼠膀胱IC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将用绿色荧光抗体标记的ICCs置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ICCs细胞荧光强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CCs表面c-kit蛋白的表达。结果SCL基因重组慢病毒在14 d时转染效果最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实验组ICCs荧光强度和c-kit蛋白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强(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ICCs荧光强度和c-ki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为载体将SCL基因药物转染入DCP膀胱后能使高糖环境下ICCs膜表面c-kit蛋白表达增强,可能有利于DCP膀胱受损的ICCs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药物 糖尿病膀胱病 CAJAL间质细胞 C-KIT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阳 张连生 +3 位作者 曾鹏云 吴重阳 易良才 白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G-1a中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LSC)的体外杀伤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G-1a中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LSC)的体外杀伤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DC,悬浮细胞用IL-2、IL-1、IFN-γ和CD3 mAb诱导培养CIK。将KG-1a细胞冻融物作为抗原负载DC(即Ag-DC),与CIK共培养作为实验组(Ag-DC-CIK),无抗原负载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对照组(DC-CIK),单独CIK作为空白对照组,与KG-1a共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CD34+CD38-CD123+白血病干细胞的比例。DC-CIK与KG-1a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KG-1a细胞与CD34+CD38-CD123+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功诱导DC。CIK组、DC-CIK组及Ag-DC-CIK组中CD3+CD56+细胞比例为(17.36±4.44)%、(28.22±3.66)%和(36.16±5.88)%,依次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Ag-DC-CIK组与DC-CIK组细胞中CD34+CD38-CD123+细胞比例显著降低[(8.78±0.62)%vs(3.95±0.53)%、(3.03±0.62)%,P<0.01〗。DC-CIK可诱导KG-1a细胞凋亡,凋亡率由(2.34±0.74)%上升至(12.27±1.01)%,但对其中CD34+CD38-CD123+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DC联合CIK能杀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但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诱导CD34^+CD38^--KG1a白血病干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东萍 石玮 +5 位作者 葛万文 张菊霞 赵莲萍 陈雪 董莉 孙延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61-1766,共6页
目的: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对CD34^+CD38^--KG1a白血病干细胞凋亡的诱导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KG1a细胞株中分选出CD34^+CD38^--KG1a干细胞;不同浓度的FA-2-b-β(1.2-2.4mg/ml)体外干预KG1a干细胞24、48 h,应用C... 目的: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对CD34^+CD38^--KG1a白血病干细胞凋亡的诱导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KG1a细胞株中分选出CD34^+CD38^--KG1a干细胞;不同浓度的FA-2-b-β(1.2-2.4mg/ml)体外干预KG1a干细胞24、48 h,应用CCK-8检测其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FA-2-b-β干预KG1a干细胞后各组细胞凋亡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asepase-3及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经过免疫磁珠分选后KG1a干细胞比例为(95.35±2.63)%。FA-2-b-β对KG1a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4 h,r=0.943;48 h,r=0.976)。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不同浓度FA-2-b-β作用KG1a干细胞24 h时,随药物浓度增加凋亡率也随之增高。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epase-3表达上调,BCL-2和Cyclin D1的表达下调。结论: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能够调控KG1a干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硒菇 酸性RNA蛋白复合物 白血病干细胞 凋亡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雷公藤甲素增强去甲氧柔红霉素杀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的能力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涵 柳约坚 +4 位作者 陈菲莉 查洁 周勇 周淑芸 徐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886-1889,共4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L)能否增强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杀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干细胞的能力及与Nrf2通路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从KG1a细胞株中分选CD34+CD38-亚群,将其作为AML... 目的探讨低浓度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L)能否增强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杀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干细胞的能力及与Nrf2通路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从KG1a细胞株中分选CD34+CD38-亚群,将其作为AML干细胞模型;MTT检测TPL单药组、IDA单药组、TPL+IDA组处理AML干细胞72 h后细胞抑制率和CI指数;Western blot检测IC20浓度的TPL(5 nmol/L)、IC50浓度的IDA(27 nmol/L)单药及上述浓度的TPL联合IDA作用AML干细胞后Nrf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处理后Nrf2及其下游基因NQO1、GSR、HO-1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TPL和IDA单药对AML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72 h的IC50值分别为(20.48±1.60)nmol/L和(285.20±13.74)nmol/L;而小剂量TPL(IC20值,5 nmol/L)与不同浓度IDA联合作用于AML干细胞后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IDA单药,IC50值也从IDA单药的(285.20±13.74)nmol/L下降到双药联合(27.01±0.73)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作用指数CI值提示两药合用具有强协同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PL联合IDA处理AML干细胞后Nrf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TPL联合IDA处理AML干细胞后Nrf2及其下游基因NQO1、GSR及HO-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低浓度TPL能显著增强IDA对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rf2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 雷公藤甲素 I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FLAG方案治疗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及对白血病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春霞 姚小健 +2 位作者 易娟 陈静 魏虎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15-917,共3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联合改良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系集落刺激因子(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以及对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的作用。方法:10例难治和复发AML患者采用AT联合F...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联合改良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系集落刺激因子(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以及对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的作用。方法:10例难治和复发AML患者采用AT联合FLAG方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骨髓中LSC和P-gp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10例患者经AT联合FLAG方案治疗,持续缓解时间平均8个月(4~12个月),完全缓解率(CR)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为80%、60%和25%。10例患者均出现了Ⅳ度骨髓抑制,但未出现其它严重不良反应,无1例在治疗过程中死亡。骨髓中P-gp^+细胞由治疗前的(23.55±2.75)%降为治疗后的(11.67±3.50)%;骨髓中LSC(CD34^+CD38^-CD123^+)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4.30±1.30)%和(2.60±0.70)%。结论:AT联合改良FLAG方案可有效诱导难治和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并降低患者骨髓中白血病干细胞(LSC)和P-gp^+细胞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FLAG方案 白血病干细胞 P—gp 急性髓性白血病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干细胞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姚丹丹 韩碧清 +3 位作者 姜永芳 张延清 金英兰 戴海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83-1588,共6页
目的:分析白血病干细胞(LSC)相关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特点,探讨LSC特异性抗原与AML的类型、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除外M3)患者61例,采用直接免疫荧... 目的:分析白血病干细胞(LSC)相关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特点,探讨LSC特异性抗原与AML的类型、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除外M3)患者61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FCM进行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及Tim-3、CD96、CD123检测,患者分为阳性组与表达阴性组,分析LSC抗原表达水平及与高白细胞计数、染色体、疗效的关系。结果:61例初诊AML(除外M3)患者中,Tim-3、CD96、CD123表达率分别为52.45%、44.26%、55.73%;在各亚型中的表达率与总体病例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im-3、CD96、CD123表达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高白细胞计数,但与表达阴性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im-3、CD96表达阳性的患者中检测出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比例较高,与表达阴性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D123表达阳性与阴性的患者中检测出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比例相差不大(P> 0.05)。2个化疗疗程后Tim-3、CD96、CD123表达阳性的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 <0.05)。Tim-3、CD96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总生存(OS)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123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OS期相差不大。结论:Tim-3、CD96、CD123在初诊AML(除外M3)各亚型中的表达水平与总体病例表达水平相差不大;Tim-3、CD96、CD123表达阳性的患者容易出现高白细胞计数,且2个化疗疗程后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Tim-3、CD96表达阳性患者中检测出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比例高,同时其总生存期也短于阴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TIM-3 CD96 CD1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对白血病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探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章志福 汤礼宾 +2 位作者 刘倩平 宋培燕 宁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888-890,894,共4页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对白血病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白血病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小白菊内酯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相关基因的mRNA含量。结果:(1)细胞活力和周期:小白菊内酯能够剂量依赖性...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对白血病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白血病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小白菊内酯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相关基因的mRNA含量。结果:(1)细胞活力和周期:小白菊内酯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白血病干细胞的MTT值,20μmol/L小白菊内酯能够增加G2/M期的细胞比例,减少G0/G1期和S期细胞比例;(2)增殖和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小白菊内酯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c-myc、bcl-2、cyclinA1、cyclinE的mRNA含量;(3)信号通路:小白菊内酯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配体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mRNA含量。结论:小白菊内酯能够抑制白血病干细胞的增殖过程并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2期,可能的分子机制是抑制c-myc、bcl-2、cyclinA1、cyclinE表达以及SDF-1-CXCR4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小白菊内酯 增殖 细胞周期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白血病干细胞表面CD96和CD71的表达对其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军燕 李迎今 徐长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6-781,共6页
目的:观察白血病干细胞(LSC)表面CD96和CD71表达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影响,阐明白血病患儿LS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其疗效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择8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9例,急性髓系白... 目的:观察白血病干细胞(LSC)表面CD96和CD71表达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影响,阐明白血病患儿LS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其疗效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择8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1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其LSC表面CD96和CD7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对患者的首次化疗疗效、5年生存率、化疗后感染、化疗后复发和髓外浸润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38例(47.5%)患儿LSC表面CD96阳性表达,45例(56.3%)患儿LSC表面CD71阳性表达,2种抗原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7,P=0.268);AML患儿LSC表面CD96和CD7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ALL患儿(χ~2=22.225,χ~2=34.028,均P<0.01)。LSC表面CD96阴性表达患儿首次化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和疗效分布均优于LSC表面CD96阳性表达患儿,LSC表面CD71阴性表达的患儿首次化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和疗效分布优于LSC表面CD71阳性表达患儿(χ~2=11.323,χ~2=16.589,P<0.05;U=2.939,U=2.291,P<0.05)。LSC表面CD96阴性表达患儿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LSC表面CD96阳性表达患儿(χ~2=5.051,P<0.05),化疗后感染、化疗后复发和髓外浸润发生率明显低于LSC表面CD96阳性表达患儿(χ~2=8.316,χ~2=13.288,χ~2=5.389,均P<0.05);LSC表面CD71阴性表达患儿化疗后感染发生率和化疗后复发率明显低于LSC表面CD71阳性表达的患儿(χ~2=6.622,χ~2=10.787,均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LSC表面的CD96和CD71表达水平与疾病亚型、首次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作为辅助诊断和评价疗效的标志物;CD9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具有关联性,可作为预测患儿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CD96 CD71 急性白血病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前后白血病干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吕俊廷 杨志刚 +5 位作者 管有洪 林忠顺 萧杏贤 刘德 石曼 王文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8-664,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是否存在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及其与白血病细胞在流式细胞图中的相对位置,分析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s,MRD)与LSC水平的相关性,探讨白血...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是否存在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及其与白血病细胞在流式细胞图中的相对位置,分析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s,MRD)与LSC水平的相关性,探讨白血病化疗过程中LSC的变化与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50例AML(除外M3)患者骨髓标本85份,其中初治患者标本50份,未缓解AML患者标本7份,完全缓解期AML患者标本28份。所有标本均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为CD34^+/CD38^-/CD123^+的LSC,同时对初治患者标本行白血病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对非初治患者标本根据初治免疫表型获得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eukemia associated immune phenotype,LAIP)进行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结果:AML中存在CD34^+/CD38^-/CD123^+的LSC,其与白血病细胞在流式细胞图中的相对位置是一致的。化疗后骨髓完全缓解组LSC含量(0.096‰)比初治AML组LSC含量(0.541‰)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初治AML组与化疗后未缓解组之间的LSC含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同时进行LSC和MRD检测的28例完全缓解AML患者中的LSC含量和MRD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者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680,P<0.01)。结论:AML中确实存在LSC,其与白血病细胞在流式细胞图中的相对位置是一致的,推测其形态上同白血病细胞相似,大小相仿,具有弱表达CD45等一些白血病细胞的特征。化疗后LSC的比例较化疗前下降,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检测和追踪LSC的变化,联合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技术,可以更好地判断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干细胞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增强allo-NK细胞杀伤白血病干细胞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倩 魏姗姗 +6 位作者 李劲高 陈少贤 陈景 黄晖婷 彭琪 夏平方 佘妙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增强allo-NK细胞杀伤白血病干细胞(LS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KG1a细胞中分选LSC。从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分离纯化同种异体反应性自然杀伤(allo-reactive natural killer,a1-Io-NK)细胞;LDH法检测allo-N...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增强allo-NK细胞杀伤白血病干细胞(LS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KG1a细胞中分选LSC。从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分离纯化同种异体反应性自然杀伤(allo-reactive natural killer,a1-Io-NK)细胞;LDH法检测allo-NK细胞对LSC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lo-NK细胞诱导LSC凋亡及LSC表面NKG2D配体MICA/B和ULBP1-3的表达。结果:地西他滨10μmol/L处理LSC 24 h后,allo-NK细胞对LSC的杀伤率明显增高,在效靶比为5:1、10:1、20:1时分别为(60.52%±3.52%vs 22.08%±2.07%、73.93%±2.33%vs 28.99%±3.13%、83.08%±1.32%vs 36.44%±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10μmol/L处理LSC 24 h后,在效靶比为10:1时,allo-NK细胞诱导LSC的凋亡率为7.84%±0.34%,明显高于LSC未处理组(3.33%±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10μmol/L处理LSC 24 h后,LSC表面NKG2D配体(MICA/B、ULBP1、ULBP2、ULBP3)的表达上调,高于未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可能通过上调NKG2D配体增强allo-NK细胞对LSC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白血病干细胞 allo-NK细胞 NKG2D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干细胞的新型标志蛋白IL1RAP杂交瘤细胞的制备及其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恺 尹玲玲 +6 位作者 赵冬梅 吴庆运 陈翀 潘彬 曾令宇 姚瑶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90-1393,共4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针对白血病干细胞表面标志蛋白IL1RAP(IL-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用重组人IL1RAP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经PEG融合,筛选... 本研究旨在制备针对白血病干细胞表面标志蛋白IL1RAP(IL-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用重组人IL1RAP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经PEG融合,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应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对杂交瘤细胞上清中分泌抗体进行抗体类型、滴度和敏感性检测。分离人外周单个核细胞,检测所得抗体对细胞内源性抗原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获得了8株可稳定分泌IL1RA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3H6E10、4B6A6、8G11B5、9E9F2、10D8A7、1C7H7、1D7G11和2D3D3;抗体类型鉴定为IgG1/κ型;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单个核细胞表达的IL1RAP。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可稳定分泌IL1RA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及其特异性的IL1RAP单克隆抗体,为将来有效清除体内白血病干细胞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RAP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白血病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dgehog信号通路介导白血病干细胞耐药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平方 彭琪 佘妙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0-253,共4页
耐药与复发是当前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瓶颈,逆转白血病干细胞(LSC)耐药,清除体内残留LSC是治愈白血病的关键。近来研究发现,异常激活的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LSC产生多重耐药的关键机制之一。本... 耐药与复发是当前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瓶颈,逆转白血病干细胞(LSC)耐药,清除体内残留LSC是治愈白血病的关键。近来研究发现,异常激活的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LSC产生多重耐药的关键机制之一。本文简要叙述HH信号通路介导LSC耐药的机制,为清除体内残留LSC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耐药 HEDGEHO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中白血病干细胞样亚群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牛新清 佘妙容 +2 位作者 李强 王辉 郭坤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8-1049,共2页
关键词 髓系白血病细胞 分离纯化 细胞亚群 白血病干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 肿瘤细胞 红霉素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干细胞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之光 许小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I0009-I0012,共4页
白血病干细胞被认为是白血病克隆的来源,根除白血病干细胞为治愈白血病提供了可能。NF-кB在白血病干细胞上高表达,通过蛋白酶体抑制剂NG-123、硼替佐米等抑制其活性,配合蒽环类化疗药物可以有效杀灭白血病干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特异表... 白血病干细胞被认为是白血病克隆的来源,根除白血病干细胞为治愈白血病提供了可能。NF-кB在白血病干细胞上高表达,通过蛋白酶体抑制剂NG-123、硼替佐米等抑制其活性,配合蒽环类化疗药物可以有效杀灭白血病干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特异表面抗原CD33、C型凝聚素样分子1、CD96和IL-3受体等均可作为治疗靶点,其中包括应用单克隆抗体或配体结合细胞毒药物的靶向杀灭作用、单克隆抗体的诱导分化作用等。阻断白血病干细胞和骨髓徽环境相互作用亦是有效减少白血病克隆的手段。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的BCR-ABL酪氨酸激酶等通路已有多种药物投入临床试验,其中一部分已经获得较好的疗效。特殊化合物如小白菊内酯亦对白血病干细胞具有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凋亡 膜抗原 骨髓微环境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嵌合体和融合基因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敬芬 赵丹丹 +2 位作者 韩晓苹 金红实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33-837,共5页
本研究利用STR-PCR结合RT-PCR定量和定性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嵌合体和融合基因的表达,分析其植入和微小残留病变情况,评价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进行定量检测嵌合体供体细胞嵌合率,采用R... 本研究利用STR-PCR结合RT-PCR定量和定性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嵌合体和融合基因的表达,分析其植入和微小残留病变情况,评价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进行定量检测嵌合体供体细胞嵌合率,采用RT-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转录本bcr/abl mRNA。结果表明:4例患者在移植后28天均为100%供者型嵌合,融合基因bcr/abl mRNA均为阴性。但在以后的随访过程中发现4例患者在不同时间出现不稳定混合嵌合(MC)状态(DC为0%-80.4%),融合基因bcr/abl mRNA阳性;其中2例复发后一直处于混合嵌合状态,另外2例在临床干预治疗后又转变为完全嵌合状态,目前处于分子生物学缓解状态。上述4例复发患者均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发生供体细胞嵌合率(DC)下降;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结论:STR-PCR在敏感范围内,其结果与RT-PCR的结果符合率高,两种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是否植入的有效手段,对判断疾病复发及GVHD均有预警作用,对实施临床干预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髓系白血病 串联重复序列 嵌合体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久嵬 张学敏 王冠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49-552,共4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细胞群是由不同分化阶段的白血病细胞组成 ,其中最原始的细胞为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stemcell,LSC)。虽然LSC所占比例极少 ,但仅其具有维持白血病细胞克隆的作用。AML的恶性转化发生在干细胞水平 ,这种发生恶性转...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细胞群是由不同分化阶段的白血病细胞组成 ,其中最原始的细胞为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stemcell,LSC)。虽然LSC所占比例极少 ,但仅其具有维持白血病细胞克隆的作用。AML的恶性转化发生在干细胞水平 ,这种发生恶性转化的干细胞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决定了白血病细胞克隆的分化特点 ,从而形成不同亚型的AML。LSC与正常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stemcell,HSC)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有限的分化潜能 ,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LSC具有某些特殊的细胞表面标志 ,如CD90 - ,CD117- ,CD12 3 + 。与正常的HSC相比 ,肿瘤抑制性蛋白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和干扰素调节因子 1在LSC中高表达。与相对分化的白血病细胞相比 ,LSC主要处于G0 期 ,其对常规化疗药物无效 ,因此LSC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虽然LSC具有耐药的特点 ,但经合适的刺激如蛋白酶体抑制剂MG 13 2的处理 ,LSC比正常HSC更易于凋亡。本文将近年来对LSC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为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探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性白血病干细胞的分子调控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翁开枝 谢晓宝 许文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7-288,F0003,F0004,共4页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急性髓性白血病 靶向治疗 分子调控 克隆性疾病 增殖能力 白血病细胞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