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干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钟睿 王家宁 +6 位作者 张蕾 郭凌郧 杨建业 郑飞 晏誉文 余丹丽 谭利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9-645,共7页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生长因子(HGF)双基因腺病毒载体在缺血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将8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VEGF组、HGF组、VEGF+HGF组,构建左侧下肢缺血模型,血流仪观察缺血组...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生长因子(HGF)双基因腺病毒载体在缺血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将8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VEGF组、HGF组、VEGF+HGF组,构建左侧下肢缺血模型,血流仪观察缺血组织血运情况,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VEGF、HGF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CD31、SMA),以小鼠治疗期间副作用评估安全性。结果 建模成功后,各组小鼠左侧下肢血流流速均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各组小鼠左侧下肢血流流量均明显优于术后即刻(P <0.05),且Ad-VEGF-HGF组小鼠左下肢血流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 <0.05);术后28 d Ad-VEGF-HGF组小鼠左下肢血流量逐步稳定,且术后Ad-VEGF-HGF组小鼠血流明显优于其余各组,且VEGF组、HGF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发现术后7、14、28 d时Ad-HGF组、Ad-VEGF组、Ad-VEGF-HGF组HGF蛋白、VEGF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14 d Ad-VEGF-HGF组的表达水平处于相对峰值(P <0.001),术后第28天时表达水平逐步降低至术前水平。结论 Ad-VEGF-HGF基因注射可显著提高小鼠体内VEGF和HGF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快速达到相对峰值水平,继而进一步促进下肢缺血后的血管生成,增加血流量,改善下肢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干细胞生长因子 下肢缺血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子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韩燕华 王晶晶 郑春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34-3536,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子(SCF)水平,初步探讨SCF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EMs患者35例(异位症组),同期因不孕或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子(SCF)水平,初步探讨SCF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EMs患者35例(异位症组),同期因不孕或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SCF水平。结果:异位症组腹腔液SC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异位症组血清SCF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位症组腹腔液SCF水平明显高于血清值(P<0.01)。对照组腹腔液SCF水平略高于血清值,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位症组Ⅰ期和Ⅱ期患者腹腔液SCF水平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患者(P<0.01),而Ⅲ期和Ⅳ期患者腹腔液SC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腹腔液及血清SCF水平分泌期及增殖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EMs患者腹腔液SCF水平升高,提示SCF可能在EMs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干细胞生长因子 腹腔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干细胞生长因子cDNA克隆、表达和纯化及其造血种属特异性
3
作者 原野 张云生 +5 位作者 李秀森 郭子宽 刘晓丹 侯春梅 唐佩弦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79-383,共5页
人干细胞生长因子(humanstemcellgrowthfactor,hSCGF)是一种早期造血调控因子。已知人干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两种形式,包括全长分子hSCGF以及在Ca2+依赖糖识别结构域(calcium-dependentcarbohydraterecognitiondomain,CRD)内缺失78氨基酸... 人干细胞生长因子(humanstemcellgrowthfactor,hSCGF)是一种早期造血调控因子。已知人干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两种形式,包括全长分子hSCGF以及在Ca2+依赖糖识别结构域(calcium-dependentcarbohydraterecognitiondomain,CRD)内缺失78氨基酸的截短型分子hSCGFβ。hSCGFβ的造血刺激活性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hSCGF能否协同刺激小鼠粒/单系祖细胞增殖。为克服hSCGF的cDNAGC含量较高的困难,本研究以两步PCR的方法从人胎肝cDNA文库(Clontech)中成功克隆hSCGFcDNA,进而将hSCGF成熟肽编码序列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融合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低温诱导(28℃),重组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裂解上清中,利用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表达蛋白。对重组蛋白的造血刺激活性分析表明,不同于截短型分子hSCGFβ,全长分子hSCGF能够刺激小鼠骨髓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增殖。结论:hSCGFCRD不直接结合受体,可能具有其他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生长因子 CRD区 CDNA克隆 融合表达 造血种属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生长因子促使肝脏快速再生
4
作者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7-357,共1页
关键词 肝脏 再生 干细胞生长因子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的干细胞生长因子
5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69,共1页
据东方网2004年8月30日消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分离、鉴定和制备出了一个新的干细胞生长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这一因子可促进骨髓早期造血... 据东方网2004年8月30日消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分离、鉴定和制备出了一个新的干细胞生长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这一因子可促进骨髓早期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氨基酸和cDNA序列查证结果揭示这确实是干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干细胞技术不但可用于血液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干细胞生长因子 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 细胞增殖 骨髓早期造血干细胞 骨髓早期造血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两例犬急性胰腺炎的病例报告
6
作者 秦立鑫 张琦 《中国动物保健》 2018年第9期64-66,共3页
为了观察干细胞生长因子结合传统疗法应用治疗犬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我们用两例犬急性胰腺炎病例应用传统疗法结合干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治疗,观察其发病期、转归期的时间与治愈情况。传统疗法在治疗犬急性胰腺炎的同时,干细胞生长因子... 为了观察干细胞生长因子结合传统疗法应用治疗犬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我们用两例犬急性胰腺炎病例应用传统疗法结合干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治疗,观察其发病期、转归期的时间与治愈情况。传统疗法在治疗犬急性胰腺炎的同时,干细胞生长因子能加速胰腺的自身修复,能很好地达到治疗胰腺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干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成体干细胞体外向肝细胞的诱导分化
7
作者 秦斐 何吉 +5 位作者 项盈 朱发明 刘晋辉 陈舒 戴兵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20-1225,共6页
本研究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干细胞生长因子(SCF)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三者联合诱导人脐血成体干细胞(adultstem cells,ASCs)体外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分选系统... 本研究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干细胞生长因子(SCF)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三者联合诱导人脐血成体干细胞(adultstem cells,ASCs)体外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富集人脐血CD34+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实验分为诱导组Ⅰ:DMEM+HGF(10ng/ml)+SCF(10ng/ml)+LIF(10ng/ml);诱导组Ⅱ:DMEM+SCF(10ng/ml)+LIF(10ng/ml);阴性对照组:DMEM。在培养第21天,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白蛋白(albumin,Alb),人肝细胞型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18,CK18)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第7、14、21、23、25天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Alb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诱导组Ⅰ中,富集的成体干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形态、体积和数量变化;细胞变圆,多呈肝细胞样细胞。RT-PCR检测表明,培养第21天诱导组Ⅰ出现较强的白蛋白基因表达,AFP表达较弱,与正常肝细胞相似,诱导组Ⅱ和阴性对照组中均无表达。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分别检测Alb、人肝细胞型CK18显示,培养第21天诱导组ⅠAlb和人肝细胞型CK18呈阳性;诱导组Ⅱ和阴性对照组中均未见表达。诱导组Ⅰ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b含量在第21天达到峰值,第21天后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人脐血成体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HGF在诱导脐血成体干细胞分化成肝细胞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脐血成体干细胞 干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邱丽玲 孙连生 +1 位作者 柳晓兰 张卿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8-103,共6页
本文综述了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效果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在小鼠和猴IL-3,IL-6和IL-11与G-CSF,GM-CSF,SCF或Tpo联用促进造血恢复的效果比单因子好,而对晚期肿瘤或高恶性肉瘤的病人以及实体瘤的儿童来说,IL-3+GM-CSF和IL-6+G-CSF联用... 本文综述了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效果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在小鼠和猴IL-3,IL-6和IL-11与G-CSF,GM-CSF,SCF或Tpo联用促进造血恢复的效果比单因子好,而对晚期肿瘤或高恶性肉瘤的病人以及实体瘤的儿童来说,IL-3+GM-CSF和IL-6+G-CSF联用的临床效果尚不尽人意,且毒副作用明显。因此,要获得较理想的联合应用效果,还需要对联用时的适应证和剂量等因素给予慎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细胞介素 集落刺激因子 干细胞生长因子 血小板生成素 造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联合紫外线照射对HaCa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其对A375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9
作者 张荣华 张美华 +1 位作者 喻丽婷 于燕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VW)分别联合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及其对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UVA及UVB分别照射预先用VW孵育的H...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VW)分别联合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及其对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UVA及UVB分别照射预先用VW孵育的HaCaT细胞,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素(ET)-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含量,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化培养基培养A375细胞,MTT法测定A375细胞增殖变化,微孔滤膜法测定A375细胞迁移功能的变化。结果:VW联合UVB能明显促进HaCaT细胞分泌ET-1、bFGF及SCF;UVB能促进HaCaT细胞ET-1及bFGF分泌,这两组细胞的培养上清液明显促进A375细胞的增殖及迁移。VW、VW联合UVA及UVA对HaCaT细胞3种细胞因子分泌及对A375细胞增殖和迁移均无明显促进作用。结论:VW联合UVB及UVB可上调HaCaT细胞ET-1和bFGF的分泌,前者还能提高SCF的分泌;两组都能促进A375细胞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驱虫斑鸠菊 HACAT细胞 紫外线 内皮素-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干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ggyBac转座子系统构建长期表达人细胞因子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
10
作者 吕亚楠 范伟 胡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讨表达人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3 (IL-3)、白细胞介素15 (IL-15)、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piggyBac (PB)转座子系统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长效表达情况,为改善人源化小鼠模型... 目的:探讨表达人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3 (IL-3)、白细胞介素15 (IL-15)、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piggyBac (PB)转座子系统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长效表达情况,为改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人免疫细胞的重建提供简单长效的新方法。方法: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PB转座子质粒(PB-GFP),构建含有人IL-6、IL-3、IL-15、SCF和GM-CSF基因的PB转座子质粒(PB-5F)。293T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质粒)、阳性对照组(转染pLVTHM质粒)、瞬时转染组(转染PB-GFP质粒)和稳定转染组[共同转染PB-GFP和转座酶质粒(super-PB)]。转染后每3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GFP阳性(GFP+)细胞百分率。将NOD.Cg-Prkdcscid IL2rgtm1Wjl/SzJ (NCG)小鼠分为瞬时转染组和稳定转染组,瞬时转染组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PB-5F质粒,稳定转染组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PB-5F质粒和super-PB质粒。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后1、3、5和9d及随后每周1次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各组NCG小鼠血清中IL-6、IL-3、IL-15、SCF和GM-CSF水平。结果:PB-GFP转染293T细胞30d后,稳定转染组GFP+细胞百分率(4.61%±0.42%)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0.58%±0.05%)和瞬时转染组(0.86%±0.10%)(P<0.05)。NCG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PB-5F质粒,注射后第30天,稳定转染组小鼠血清中IL-6、IL-15和GM-CSF水平均高于瞬时转染组(P=0.048,P=0.051,P=0.045);注射后第60天,稳定转染组小鼠血清中仍能检测到IL-6、IL-15和GM-CSF。结论:体外验证了PB转座子系统的长效表达,成功构建了具有人IL-6、IL-3、IL-15、SCF和GM-CSF基因的PB转座子载体的质粒,建立了长效稳定表达人IL-6、IL-15和GM-CSF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 细胞介素6 细胞介素3 细胞介素15 干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转座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t信号通路调控成年小鼠Cajal间质细胞的表型改变 被引量:8
11
作者 韩鹃 梅峰 +4 位作者 乔着意 王梅 任慧琴 赵庆波 刘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8-1272,共5页
目的 通过构建阻断Kit信号的动物模型,观察结肠壁内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数量与网络的变化,探讨调控ICC可塑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4周龄健康BALB/c小鼠,体质量18~20 g,酪氨酸激酶特异性抑制剂... 目的 通过构建阻断Kit信号的动物模型,观察结肠壁内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数量与网络的变化,探讨调控ICC可塑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4周龄健康BALB/c小鼠,体质量18~20 g,酪氨酸激酶特异性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STI571)灌胃制作动物模型,全层铺片Kit/CD44双重荧光标记观察造模后0、8、16 d及停药8、16 d,各亚型Kit+和CD44+ICC数量和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荧光RT-PCR分别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检测Kit和CD44量的变化。结果 ①以近端结肠为例,Imatinib可致结肠壁内Kit+ICC-IM、ICC-MY数量明显减少,用药16 d其数量下降至对照组的50%左右[ICC-MY:(136.17±3.56)vs(66.74±1.47),P〈0.05],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②ICC-SM的数量及网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③用药后,Kit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均明显下降,停药后恢复正常。④用药后各亚型CD44+ICC的数量及网络没有变化,且CD44在蛋白和基因水平均没有变化。结论 Kit信号通路可调节结肠ICC的可塑性。抑制Kit信号通路后,ICC并没有消失,只是丢失了其Kit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Kit受体 CD44受体 干细胞生长因子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柳丽 周晓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87-1390,共4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一类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目前尚无根治性药物。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并积极寻求新的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一类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目前尚无根治性药物。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并积极寻求新的治疗靶点。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曾被视为人体的"哨兵",在人体对外界的防御和过敏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MC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肥大细胞 致敏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 自身抗原 滑膜组织 干细胞生长因子 中性粒细胞浸润 细胞因子 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人黑素瘤细胞c-KIT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高莹 陈浩 +3 位作者 关杨 薛燕宁 曾学思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瘤细胞系c-KIT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人黑素瘤M14细胞和鼠黑素瘤B16F10细胞中c-KIT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析3种浓度(5、10、20μmol/L)甲磺酸伊...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瘤细胞系c-KIT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人黑素瘤M14细胞和鼠黑素瘤B16F10细胞中c-KIT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析3种浓度(5、10、20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对M14细胞和B16F1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Western印迹法观察M14细胞c-KIT和p-c-K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14细胞存在c-KIT表达,B16F10细胞未见表达。3种浓度甲磺酸伊马替尼均能抑制M14细胞的增殖,导致其形态改变;10、20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均能抑制B16F10细胞的增生,5 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其无影响。不同浓度甲磺酸伊马替尼均能抑制M14细胞p-c-KIT蛋白的表达,但对c-KIT蛋白无影响。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能抑制M14细胞的增殖,机制可能与抑制c-KIT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C-KIT 甲磺酸伊马替尼 干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新的集落刺激因子
14
作者 王颖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6期17-17,共1页
科学家给它取了不同的名子,但它好象就是Amgen(Thousand Oaks,CA)和Immunex(Seattle,WA),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和克隆的新生长因子.Amgen称它为干细胞生长因子;在同一本细胞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中,Immunex称它作肥大细胞生长因子.然而二家... 科学家给它取了不同的名子,但它好象就是Amgen(Thousand Oaks,CA)和Immunex(Seattle,WA),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和克隆的新生长因子.Amgen称它为干细胞生长因子;在同一本细胞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中,Immunex称它作肥大细胞生长因子.然而二家公司都已意识到,它们研究的可能是同一基因及其合成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生长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肥大细胞 合成蛋白 研究报告 基因调节 干细胞因子 细胞介素 色素细胞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尼斯特延缓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俊辉 李瑛 +9 位作者 杨阳 李军 孙林 段绍斌 刘虹 刘伏友 刘玉平 奚易云 尤燕华 李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3-1242,共10页
目的:研究曲尼斯特延缓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DKD模型组(n=8)、曲尼斯特低剂量(n=8)和高剂量治疗组(n=8)。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构... 目的:研究曲尼斯特延缓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DKD模型组(n=8)、曲尼斯特低剂量(n=8)和高剂量治疗组(n=8)。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构建大鼠DKD模型。成模后,分别予以曲尼斯特200 mg/(kg·d)(曲尼斯特低剂量组)和400 mg/(kg·d)(曲尼斯特高剂量组)分2次灌胃。于第8周末处死大鼠,收集大鼠24 h尿液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收集血测肾功能及血白蛋白;取部分肾组织置于4%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补体C3a受体(C3aR),E-钙黏附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Col I),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的表达以及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E-cadherin,α-SMA,FN,Col I,SCF和c-kit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肾组织FN,Col I,SCF,c-kit mRNA的表达。结果:曲尼斯特能抑制肥大细胞在DKD大鼠肾组织的浸润;DKD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并可见α-SMA表达,曲尼斯特可一定程度逆转这一过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KD模型组肾小管间质区域Col I和FN的表达增加,曲尼斯特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l I和FN的表达;DKD大鼠肾组织SCF,c-kit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肾组织SCF,c-kit蛋白表达与肥大细胞浸润程度及肾小管间质FN,Col I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曲尼斯特能抑制SCF,c-kit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肥大细胞参与了DKD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曲尼斯特可能通过阻断SCF/c-kit信号通路,抑制肥大细胞的募集而逆转DK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EMT,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尼斯特 糖尿病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肥大细胞 干细胞生长因子 干细胞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甲斐 仇雪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5-58,共4页
黑色素对动物体色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对黑色素的本质、功能以及生成机理做了全面的总结,并归纳了一些影响动物皮肤颜色和毛色的主要基因及其研究现状。
关键词 黑色素 酪氨酸酶 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 肥大/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