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优化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
2
1
作者
孙海梅
杨姝
+3 位作者
吴波
孙婷怡
周德山
季凤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7-621,共5页
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HUCB)是胎儿出生时脐带内及胎盘近胎儿一侧血管内的血液,已有研究证明人脐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ord blood-mese...
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HUCB)是胎儿出生时脐带内及胎盘近胎儿一侧血管内的血液,已有研究证明人脐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ord blood-mesenchymal stem cells,CB-MSCs)其形态和生物学特点与骨髓MSCs极为相似,同样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脂肪、肌肉,甚至可以跨胚层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这就为细胞移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间充质
干细胞
人脐血
干细胞方法
CELLS
优化
多向分化
人脐带血
M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家找到区分正常干细胞和癌症干细胞方法 为找到治癌新药提供了新途径
2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1期70-70,共1页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首次找到了区分人体正常干细胞和癌症干细胞的方法。该项研究成果将使科学家找到只对癌细胞实施攻击,而不伤害正常腱康细胞的癌症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首次找到了区分人体正常干细胞和癌症干细胞的方法。该项研究成果将使科学家找到只对癌细胞实施攻击,而不伤害正常腱康细胞的癌症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方法
科学家
癌症
新药
治癌
治疗
方法
生物技术
论文发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吴利安
王从毅
+3 位作者
杨文
杨新光
张林
王佳慧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8-804,共7页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SCs)对碱烧伤角膜的抗炎机制.方法 抽取2~3月龄日本大白兔骨髓,经体外分离培养得到BMSCs并进行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对细胞进行生物学鉴定.采用角膜贴敷NaOH滤纸法在24只日本大白兔的右眼建立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于碱烧伤后1h分别在模型眼结膜下注射同种自体BMSCs悬液300μl(细胞密度5×106/μ1)(BMSCs组)或等容积PBS(PBS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于移植后3、14和28 d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混浊度变化并进行评分,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角膜组织中炎症反应程度并进行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定位并检测角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兔BM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细胞形态均一,传代后其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标志物CD29和CD90阳性表达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9.18%和97.94%,而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和CD31的阳性表达分别为0.74%和0.15%.造模后兔右眼出现角膜混浊、上皮脱落、角膜基质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移植后14d和28 d BMSCs组混浊度评分分别为2.37±0.52和2.25±0.50,均明显低于PBS组的3.00±0.53和3.25±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6、2.828,均P<0.05);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中PMNs数目分别为(34.17±1.85)/12个视野和(25.64±3.86)/12个视野,明显少于PBS组的(42.70±1.54)/12个视野和(32.67±1.42)/12个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1、4.832,均P=0.000);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量(A值)分别为0.388±0.016和0.384±0.006,明显低于PBS组的0.438±0.006和0.412±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05、13.514,均P=0.000).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早期行自体BMSCs移植可减少PMNs浸润,减轻角膜的炎症反应,下调或抑制MMP-2在受损角膜处的表达,抑制基质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减少碱烧伤后角膜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
移植/
方法
生物分子标志物
化学烧伤/治疗
角膜病/治疗
病理性新生血管/化学诱导
炎症/预防和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鼠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
2
4
作者
黄守强
付艳霞
+3 位作者
毛科杰
张旭
张诚
彭秀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0-785,共6页
背景干眼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炎症反应参与干眼的发生和进展过程,而目前的治疗方法通常仅能缓解症状,而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已有研究将干细胞移植用于眼表损伤引起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但干细胞是否可用于干眼及其作用...
背景干眼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炎症反应参与干眼的发生和进展过程,而目前的治疗方法通常仅能缓解症状,而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已有研究将干细胞移植用于眼表损伤引起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但干细胞是否可用于干眼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可行性及治疗途径。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20只24周龄雄性NOD/Ltj小鼠分为尾静脉注射组、泪腺注射组、点眼组和模型组,分别采用HUCMSCs悬液尾静脉注射法、泪腺注射法和点眼法进行HUCMSCs移植,模型组小鼠不移植HUCMSCs,采用ICR雄性小鼠5只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注射后1、2和3周采用酚红棉线法测量各组小鼠的泪液分泌量;采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法对角膜上皮的缺损情况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质量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泪腺组织中p65、Stat3、Stat5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的相对表达量。对各组小鼠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组、泪腺注射组和点眼组NOD/Ltj小鼠干预后1、2和3周时组间泪液分泌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周:F=3.700,P=0.040;第2周:F=5.150,P=0.008;第3周:F=10.130,P〈0.001),其中注射后第1、2和3周尾静脉注射组、泪腺注射组小鼠的泪液分泌量均明显多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时间点点眼组小鼠的泪液分泌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后1周ICR小鼠对照组、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组、泪腺注射组和点眼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分别为3.00±0.63、9.40±1.62、5.20±1.17、4.20±1.17和7.20±0.98,其中尾静脉注射组、泪腺注射组和点眼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0.033)。注射HUCMSCs后尾静脉注射组小鼠血清IL-6、IL-17a和TNF-α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0、3.46、11.00,均P〈0.01),而各组间小鼠血清IFN-γ质量浓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40,P=0.170)。尾静脉注射组和泪腺注射组小鼠眶外泪腺中Stat5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OD/Ltj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全身和泪腺局部注射HUCMSCs能够分别抑制血清和泪腺中炎性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治疗干眼。HUCMSCs点眼法能够发挥润滑和营养角膜的作用,从而缓解干眼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细胞
间充质
干细胞
/
细胞
学
干细胞
移植/
方法
干燥综合征/治疗
炎性反应/免疫
细胞
因子
近交系NOD小鼠
泪器/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钠凝胶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史晨悦
阮玲琴
+4 位作者
冯依慧
方嘉霖
宋晨骄
袁张根
丁悦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配制的海藻酸钠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作为生物相容性载体在脊髓损伤后干细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为溶剂,采用固态高压蒸汽灭菌和液态高压蒸汽灭菌两种方法,配制浓度...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配制的海藻酸钠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作为生物相容性载体在脊髓损伤后干细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为溶剂,采用固态高压蒸汽灭菌和液态高压蒸汽灭菌两种方法,配制浓度为1%和5%及10%的海藻酸钠凝胶;原代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用海藻酸钠凝胶孵育,在不同时间点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建立小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将包被有mMSCs的海藻酸钠凝胶填充断端,术后2周内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asso Mouse Scale,BMS);术后第14天取损伤段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丝(NF-200)的表达与分布情况。结果:用去离子水配制的海藻酸钠凝胶较之生理盐水组有更好的溶解度;MTT实验显示,固态高压蒸汽灭菌法配制的浓度为10%的海藻酸钠凝胶能显著提高mMSCs的细胞活性,用该方法配制的凝胶包被mMSCs填充小鼠损伤脊髓断端,发现该组小鼠从第3天起2周内的B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断端组织的NF-200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用固态高压蒸汽灭菌法制备的海藻酸钠凝胶促进mMSCs的活性,是脊髓损伤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藻酸盐/药理学
脊髓损伤/治疗
脊髓损伤/病理学
间质
干细胞
移植/
方法
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
干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优化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
2
1
作者
孙海梅
杨姝
吴波
孙婷怡
周德山
季凤清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出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7-621,共5页
文摘
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HUCB)是胎儿出生时脐带内及胎盘近胎儿一侧血管内的血液,已有研究证明人脐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ord blood-mesenchymal stem cells,CB-MSCs)其形态和生物学特点与骨髓MSCs极为相似,同样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脂肪、肌肉,甚至可以跨胚层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这就为细胞移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关键词
脐血间充质
干细胞
人脐血
干细胞方法
CELLS
优化
多向分化
人脐带血
MSCS
分类号
R329.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家找到区分正常干细胞和癌症干细胞方法 为找到治癌新药提供了新途径
2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1期70-70,共1页
文摘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首次找到了区分人体正常干细胞和癌症干细胞的方法。该项研究成果将使科学家找到只对癌细胞实施攻击,而不伤害正常腱康细胞的癌症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关键词
干细胞方法
科学家
癌症
新药
治癌
治疗
方法
生物技术
论文发表
分类号
R18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R512.9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吴利安
王从毅
杨文
杨新光
张林
王佳慧
机构
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广仁医院陕西省眼科医疗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8-804,共7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JQ4015)
文摘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SCs)对碱烧伤角膜的抗炎机制.方法 抽取2~3月龄日本大白兔骨髓,经体外分离培养得到BMSCs并进行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对细胞进行生物学鉴定.采用角膜贴敷NaOH滤纸法在24只日本大白兔的右眼建立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于碱烧伤后1h分别在模型眼结膜下注射同种自体BMSCs悬液300μl(细胞密度5×106/μ1)(BMSCs组)或等容积PBS(PBS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于移植后3、14和28 d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混浊度变化并进行评分,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角膜组织中炎症反应程度并进行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定位并检测角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兔BM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细胞形态均一,传代后其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标志物CD29和CD90阳性表达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9.18%和97.94%,而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和CD31的阳性表达分别为0.74%和0.15%.造模后兔右眼出现角膜混浊、上皮脱落、角膜基质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移植后14d和28 d BMSCs组混浊度评分分别为2.37±0.52和2.25±0.50,均明显低于PBS组的3.00±0.53和3.25±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6、2.828,均P<0.05);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中PMNs数目分别为(34.17±1.85)/12个视野和(25.64±3.86)/12个视野,明显少于PBS组的(42.70±1.54)/12个视野和(32.67±1.42)/12个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1、4.832,均P=0.000);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量(A值)分别为0.388±0.016和0.384±0.006,明显低于PBS组的0.438±0.006和0.412±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05、13.514,均P=0.000).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早期行自体BMSCs移植可减少PMNs浸润,减轻角膜的炎症反应,下调或抑制MMP-2在受损角膜处的表达,抑制基质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减少碱烧伤后角膜溃疡的发生。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
移植/
方法
生物分子标志物
化学烧伤/治疗
角膜病/治疗
病理性新生血管/化学诱导
炎症/预防和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物模型
Keyword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methods
Biological markers
Burns
chemical/therapy
Corneal diseases/therapy
Neovascularization
pathologic/chemically induced
Inflammation/prevention &amp
control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Disease models
animal
分类号
R779.13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鼠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
2
4
作者
黄守强
付艳霞
毛科杰
张旭
张诚
彭秀军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海军临床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院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联合中心
北京赛尔泰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0-785,共6页
文摘
背景干眼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炎症反应参与干眼的发生和进展过程,而目前的治疗方法通常仅能缓解症状,而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已有研究将干细胞移植用于眼表损伤引起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但干细胞是否可用于干眼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可行性及治疗途径。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20只24周龄雄性NOD/Ltj小鼠分为尾静脉注射组、泪腺注射组、点眼组和模型组,分别采用HUCMSCs悬液尾静脉注射法、泪腺注射法和点眼法进行HUCMSCs移植,模型组小鼠不移植HUCMSCs,采用ICR雄性小鼠5只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注射后1、2和3周采用酚红棉线法测量各组小鼠的泪液分泌量;采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法对角膜上皮的缺损情况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质量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泪腺组织中p65、Stat3、Stat5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的相对表达量。对各组小鼠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组、泪腺注射组和点眼组NOD/Ltj小鼠干预后1、2和3周时组间泪液分泌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周:F=3.700,P=0.040;第2周:F=5.150,P=0.008;第3周:F=10.130,P〈0.001),其中注射后第1、2和3周尾静脉注射组、泪腺注射组小鼠的泪液分泌量均明显多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时间点点眼组小鼠的泪液分泌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后1周ICR小鼠对照组、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组、泪腺注射组和点眼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分别为3.00±0.63、9.40±1.62、5.20±1.17、4.20±1.17和7.20±0.98,其中尾静脉注射组、泪腺注射组和点眼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0.033)。注射HUCMSCs后尾静脉注射组小鼠血清IL-6、IL-17a和TNF-α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0、3.46、11.00,均P〈0.01),而各组间小鼠血清IFN-γ质量浓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40,P=0.170)。尾静脉注射组和泪腺注射组小鼠眶外泪腺中Stat5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OD/Ltj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全身和泪腺局部注射HUCMSCs能够分别抑制血清和泪腺中炎性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治疗干眼。HUCMSCs点眼法能够发挥润滑和营养角膜的作用,从而缓解干眼症状。
关键词
脐带/
细胞
间充质
干细胞
/
细胞
学
干细胞
移植/
方法
干燥综合征/治疗
炎性反应/免疫
细胞
因子
近交系NOD小鼠
泪器/病理
Keywords
Umbilical cord/cytology
Mesenchymal stem cell/cytology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Dry eye syndromes/therapy
Inflammation/immunology
Cytokines
Mice, inbred NOD
Lacrimal apparatus/pathology
分类号
R777.34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钠凝胶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史晨悦
阮玲琴
冯依慧
方嘉霖
宋晨骄
袁张根
丁悦敏
机构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理系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4-35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00535)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2100508)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2010R401175)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配制的海藻酸钠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作为生物相容性载体在脊髓损伤后干细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为溶剂,采用固态高压蒸汽灭菌和液态高压蒸汽灭菌两种方法,配制浓度为1%和5%及10%的海藻酸钠凝胶;原代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用海藻酸钠凝胶孵育,在不同时间点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建立小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将包被有mMSCs的海藻酸钠凝胶填充断端,术后2周内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asso Mouse Scale,BMS);术后第14天取损伤段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丝(NF-200)的表达与分布情况。结果:用去离子水配制的海藻酸钠凝胶较之生理盐水组有更好的溶解度;MTT实验显示,固态高压蒸汽灭菌法配制的浓度为10%的海藻酸钠凝胶能显著提高mMSCs的细胞活性,用该方法配制的凝胶包被mMSCs填充小鼠损伤脊髓断端,发现该组小鼠从第3天起2周内的B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断端组织的NF-200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用固态高压蒸汽灭菌法制备的海藻酸钠凝胶促进mMSCs的活性,是脊髓损伤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良好载体。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藻酸盐/药理学
脊髓损伤/治疗
脊髓损伤/病理学
间质
干细胞
移植/
方法
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
干细胞
移植
Keywords
Sodium alginate
Alginates/pharmacol
Spinal cord injuries/ther
Spinal cord injuries/pathol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methods
mMSC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分类号
R65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优化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的建立
孙海梅
杨姝
吴波
孙婷怡
周德山
季凤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科学家找到区分正常干细胞和癌症干细胞方法 为找到治癌新药提供了新途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吴利安
王从毅
杨文
杨新光
张林
王佳慧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鼠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黄守强
付艳霞
毛科杰
张旭
张诚
彭秀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钠凝胶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史晨悦
阮玲琴
冯依慧
方嘉霖
宋晨骄
袁张根
丁悦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