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播期对子粒灌浆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祥芬 王黎明 +3 位作者 杨秀乾 刘传兵 杜世凯 刘好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140-5143,共4页
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贵单8号、渝单8号、会单4号和恩施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恩单803、恩单804共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3个时期(2012年3月28日、4月11日和4月26日)播种,研究5个品种在恩施地区生态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不同播... 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贵单8号、渝单8号、会单4号和恩施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恩单803、恩单804共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3个时期(2012年3月28日、4月11日和4月26日)播种,研究5个品种在恩施地区生态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不同播期对子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完全不同,分期播种对子粒灌浆的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干物质积累速率 播期 子粒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铵对绿豆品种干物质积累及豆荚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陈剑 葛维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39-43,共5页
为探讨不同株型绿豆品种高产栽培措施,以直立型和半蔓生型绿豆品种为试材,施用不同量的磷酸二铵(0、150及225kg·hm-2)进行试验,分析了磷酸二铵对绿豆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及豆荚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二铵处理下绿豆品种的根、茎... 为探讨不同株型绿豆品种高产栽培措施,以直立型和半蔓生型绿豆品种为试材,施用不同量的磷酸二铵(0、150及225kg·hm-2)进行试验,分析了磷酸二铵对绿豆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及豆荚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二铵处理下绿豆品种的根、茎、叶干物质积累和单株第3个果枝的荚长,以适量施肥处理为最高,其次为超量肥,无肥处理(对照)最低;虽然根系干物质积累量辽绿6号低于辽绿5号,但茎、叶干物质积累辽绿6号高于辽绿5号,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早于辽绿5号;单株第3个果枝的荚长度也大于辽绿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株型 绿豆品种 积累最大量速率 物质积累最大速率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膜覆盖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翟勇全 魏雪 +2 位作者 付江鹏 马琨 贾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41-2051,共11页
【目的】研究全生物降解膜替代普通塑料膜对西北干旱农业区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两种膜的降解性能,以探究缓解中国西北地区玉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的方法。【方法】2019—2020年田间试验在宁夏平吉... 【目的】研究全生物降解膜替代普通塑料膜对西北干旱农业区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两种膜的降解性能,以探究缓解中国西北地区玉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的方法。【方法】2019—2020年田间试验在宁夏平吉堡农场进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覆膜材料)包括覆全生物降解膜(生物膜)、覆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对照,副因素(氮施用量)处理包括施氮0、120、240和360 kg/hm^(2),依次记为N0、N120、N240和N360。测定了玉米生长速率、产量和植株氮素利用效率,并分析了生物膜降解率。【结果】与不覆膜相比,覆生物膜两年后,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平均增加了10.82%,最大累积速率提高了0.034t/(hm^(2)·d),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提前了6.86天,吸氮量、氮肥回收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升了11.97%、31.47%和26.20%,且与普通地膜覆盖处理无显著差异。多曲线回归分析发现,生物膜和普通地膜处理下的玉米最大产量分别为1.42×10^(4)和1.43×10^(4) kg/hm^(2),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285.61和284.44 kg/hm^(2),两个覆膜处理间最大产量及其所需施氮量均无显著差异。在施氮240 kg/hm^(2)时,两种膜处理的玉米产量及计算的最高产量也无显著差异。生物膜的两年平均降解率为40.65%,普通地膜为2.17%。在N240处理下两个膜处理均达到最大产值和经济效益,生物膜与普通地膜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全生物降解膜覆盖在提升玉米产量、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方面与普通地膜覆盖效果相近,且实现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施氮量也均为240 kg/hm^(2)。虽然生物膜投入成本高于普通地膜,但省去了收集残膜的投入,因而总的经济效益与普通地膜相当。考虑生物降解膜的额外环境效益,推荐在西北干旱农业区以生物降解膜替代普通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生物降解膜 普通地膜 残膜降解率 干物质积累速率 氮素利用率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穗稻松粳3号高产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牟凤臣 闫平 常全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0年第1期21-22,共2页
本文从发根力、茎叶特性、干物质积累速率和若干穗部性状等方面初步揭示了松粳3 号的超高产特性,以期有助于当前超高产育种工作中高产类型的选择。
关键词 发根力 茎叶特性 干物质积累速率 超高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